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北京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预测卷二 统编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押题卷】北京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预测卷二 统编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预测卷
一.判断题(共10小题)
1.(2024秋 房山区期末)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2024秋 房山区期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    
3.(2024秋 门头沟区期末)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
4.(2024秋 北京期末)“敬人者,人恒敬之”,启示我们要互敬互爱,相互尊重。(     )
5.(2024秋 东城区期末)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不提倡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6.(2024秋 朝阳区期末)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青少年不仅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7.(2024秋 朝阳区期末)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8.(2024秋 朝阳区期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体现了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中华传统美德。    
9.(2024秋 平谷区期末)老张出租自己的房屋并收取相应租金,是行使财产权的体现。    
10.(2024秋 通州区期末)小长假里,很多人选择去“网红景区”打卡,还有人录制有趣的宣传景点小视频上传网络,这说明个人隐私被侵犯。    
二.选择题(共20小题)
11.(2024春 昌平区期末)给如图两幅漫画拟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止于至善,践行好事从点滴做起
B.关爱他人,传递真情于细微之处
C.诚实守信,彰显魅力在你我之间
D.行己有耻,树立新风懂廉耻荣辱
12.(2024春 怀柔区期末)对下列同学的观点,点评正确的是(  )
观点 点评
① 小志觉得别人干什么事都不如自己 自信的人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
② 小航认为独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没有正确把握独立思考的内涵
③ 小婷认为女生就不能富有冒险精神 性别刻板印象有助于了解自己
④ 小明认为不放纵、不逾矩才是青春的模样 青春有格需要做到“行己有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下列体现尊重的是(  )
①羽毛球赛后小明主动上前与对手握手以示敬意
②小刚将用完的纸巾扔向正在清扫路面的清洁工
③公交车上有人将手机声音外放并调至最大音量
④地铁上小林将座位让给一名席地而坐的农民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某校开展了“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你认为下列活动可以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有(  )
①卫生委员通过班级微信群表扬值日组认真值日
②小李在业主微信群发布“包治百病的神药”信息
③小郭通过政府网站反映居民楼墙砖脱落的问题
④学生会通过校公众号倡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24秋 平谷区期末)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违法行为
A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刑事违法行为
B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扰乱赛场秩序 民事违法行为
C 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照片做广告,被判侵权 行政违法行为
D 张某用手机实施诈骗被判有期徒刑两年,罚金3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16.(2024秋 门头沟区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一些行为作出规定。这些规定说明(  )
第十九条 不得升挂或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第二十条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①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绝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③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④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7.(2024秋 门头沟区期末)违反法律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违反法律的不同,需要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关于当事人违反的法律类别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违法类别 承担责任
① 王某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扰乱周围的秩序,警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根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其处以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② 林某设网诱捕野生珍稀鸟类进行贩卖,被法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事违法行为 刑罚处罚
③ 两位乘客堵住高铁车门,无视劝阻,导致发车延误。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拘留十天的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④ 张某捡到李某家走失的奶牛,拒绝归还。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某限期归还。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4秋 北京期末)对下列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
案例 承担法律责任
① 李某未按照交通标志线指示行车,被依法处以二百元罚款 刑事责任
② 某出版社未经过小李同意出版了小李的作品,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该出版社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行政制裁
③ 张某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刑事责任
④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不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苏某手表 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4秋 丰台区期末)下面材料中李某、王某、照相馆老板的行为分别是(  )
情境一 中学生李某因无聊谎报险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该行为最高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情境二 王某在高考前夕,其弟被赵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人将赵某打成重伤。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名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无法参加高考。 情境三 照相馆老板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揽顾客。
A.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20.(2022秋 顺义区期末)以下是中学生小君对所收集的案例进行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王因饲养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②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并处罚款。 民事违法行为
③张某在网上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
④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4秋 朝阳区期末)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结识一群社会上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欺负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他没有接受教训,又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和他人一起拦路抢劫,他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这启示我们(  )
①减少结交朋友,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24春 北京期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深潜”报国三十年,他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几十年甘冒风险、以身试药的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执着一生,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三位科学家身上传递的正能量有(  )
①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②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③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④与人为善、诚实守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2024秋 西城区期末)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听到车上3名乘客的对话,疑似是在分赃。于是,他借口车子需要加油,下车后悄悄报警。警方立即组织警力将出租车拦截,在3人携带的纸箱内发现多部手机、平板电脑及现金。对王师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见义勇为,能够杜绝违法犯罪
②行事鲁莽,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
③道德高尚,用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④勇担责任,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24秋 西城区期末)如表内容提示我们(  )
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 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制裁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法律规范 刑罚处罚
①违法无小事,法不可违
②缺乏规则意识就会违法犯罪
③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24秋 顺义区期末)
遇到老人或小孩需要帮助时,游客们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导游对游客们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耐心解答,对他们的需求给予热情帮助。
如果给上述材料起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尊老爱幼 B.欣赏他人 C.尊重他人 D.重诺守信
26.(2024秋 东城区期末)下列事件与判断相一致的是(  )
事件 判断
① 金某多次以虚假病历实施诈骗,且数额较大,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行政违法行为
② 甲公司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放到网店宣传,李某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李某经济损失1万元。 民事违法行为
③ 李某捡到林某丢失的手机,拒绝归还,林某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李某限期归还手机。 刑事违法行为
④ 穆某某在视频平台发布某古城发生踩踏事故的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24秋 顺义区期末)对以下案例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判断
① 旅客黄某某在动车车厢卫生间内吸烟,触发了烟雾报警装置,导致列车紧急降速运行,乐山车站派出所对黄某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② 张某在被处以行政处罚后一年内又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法院判处张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③ 直某在学校操场拾到刘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刘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直某限期归还手表 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④ 王某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某高层公共门厅,以“现在不在家等下午到家再移车”为由拒不挪走,被当地消防救援大队罚款500元 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24秋 大兴区期末)下列违法行为和分类对应正确的是(  )
违法行为 分类
A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民事违法行为
B 李某等人在观看比赛时扰乱秩序,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C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非法收购走私马来穿山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行政违法行为
D 张某虚假下单骗取优惠补贴,被判处拘役4个月,罚金1000元。 一般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29.(2022秋 海淀区期末)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结识一群社会上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是他没有接受教训,又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为了搞到钱,陈某和他人一起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要选择品行端正的人做朋友
②预防犯罪,要减少不良行为
③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防范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2022秋 西城区期末)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31.(2024春 北京期末)掌握情绪的开关。
活动一:专家讲座。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压力、有情绪,中学生也不例外。某校请心理健康专家给七年级的学生开讲座。专家介绍了如何看待情绪,然后介绍了常见的负面情绪以及背后的认知偏差,最后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情绪调节的策略。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谈你对情绪的理解。
活动二:展示典型案例。
案例一 小萤心情很难过的时候,她会把心里的“苦水”通通写在笔记本上。
案例二 小莉明天要参加演讲比赛,她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看完一段喜剧小品后,她渐渐平静下来。
案例三 小骁骑车回家不慎摔伤,他强打起精神,对自己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扶起自行车,一拐一拐地骑车回家。
(2)说明以上案例中的三位同学分别适用什么方法调节情绪。
32.(2024春 密云区期末)生活与情绪
情境一:上数学课时,小齐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批评了一顿,小齐感到很难过……
情境二:语文考试时,小冲因为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他把试卷撕了,哭着离开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生病了。
情境三: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讲评,她就把错题改正并写在作业本上,心里感到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她吃得好、睡得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儿很足。
针对上述情境,同学们对情绪和生活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
(1)结合情境和同学们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情绪和生活关系的理解。
(2)作为小齐的朋友,你该怎样劝导?
33.(2024春 怀柔区期末)走进情绪驿站。
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讲评,她就把错题改正并写在作业本上,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她吃得好、睡得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很足。
语文考试时,小冲因为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他把试卷撕了,哭着离开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生病了。
小林不解:究竟是生活影响了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生活?
(1)结合所学,针对小林的疑问谈谈你的看法。
(2)作为小冲的好朋友,你打算如何帮助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共10小题)
1.(2024秋 房山区期末)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法律的作用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判断即可。
2.(2024秋 房山区期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  ×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法不可违,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故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判断即可。
3.(2024秋 门头沟区期末)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  )
【分析】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故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判断即可。
4.(2024秋 北京期末)“敬人者,人恒敬之”,启示我们要互敬互爱,相互尊重。(  √  )
【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解答】依据教材所学知识,“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思是只有尊敬他人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启示我们要互敬互爱,相互尊重。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尊重他人的有关内容作答。
5.(2024秋 东城区期末)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不提倡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
【分析】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解答】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据教材知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需要受到特殊保护。但是未成年人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把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判断。
6.(2024秋 朝阳区期末)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青少年不仅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关知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答】青少年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采用机智灵活的办法,见义智为,以保全自己,减少伤害为前提,如:拨打110报警等。
故答案为:√。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结合具体的题意分析即可。
7.(2024秋 朝阳区期末)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故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判断即可。
8.(2024秋 朝阳区期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体现了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中华传统美德。  ×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解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体现了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的中华传统美德,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解材料主旨,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判断。
9.(2024秋 平谷区期末)老张出租自己的房屋并收取相应租金,是行使财产权的体现。  √ 
【分析】本题考查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解答】本题考查财产所有权。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题干中老张出租自己的房屋并获得租金,行使了财产的收益权。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把握财产所有权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10.(2024秋 通州区期末)小长假里,很多人选择去“网红景区”打卡,还有人录制有趣的宣传景点小视频上传网络,这说明个人隐私被侵犯。  × 
【分析】本题考查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解答】本题考查隐私权。很多人选择去“网红景区”打卡,表明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迅捷,并没有侵犯个人隐私。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把握隐私权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选择题(共20小题)
11.(2024春 昌平区期末)给如图两幅漫画拟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止于至善,践行好事从点滴做起
B.关爱他人,传递真情于细微之处
C.诚实守信,彰显魅力在你我之间
D.行己有耻,树立新风懂廉耻荣辱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解答】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极少成多,积善成德,分析漫画可知,A正确;BCD排除,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
故选:A。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知识作答。
12.(2024春 怀柔区期末)对下列同学的观点,点评正确的是(  )
观点 点评
① 小志觉得别人干什么事都不如自己 自信的人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
② 小航认为独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没有正确把握独立思考的内涵
③ 小婷认为女生就不能富有冒险精神 性别刻板印象有助于了解自己
④ 小明认为不放纵、不逾矩才是青春的模样 青春有格需要做到“行己有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解答】小志觉得别人干什么事都不如自己,是自负的表现,不是自信,①错误;小航认为独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说明他没有正确把握独立思考的内涵,②正确;小婷认为女生就不能富有冒险精神,我们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女生能富有冒险精神,③错误;小明认为不放纵、不逾矩才是青春的模样,说明青春有格需要做到“行己有耻”,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把握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13.(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下列体现尊重的是(  )
①羽毛球赛后小明主动上前与对手握手以示敬意
②小刚将用完的纸巾扔向正在清扫路面的清洁工
③公交车上有人将手机声音外放并调至最大音量
④地铁上小林将座位让给一名席地而坐的农民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羽毛球赛后小明主动上前与对手握手以示敬意是尊重对手的表现;地铁上小林将座位让给一名席地而坐的农民工是平等待人的表现,做到了尊重他人,①④说法正确;小刚将用完的纸巾扔向正在清扫路面的清洁工,是没有尊重清洁工的人格尊严和劳动的表现,②说法错误;公交车上有人将手机声音外放并调至最大音量是没有尊重其他乘客的表现,③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尊重他人的有关内容作答。
14.(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某校开展了“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你认为下列活动可以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有(  )
①卫生委员通过班级微信群表扬值日组认真值日
②小李在业主微信群发布“包治百病的神药”信息
③小郭通过政府网站反映居民楼墙砖脱落的问题
④学生会通过校公众号倡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多一份美好。
【解答】卫生委员通过班级微信群表扬值日组认真值日、小郭通过政府网站反映居民楼墙砖脱落的问题、学生会通过校公众号倡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都属于传播正能量的表现,①③④符合题意;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小李通过业主微信群,不加辨别地发布“包治百病的神药”信息,不是传播正能量的表现,②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有关内容作答。
15.(2024秋 平谷区期末)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违法行为
A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刑事违法行为
B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扰乱赛场秩序 民事违法行为
C 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照片做广告,被判侵权 行政违法行为
D 张某用手机实施诈骗被判有期徒刑两年,罚金3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分析可知,朱某的行为触犯了民法典,属于民事违法行为,A错误;李某等人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错误;某公司的行为触犯了民法典,受到了民事处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C错误;张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正确。
故选:D。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6.(2024秋 门头沟区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一些行为作出规定。这些规定说明(  )
第十九条 不得升挂或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第二十条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①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绝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③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④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考查识记理解问题能力。法律的作用主要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关键词“不得、拘留”等可知,题干说明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也说明绝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①②符合题意;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③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捍卫国旗尊严,④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
【点评】解答时要准确再现法律的作用、维护国家利益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17.(2024秋 门头沟区期末)违反法律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违反法律的不同,需要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关于当事人违反的法律类别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违法类别 承担责任
① 王某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扰乱周围的秩序,警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根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其处以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② 林某设网诱捕野生珍稀鸟类进行贩卖,被法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事违法行为 刑罚处罚
③ 两位乘客堵住高铁车门,无视劝阻,导致发车延误。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拘留十天的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④ 张某捡到李某家走失的奶牛,拒绝归还。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某限期归还。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解答】王某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扰乱周围秩序,违反《治安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警方对其处以警告处罚,属于行政处罚,①说法正确;林某设网诱捕野生珍稀鸟类进行贩卖,触犯刑法,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属于刑罚处罚,②说法正确;两位乘客堵住高铁车门,导致发车延误,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拘留十天的处罚,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③错误;张某捡到李某家走失的奶牛拒绝归还,李某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某限期归还,这属于民事纠纷,张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18.(2024秋 北京期末)对下列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
案例 承担法律责任
① 李某未按照交通标志线指示行车,被依法处以二百元罚款 刑事责任
② 某出版社未经过小李同意出版了小李的作品,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该出版社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行政制裁
③ 张某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刑事责任
④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不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苏某手表 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分析可知,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①错误;某出版社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②错误;张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③正确;朱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正确。
故选:D。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9.(2024秋 丰台区期末)下面材料中李某、王某、照相馆老板的行为分别是(  )
情境一 中学生李某因无聊谎报险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该行为最高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情境二 王某在高考前夕,其弟被赵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人将赵某打成重伤。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名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无法参加高考。 情境三 照相馆老板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揽顾客。
A.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题干中,中学生李某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王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照相馆老板的行为触犯了民法典,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应排除。
故选:D。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0.(2022秋 顺义区期末)以下是中学生小君对所收集的案例进行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王因饲养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②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并处罚款。 民事违法行为
③张某在网上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
④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类别。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分析可知,小王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①正确;李某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错误;张某受到了民事处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③错误;谢某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④正确。
故选:B。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类别知识点,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1.(2024秋 朝阳区期末)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结识一群社会上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欺负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他没有接受教训,又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和他人一起拦路抢劫,他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这启示我们(  )
①减少结交朋友,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解答】题干中,中学生陈某走向犯罪的历程,说明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警示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杜绝不良行为,②③正确;①错误,多交益友,不交损友;④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选:C。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2.(2024春 北京期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深潜”报国三十年,他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几十年甘冒风险、以身试药的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执着一生,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三位科学家身上传递的正能量有(  )
①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②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③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④与人为善、诚实守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学会弘扬创新精神、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解答】黄旭华,“深潜”报国三十年、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屠呦呦执着一生,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他们身上传递的正能量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自信,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三位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没有体现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与人为善、诚实守信,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仔细审题,结合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有关知识作答。
23.(2024秋 西城区期末)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听到车上3名乘客的对话,疑似是在分赃。于是,他借口车子需要加油,下车后悄悄报警。警方立即组织警力将出租车拦截,在3人携带的纸箱内发现多部手机、平板电脑及现金。对王师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见义勇为,能够杜绝违法犯罪
②行事鲁莽,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
③道德高尚,用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④勇担责任,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知识点。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答】题干中,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机智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道德高尚,用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勇担责任,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故③④说法正确;这并不能杜绝违法犯罪,故①说法错误;这歪曲了题干的主旨,故②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知识,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正确的答案。
24.(2024秋 西城区期末)如表内容提示我们(  )
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 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制裁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法律规范 刑罚处罚
①违法无小事,法不可违
②缺乏规则意识就会违法犯罪
③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题干表格内容说明了违法无小事,法不可违,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①③正确;缺乏规则意识容易走向违法犯罪,②错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错误。
故选:A。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5.(2024秋 顺义区期末)
遇到老人或小孩需要帮助时,游客们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导游对游客们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耐心解答,对他们的需求给予热情帮助。
如果给上述材料起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尊老爱幼 B.欣赏他人 C.尊重他人 D.重诺守信
【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解答】遇到老人或小孩需要帮助时,游客们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导游对游客们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耐心解答,对他们的需求给予热情帮助,都体现出尊重他人,C说法正确;ABD说法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
故选:C。
【点评】把握尊重他人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26.(2024秋 东城区期末)下列事件与判断相一致的是(  )
事件 判断
① 金某多次以虚假病历实施诈骗,且数额较大,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行政违法行为
② 甲公司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放到网店宣传,李某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李某经济损失1万元。 民事违法行为
③ 李某捡到林某丢失的手机,拒绝归还,林某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李某限期归还手机。 刑事违法行为
④ 穆某某在视频平台发布某古城发生踩踏事故的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解答】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金某多次以虚假病历实施诈骗,且数额较大,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说法错误;甲公司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放到网店宣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②说法正确;李某捡到林某丢失的手机,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③说法错误;穆某某在视频平台发布某古城发生踩踏事故的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27.(2024秋 顺义区期末)对以下案例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判断
① 旅客黄某某在动车车厢卫生间内吸烟,触发了烟雾报警装置,导致列车紧急降速运行,乐山车站派出所对黄某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② 张某在被处以行政处罚后一年内又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法院判处张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③ 直某在学校操场拾到刘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刘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直某限期归还手表 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④ 王某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某高层公共门厅,以“现在不在家等下午到家再移车”为由拒不挪走,被当地消防救援大队罚款500元 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分析可知,旅客黄某某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①正确;张某的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②正确;直某的行为受到了民事处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③错误;王某的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错误。
故选:A。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8.(2024秋 大兴区期末)下列违法行为和分类对应正确的是(  )
违法行为 分类
A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民事违法行为
B 李某等人在观看比赛时扰乱秩序,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C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非法收购走私马来穿山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行政违法行为
D 张某虚假下单骗取优惠补贴,被判处拘役4个月,罚金1000元。 一般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分析可知,朱某的行为触犯了民法典,属于民事违法行为,A正确;李某等人的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错误;陈某的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C错误;张某的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D错误。
故选:A。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9.(2022秋 海淀区期末)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结识一群社会上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是他没有接受教训,又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为了搞到钱,陈某和他人一起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要选择品行端正的人做朋友
②预防犯罪,要减少不良行为
③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防范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答】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要选择品行端正的人做朋友,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①③正确;预防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防范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题干,把握预防违法犯罪,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30.(2022秋 西城区期末)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原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要求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解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尊重他人,A正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体现的是坚持不懈,做事要从点滴做起,B错误;“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诚信的重要作用,C错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是自强的重要性,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尊重他人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31.(2024春 北京期末)掌握情绪的开关。
活动一:专家讲座。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压力、有情绪,中学生也不例外。某校请心理健康专家给七年级的学生开讲座。专家介绍了如何看待情绪,然后介绍了常见的负面情绪以及背后的认知偏差,最后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情绪调节的策略。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谈你对情绪的理解。
活动二:展示典型案例。
案例一 小萤心情很难过的时候,她会把心里的“苦水”通通写在笔记本上。
案例二 小莉明天要参加演讲比赛,她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看完一段喜剧小品后,她渐渐平静下来。
案例三 小骁骑车回家不慎摔伤,他强打起精神,对自己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扶起自行车,一拐一拐地骑车回家。
(2)说明以上案例中的三位同学分别适用什么方法调节情绪。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学会调控情绪等。
【解答】(1)本题考查对情绪的理解。解答时,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情绪的影响、不同的情绪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等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分析可知,案例一采用的调节方法是合理宣泄;案例二采用的调节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案例三采用的调节方法是改变认知评价。
故答案为:
(1)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折而止步不前;不同的情绪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2)案例一:合理宣泄;案例二:转移注意力;案例三:改变认知评价。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学会调控情绪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
32.(2024春 密云区期末)生活与情绪
情境一:上数学课时,小齐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批评了一顿,小齐感到很难过……
情境二:语文考试时,小冲因为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他把试卷撕了,哭着离开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生病了。
情境三: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讲评,她就把错题改正并写在作业本上,心里感到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她吃得好、睡得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儿很足。
针对上述情境,同学们对情绪和生活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
(1)结合情境和同学们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情绪和生活关系的理解。
(2)作为小齐的朋友,你该怎样劝导?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学会调控情绪等。
【解答】(1)本题考查对情绪和生活关系的理解。解答时,可从生活和情绪相互影响、生活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等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该怎样劝导小齐。警示,结合材料信息,可从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要能正确对待数学老师的批评、适度的负面情绪的影响、要做情绪的主人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①生活和情绪相互影响。②生活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③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情绪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④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绪。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2)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要能正确对待数学老师的批评,把它当作鞭策,奋起直追,改过自新,课下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影响师生关系。要能正确看待数学老师的批评,通过改变认知评价,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学会调控情绪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
33.(2024春 怀柔区期末)走进情绪驿站。
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讲评,她就把错题改正并写在作业本上,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她吃得好、睡得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很足。
语文考试时,小冲因为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他把试卷撕了,哭着离开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生病了。
小林不解:究竟是生活影响了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生活?
(1)结合所学,针对小林的疑问谈谈你的看法。
(2)作为小冲的好朋友,你打算如何帮助他。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情绪的类型与特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学会调控情绪。
【解答】(1)本题考查针对小林的疑问谈谈看法。答案围绕影响情绪的因素;情绪对个人观念和行动带来的影响;辩证的看待情绪的影响,做情绪的主人等方面回答。
(2)本题考查帮助小冲的方法。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情绪受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的影响。②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③情绪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④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更好地适应环境。
(2)和他一块出去散步,通过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
【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把握情绪的类型与特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学会调控情绪,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