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前郭县第一中学八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总分 60 分) 出题人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每周一的清晨,我们总会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看国旗在校园的上空缓缓升起。下列 成语最能体现,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深刻用意的是 ( )A .居安思危 B .义无反顾 C .承前启后 D .继往开来2 .有同学整理学习笔记“a 实施一五计划提高生产力水平,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颁布宪法 确立根本政治制度,d 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依此制作的结构图符合史实的是 ( )A . B . C . D .3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它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 完善。2020 年的两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我国审议 通过《民法典》的机构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政治协商会议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4 .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记载: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 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指的是 ( )A .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 .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D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5.“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副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 直接相关的是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 .一位学者说:1980 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 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7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该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 年,中共十四 届三中全会又勾画了该体制的基本框架;2002 年,中共十六大宣告,我国已初步建立该体制。 该体制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 .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九大的召开) (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一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民主主义命和建设时革命时期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社会主义革)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 兄弟。…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的关键是 ( )A .实现直接“三通”B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0.某校举办"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拟分为“艰难起步(1949—1956)”“自力更生(1956—1976 年)”“跨越发展(1978 年至今)”三个主题。下列可以入选“ 自力更生 ”主题的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华东军区海军成立C .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D ."辽宁舰"交接入列1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下列事件最 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A .科索沃战争中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 B .中美正式签署《建交公报》C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D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2 .按照逻辑关系梳理中国发展道路,下面空格处应填入 (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一五计划D.改革开放13 .冯·卡门教授在其自传中,评价他的一位学生是“美国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1955 年这名学生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就是 ( )A .邓稼先 B .王淦昌 C .王大珩 D .钱学森14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 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不能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 是 ( )A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B .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思想C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D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15 .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 5 个小题,共 45分)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10 分)材料一:1951年,人民解放军分路自西康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出发进驻拉萨。在此过程中,藏 族群众将自家牲畜用来抢运军需到拉萨,有人说“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藏族人民用牦牛驮出来的 ”。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 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材三:20 世纪 80 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 服从 ”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首先在解 决两个历史遗留问题上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国家现》材料四:海峡两岸交往年代尺第 1页 共 3 页(1)材料一反映出西藏得以和平解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是谁? (2 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 世纪末,中央为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的举措是什么?(2 分)(3)材料三中的“理论”是指哪一科学构想?写出其第一次“成功实践” 的史实。(2 分)(4)把材料四年代尺 A 处内容补充完整。到 1987 年,随着"三不"政策的调整,海峡两岸同胞 近多少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为解决台湾问题,当前党和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 分)(5)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中华儿女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心声(1 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材料一: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 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 (1954 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 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 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 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三: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 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材料四:1978 一 2021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年份 197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7 年 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1 832035.9 114366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6255.7 36396.2 47411.9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3.6 686.3 2282.1 13432.4 18930.9(1)依据材料一,我国工业化实施中选择了“三条路 ”中的哪条路 结合所学,写出一例建国初 期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2分)(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这一制度 ”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2 分)(3)依据材料三,写出我国 50 年代为实现“社会变革 ”进行的改革。结合所学,分析该“社会 变革 ”的历史意义。(2 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 1978——2021 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 主要原因。(1 点即可)(2 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获得的认识。(1 分)18 .历史照片是历史事件的形象再现。阅读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1)--(6)处 补充完善。(6 分)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D.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 会议部分代表合影 (B长春一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C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 主席发表讲话 E.《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F.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收到广大农民拥护 东方红一号主题一 照片(填序号) 史实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与巩固 (1)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 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2)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 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进一步巩固了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建 设创造了有利条件。(1)主题二 照片(填序号) 史实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 体制的建立 (3) 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成立。它是我国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2)主题三 照片(填序号) 史实说明(4) (5) 1956 年7 月 13 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 牌载货汽车 ,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是“一五 ”计 划期间的重大成就,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图 F (6)第 2页 共 3 页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组制作了一张“新中国外交 ”知识结构图,并搜集了一组新 中国外交史实: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举办“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③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⑤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⑥举办二十国集 团领导人峰会。D材料二:如下图。图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不承认;1950 年 12 月 2 日,美国商 务部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全面禁运;1954 年 12 月,美国同蒋介石集 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图二: 1972 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图三: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1)请将材料一中外交成就的合适内容填到知识结构图的 A 、B 、C 、D 处,只填序号。(4 分)(2)结合材料二中图一,请指出建国之初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如何?图二这一画面应出现在哪一 历史事件中?分析图一到图三、从中国自身发展角度归纳,中美关系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 ?(3 分)(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目前中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什么 (2 分)(4)谈谈主权国家应该如何处理国际关系?(1 分)20.2025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 76 华诞。共和国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 ”的昨 天,跨过“人间正道是沧桑 ”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明天迈进。请根据以下任务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10 分)任务一:史料解读——明晰历史选择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摘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任务二:照片欣赏——观看伟大成就材料二①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②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受到人民欢迎任务三:理清时序——感悟理论光辉材料三(③) (②)(④)任务四:阅读材料传承复兴之梦材料四: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争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 有我 ”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更是党的青年组织必须有的风貌。——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人民英雄 ”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实现的 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 分)(2)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请你帮助 同学们把材料二中准备的展板图片归类(填写序号)(3 分)主题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图片序号(3)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能没有理论指导。请你在材料三中①②处填写理论成果,③④处填写会议名称。 (4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青春誓言。 (1 分)第 3页 共 3 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B A A D B D B D A C D D B A二、非选择题(16题(1)藏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解放军的进驻和藏族群众的积极参与);阿沛·阿旺晋美(2)国家统一领导;西部大开发。)(3)“一国两制 ”;香港(4)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近 40 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5)愿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17题(1)道路:先重后轻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任选一例即可)(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3)改革: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成就: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原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实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技的进步;(5)认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等。)18 题(1)C;(2)E;(3)A;(4)【答案】主题三:我国工业与科技的重大突破(5) B;(6)F:197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9 题(1)序号:A: ⑤ ;B ① ;C: ②或⑥ ;D: ②或⑥(2)态度:敌视态度;事件: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 高。(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4)和平共处、平等相待、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0 题【答案】(1)共同目标: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标志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2)站起来: ③ ;富起来: ① ;强起来: ②(3)①邓小平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③中共十六大④中共十九大。(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 炼自己的能力;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前郭县第一中学八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A.实现直接“三通”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总分 60 分) 出题人 10.某校举办"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拟分为“艰难起步(1949—1956)”“自力更生(1956—1976一、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5 分) 年)”“跨越发展(1978 年至今)”三个主题。下列可以入选“自力更生”主题的是 ( )1.每周一的清晨,我们总会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看国旗在校园的上空缓缓升起。下列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成语最能体现,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深刻用意的是 ( ) C.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D."辽宁舰"交接入列A.居安思危 B.义无反顾 C.承前启后 D.继往开来 1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下列事件最2.有同学整理学习笔记“a 实施一五计划提高生产力水平,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颁布宪法 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确立根本政治制度,d 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依此制作的结构图符合史实的是( ) A.科索沃战争中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 B.中美正式签署《建交公报》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D.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B. C. D.12.按照逻辑关系梳理中国发展道路,下面空格处应填入 ( )3.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它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 A.土地改革完善。2020 年的两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我国审议 B.抗美援朝通过《民法典》的机构是 ( ) C.一五计划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D.改革开放4.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记载: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13.冯·卡门教授在其自传中,评价他的一位学生是“美国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1955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 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指的是 ( ) 年这名学生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就是 ( )A.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邓稼先 B.王淦昌 C.王大珩 D.钱学森C.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D.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14.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副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 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不能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直接相关的是 ( ) 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B.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思想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D.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6.一位学者说:1980 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 15.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 5 个小题,共 45 分)7.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该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 年,中共十四 1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届三中全会又勾画了该体制的基本框架;2002 年,中共十六大宣告,我国已初步建立该体制。 答问题。(10 分)该体制是 ( ) 材料一:1951 年,人民解放军分路自西康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出发进驻拉萨。在此过程中,藏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族群众将自家牲畜用来抢运军需到拉萨,有人说“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藏族人民用牦牛驮出来的”。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8.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 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革 新时代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新时期新民主主义 命和建设时C 材D三:20 世纪 80 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革命时期 第四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中共九大的召开期 第三阶段 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首先在解第二阶段 D.中共九大的召开 决两个历史遗留问题上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国家现》第一阶段材料四:海峡两岸交往年代尺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第 1页 共 3页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1)材料一反映出西藏得以和平解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是谁? 18.历史照片是历史事件的形象再现。阅读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1)--(6)处(2 分) 补充完善。(6 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末,中央为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的举措是什么?(2 分)(3)材料三中的“理论”是指哪一科学构想?写出其第一次“成功实践”的史实。(2 分)(4)把材料四年代尺 A 处内容补充完整。到 1987 年,随着"三不"政策的调整,海峡两岸同胞近多少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为解决台湾问题,当前党和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长春一汽第一批 C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主席发表讲话分)(5)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中华儿女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心声(1 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材料一: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D.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 E.《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F.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材料二:(1954 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会议部分代表合影 收到广大农民拥护 东方红一号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主题一 照片(填序号) 史实说明材料三: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 1949 年 10月 1 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1) 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材料四:1978 一 2021 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成立与巩固 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进一步巩固了人年份 197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7 年 2021 年 (2)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1 832035.9 114366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6255.7 36396.2 47411.9 (1)主题二 照片(填序号) 史实说明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3.6 686.3 2282.1 13432.4 18930.9我国社会主义政治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3)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成立。它是我国一项基本体制的建立 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1)依据材料一,我国工业化实施中选择了“三条路”中的哪条路 结合所学,写出一例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2 分)(2)主题三 照片(填序号) 史实说明(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这一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2分) 1956 年 7 月 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3)依据材料三,写出我国 50 年代为实现“社会变革”进行的改革。结合所学,分析该“社会 (5) 牌载货汽车 ,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是“一五”计变革”的历史意义。(2分) 4 划期间的重大成就,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4)根据材料四,概括 1978——2021 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图 F (6)主要原因。(1点即可)(2 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获得的认识。(1分)第 2页 共 3页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20.2025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 76 华诞。共和国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请根据以下任务材料一: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组制作了一张“新中国外交”知识结构图,并搜集了一组新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10 分)中国外交史实: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③提任务一:史料解读——明晰历史选择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⑤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⑥举办二十国集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团领导人峰会。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摘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任务二:照片欣赏——观看伟大成就材料二D材料二:如下图。1950 12 2 ①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②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不承认; 年 月 日,美国商 受到人民欢迎务部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全面禁运;1954 年 12 月,美国同蒋介石集 任务三:理清时序——感悟理论光辉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 材料三②图二: 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③ ④任务四:阅读材料传承复兴之梦图三: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争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更是党的青年组织必须有的风貌。——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 A B C D 4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人民英雄”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实现的请将材料一中外交成就的合适内容填到知识结构图的 、 、 、 处,只填序号。( 分)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 分)(2)结合材料二中图一,请指出建国之初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如何?图二这一画面应出现在哪一 (2)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请你帮助同学们把材料二中准备的展板图片归类(填写序号)(3 分)历史事件中?分析图一到图三、从中国自身发展角度归纳,中美关系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主题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目前中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图片序号什么 (2 分) (3)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能没有理论指导。请你在材料三中①②处填写理论成果,③(4) ④处填写会议名称。(4 分)谈谈主权国家应该如何处理国际关系?(1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1分)第 3页 共 3页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B A A D B D B D A C D D B A二、非选择题16 题(1)藏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解放军的进驻和藏族群众的积极参与);阿沛·阿旺晋美(2)国家统一领导;西部大开发。(3)“一国两制”;香港(4)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近 40 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5)愿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17 题(1)道路:先重后轻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任选一例即可)(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3)改革: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成就: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原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实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技的进步;(5)认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等。18 题(1)C;(2)E;(3)A;(4)【答案】主题三:我国工业与科技的重大突破(5) B;(6)F:197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9 题(1)序号:A:⑤;B①;C:②或⑥;D:②或⑥(2)态度:敌视态度;事件: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4)和平共处、平等相待、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0 题【答案】(1)共同目标: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标志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站起来:③;富起来:①;强起来:②(3)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中共十六大④中共十九大。(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 历史(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 历史(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