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如何判断一个西瓜熟不熟?思考地球内部,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科学家是靠什么探测到地球内部结构?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最深的钻井,不过13千米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我们该如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呢?0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科拉超深钻孔,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所进行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达12,262米。它曾是世界上最深的钻孔,这个记录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两次打破,现时排名世界第三。所钻深度12Km,只占地球半径的1/526。人类试图用钻井的方法来了解地球内部,但是人类钻井最深处才12,345米,相比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来说,差距太远,还远不能了解我们地球的内部。思考:还有什么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呢?依据是什么?1.地震波1.地震波方法:科学家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依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地震构造示意图1.地震波速度较慢固体传播速度较快固、液、气传播1.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分类 定义 特点 地面感觉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同点 纵波 (P波)横波 (S波)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表格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上下颠簸,破坏性小水平晃动,威力大,是造成地面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较快较慢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思考01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先上下晃动再左右晃动;因为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02 地震在海洋中发生时,坐在船上的渔民是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2.地球内部圈层借助于地震波,科学家们画出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曲线图。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观察横纵坐标,说明横波和纵波在图示虚线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纵波传播速度在此处急剧降低由13.3千米/秒突然降为8.1千米/秒纵波传播速度在此处突然增加横波传播速度在此处突然增加横波传播速度由7.3千米/秒突然消失2.地球内部圈层借助于地震波,科学家们画出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曲线图。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界面上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科学家将这两个界面确定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2900千米17千米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2.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熔融状态外核:液态内核:固态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2.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定义: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厚度: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39-41km最厚的地方达70千米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2.地球内部圈层—地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地幔: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 900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2.地球内部圈层—地幔结合教材思考:(1)什么是软流层?(2)什么是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软流层和岩石圈示意图软流层软流层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知识窗认识软流层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千米的深度时,温度便接近岩石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分和挥发性组成的参与下,岩石发生选择性的熔融,逐渐形成熔融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幔热对流探究1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一样吗?不一样。软流层和岩石圈示意图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厚度比岩石圈小。2.地球内部圈层—地核地核:地球核心部分,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3400km。特点: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内核是密度极大的固态金属球,外核呈液态。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内核外核探究2我们将煮熟的鸡蛋一切两半,便会呈现蛋壳、蛋白、蛋黄三个圈层。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小组讨论,比较煮熟的鸡蛋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异同。在内部圈层的结构和比例上,煮熟的鸡蛋和地球很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形状:鸡蛋整体上呈明显的椭圆,而地球接近正圆;外壳:鸡蛋壳较均匀,而地壳(陆地和海洋间)厚薄不均匀;中间层:熟鸡蛋的蛋白层结构比较一致,呈固态,而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软流层;核心:地球的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而熟鸡蛋的蛋黄呈固态。熟鸡蛋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异同0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1.大气圈定义: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作用:①笼罩着地球,使地球上温度变化和缓。②提供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③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2.水圈定义: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湖沼河流地下水冰川有多种存在形式3.生物圈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大部分生物都分布在地球表面。可以上达天际飞跃珠峰的斑头雁可以下至深渊深海海底的海参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4.圈层相互作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地幔内核外核水圈岩石大气圈地壳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小结: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示意 圈 层 组 成 特 征 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减少流星体撞击和紫外线伤害,保护地球生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水圈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组成,海洋是其主体 水圈里的水处于循环运动中,连续不规则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存在于其他圈层中,是最活跃的圈层小结地球的圈层结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幔地核地壳岩石圈地震波纵波横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交接过渡的一个圈层(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记忆:一波二面三层四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