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爬天都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 爬天都峰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任务2
解读《爬天都峰》叙事密码
17.爬天都峰
研读课文经典,领悟叙事智慧
任务一: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攀登过险峻的山峰吗?天都峰巍峨挺拔,山路崎岖,仿佛在考验着每一个挑战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爬天都峰》,去体验攀登的勇气,感受途中的互助,还有那登顶后收获的成长与力量吧。
爬天都峰
17
活动1:
整理爬山行囊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千米长,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天都峰
行囊1 爬山地图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因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鲫鱼背”。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行囊2 爬山故事
石级 铁链 攀爬
照相 辫子 笑呵呵

liàn
pān
xiàng
biàn

行囊3 字词背包
2 词语认一认




辨字儿歌
花瓣落了结大瓜,
发丝来把小辫扎,
能言善语把理辩,
形近汉字要分辨。
辩论
分辨
花瓣

xiāng
xiàng
照相
相片
相信
相对
2 多音字
例句:我相信我和爸爸一定可以爬到山顶。
例句:在山顶,爸爸给我拍了一张相片。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左中右结构
3 生字写一写
书写指导
多笔画的字,要写得紧凑一些。
pān
chàn
活动2:
解密行文思路
自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填写表格,然后并按照表格的提示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假日里
黄山天都峰
我和爸爸
天都峰又高又陡,我害怕自己爬不上去。
我遇到了一位老爷爷,我们相约一起爬山。于是我手脚并用奋力向峰顶爬去。
我们顺利爬到了峰顶,并和老爷爷互相道谢。
课文主要讲了假日里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事。天都峰又高又陡,我很害怕自己爬不上去。后来我遇到了一位老爷爷,我和老爷爷相约一起爬山。我手脚并用奋力向峰顶爬去。最后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山顶。我和老爷爷拍照留念,并互相感谢。
爬山前
爬山中
爬上峰顶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爬天都峰”这件事的?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
﹏﹏﹏﹏﹏
﹏﹏﹏﹏﹏﹏
有感情地再读课文,争取读出天都峰的险和“我”的害怕。
1.积累本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
17
活动3:
解读叙事密码
爬山前
爬山时
爬上山顶后
回顾行文顺序。
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画出关键词句,解读叙事密码。
小提示:画一画表现“我” 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语句,并进行简单批注。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爬山前
想到的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看到的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天都峰很高
天都峰很陡
天都峰又高又陡
夸张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惊讶 怀疑
赞许 钦佩
互相鼓励
爬山时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比喻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动作
……
“我”还可能怎样爬山?
“我”可能弯着腰,弓着背,手揪着树枝,脚踩着石缝,心在打鼓,腿在颤抖,真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飞上峰顶。
“我”可能会一边紧紧贴着石壁,一边艰难地挪动脚步向上攀爬。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写出了什么?
爬山时间之久,爬山的路程之陡,我们爬山之艰难……
见 想 说 做
写作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自己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写出来,就能把一件事写清楚了。
小作者是如何把爬上峰顶后这部分写清楚的?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对话
意外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兴奋、激动
互相感激
互相钦佩
爬上峰顶后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用爸爸的话点明了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在写事件时,我们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使读者也深受启发。
感受
爬山前 看到的 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怎么想 我爬得上去吗? 真叫人发颤!
怎么说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爬山时 怎么做 爬、攀、奋力、手脚并用、一会儿……一会儿
爬上峰顶后 怎么说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进行前
进行中
进行后
按照顺序来写
怎么想
怎么说
怎么做
过程写细致
你知道怎么写清楚一件事情了吗?
一起来总结
事情发展顺序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
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最早的名字是“黟(yī)山”。传说黄帝曾在此炼丹,后改名为“黄山”。
旧时,黄山交通闭塞,游人罕至。秦汉时期,有了在此隐居之人的文字记载:“洁身清行,遁迹此山。”到了唐宋,黄山渐为世人所知,山上
黄 山
跨学科拓展
庙观日渐增多。发展到今天,黄山已是一座拥有众多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登黄山古楼台,李白写“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陆游写“可怜黄山塔,突兀暮烟里”。历代诗人和画家登黄山、写黄山、画黄山,他们的作品早已汇集成一座洋洋大观的“黄山诗画博物馆”。
练一练
一 梳理小走廊。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 ),克服( )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 )、( )、( )的道理。
互相鼓励
山高路陡
勇气和信心
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
二 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你发现了哪些动作?勾一勾,写一写,用上这些词语,把过程有顺序地写成一段话。
挥动
扬起
拧干
颠勺
踮起脚
弯腰
倒入
盖上
哈气
翻动
捞起
示例:周末,爸爸准备在家擦玻璃。爸爸先拿出了两块抹布、一包纸巾,再端来了一盆清水。只见爸爸弯腰,把一块抹布放到盆中浸湿,然后捞起用力拧干,接着踮起脚、仰着头,从上往下仔细地、用力地用抹布擦。最后,爸爸又拿另一块干抹布,重复着先前的动作又擦了一遍玻璃。玻璃上还有顽固的小印迹,爸爸对着印迹哈气,用纸巾来回擦。这样,一扇扇干净明亮的玻璃就呈现在我面前了。
板书设计
叫人发颤
惊讶 怀疑
互相鼓励
充满勇气
奋力攀爬
高、陡
终于爬上了峰顶
1.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互相鼓励的呢?
想象他们在爬山过程中的对话,并写下来。
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