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上海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预测卷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4 云南)为了安全,学校门口都安装了不锈钢防撞柱。不锈钢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2.(2024 嘉定区二模)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A.碳酸钾 B.硝酸钠 C.硫酸铜 D.氧化钙3.(2024秋 张店区三模)减少含硫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适宜在煤中加入的物质是( )A.石灰石 B.石英砂 C.小苏打 D.苛性钠4.(2024秋 海伦市三模)小丽家种植的大豆叶片发黄且易倒伏,应施加的肥料是( )A.CO(NH2)2 B.Ca3(PO4)2C.(NH4)2HPO4 D.KNO35.(2024 黄浦区二模)判断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依据是( )A.元素组成一致 B.用途相同C.式量相等 D.颜色一样6.(2024 伊犁州二模)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KOH B.CO2 C.NaCl D.O27.(2024 浦东新区二模)自来水生成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A.消毒 B.吸附 C.沉降 D.凝聚8.(2024 柳州一模)侯德榜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克服国外的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工艺,最后成功制出了纯碱。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洗涤剂生产等领域。下列哪种化合物被称为纯碱( )A.氢氧化钠(NaOH) B.氢氧化钙[Ca(OH)2]C.碳酸钠(Na2CO3) D.碳酸钙(CaCO3)9.(2024 澧县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制作钻石 B.镁粉制作照明弹C.活性炭吸附色素 D.液氮用于冷冻麻醉10.(2024 西青区一模)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11.(2024秋 老河口市三模)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 )A.Fe B.Cu C.Fe和Cu D.H2O12.(2024 奉贤区一模)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错误的是( )A.将固体燃料粉碎 B.将液体燃料喷成雾状C.提供足量的氧气 D.提高燃烧的温度13.(2024 红桥区一模)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对二氧化碳组成和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由碳单质和氧气组成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3:8D.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4.(2024 镇江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CO2中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炭粉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C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D 探究与NaOH中和后盐酸是否有剩余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15.(2024 宝山区二模)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A.金属元素 B.氧元素 C.原子团 D.酸根16.(2024 邹城市二模)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主要含有NaCl,并含有少量MgCl2、MgSO4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MgCl2>MgSO4>NaClC.40℃时,把30gMgCl2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80gD.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MgSO417.(2024 栾城区一模)盐酸、硫酸等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X、Y、Z表示不同的物质类别。下列对X、Y、Z的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物、碱、盐B.氧化物、非金属单质、碱C.金属氧化物、盐、碱D.金属氧化物、单质、碱二.实验题(共2小题)18.(2024 铁锋区)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一中酒精灯火焰加网罩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后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目的是 。(2)实验二中向烧瓶中的自来水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该实验用到了铁架台,那么铁架台的作用是用于 各种仪器。19.(2024 邹城市二模)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aOH、KNO3、CaCO3、Na2SO4、FeCl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绪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试样,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不溶物,上层清液呈无色;②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请回答:(1)这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2)①中不溶物可能含有 ;(3)将①中上层清液蒸干,得到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组成。三.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20.(2024 盐都区二模)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兴趣小组开展与土壤盐碱化相关的探究活动。【AI搜索】①某地土壤盐碱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②BaC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BaSO4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提出问题】土壤样品中的钠盐是什么?【作出猜想】(1)猜想1:Na2CO3;猜想2 ;猜想3: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2)配制土壤样品浸出液并检测:测定pH>7,说明浸出液显 性。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一:向盛有少量浸出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3成立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实验分析】(3)写出步骤二中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4) (填“能”或“不能”)将实验中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理由是 。土壤中含量检测报告单(换算成mg kg﹣1土样)采样点 采样点1 采样点2 采样点3 采样点4 采样点5土壤层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38 28 14 56 50 46 70 54 44 76 34 18 42 100 72【土壤相关数据分析】(5)根据上表:采样点 (填数字)的土壤中总含量高,且呈现反常现象;其它采样点含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土壤表层到深层 。(6)为测定该土壤样品浸出液中Na2CO3的含量,向1000g浸出液中逐滴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该浸出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7)交流: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 (填字母序号)。A.合理施肥B.引海水灌溉C.用熟石灰改良D.种植耐盐碱作物四.解答题(共1小题)21.(2024 宝山区二模)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工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其核心流程“素胚勾勒”“釉色蕴染”需经历数十道精细工序。(1)青花瓷的“素胚”是高岭土等原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泥胚,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金属元素是 。(2)青花瓷的“标志性蓝色”源于绘彩钴料烧制过程中形成的CoAl2O4,其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3)青花瓷的“天青色”为钴料配比和烧制工艺调出的淡雅蓝色,并非是靛蓝染料形成。靛蓝(C16H10N2O2)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0.1mol靛蓝含有氢原子约 个。上海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预测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4 云南)为了安全,学校门口都安装了不锈钢防撞柱。不锈钢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答案】A【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解答】解: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材料的分类情况是解题的关键。2.(2024 嘉定区二模)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A.碳酸钾 B.硝酸钠 C.硫酸铜 D.氧化钙【考点】焰色反应.【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答案】B【分析】 焰色反应 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指的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钠离子的焰色反应显黄色。【解答】解:A、碳酸钾中含有钾离子,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故A不合题意;B、硝酸钠中含有钠离子,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故B符合题意;C、硫酸铜中含有铜离子,焰色反应火焰呈绿色,故C不合题意;D、氧化钙中含有钙离子,焰色反应火焰呈砖红色,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2024秋 张店区三模)减少含硫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适宜在煤中加入的物质是( )A.石灰石 B.石英砂 C.小苏打 D.苛性钠【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答案】A【分析】煤中含有硫,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氧化钙反应。【解答】解:煤燃烧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环境,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会分解成氧化钙,氧化钙能够和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从而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4.(2024秋 海伦市三模)小丽家种植的大豆叶片发黄且易倒伏,应施加的肥料是( )A.CO(NH2)2 B.Ca3(PO4)2C.(NH4)2HPO4 D.KNO3【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答案】D【分析】叶片边缘发黄,则植物缺少氮元素;出现了倒伏现象,则缺少钾元素,应该施用氮、钾复合肥。【解答】解:大豆叶片发黄且易倒伏,说明土壤中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应该施加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化肥。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C、(NH4)2H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氮、磷复合肥,故C错;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氮、钾复合肥,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5.(2024 黄浦区二模)判断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依据是( )A.元素组成一致 B.用途相同C.式量相等 D.颜色一样【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物质的分类.【答案】A【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化学式和式量不一定相同,性质不完全相同,用途不同。故选:A。【点评】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6.(2024 伊犁州二模)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KOH B.CO2 C.NaCl D.O2【考点】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答案】B【分析】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正确。C、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紫色石蕊溶液遇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常见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024 浦东新区二模)自来水生成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A.消毒 B.吸附 C.沉降 D.凝聚【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专题】空气与水.【答案】B【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解答】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因此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2024 柳州一模)侯德榜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克服国外的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工艺,最后成功制出了纯碱。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洗涤剂生产等领域。下列哪种化合物被称为纯碱( )A.氢氧化钠(NaOH) B.氢氧化钙[Ca(OH)2]C.碳酸钠(Na2CO3) D.碳酸钙(CaCO3)【考点】常见盐的俗名.【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答案】C【分析】根据常见酸碱盐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正确。D、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酸碱盐的俗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24 澧县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制作钻石 B.镁粉制作照明弹C.活性炭吸附色素 D.液氮用于冷冻麻醉【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答案】B【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解:A、金刚石制作钻石,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的光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2024 西青区一模)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答案】D【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2024秋 老河口市三模)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 )A.Fe B.Cu C.Fe和Cu D.H2O【考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答案】C【分析】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则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Fe、Cu。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4 奉贤区一模)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错误的是( )A.将固体燃料粉碎 B.将液体燃料喷成雾状C.提供足量的氧气 D.提高燃烧的温度【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D【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固体燃料粉碎,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不合题意;B、液体燃料喷成雾状,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不合题意;C、提供足量的氧气,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不合题意;D、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提高燃烧的温度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24 红桥区一模)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对二氧化碳组成和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由碳单质和氧气组成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3:8D.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分析】根据已有的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以及分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错误;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错误;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C正确;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错误;故选:C。【点评】加强对化学式的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24 镇江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CO2中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炭粉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C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D 探究与NaOH中和后盐酸是否有剩余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实验设计题.【答案】A【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C、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炭粉,炭粉既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取样,加水溶解,测定溶液温度变化的方法进行区分,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C、铵盐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可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D、若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若完全中和,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该方法可以直观判断盐酸是否剩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24 宝山区二模)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A.金属元素 B.氧元素 C.原子团 D.酸根【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分类.【答案】D【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硝酸铵,故选项错误;B、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氯化钠,故选项错误;C、盐中不一定含有原子团,如氯化钠,故选项错误;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24 邹城市二模)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主要含有NaCl,并含有少量MgCl2、MgSO4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MgCl2>MgSO4>NaClC.40℃时,把30gMgCl2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80gD.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MgSO4【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答案】A【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试管内的原来剩余的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盐湖卤水晒盐后析出氯化钠固体,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正确;B、由于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C、40℃时,氯化镁溶解度是57.5g,这意味着在40℃时,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8.75g氯化镁,所以40℃时,把30gMgCl2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78.75g,故错误;D、由于不知道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哪种物质析出晶体最多,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24 栾城区一模)盐酸、硫酸等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X、Y、Z表示不同的物质类别。下列对X、Y、Z的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物、碱、盐B.氧化物、非金属单质、碱C.金属氧化物、盐、碱D.金属氧化物、单质、碱【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答案】C【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解:X、Y、Z表示不同的物质类别,由图示可知X是氧化铁,氧化铁由铁与氧元素组成,因此X是金属氧化物,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为盐和水,Y是盐,酸能和Z发生反应,Z是碱,碱和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盐,酸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由此可知,X、Y、Z 三者依次应为金属氧化物、盐、碱。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基本化学知识的能力。二.实验题(共2小题)18.(2024 铁锋区)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一中酒精灯火焰加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实验结束后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 。(2)实验二中向烧瓶中的自来水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该实验用到了铁架台,那么铁架台的作用是用于 固定和支持 各种仪器。【考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答案】(1)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2)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固定和支持。【分析】(1)根据酒精灯火焰加网罩的作用以及实验结束后操作的目的进行分析。(2)根据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以及铁架台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一中酒精灯火焰加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为了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实验结束后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2)实验二制取蒸馏水的操作中向烧瓶中的自来水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该实验用到了铁架台,那么铁架台的作用是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故答案为:(1)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2)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固定和支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仪器的用途。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和目的,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从题干中抽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可以顺利解题。19.(2024 邹城市二模)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aOH、KNO3、CaCO3、Na2SO4、FeCl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绪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试样,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不溶物,上层清液呈无色;②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请回答:(1)这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OH、Na2SO4、BaCl2、CaCO3 ;(2)①中不溶物可能含有 Fe(OH)3 ;(3)将①中上层清液蒸干,得到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有 6 种组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答案】(1)NaOH、Na2SO4、BaCl2、CaCO3;(2)Fe(OH)3;(3)6。【分析】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aOH、KNO3、CaCO3、Na2SO4、FeCl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①取试样,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不溶物,上层清液呈无色;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硫酸钡,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铁;②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刚开始无现象,是稀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说明一定存在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碳酸钙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铁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硫酸钡与稀硝酸不反应,则沉淀部分消失,说明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则固体中一定含氯化钡、硫酸钠,沉淀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铁,则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铁,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铁、硝酸钾。【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这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Na2SO4、BaCl2、CaCO3;(2)由分析可知,①中不溶物一定含有:CaCO3、BaSO4,可能含有:Fe(OH)3;(3)由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氯化铁、硝酸钾,①中取样加足量水搅拌、静置,所得上层清液呈无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氯化铁,由②中加稀硝酸刚开始无现象可知,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而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上层清液中一定还有氯化钠,可能有一种反应物过量,即可能有硫酸钠和氯化钡中的一种,由于原固体中可能有硝酸钾,则上层清液中还可能有硝酸钾;综上所述,①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可能含有硝酸钾、以及氯化钡和硫酸钠中的一种,将①中上层清液蒸干,得到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有①氢氧化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钾,③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钡,④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⑤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钾、氯化钡,⑥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钠,共6种组成。故答案为:(1)NaOH、Na2SO4、BaCl2、CaCO3;(2)Fe(OH)3;(3)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20.(2024 盐都区二模)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兴趣小组开展与土壤盐碱化相关的探究活动。【AI搜索】①某地土壤盐碱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②BaC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BaSO4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提出问题】土壤样品中的钠盐是什么?【作出猜想】(1)猜想1:Na2CO3;猜想2 Na2SO4 ;猜想3: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2)配制土壤样品浸出液并检测:测定pH>7,说明浸出液显 碱 性。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一:向盛有少量浸出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3成立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实验分析】(3)写出步骤二中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2NaCl 。【实验反思】(4)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将实验中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理由是 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影响后续硫酸钠的检验 。土壤中含量检测报告单(换算成mg kg﹣1土样)采样点 采样点1 采样点2 采样点3 采样点4 采样点5土壤层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38 28 14 56 50 46 70 54 44 76 34 18 42 100 72【土壤相关数据分析】(5)根据上表:采样点 5 (填数字)的土壤中总含量高,且呈现反常现象;其它采样点含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土壤表层到深层 含量依次减小 。(6)为测定该土壤样品浸出液中Na2CO3的含量,向1000g浸出液中逐滴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该浸出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7)交流: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 AD (填字母序号)。A.合理施肥B.引海水灌溉C.用熟石灰改良D.种植耐盐碱作物【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答案】(1)Na2SO4;(2)碱;有气泡产生;(3)Na2SO4+BaCl2=BaSO4↓+2NaCl;(4)不能;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影响后续硫酸钠的检验;(5)5;含量依次减小;(6)0.0265%;(7)AD。【分析】(1)根据某地土壤盐碱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再结合猜想1、猜想3来分析解答;(2)根据pH>7时,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分析解答;(3)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解答;(4)根据将实验中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影响后续硫酸钠的检验来分析解答;(5)根据表格数据来分析解答;(6)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方程式来分析解答;(7)根据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某地土壤盐碱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猜想1:Na2CO3,猜想3:Na2CO3和Na2SO4,则猜想2:Na2SO4;(2)pH>7时,溶液显碱性,则配制土壤样品浸出液的pH>7,说明浸出液显碱性,结论是猜想3成立,即土壤样品中的钠盐是Na2CO3和Na2SO4,则向盛有少量浸出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3)步骤二中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4)将实验中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影响后续硫酸钠的检验,所以不能将实验中稀盐酸换成稀硫酸;(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采样点5的土壤中总含量高,且呈现反常现象,其它采样点含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土壤表层到深层含量依次减小;(6)设浸出液中碳酸钠Na2CO3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x 0.11gx=0.265g则该浸出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0.0265%,答:该浸出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0.0265%;(7)A、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不会加重土壤盐碱化,对缓解土壤盐碱化有一定帮助,故A符合题意;B、海水含有大量盐分,引海水灌溉会使土壤盐分进一步增加,加重土壤盐碱化,故B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呈碱性,土壤盐碱化本身就呈碱性,用熟石灰改良会使土壤碱性更强,不利于植物生长,故C不符合题意;D、种植耐盐碱作物能够在盐碱化土壤中生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应对土壤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故D符合题意;故选:AD。故答案为:(1)Na2SO4;(2)碱;有气泡产生;(3)Na2SO4+BaCl2=BaSO4↓+2NaCl;(4)不能;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影响后续硫酸钠的检验;(5)5;含量依次减小;(6)0.0265%;(7)A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难度较大,要细心进行分析解答。四.解答题(共1小题)21.(2024 宝山区二模)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工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其核心流程“素胚勾勒”“釉色蕴染”需经历数十道精细工序。(1)青花瓷的“素胚”是高岭土等原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泥胚,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由 4 种元素组成,其中金属元素是 Al 。(2)青花瓷的“标志性蓝色”源于绘彩钴料烧制过程中形成的CoAl2O4,其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2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177g/mol 。(3)青花瓷的“天青色”为钴料配比和烧制工艺调出的淡雅蓝色,并非是靛蓝染料形成。靛蓝(C16H10N2O2)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0.1mol靛蓝含有氢原子约 6.02×1023 个。【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1)4;Al;(2)+2;177g/mol;(3)有机物;6.02×1023。【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以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2)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以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进行分析;(3)根据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分析。【解答】解:(1)青花瓷的“素胚”是高岭土等原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泥胚,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由铝、硅、氧、氢4种元素组成,其中金属元素是Al;(2)青花瓷的“标志性蓝色”源于绘彩钴料烧制过程中形成的CoAl2O4,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相对分子质量是59+27×2+16×4=177,所以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77g/mol;(3)靛蓝(C16H10N2O2)属于有机物,0.1mol靛蓝含有氢原子约6.02×1023个。故答案为:(1)4;Al;(2)+2;177g/mol;(3)有机物;6.02×102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