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部分 第二章 训练62 城市的辐射功能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7分,共84分)
(2025·福建三明期中)研究者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获取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火车流、信息流等数据,计算出城市间的关联度。一个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占该城市关联度总量的比例,称为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控制度。苏州市为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控制度有强有弱。下图示意苏州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控制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信息表明,影响苏州市对其他城市控制度的主要因素有( )
A.企业流动和交通联系
B.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
C.距离远近和行政区划
D.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
2.苏州和上海之间关联度高,关于两地企业关联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 ②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 ③上海主要依靠苏州交通设施进行对外联系 ④苏州企业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为了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应( )
A.加强省际政府联系
B.两地协同发展相同的产业
C.大力发展苏州金融科技产业
D.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
(2024·九省联考安徽地理)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在千余年的演变过程中,重塑了沿线地区村镇聚落的空间体系,形成了不同空间结构类型。下图示意四种古村镇空间结构类型。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古镇早期的主要功能是( )
A.军事防卫 B.观光旅游
C.商贸交流 D.传递文书
5.乙所示的古村镇结构体系发育较为成熟,主要表现为( )
①有多个古镇 ②古镇间联系紧密 ③村落数量较多 ④呈网络化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4·陕西西安模拟)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相反,溢出效应反映了两者叠加的影响。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完成6~7题。
6.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最大的时间是( )
A.t0 B.t1 C.t2 D.t3
7.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镇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4·广东茂名模拟)经济圈中,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对关系,可用“四城市经济指数”来表达,其公式:Pe=G1/(G2+G3+G4),Pe表示四城市经济指数,Gl、G2、G3和G4分别表示城市群内第一、二、三、四位城市的生产总值。下图为“2006~2018年长三角的四城市经济指数统计图”。完成8~9题。
8.导致图中Pe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核心城市急剧衰退
B.核心城市相较周边城市发展迅速
C.周边城市逐渐衰退
D.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
9.为了协调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周边城市完善基础设施,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周边城市产业上与核心城市错位发展,合理分工
③核心城市产业升级,向周边城市进行产业转移
④核心城市调整户籍政策,使人才流向周边城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4·山东名校考试联盟模拟)同城化是中心城市与毗邻城市以“同城”的标准,推动生产生活功能的合理配置以及公共服务同质共享,实现空间一体、制度同一的城市发展共同体。数据显示,2023年珠三角九市间的日均出行规模为685万人次,跨城工作在该地已成为常态。下图示意2023年珠三角地区城际间日出行情况。据此完成10~12题。
10.以城际间的日出行规模衡量,珠三角地区交通枢纽地位最高的是( )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东莞
11.东莞与广州、深圳距离相当,但城际间日出行量差异很大,原因是( )
A.广州对东莞行政管辖能力弱
B.广州与东莞地域文化差异大
C.广州比深圳城市服务等级低
D.广州对东莞辐射带动作用小
12.最适合成为珠三角首批推进同城化建设的城市组合是( )
A.广州—深圳 B.佛山—广州
C.珠海—中山 D.东莞—惠州
13.(2025·吉林通化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2年,南京市城区人口699万人,GDP 16 908亿元。徐州市是江苏省地级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徐州市城区人口212万人,GDP 8 458亿元。下图为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图。
(1)说明南京市与徐州市城市辐射功能强弱差异的原因。
(2)请为南京市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精析
1.C 2.A 3.D [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可知,强控制度城市上海、无锡距离苏州近,而且无锡、常州、镇江和苏州都属于江苏省,弱控制度城市与苏州距离较远或不属于同一个省区,C正确;企业流动和交通联系、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对于苏州市对其他城市控制度影响较小,A、B、D错误。第2题,由材料“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火车流、信息流等数据,计算出城市间的关联度”和“苏州市为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可知,上海经济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①正确;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②正确;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枢纽,对外交通网络发达,不会主要依靠苏州交通设施进行对外联系,③错误;上海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苏州企业的劳动力不是主要来自上海,④错误。故选A。第3题,苏州与南通都是江苏省的城市,不属于省际联系,A错误;两地协同发展相同的产业会产生竞争,关联度降低,会降低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B错误;苏州市是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金融科技产业不是苏州的发展优势、方向和定位,C错误;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促进两城市间的产业、交通、信息等要素的流动,会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故选D。]
4.C 5.D [第4题,该村镇聚落的空间体系是在丝绸之路基础上建立的,是为商业活动服务的,故主要功能是商贸交流,选C。第5题,结构体系发育过程从简单到复杂,较高一级的聚落数量由少到多,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必然有相互交织的联系网络,图乙的镇级聚落数量多,结构呈网络化,区域联系更加紧密,结构体系更加成熟,选D。]
6.C 7.A [第6题,t0时,虹吸效应与扩散效应均为0,中心城市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与外围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较小,A错误。t1时,虹吸效应最强,扩散效应缓慢增长,说明该阶段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最快,但发展水平并未达到最高,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也没有达到最大,B错误。t2时,虹吸效应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大于0,说明中心城市依然存在吸纳外围城市的人口、资源的现象,同时扩散效应继续增强,与虹吸效应数值相等,说明二者达到平衡,此阶段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发展差距达到最大,C正确。t3时,扩散效应开始大于虹吸效应,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能力增强,外围城市得到快速发展,二者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D错误。第7题,溢出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部分人口、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溢出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溢出效应是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部分人口、产业等,对中心城市郊区城镇化影响不大,③错误;溢出效应使得中心城市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故选A。]
8.D 9.B [第8题,图中Pe值是核心城市生产总值与周边城市生产总值的比值。图中四城市经济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周边城市的生产总值在经济圈内的占比越来越大,而核心城市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这是由于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使周边城市发展迅速,B、C错误,D正确。由于城市等级和城市规模的限制,周边城市短期内发展不会超过核心城市,核心城市不会急剧衰退,A错误。第9题,核心城市的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应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①错误;周边城市产业上与核心城市错位发展,合理分工,核心城市产业升级,向周边城市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协调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②③正确;核心城市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更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大,且人才外流不利于核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④错误。故选B。]
10.A 11.D 12.B [第10题,由图可知,依据珠三角九个城市城际间日出行规模,可判断广州日出行规模最大,所以珠三角地区交通枢纽地位最高的城市是广州。故选A。第11题,从图中可看出东莞与广州、深圳距离相当,但东莞与广州间的日出行量小于东莞与深圳间日出行量,原因是东莞受广州辐射带动作用更小,故选D。广州与东莞距离近,文化趋同,故B错。广州对东莞没有行政管辖能力,广州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城市服务等级更高,故A、C错误。第12题,由同城化的含义可知,利于推进同城化建设的城市组合应为联系更紧密,城际间日出行规模更大的城市组合。从图中可看出佛山—广州日出行规模最大,所以最适合成为珠三角首批推进同城化建设的城市组合,故选B。]
13.(1)与徐州市相比,南京市的城市等级高、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高,腹地范围广,交通运输完善,城市联系模式多、效率高、强度大,城市辐射功能更强。
(2)积极发展教育,培育、引进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建设,增强区域间联系,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第三部分 第二章 训练63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6.5分,共78分)
(2024·四川泸州模拟)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部。东莞市在历史上是重要的手工业品集散地和对外贸易口岸。改革开放后,大量外资涌入东莞市,各类企业云集,制造业尤其发达,有“世界工厂”之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大量工厂迁离甚至倒闭,人口大量流出,较多厂房变成空壳房。据此完成1~3题。
1.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市吸引大量外资涌入的优势条件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丰富的工业原料
2.近些年来,大量工厂迁离东莞市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成本 D.技术
3.促进东莞市工业“涅槃重生”的措施是( )
A.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
B.调整结构,企业转型升级
C.完善交通,拓展销售渠道
D.美化环境,增强市场竞争
(2025·河北保定期末)京津冀地区传统工业发展时间早、产业规模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产业政策对引导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中央及京津冀各省市出台的有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数量分布。 完成4~6题。
4.京津冀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主要为( )
A.绿色发展方向
B.高端畜牧业方向
C.现代农业方向
D.打造全国能源供给中心
5.河北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数量最多,原因是河北省( )
A.工业企业数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低
C.环保要求最严格 D.重工业比重高
6.河北省各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
A.唐山市应重点促进重化工业升级
B.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C.邯郸市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D.邢台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
(2025·湖南常德期末)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该数值可以反映区域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2019年,全国排名第十的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8 155亿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区2010~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据此完成7~9题。
7.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湖南省
C.黑龙江省 D.广东省
8.乙曲线中的支柱产业是( )
A.种植业 B.制造业
C.服务业 D.旅游业
9.为推动甲曲线的增长,需要( )
A.扩大耕地面积 B.减缓城镇化进程
C.开展围湖造田 D.提升机械化水平
(2024·河北多校模拟)就业人口的集聚与分散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日本东京都市圈是全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198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61.64%,至2020年已达80.4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各圈层呈明显梯度分布态势。下图示意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各圈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完成10~12题。
10.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整体变化趋势是( )
A.持续上升
B.上升—下降—上升
C.持续下降
D.下降—上升—下降
11.201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为( )
A.核心区 B.过渡区
C.外围区 D.边缘区
12.198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的变化,反映出该时期( )
A.高技能行业向外扩散
B.一般技能行业向中心集聚
C.高技能行业向中心集聚
D.一般技能行业均衡分布
13.(2024·山西部分高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坎帕尼亚大区位于意大利南部亚平宁山脉南麓,属于地中海气候,海岸地带土壤肥沃,农产品品质优良,粮食作物逐渐被园艺作物取代。该区分布着众多农产品加工厂,食品工业是该区的支柱产业。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坎帕尼亚大区在意大利的位置及2012年该区失业率、工业化率和农业就业率情况。
(1)说出坎帕尼亚大区发展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2)简述坎帕尼亚大区园艺作物取代粮食作物的益处。
(3)分析食品工业是坎帕尼亚大区支柱产业的原因。
(4)与全国相比,说明该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坎帕尼亚大区今后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精析
1.A 2.C 3.B [第1题,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部,毗邻深圳、香港,地理位置优越,A正确;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本地市场较小,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其他地区,B错误;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市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C错误;东莞市的工业原料并不丰富,D错误。第2题,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尤其发达,有“世界工厂”之称,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莞市的劳动力成本、地价等不断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大量工厂迁离,C正确。第3题,东莞市工业“涅槃重生”的措施是调整结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B正确;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并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并不能使东莞工业“涅槃重生”,A错误;完善交通,拓展销售渠道,美化环境,增强市场竞争,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促进东莞市工业“涅槃重生”的措施,C、D错误。]
4.A 5.D 6.A [第4题,由材料可知,京津冀传统工业发展时间长、产业规模大,由于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因此当地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主要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工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减轻环境污染,A正确。第5题,河北省是工业大省,工业企业数量多,且资源型工业、重工业比重高,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因此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数量最多,D正确,A错误;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而非农业,B错误;京津的环保要求较河北省更加严格,C错误。第6题,唐山市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促进其重化工业升级势在必行,A正确;钢铁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较多,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错误;邯郸市科技实力不如石家庄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短缺,C错误;邢台市位于东部季风区,农业应以种植业为主,D错误。]
7.B 8.B 9.D [第7题,由材料可知,在2019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8 155亿元,对比图中信息可知,该省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在40 000亿元左右,湖南省属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地区生产总值和上海较近,B正确;广东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在全国排名第一,D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相比上海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不可能和上海相近,A、C错误。第8题,由图可知,甲曲线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小,且在2010~2019年之间变化较平缓,应该为第一产业,A错误;乙曲线在2010~2013年之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且在以后有所提高,但变化较小,应该是第二产业,其支柱产业是制造业,B正确;丙曲线增长较快,且在2014年所占比重已经超过甲、乙曲线,应是第三产业,旅游业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C、D错误。第9题,由上题可知,甲曲线代表第一产业,提升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第一产业发展,D正确;不能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且湖南省后备土地资源不足,A错误;城镇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减缓城镇化会阻碍经济的发展,B错误;开展围湖造田,会缩小湖泊面积,使湖泊调蓄功能减弱,C错误。]
10.B 11.A 12.C [第10题,由图可知,1980~200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在日本都市圈各区域均为正值,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上升;2000~2010年核心区、边缘区为负值,过渡区和外围区为正值,负值总和大于正值总和,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下降;2010~2020年核心区、过渡区、外围区为正值,边缘区为负值,正值总和大于负值,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此期间整体上升,因此1980~2020年东京都市圈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整体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上升。故选B。第11题,由图可知,201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核心区、过渡区和外围区均为正值,在边缘区为负值,过渡区、外围区与核心区相比,核心区占比更大,故选A。第12题,1980~2020年新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承载地的变化由过渡区和外围区转向核心区,说明出现了第三产业人口向都市内圈集聚的现象,A、D错误;高技能行业向都市内圈中心集聚,有利于促进圈内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辐射功能,C正确;城市中心地价较高,一般技能行业受限于成本,不可能向城市中心集聚,B错误。]
13.(1)夏季高温,光照充足;冬季温暖,降水充沛。
(2)园艺作物种类丰富,可满足市场需求;单位产值高,可增加经济收入;需要劳动力多,提供就业机会等。
(3)农业就业率高,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良,食品工业原料充足且优质;农产品加工厂数量众多,就业机会多;食品工业产值高,占地区GDP比重大;经济发达,农产品加工技术先进;政府政策支持等。
(4)农业就业率较高,限制了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工业化率低,对劳动力的吸纳力不足,城镇化水平提升慢;以劳动密集型和原料指向型工业为主,高素质劳动力迁入少;第一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失业率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5)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实施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迁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