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11、课内阅读理解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北京的春节(节选)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选文第1自然段中画“ ”句子的作用是 。这一段是按照 的结构来写的。(2分)2、读选文,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2分)(1)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都表示“ ”的意思,作者选择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体现了语言表达 的特点。(2)从这句话中的五个“有的”,我们可以看出元宵节灯的 多;从“ ”一词,我们可以看出灯的数量多。3、作者在描写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时略写了燃放花炮、吃元宵,详写了“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结合整篇文章的中心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A.突出花灯的美丽,表达作者对花灯的喜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之情。B.突出老北京有名的老铺用灯来打广告,吸引顾客方式巧妙,表达对这些老铺老板的赞美。C.突出民俗活动的特色,表现元宵节“火炽而美丽”的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D.说明作者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可以观赏到很多花灯。4、“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全文,写一写元宵节之前的两个高潮分别是哪一天。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又一个高潮” (3分)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腊八粥(节选)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选文写的是八儿 的场景,作者描写得很 (A.详细 B.简略)。(2分)2、选文画“ ”的句子通过描写八儿的动作、 、 ,将八儿的馋样儿刻画得活灵活现,从中选择一处,体会八儿的心情,并在旁边作批注。(3分)3、对文中画“ ”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从中能想象到腊八粥逐渐黏稠的样子。B.粥的“叹气”声一直诱惑着八儿。C.“叹气”声表现了八儿吃不到粥的失落。D.粥没发出声音,“叹气”声是八儿的想象。4、选文写“腊八粥”,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八儿言行、神态 (2分)◎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鲁宾逊漂流记(节选)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1、找出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所列举的事例,完成思维导图。(3分)2、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滨逊布置好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住所花费时间很长,说明他对住所的布置很用心。B.鲁滨逊之所以花费很多时间和力气,主要原因是小岛上没有合适的工具。C.从“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鲁滨逊的无奈与厌烦。3、对于这么吃力的工作,鲁滨逊是怎么想的 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3分)四、阅读《骑鹅旅行记》(节选),完成练习。(7分)那些身披灰色暮云的大鸟真是美得出奇,不但翅膀上长着漂亮的翎羽,脖子上也围了一圈朱红色的羽饰。这些长腿细颈、头小身大的大鸟从山丘上神秘地飞掠下来,使大家看得眼花缭乱。他们在朝前飞掠的时候,旋转着身躯,半似翱翔,半似舞蹈,仿佛是荒凉的沼泽地上翻滚奔腾着的阵阵雾霭云翳,他们的舞蹈里有一种魔力。 以前从未到过库拉山的这一下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整场游艺大会是用“鹤之舞表演大会”来命名的。他们的舞蹈蕴含着粗犷的活力,然而激起的感情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憧憬。在这一时刻,没有谁会想要格斗拼命。相反,不管是长着翅膀的,还是没有长翅膀的,所有的动物都想从地面腾飞。 他们都想舍弃那显得越发笨重的肉体,使自己从躯壳中解脱出来,投奔到那虚无缥缈的地方。1、根据短文内容,我推测该片段出自右边目录中的第 章。(1分)2、文中多处描写体现了“美”,请你读一读,并填一填思维导图。(4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动物们( )。(2分)A.喜欢跳舞。 B.对美的向往。 C.想变成鹤。 D.爱好和平。◎第三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匆匆(节选)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 罢了,只有 罢了。 在八千多日子里,除 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根据课文原文填空。(2分)2、文中连用了一连串(问句 陈述句)(用“√”选择),(直接 间接)(用“√”选择)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3分)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中作者把 比作 和 ,极言其空虚飘忽,不可捉摸。 把“徘徊”和“匆匆”形象化,让人体会到作者 。(3分)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两个“赤裸裸”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写一写你的理解。(2分)5、面对作者强烈的呼唤,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呢 (2分)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那个星期天(节选)……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惊惶——( ) 荒凉——( ) 一声不吭——(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怎样交待时间变化的 又如何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3分)3、选文中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4、母亲不停地在“我”耳边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你能将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写完整吗 (2分)5、母亲失约未能带孩子出去玩,你是怎么理解母亲这种行为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分)◎第四单元——心愿语文要素: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七、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10分)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请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画四处)(2分)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2、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和关联词,选择合适的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填序号)(3分)作为一块石灰石,我经历了( ),也经历了( ),即使( ),我也要将清白留在人间。A.粉身碎骨 B.熊熊烈火的焚烧 C.千万次的捶打和凿击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开采和烧制石灰石之难。C.诗人借石灰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要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D.诗中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极富感染力。4、“ ”一词极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 、 等革命烈士。(3分)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为人民服服务(节选)(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2、这段话共有四句。第一句表明“我们”( ),第二句表明“我们”( ),第三句表明“我们”( ),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3分)A.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 B.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C.欢迎批评3、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的目的是 。(2分)◎第五单元——学精神与探索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根据选段,填写下面的表格。(2分)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人睡觉眼珠快速转动 时,脑电波变化大,最容易做梦。2、选段画横线处连用三个疑问句。下列用来概括这一连串的问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打破砂锅问到底 B.百思不得其解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选段中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句子是。(2分)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全文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顺序展开,选段第①自然段也是如此。B.作者引用华罗庚的话,指出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观点鲜明且具有说服力。C.选段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只要……就……”的条件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的观点。D.选段第②自然段已是对全文的总结,但第③自然段是对前面的论述进行了补充,使全文更加严密完整。5、选段中说“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2分)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表里的生物(节选)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1、选文画“ ”句子先是写出了“我”内心的 ,然后又写出了“我”内心的 。由此,“我”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 。(3分)2、仔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证实猜想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③说明我是一个 的孩子。新的疑惑 ①新的猜想 ②3、“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见人就说”是因为。 “后来不说了”是因为。(2分)4、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的孩子。(多选)(2分)A.善于观察和思考 B.好奇心强C.幼稚无知 D.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语文要素: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十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老师领进门(节选)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1、“给我开了窍”的意思是 。 (1分)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这句话能让我们想到了 朝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 。”(3分)3、多年后,“我”遇到田老师还“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这是为什么 “我”的这个恭敬行为还表现了什么 (2分)4、怎样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 (2分)5、想一想,“我”在跟田老师谈起往事的时候,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 (2分)十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我歌唱早晨,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我歌唱希望,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或者一片阳光。我的歌呵,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你飞吧,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1、给这首诗的每一节选择合适的朗读基调。(填序号)(4分)A.真诚炽热 B.舒缓欣慰 C.情不自禁 D.深情祝福第1小节:( ) 第2小节:( ) 第 3小节: ( ) 第4小节:( )2、第3小节中,“我”的歌声的内容是“ ”。(1分)3、全诗揭示主题的诗句是“ ”。 (1分)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等意象的歌唱,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B.这首诗是写给少男少女们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诗人深情的歌声。C.诗歌最后一节中,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古诗词诵读语文要素: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十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1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1)天街小雨润如酥(sū shū) (2)绝胜烟柳满皇都(dōu dū)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1)草色遥看近却无。 ( )A.看。 B.想。 C.远。(2)最是一年春好处。 ( )A.地方。 B.时。 C.所在。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1)“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 )(3)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4、“酥”的意思是酥油,第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第二句按照由 到 的顺序观察,写出了早春草色 的特点。诗人抓住了 、这两种景物来描摹,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之情。(4分)十四、补全词句,并完成练习。(9分)清 平 乐[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 。(2分)1、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2、词的上阕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一个“ ”字更加直接地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1分)3、词的下阕通过写黄鹂“ ”,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经来到。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 之情。 类似的诗词句,我还能写出: , 。 (2分)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蔷薇花开,说明词人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B.词人到处追寻春的踪迹,上阕追问的对象是黄鹂,下阕是蔷薇。C.本词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参考答案一、1、总领全段 总一分2、全,都 丰富、多样 种类 几百盏3、C4、元宵节之前的两个高潮分别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因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孩子们燃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非常热闹。二、1、盼粥 A2、语言 神态示例:第三处画“”的句子是对八儿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八儿等了很久,想要喝粥的迫切心情。3、D4、描写馋粥的八儿的言行、神态,是为了更加突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三、1、①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一年②尖桩或圆桩很沉,打桩很费劲。③需要花很长时间砍下木材,进行加工再运回家。2、B3、鲁滨逊认为自己必须干这些活儿,而且有的是时间,麻烦一点算不了什么。这体现了鲁滨逊冷静理性、积极乐观的心态。四、1、五2、长着漂亮的翎羽 围了一圈朱红色的羽饰 蕴含着粗犷的活力 是美好而愉悦的憧憬3、B五、1、逃去如飞 千门万户 徘徊 徘徊2、问句 直接 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3、过去的日子 轻烟 薄雾 对时光逝去的无奈4、两个“赤裸裸”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第一个“赤裸裸”的意思是自己出生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第二个“赤裸裸”的意思是自己一生虚度光阴,没有什么成就,离世时也将什么都带不走。5、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好学上进,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虚度光阴。六、1、惶恐 萧瑟 一声不响2、“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3、“惊惶” 写出了母亲看到孩子难过时的紧张、慌乱,“拉进”写出了母亲对没能带孩子出去玩时的愧疚、怜爱,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4、今天是妈妈的错,妈妈向你道歉好不好 妈妈向你保证,以后绝对不会爽约,等下妈妈洗完衣服,就带你去外面吃好吃的,好好弥补一下。 5.示例:母亲一开始答应孩子出去玩,后来因为忙碌,最终没有遵守承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也是一种不守信用的表现。5、母亲一开始答应孩子出去玩,后来因为忙碌,最终没有遵守承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也是一种不守信用的表现。七、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CBA3、D4、粉骨碎身 示例:叶挺 江竹筠八、1、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2、CBA3、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九、1、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对儿子进行了实验,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2、A3、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4、A5、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获得启示,发现了地心引力,从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十、1、惊奇 愉快 满足2、①为什么要把蝎子 放在表里②因为这只蝎子有好听的声音,所以被放进表里③心中充满奇思妙想,有着强烈好奇心3、“我”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并相信了爸爸的话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明白了其实表里没有生物4、ABD十一、1、让我懂得了文学创作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比喻 故事 春雨 唐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3、因为田老师在写作方面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表现了“我”对他的尊敬和感激。4、是田老师指引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5、田老师,您好,当年要不您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课文,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我也不会成为作家,真的很谢谢您!十二、1、BA2、快乐或者好的思想3、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4、A十三、1、sū dū2、(1)C(2)B3、(1)√(2)√(3)×4、比喻 滋润、顺滑、细密 远 近 朦胧 春雨 春草 喜爱与赞美十四、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1、D2、拟人 若3、因风飞过蔷薇 惜春、恋春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4、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