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专项训练:诗歌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村晚〔宋〕雷震____,____。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把《村晚》中的诗句补充完整。2.《村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图。3.下图可以用诗句“ , ”来描绘。请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中的情景: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5.与“笛弄晚风三四声”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6.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牧童》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7.“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牧童是横躺在牛背上,一种认为牧童是骑在牛背上。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8.仔细阅读两首古诗,填写下面的表格。季 节 时 间 地 点 主 题 9.体会两首古诗的语言特点。①第一首诗中“迢迢”描写了 ,“喔喔”描写了 。这两个词语相对仗,渲染了 的环境。②第二首诗中,“三万里”指的是 ,“五千仞”指的是 。这两个词语运用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的特点。10.阅读这两首古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中描绘的生动的景象,体会到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几乎无法下床了。B.诗人出门四望,一边用手搔着满头白发,一边慨叹。C.诗人由北方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百姓,不禁发出感慨。11.仔细品读两首古诗,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体会到:“怆平生”,诗人“怆”的是 ;“南望王师”,诗人“望”的是 。春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注释】①土膏:肥沃的土地。②一饷:片刻。饷,同“晌”。③鞭笋:细长的竹笋。12.这首诗的第一句中,“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13.梳理古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14.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C.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动态之美。古诗对比【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牧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____,____。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5.请补充完整【乙】诗中所缺的诗句。16.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慌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②【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是诗人年纪越来越大的缘故。 ③【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④【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17.【乙】诗尾联中连用“巴峡”“ ”“襄阳”“ ”四个地名,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 的心情以及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1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有人认为:这两首诗都写到“泪”,表达的情感都是一样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①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②。【注释】①系:栓,捆绑。②却关:打开门闩。门闩,棍状插销。19.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 , 。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0.第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 )的农村儿童形象。A.淘气顽皮、聪明伶俐B.热情淳朴、天真可爱C.遇事慌张、手足无措2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的意思。22.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乡村生活?诗歌赏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3.诗中描写的人物有: 、 ;他们分别在 、 。24.“儿女各当家”指的是 。25.诗歌第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是: 。26.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将诗人在夏日见到的农忙景象描绘出来,表达了作者: 。【答案】对劳动者的赞美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按动快门,看看古代的童趣世界。阅读诗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宋】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②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③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溪居即事④【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⑤关。【注释】①检校:查核。②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③莫:不要。④即事:对跟前的事物、情景月所感触而创作。⑤去却:去掉。27.下面不能表现“万事从今足”的是哪一项?( )A.连云松竹B.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C.儿童偷把长竿。D.莫遣旁人惊去。28.第一首词中,“ ”字用得特别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第二首诗中,“ ”和“ ”两个字能让人感受到儿童的好奇、兴奋与急切。通过这些对儿童行为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两位作者都表达了自己 的心情。29.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中对一老一少的描写,仿佛特写镜头的切换,写出了词人的无所事事。B.《溪居即事》用简洁的诗句刻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C.《溪居即事》中“急”字的意思是“急忙”。D.两首诗词都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表现了儿童的可爱。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临 江 仙【明】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①,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②夕阳红。白发渔樵③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注释】①东逝水:江水向东流逝而去。这里将时光比作江水。②几度:几次。③渔樵:此处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30.“临江仙”是这首词的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以 为主的词。A.咏物B.叙事C.写景D.咏史31.读这首词时所用的语气,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快 B.低沉悲伤 C.慷慨悲壮 D.喜悦3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这首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开篇词。 ②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看惯争斗、为人淡泊、博学旷达的人物形象。 33.阅读下面的资料,关于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资料】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文渊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状元及第。作为大学士之子,状元出身,杨慎本来拥有大好的前程,但是,杨慎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相谏。世宗嘉靖皇帝继位后,兴起“大礼议”之争,杨慎因坚决反对嘉靖皇帝的做法,被贬谪到云南,这一贬就是三十多年。本来拥有大好前程的一代才子最后客死他乡,令人唏嘘不已。这首《临江仙》就写于杨慎被贬之时。A.词句的意思是“那青山多少年了仍然矗立在那里,灿烂的夕阳不知道有多少次红了又红”。B.词句充满了一种对人生、对历史沧桑无常的感慨,略带伤感。C.词句描写了古老青山永存而代代英雄却已不在的情景。D.词句抒发了词人对眼前青山、夕阳美景的喜爱及赞美之情。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2.牧童骑牛晚归;牧童晚归休憩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4.C5.C6.绿草如茵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着晚风,时断时续的笛声悠扬悦耳。7.我同意第二种解释。“横”在这里指的是牧童骑在牛背上。这种解释更符合常理和诗歌语境,因为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是常见的田园风光,更能唤起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想象,也更符合诗歌的浪漫意境。【答案】8.秋天;天将破晓;篱门外;热爱祖国9.银河遥远;鸡鸣阵阵;天亮前冷清;黄河很长;华山很高;夸张;黄河、华山气势雄伟10.A11.人生易老,壮志未酬;朝廷收复失地【答案】12.欲动13.土膏;草、花;竹笋;热爱春天、热爱田园、热爱大自然14.B【答案】1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6.正确;错误;正确;正确17.巫峡;洛阳;欢快18.不赞同。《春望》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因感伤国事、痛恨离别,看到花开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惊心,表达的是忧愁、悲痛的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初闻涕泪满衣裳”,是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喜极而泣,表达的是喜悦、激动的情感。两者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答案】19.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20.B21.玩耍的小童看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有客人来,急忙跑去打开柴门。22.我感受到了宁静优美,闲适舒坦的乡村生活。【答案】23.村庄儿女;童孙;耘田绩麻;学种瓜24.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25.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26.对劳动者的赞美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答案】27.D28.偷;疑;急;闲适29.A【答案】30.词牌名;D31.C32.错误;正确33.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