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绵阳实验高级中学高2023级高二(下)6月考试试题
地理
一、单选题(3分/题)
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非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
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为我国入春最早的地区
B.丁与乙入春时间较晚,且形成原因相同
C.影响丙入春时间的因素有地形和纬度
D.全年皆冬区与全年无冬区都没有春季
蒸散发通常指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的总和。潜在蒸散发是指在区域供水条件十分充足条件下的区域蒸散发能力。下图示意2000-2014年我国某地区蒸散发、潜在蒸散发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该地区蒸散发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光照 D.风速
6.锋面雨带推进到该地区的时间最可能是( )
A.3月 B.5月 C.7月 D.9月
7.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太湖平原 C.东北平原 D.成都平原
青藏高原盐湖星罗棋布,是我国盐湖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泽错盐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湖面海拔4973米,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锂矿盐湖,卤水中锂含量较高。下图示意泽错盐湖地理位置及周边地理要素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8.青藏高原是我国盐湖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主要是因为( )
A.深居内陆,地形封闭 B.多内流湖,蒸发量较大
C.冰雪融水含盐量较大 D.多夜雨,气温年较差小
9.据图可推知,泽错盐湖( )
①呈南北向延伸②地质构造稳定③总体东深西浅④湖水冰冻期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推测大规模开发泽错盐湖锂矿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淡水资源不足 B.周边石漠化严重 C.湖水透明度低 D.气候条件较恶劣
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下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站点 海拔(m)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土壤冻结天数(天)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① 663 22.8 276 97 41
② 776 21.2 352 103 56
③ 1106 19.6 554 120 64
④ 1210 19.2 599 126 103
⑤ 1854 16.5 802 144 85
11.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 )
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 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
12.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长白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渭河流域、汉江流域、贵州等地,并大约以32°N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下表示意2022年华西秋雨天气相关指数特征,括号内为多年平均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持续时间/天 秋雨量/mm
北区 8月25日(9月12日) 10月31日(10月11日) 67(29) 186.2(126.4)
南区 9月20日(9月9日) 10月31日(11月2日) 41(54) 168.5(189.5)
总体 8月25日(9月2日) 10月31日(11月3日) 67(62) 173.9(198.5)
13.2022年华西秋雨南区( )
A.开始时间较常年早 B.结束时间较北区晚
C.持续时间较北区短 D.秋雨量较多年平均水平多
14.与南区相比,2022年华西秋雨期间北区降水量偏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偏东、偏南 B.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偏北
C.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偏西、偏南 D.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东、偏北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如图为“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稻谷余粮较丰富的省份主要有( )
A.湘、赣、黔 B.黑、吉、辽 C.黑、豫、湘 D.皖、鄂、赣
16.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控制耕地“非粮化”率,应( )
A.提高粮食价格 B.划定永久农田 C.提升耕地质量 D.加强农业科技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棉花喜热、好光、忌渍,适宜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阴雨天气容易使棉花产生病虫害。近年来,我国主要产棉区产量发生明显变化。“十一五”期间为稳保我国棉花产业的安全,国家进一步优化棉花产区布局,鼓励新疆自治区适当扩大种植面积,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新疆棉花产量高,质量优。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图为“我国三大产棉区分布图”。
从气候角度分析,与另外两个产棉区相比,新疆产棉区棉花品质更好的原因。(6分)
从劳动力角度,说明新疆棉花实施机械化种植的必要性。(6分)
(3)近年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缩减,试分析其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交界处,城区东西绵延70多公里(下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光照充足,年降水量为760-1200mm,海拔1400-1500m以下的河谷地区全年基本无冬。该市钒钛磁铁矿,煤矿等资源丰富,通过资源开发形成三个产业发展阶段(下表),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发展阶段 产业发展
I(1965—1989年) 建成西南最大钢铁基地,形成煤炭、电力、水泥等关联产业以及相应的大型、特大型资源型企业。
II(1990—2004年) 建设攀钢二期工程,两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建成二滩水电站(3.3×106kW)。
III(2005年起——) 建设攀钢三期工程、国家级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桐子林、金沙、银江水电站,实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阳光花城,康养圣地”、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描述攀枝花市城市布局的形态,并分析其原因。(6分)
分别列举攀枝花市三个发展阶段开发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6分)
简述攀枝花市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黄河宁蒙河段由宁夏段(下河沿-石嘴山)和内蒙古段(石嘴山-头道拐)两部分组成,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频发。上游多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宁蒙河段来水来沙特点,冲淤量(河段冲淤量是输入沙量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和排洪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出现河道萎缩现象。加上凌汛影响,宁夏段水患严重。现计划在宁蒙河段起始段建大柳树水利枢纽综合调控宁蒙河段。下图为不同时期宁蒙河段汛期日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

简析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4分)
分析冲淤量变大对宁蒙河段河道形态及凌汛的影响。(6分)
说明大柳树水利枢纽对防治宁蒙河段水患的积极作用。(6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05月28日地理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B C A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B D B
17.(1)新疆产棉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降水少且冬季气温低(夏季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6分)
(2)新疆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新疆从事棉花种植的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快,成本上升。(6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棉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用地大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长江流域棉区种植棉花效益低;由于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改变,改种其他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棉花种植规模缩减。(6分)
18.(1)城市布局形态:沿江(河谷)呈条带状分布;城区不连片(组团状)。原因:沿河分布,取水方便;受地形因素影响,沿河谷分布; 受煤,铁矿分布影响,沿矿区分布。(6分)
(2)第1阶段:矿产资源; 第2阶段:矿产,农业自然资源, 水能;第3阶段:矿产、水能、太阳能、旅游资源、气候资源等。(6分)
(3) 主要措施:挖掘原有工业的潜力,发展高新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延 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新的工业部门,如光伏发电等;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发展旅游业,康养业等第三产业。(6分)
19.(1)上游水利工程蓄水使宁蒙河段:①水量减少;②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③流量季节变化减小。(4分)
(2)河道形态: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②河道变窄,河道萎缩。防汛影响:秋末和春初有凌汛现象,冰塞加重,威胁河道安全。(6分)
(3)①增大汛期洪峰水量,冲刷下游河床;②冬季水库下层水温较高,可以提高下泄水温,减轻结冰规模;③水库调控水量,减少凌汛期间河道水量。(6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