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废品回收后二次加工制成的劣质卫生巾和纸尿裤、开个水龙头就收100多元的维修“刺客”、磷酸盐超标145%的“保水虾仁”……2025“3·15”晚会曝光了一系列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基于此,有同学认为,应该把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写进宪法。对于这一建议,你的观点是( )
A.不赞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不能修改
B.赞成,宪法应该为公民遇到的所有问题提供保障
C.赞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
D.不赞成,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小铭:老师,什么是法律备案审查制度 王老师:我给你举个例子。某地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人员不得从事某种职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认为,这个规定过于宽泛甚至随意规定从业限制或者从业禁止,不符合宪法原则和精神。这一问答表明法律备案审查制度有助于( )
A.维护宪法权威 B.强化政府职能
C.保障全国人大的立法权 D.确保修改宪法程序严格
3.202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这源于中国共产党(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B.肩负行政治国的重大职责
C.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D.是宪法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民主集中制
5.下列行为中体现依法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A.赵某积极参加保护志愿者活动 B.姚某积极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C.李某举报网上的“台独”言论 D.张某对国家机关提出工作建议
6.某小区业主刘某私自拆掉承重墙,导致其他业主家中地板抖动,墙壁出现裂痕,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业主委员会遂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并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公民有权依照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人员
②法律的作用是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非保护
③个人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学生小刚在学习了“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后,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割的
B.我们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C.我们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
D.履行义务比享受权利更重要
8.下列行为中,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A.小明在网络上随意辱骂他人
B.小红未经他人同意,私自翻阅他人信件
C.小刚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
D.小李在课堂上故意扰乱教学秩序
9.某地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把“积分超市"建设作为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小到垃圾清理,大到矛盾化解,都通过“服务积分、以分换物”的方式,让村民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此举( )
A.能推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B.彻底消除了村民们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
C.便于村民行使权利,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D.有助于落实村民自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10.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这体现人民政协的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B.团结和民主 C.民主和自由 D.公平和正义
11.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消除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12.乱停车、飞线充电等都是社区治理中的顽疾。常州某社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居委会,积极开展公德教育和法治宣传,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社区面貌大为改观。该社区的变化,得益于( )
①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②社区居委会依法行政,充分凝聚社区群众力量
③坚持德治、法治、居民自治统筹兼顾,同向发力
④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025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一改革举措( )
A.能够彻底解决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B.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C.表明我国把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D.对提高国民素质没有实质性意义
14.秋季新学期开学前,某市中小学校依据《XXX省中小学“四零承诺”实施细则》,在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开展“阳光分班”仪式,通过“一键式”随机分配新生班级并公开流程。这主要体现了有关公平的( )
A.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B.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C.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D.结果公平,要求每个学生获得相同的学业成绩和教师资源
15.某班开展主题学习交流活动,主持人小鲁展示了以下实例:据此判断,这节课的主题应该是( )
◎公交车设立爱心专座 ◎高考考场为残障考生提供便利服务 ◎社区开设老年人智能设备学习课堂
A.践行平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
B.法治中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C.社会文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D.关爱他人:日常交往中的情感表达
16.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民营企业恶意拖欠员工工资案作出判决,责令企业全额支付欠薪并缴纳罚款。此案表明( )
①企业必须平等履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义务
②公民的劳动权受法律保护
③民营企业违法行为可适当减轻法律责任
④任何组织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其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某中学八年级师生组织了“成长路上与法同行”宪法周系列活动。
【请你宣传】
开展宪法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某机构对1197人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33.2%的人从未读过宪法,51.1%的人虽然读过宪法但未读完,完整读过宪法的人数仅占15.7%。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仍需努力。
(1)如果你是宣传组的同学,针对材料反映的情况,你会选择哪些方式宣传宪法知识?(至少答出2种)
【请你践行】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
(2)作为新时代建设者,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生小明在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后,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发现,在生活中,有些人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小明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请列举我国公民享有的两项基本权利和两项基本义务。
(2)为什么说“我们应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9.新生的共和国从一穷二白起家,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引擎。2024年3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小强在参加知识竞赛“经济篇”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她完成吧。
(1)我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你能告诉小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吗
(2)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哪一经济成分
(3)现阶段我国必须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2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方向。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
(1)请根据生活中的观察,列举两例体现正义的事情。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请你为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提两点建议。
材料三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公平正义犹如阳光和空气,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涵。
(3)为维护公平正义,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21.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司法筑牢安全防线。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发布了中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10周年成果。据介绍,十年来,人民法院围绕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维护土地、粮食、生物、核与辐射安全加大审判力度,审结涉环境资源安全一审案件28.3 万件,有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司法护航经济发展。人民法院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要求,把严格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合法财产权以及民营企业、企业家人格权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办理中,坚决防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等问题。
▲司法守护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牵引,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抓手,推进公正司法取得新成效,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C
6.D
7.C
8.C
9.D
10.B
11.A
12.C
13.B
14.C
15.A
16.B
17.(1)①发放宣传单;②张贴宣传标语;③制作宣传板;④开展宪法知识竞赛;等等;
(2)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产生和发生历程;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18.(1)基本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纳税等。
(2)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3)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自觉履行义务: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9.(1)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国有经济。
(3)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1)国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公交车上有个小偷正在偷别人钱包,旁边有人高喊:“抓小偷”。
(2)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②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的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1.(1)司法维护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2)①人民法院的角度: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依法行政的角度: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不能任性。
③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④司法维护正义的角度: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