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重点: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重难点: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
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欧洲
亚洲
非洲
埃及新王国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
2000BC
1000BC
公元元年
亚述帝国
罗马帝国
波斯帝国
马其顿帝国
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
古代文明的交流
约前18世纪
约前15世纪
约前8世纪
约前6世纪
约前4世纪
约1-2世纪
注:所标时间皆为其强盛期。
希腊殖民活动
赫梯王国
约前14世纪
就社会发展看,第一批文明都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
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
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
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上)
古代文明为什么会由独立发展变成对外扩展、连成帝国?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农耕文明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走向交流
生产力发展
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二)文明拓展的表现
古埃及文明的拓展 方式
概况
武力征服
古埃及文明向东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鼎盛时期(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尼罗河南部的地形主要是高山和深谷,受到自然条件限制)
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二)文明拓展的表现
古西亚文明的拓展 方式
概况
武力征服
从两河流域南部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张
古巴比伦王国:
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帝国:
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二)文明拓展的表现
古希腊文明的拓展 方式
概况
移民(殖民)
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特点
①分散性:沿地中海北岸和黑海周边建立据点,点状扩张,线状分布
②独立性: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又独立,不依附母邦,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
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不同,更与近现代资本主义侵略有别,海外殖民通常由某一城邦发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邦-殖民城邦,而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二)文明拓展的表现
探究:古希腊文明拓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条件?
材料:9000年(虚数)的风暴将希腊半岛的泥土不断吹向海底……它肥沃的土地已经消失,只剩下了土地的骨架。……一旦人口增加或遭遇自然灾害,城邦就会难以承担,唯一的出路就是到外面寻找出路——向外殖民。
——柏拉图对希腊的评论
①古希腊自然地理和工商业为主的经济需求;
②城邦小国寡民,资源少,人口过剩;
③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
④社会贫富分化
凭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原因
条件
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三)文明拓展的影响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代表文明
扩展方式
扩展特点
扩展影响 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文明相互交流;
②推动奴隶制帝国兴起;
③给被扩展区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将被征服区域纳入统治,片状拓展
古代埃及、西亚文明
古希腊文明
武力征服
殖民(移民)
海外城邦独立于母邦,未形成统一帝国,点状拓展,线状分布
二、古代世界帝国
(一)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
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等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颂扬自己,让人用三种文字把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
1、扩张概况: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年—公元前486年),波斯帝国第三位皇帝,他自称“万国之王”,后世尊称为“铁血大帝”。
把农耕、游牧、航海众多文化背景不同的国族纳入同一片国土。
二、古代世界帝国
(一)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
2、统治措施:
(1)中央:
(2)地方:
(3)管理:
(4)交通:
(5)经济:
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国王是整个政权核心和最高主宰。
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推行驿站制度,全国修建驿道
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
材料: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埃兰人
手捧手工业品的希腊人
亚述人
特点:向被征服地区学习先进文化
二、古代世界帝国
(一)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
3、灭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并灭亡波斯
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来说是衰落的转折点,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前后持续了半个世纪。战争以波斯战败告终,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扩张能力,阶级矛盾和民族激化,最终被马其顿所灭。
【知识拓展】波斯帝国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古代世界帝国
(二)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前323年)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在波斯帝国基础上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1、扩张概况: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年-前323年6月13日),马其顿王国也是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称亚历山大三世。世界古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
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两河流域—中亚—印度河—巴比伦(定都)
二、古代世界帝国
(二)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前323年)
2、统治措施:
(1)政治:
(2)文化:
①中央: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任要职。
大力推广希腊文化,开启持续三个世纪的希腊化时代,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
历史解释: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
二、古代世界帝国
(二)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前323年)
【课堂探究】亚历山大东征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1: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同时,东方文化中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等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
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发展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材料2: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
②消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灭亡: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Μésopotami )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 “两河之间的土地 ”,后人称之为 “人类文明的摇篮 ”。下列曾经统治过该地区的政权,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古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D.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
公元前8世纪
前509年
前27年
395年
476年
1453年
罗马建城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
(三)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395年)
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
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1、扩张概况:
二、古代世界帝国
(三)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395年)
2、统治措施: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罗马奴隶制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1)政治:
实行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地方实行行省制
材料: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从家内奴隶制发展到发达的奴隶制…奴隶广泛使用于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其他各种手工业也使用奴隶劳动。
积极:①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②由于奴隶和平民的努力,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消极:①外族奴隶占大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统治
二、古代世界帝国
2、统治措施:
(三)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395年)
(2)法律: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以罗马法维系统治
①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
②罗马共和国时期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
《公民法》
——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③罗马帝国时期: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④东罗马帝国时期(6世纪):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形成
罗马法的精神——自然法理念:理性、自由、平等、正义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二、古代世界帝国
2、统治措施:
(3)文化:
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扩大,2世纪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利于罗马的统治。公元313年,罗马征服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
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有学者认为: “随着罗马不断向外扩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罗马共和制度的权力运转框架难以承载不断扩大的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权力制衡机制被破坏,权力博弈的政治艺术让位给了毫不妥协的暴力厮杀。在竞争中获胜的军事领袖,集权于一身,缔造了罗马帝国的权力新格局。 ”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罗马国家分裂的危险催生了强权政治的出现B.罗马版图的扩大必然会导致共和制度的崩溃
C.罗马共和国的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D.罗马帝国是建立在征服异国他邦的基础之上
二、古代世界帝国
(三)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395年)
3、衰弱:
(1)原因:
内部危机:
政治危机:官僚体系与职业军队加重了人民负担,起义不断
经济危机:农业衰退,工商业萎缩,城市衰败
外部危机:
边境压力加大:蛮族入侵
(2)表现:
①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实质:奴隶制危机
欧洲奴隶制时代结束,历史进入了新的封建制阶段
②476年,在内外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古代世界帝国
古代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时间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 公元前27年—395年
主要统治者 大流士一世 亚历山大 凯撒、屋大维
统治措施 1.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2.地方实行行省制 ; 3.推广希腊文化。 1.实行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
2.使基督教在4世纪成为国教;
3.成熟罗马法,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①版图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疆域广阔;
②建立途径:武力扩张,军事征服
③政权特点:君主专制;依靠军队、官僚体系维持
⑤衰亡原因:帝国的维系取决于君主是否英明、官僚系统是否有效运转。最终,在军事扩张中,激化地区矛盾、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最终走向灭亡
5、历史影响:政治文明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增强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但扩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归纳三大帝国发展过程中相近之处
三、文明的交流
领域 起源地区 传播地区
农耕技术
冶铁技术
神话故事
雕刻艺术 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西亚
西亚
埃及、希腊等
西亚
希腊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方式
暴力方式
和平方式
战争
文字、技术、贸易等多个方面
文明扩展根源:生产力发展
三、文明的交流
思考:为什么字母文字会广泛流行
①自身优势:简便、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优点。
②促进因素:古亚非欧帝国,商业较发达,经济交往频繁的需要。
文字字母:
西亚的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西亚字母
埃及字母
印度字母
西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欧洲绝大部分字母
商业比较发达
三、文明的交流
③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东西方文化和经贸交流(丝绸之路)
◎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
◎中国出土的罗马金币
①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有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
②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
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交流
古代文明的扩展
农耕文明的拓展: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
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文明的交流
文明的多领域传播: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
丝绸之路
四、课程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