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任务三
习作:写观察日记
写观察日记,展探究成果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藏着有趣的细节!从微小事物里发现奇妙,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咱们开启 “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一起用文字记录独特发现!
习作:写观察日记
活动1:
选择观察对象,做记录
本次习作的任务
记录变化
记录过程、想法和心情
明确了本次习作任务和什么是观察日记后,我们来选择观察对象。
我们可以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呢?
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
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
月亮的变化过程
动物的生活习性
结合图文列举的观察的对象,我们知道了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动物、植物,还可以是环境气候、天文地理等。同时,也提示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事物的变化。
4月1日 凤仙花的第一对子叶破土而出。
4月9日 凤仙花的第一对真叶长出来了。
4月23日 凤仙花的第四对真叶长出来了。
4月28日 凤仙花的多对真叶交错叉开排列。
凤仙花变变变
5月17日
凤仙花结出了第一朵花苞。
5月24日
凤仙花开出了许多粉红色的花朵,花瓣层层叠叠的,娇艳极了!
6月24日
花瓣凋谢后,凤仙花结的果实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我用手轻轻触摸,发现它的表面毛茸茸的。
6月6日
一些蚕宝宝从透明的蚕卵中钻出来了。
6月9日
蚕刚出生的时候,身体是深灰色的,体积和蚂蚁差不多,食量很小。
6月16日
蚕身体的颜色变浅了一些,开始排泄小粒的粪便。
十天左右
蚕宝宝的生长观察记录
6月18日
蚕开始脱皮了,它们一整天不吃也不动。
6月22日
蚕长到了2厘米左右,今天它们的食量大增。
6月28日
蚕的身体慢慢地变白了。
十六天
6月26日
蚕明显变胖了,身体大约长到了4—5厘米,我每天要更换三次桑叶。
二十天
7月1日
这个时候蚕大约长到了6—7厘米,身体软软的,肥肥的。
二十五天
7月3日
蚕陆陆续续地吐丝了,它们的身体开始发黄发绿。
二十五天
7月6日
有些蚕开始结椭圆形的茧了。有些茧是白色的,有些茧是黄色的。
三十二天
7月15日
今天一起床,我就发现已经有蚕破茧而出变成了蛾子。蛾子大部分时间都静静地趴着,只是偶尔会扇动一下翅膀。
三十八天
根、茎、叶等在颜色、长度、大小上的细微变化
饮食、睡眠、活动等方面的变化
状态、颜色等的变化,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
自己身体的感受、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
思维导图
观察
对象
动物
科学
小实验
……
植物
自然
现象
种子发芽
树叶变色
夜来香开花
……
蝌蚪进化
……
母鸡孵蛋
燕子做窝
醋泡鸡蛋
……
醋与铁锈反应
……
日出日落
火烧云的变化
月亮的变化
如何做好
观察记录呢?
我们先来看看右边的两份观察记录。
小提示:
1.观察时要调动多种器官,关注事物细微的变化。
2.记录要尽量准确,最好能附上照片或图片。
绿豆发芽的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时间
状态
颜色
绿豆发芽
9月1日
9月2日
9月3日
9月4日
9月5日
9月7日
9月9日
将绿豆泡在碗里,用潮湿纱布盖住
绿豆的外壳是绿色的
绿豆没有动静
绿豆没有动静
绿豆开始膨胀
外壳颜色变浅
绿豆破皮,露出小芽
小芽长到了一厘米左右
小芽是乳白色的
芽瓣是嫩黄色的
小芽又长长了约三厘米
豆瓣的颜色变成黄绿色
活动2:
整理观察记录,写日记
写作对象
写法
观察
日记
植物
动物
自然现象
科学小实验
……
日记格式
先写日期,再写正文
前期准备
观察变化,做好记录
绿豆发芽的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时间
状态
颜色
绿豆发芽
9月1日
9月2日
9月3日
9月4日
9月5日
9月7日
9月9日
将绿豆泡在碗里,用潮湿纱布盖住
绿豆的外壳是绿色的
绿豆没有动静
绿豆没有动静
绿豆开始膨胀
外壳颜色变浅
绿豆破皮,露出小芽
小芽长到了一厘米左右
小芽是乳白色的
芽瓣是嫩黄色的
小芽又长长了约三厘米
豆瓣的颜色变成黄绿色
1.打开观察记录
2.明确整理内容
写观察日记主要是把事物的变化写清楚,读过观察记录,找出表现绿豆变化的相关语句,明确这是需要整理的内容。
3.确定日记重点
通读观察记录,找出重复部分或没有明显变化的地方。如,表中有两天绿豆没有动静。明确这样的内容可以略写或不写。标注出感兴趣或变化大的地方。如,表中“绿豆开始膨胀”“小芽长到了一厘米左右”,明确这是日记的重点内容。
4.清楚表达
(1)写清楚观察对象的变化。如,要把绿豆的变化说清楚。
小提示:
1.写植物,可以抓住它的根、茎、叶在形状、颜色、长度、大小上的细微变化。
2.写动物,可以抓住它在饮食、睡眠、活动等方面的细微动作,把变化写清楚。
3.写气候的变化,可以写周围事物的变化和身体的感觉。
(2)写清楚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
(3)使用有新鲜感的词语。
5.梳理形成日记
提示:观察日记的格式是先写日期,再写正文;为了让别人清楚观察的过程,日记中有时要交代必要的观察时间,如“经过三天的等待”“漫长的一周过去了”,也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如“刚才、之前、然后”,把观察的过程衔接起来;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
9月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干净的小碗和一块干净的纱布。然后抓了一把颗粒饱满的绿豆,放到小碗里。接着往碗里倒入凉水,要没过绿豆。最后把纱布打湿,盖住小碗。
观察绿豆发芽的
过程,我觉得非常有
意思。
9月4日 星期一 晴
前两天没有动静的绿豆今天终于有了变化。
我看到绿豆的身体胖了好多圈,绿豆外壳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绿色变成浅绿色。妈妈说:“这是绿豆喝饱了水,开始膨胀了。”
我高兴极了,赶紧给绿豆换了水。期待绿豆明天的变化。
9月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泡的小芽又长长了约三厘米,豆瓣的颜色也变成黄绿色。
它们伸长了嫩芽,好像在说:“渴死本宝宝了,我要喝水!”我急忙把碗拿到水池边,小心拧开水龙头,它们低垂着头,好像在说:“够了!够了!”我这才急忙把水龙头关了。
看着正在生长的“小宝贝”,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9月5日 星期二 阴
我打开盖着碗的纱布一看,绿豆皮已经破裂了,露出了乳白色的嫩嫩的小芽儿。
这些小芽看着非常娇嫩,但是它那弱小的芽儿仿佛像大海里刚长出来的水草,它那弱小的生命好像在水里不停的颤动,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生命
的价值,它虽然弱小,
但是充滿了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并记录。这节课,咱们聚焦观察日记评改,一起打磨文字,让日记从合格迈向精彩!
习作:写观察日记
活动3:
评论观察日记,改一改
整理观察日记,在小组内分享。评一评,谁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
小组分享时,可以采用互相读一读作品、夸一夸优点、提一提意见的方式。
习作评价表
评价项目
同学评价
自我评价
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
事物的变化写清楚了
内容记得准确
日记的格式正确
写得很好 基本做到 还需努力
看 日 食
6月22日 星期一 晴
早就听说今天上午有 奇怪 的景观——日食。盼哪,盼哪,终于盼来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跟着同学们拥挤地来到教室外的走廊上,迫不及待地
词语运用不当,日食景观并不“奇怪”。
奇特
习作原文
举起玻璃片看太阳。玉盘大的太阳,圆圆的,白白的,失去了往日刺眼的光芒。周围的云变得薄薄的,呈淡黄色。突然,太阳 缺了一个小小的角。我知道太阳会越来越小的,于是,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太阳,观察太阳的变化过程。渐渐地
,显得无比的温柔
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

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习作更加生动。
太阳缺失的部分越来越大,如同天空中飘浮的小船。这时,周围的云像凶猛的野牛,想一口把太阳吞掉。少顷,太阳又像一把镰刀,最后变成了细细的眉毛,光线又暗又弱。
说时迟,那时快,太阳被云完全遮盖住了。太阳去哪里了呢?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呢?我的心里一直疑惑着。
没过一会儿,周围的云突然有了光彩,
霞光慢慢地变强烈了。 此时,太阳就像一
个大火球挂在蓝蓝的天空。看着眼前的太阳,我的心里也变得亮堂堂的了。
日食结束后,同学们慢慢地散去。我不禁思考:宇宙真神奇,它有多少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啊!
开始,太阳像镰刀,接着像小船,最后从黑暗中跳了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变得圆圆的,亮亮的。
没有具体写出太阳的变化过程,描写不够细致。
作文新貌
6月22日 星期一 晴
早就听说今天上午有奇特的景观——日食。盼哪,盼哪,终于盼来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跟着同学们来到教室外的走廊上,迫不及待地举起玻璃片看太阳。玉盘大的太阳,圆圆的,白白的,失去了往日刺眼的光芒,
看日食
显得无比的温柔。周围的云变得薄薄的,呈淡黄色。突然,太阳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缺了一个小小的角。我知道太阳会越来越小的,于是,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太阳,观察太阳的变化过程。渐渐地,太阳缺失的部分越来越大,如同天空中飘浮的小船。这时,周围的云像凶猛的野牛,想一口把太阳吞掉。少顷,太阳又像一把镰刀,最后变成了细细的眉毛,光线又暗又弱。说时迟,那时快,太阳被云完全遮盖住了。
太阳去哪里了呢?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呢?我的心里一直疑惑着。
没过一会儿,周围的云突然有了光彩,霞光慢慢地变强烈了。开始,太阳像镰刀,接着像小船,最后从黑暗中跳了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变得圆圆的,亮亮的。此时,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挂在蓝蓝的天空。看着眼前的太阳,我的心里也变得亮堂堂的了。
日食结束后,同学们慢慢地散去。我不禁思考:宇宙真神奇,它有多少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啊!
1.结构清晰:按照日食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顺序记录,条理分明,从盼日食、观日食到日食结束后的思考,叙事连贯,让读者能清晰了解日食过程。
2.描写细致:运用比喻修辞,如将日食中太阳比作小船、镰刀、眉毛等 ,把太阳形态变化生动展现;对周围云的描写,“像凶猛的野牛” 等表述,增添画面感。还通过 “渐渐地”“少顷” 等词体现时间推移,使过程更具节奏感。
3.情感真实:从盼望日食的急切,到观察时的专注,再到日食结束后的感慨,情感自然流露,体现对天文现象的好奇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
总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