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12、古诗文阅读理解一、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8分)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写的是 (填节日名称)的情景,从“ ”中可以看出来。(2分)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 的意境。(1分)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说地面在皎洁月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银白色。B.第二句中的“冷露”和“无声”既写出了夜晚景致的轻盈无迹,又说明诗人凝神已久。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的是明月当空,人们能看到院中的各种景物。D.最后一句中的“落”字,给人以动态之感,仿佛愁思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我积累的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还有: , 。(3分)二、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6分)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清且浅,相去 。盈盈 ,脉脉 。1、把诗句补充完整。(2分)2、诗中加点的“素”字的意思是 (A.与“荤”相对 B.白皙)。加点处这两句诗描写了 的情景。(2分)3、关注画“ ”的诗句,结合传说,发挥想象,写一写织女织布时会想些什么。(2分)三、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11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将诗句补充完整。(2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当春乃发生: 花重锦官城:3、这首诗是一首五言 (A.绝句 B.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 。题目中的“ ”字是全诗诗眼,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 之情。(2分)4、首联中说春雨是“好雨”,从全诗来看,主要体现在( )。(多选)(2分)A.适时。 B.润物。 C.随风一起来。 D.越下越大。5、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中一个“潜”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我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赞美 默默奉献的精神。 (3分)四、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7分)长 歌 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1、将诗句补充完整。(1分)2、该诗将人生哲理寄寓于哪些鲜明的形象中 ( )(2分)①青青葵菜 ②朝露易晞 ③万物生辉 ④花叶衰败 ⑤流水不归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3、诗人用“ ”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慨叹,其中一个“ ”字,表达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2分)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朝露待日晞”中“晞”可以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衰”可以理解为衰败。B.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C.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了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自然法则。D.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描写朝露、百川等景物,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五、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9分)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屐”读 ,“扉”读 。(2分)2、解释下列字词。(2分)不值: 小扣:怜: 应: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①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②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4、诗人去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这可以从诗句“ ”看出,也可以从题目中的“ ”一词看出。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诗人于所见推想未见,虚实结合,从“ ”想象出“ ”,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 转为 。 (3分)六、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8分)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分)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 (用原句回答)(1分)3、这首诗表面上是写 ,实际是 ,表达 。 (3分)4、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2分)(1)本诗语调高昂,充满热情,表达了作者对石灰精神的欣赏和赞美。( )(2)“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拿石灰的颜色作比,实际是指高尚节操。 ( )七、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6分)蜀中九日[唐] 王 勃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③苦,鸿雁那④从北地来。【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1、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 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2分)2、《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2分)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八、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7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①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⑧。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④,儿女共沾巾⑤。【注释】①城阙:指长安。②三秦:指关中地区。③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这里代指蜀州。④歧路:岔路口。⑤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天涯若比邻:(2)毕业在即,请你引用本诗中的两句诗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3分)(3)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属于( )。(2分)A.田园诗 B.边塞诗 C.送别诗 D.怀古诗九、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8分)白 梅[元] 王 冕冰雪林中著①此身②,不同桃李混③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④,散作乾坤⑤万里春。注释 ① 著:附着,加……于上。 ② 此身:指白梅。 ③ 混:混杂。④ 清香发:一作清风发。指梅花开放,香气 传播。⑤ 乾坤:天地。1、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 。(1分)2、联系诗句填空。(3分)①“冰雪林中著此身”写出了白梅 的特点。②“不同桃李混芳尘”将白梅与 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梅的品质。3、“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两句诗赞美了梅花冰清玉洁、迥异流俗的品格。B.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夜之间,世间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的景象。C.这两句诗是借梅喻人,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志趣、理想和抱负。D.这两句诗讴歌了像梅花一样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4、古今诗人对梅情有独钟,下列有关梅的诗句与对应的作者和朝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B.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钺C.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王庭筠D.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明]道源十、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8分)正月十五夜灯【唐】 张 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①。三百内人②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③词声。【注释】①帝京:京都。②内人:宫中歌舞艺伎。③著:同“着”,“有”的意思。1、从诗题可以看出,此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习俗是 。(2分)2、“千门”“万灯”是 (实指 虚指),写出了京都 的气氛。(2分)3、下列对“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三百内人连袖舞”意为当日宫中会派出三百名舞姬跳舞。B.“一时天上著词声”一语双关,既形容乐声高唱入云,又兼喻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C.“连袖舞”是古代的一种舞蹈形式,“天上著词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这两句极力描绘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人数的众多。4、结合内容,体会意境美,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十一、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9分)天净沙·秋[元] 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 牌名。这两首散曲都用了 的写作手法。(2分)2、下列关于散曲中字词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2分)A.“残霞”是指即将消失的晚霞。B.“寒鸦”是指天寒归林的乌鸦。C.“轻烟”是指薄薄的雾如淡淡的烟。D.“一点飞鸿影下”是指有一只孤独的乌鸦,像一个黑点,从空中落下。3、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有同学选择了以上这两首散曲,你觉得以下朗诵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散曲的诵读速度应是缓慢低沉的,因为表达的都是一种悲凉的感觉。B.前者是低沉的,后者是高亢的,因为两者一悲一喜,所抒发的情感不同,朗读的语调也应不同。C.前者描写的景物从萧瑟到明丽,诗人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语调也要随之由抑到扬。D.后者描写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是美好的,所以语调应该欢快些。4、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 )首散曲情感相似。写写你对这句诗的理解。(3分)十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9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 ,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补全课文内容。(2分)2、选文中两小儿辩论的问题是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理由是;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 ,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很凉爽,等到中午的时候很热。(3分)3、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4、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2分)A.孔子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B.即使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知识是无穷尽的,应该不断进行学习。C.两个小孩片面观察问题的办法是不可取的,不应质疑孔子的能力。点亮思维十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师旷①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②烛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 ”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②炳:点燃。③安:怎么,哪里。④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黑暗。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暮: (2)何:(3)戏: (4)少:2、文言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来谈论学习,请提取信息,补充思维导图。(4分)3、处在“如日出之阳”阶段的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学习 想一想,写一写。(2分)十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9分)师 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①也,则耻师焉,惑矣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③。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巫医④乐师百工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⑥! 圣人无常⑦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⑧,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⑨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⑩,如是而已。【注释】①于其身:对于他自己。 身,自身,自己。②惑矣:(真是)糊涂啊! ③相师:拜别人为师。④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⑤百工:各种手艺。 ⑥欤:文言助词,表感叹。 ⑦常:固定的。 ⑧之徒:这类。 ⑨不必:不一定。 ⑩攻:学习,研究。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1)择师而教之( )A.分解。 B.摆脱。 C.考核。 D.挑选。(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羞耻。 B.以……为耻。 C.讥笑。 D.侮辱。2、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其可怪也欤!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1分)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人们对待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结合文言文内容写一写。(3分)5、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是因为“”(用原句回答),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名人 的例子。(2分)十五、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1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下列有关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欲:希望 B.亦:也C.可得兼:不能同时获得 D.舍:放弃2、先用“//”将原文分成两层。再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填空。本文将“生”比作“ ”,将“义”比作“ ”,最后将“ ”的选择,比作“ ”的选择(用原文中的文字回答),这种写法的作用是 。(4分)3、下列诗句与本文提出的观点无关的一项是( )。(2分)A.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舍生取义”,而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层出不穷。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 请概括地写出他(她)的主要事迹。(3分)参考答案一、1、中秋节 十五夜望月2、寂寥、冷清3、C4、思念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二、1、河汉 复几许 一水间 不得语2、B 织女织布3、我与牛郎两情相悦,奈何不能常聚,期待与牛郎相聚的日子能快点到来。三、1、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2、使植物萌发、生长。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3、B 唐 杜甫 喜 喜悦4、AB5、拟人 轻柔、来的突然 老师四、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2、B3、常恐秋节至 恐4、D五、1、jī fēi2、没有遇到人。 大概,表示猜测。 怜惜。 轻轻地敲。3、①应怜\屐齿\印苍苔 ②春色\满 园\关不住4、小扣柴扉久不开 不值 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 遗憾 惊喜5、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六、1、明 于谦2、粉骨碎身浑不怕3、石灰 借物喻人 作者不同流合污4、(1)×(2)√七、(1)重阳 登高、赏菊;(2)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3)这首诗描写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的情境,表达了佳节思亲的感情。八、1、艰辛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随遇而安 逐移2、老渔夫刚刚钓到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赶紧在荻花中起火准备煮鱼吃。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高傲岸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悠然自得九、1、白梅2、不畏严寒 桃李 清高脱俗3、A (4)C十、1、元宵节 赏灯2、虚指 热闹3、A4、这首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节日中的喜悦之感。十一、1、曲 寓情于景2、ABC3、C4、一 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十二、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太阳什么时间离人近,什么时间离人远 太阳刚出来时看起来大,等到中午的时候看起来小 早晨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3、反问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十分有智慧呢 ”4、B十三、1、(1)晚,迟。 (2)为什么。 (3)戏弄。(4)年少,年轻。2、壮而好学 老而好学 日中之光 炳烛之明3、我们应该珍惜大好时光,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时,在学习上要提高效率,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十四、1、(1)D (2)B2、D3、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4、从左到右:择师 耻师 不耻相师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孔子十五、1、D2、在“……熊掌者也。”后加“/” 鱼熊掌 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用生活中“舍鱼而取熊掌”的小事,来引出“舍生而取义”的道理,使道理变得浅显易懂3、B4、林觉民。黄花岗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