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春江花月夜壹 新课导入贰 作者简介叁 课文赏析肆 回顾总结目 录壹 新课导入《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古今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回忆关于月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空 间 意 象时 间 意 象【关于月的意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情 感 意 象【关于月的意象】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关于月的情感】贰 作者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作者介绍】叁 课文赏析品读诗句,结合课后赏析,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1.( 1-8 ) 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进行描绘。2.(9-16) 从美景中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3. (17-36)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梳理脉络】1.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思考: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分节赏析诗歌(一)】1.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分节赏析诗歌(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分节赏析诗歌(二)】2.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送”的修辞效果。明确:“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分节赏析诗歌(二)】1.鉴赏:“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明确: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分节赏析诗歌(三)】2.鉴赏:“可怜月上楼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中“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明确:(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分节赏析诗歌(三)】3.鉴赏:“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明确: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分节赏析诗歌(三)】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明确:(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分节赏析诗歌(三)】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月。作用:1)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2)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拓展升华】肆 回顾总结春江花月夜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1——8句)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哲理(9——16)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诗情(17——36)【回顾全诗结构】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情感内容】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情感内容】(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小结】(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小结】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