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6张PPT)人口第一章人口密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基本概念体系架构课时42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结合人口分布的图文表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探讨人口合理容量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目标一 人口分布目标二 人口容量内容索引课时精练人口分布><目标一必备知识落实1.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 。(2)从全球来看位置 分布按半球 近90%的人口居住在 半球按纬度 集中在北纬 地带按距离海洋远近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很不均匀北10°~50°200500(3)从区域来看位置 分布按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区: 、 、 、_________按大洲 亚洲、非洲和 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按国家 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4个国家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拉丁美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格局,却是衡量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概念解读2.说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答案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回归教材 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5页图1.7“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推测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分布特点,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影响因素:水源。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核心归纳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自然因素 地形 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气候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自然因素 水源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 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 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人文因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 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关键能力提升(北京地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右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答案 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答案 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023·1月浙江选考)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下图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完成1~2题。高频考点精练1.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结合上图可以计算各国的人口密度:土库曼斯坦人口密度=618/49.1≈ 12.59人/km2,哈萨克斯坦人口密度=1 915/272.5≈7人/ km2,吉尔吉斯斯坦人口密度=670/19.9≈33.67人/km2,塔吉克斯坦人口密度=990/14.3 ≈69.23 人/km2。故选B。2.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 B.矿产 C.水源 D.土壤√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亚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海拔高,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故选C。><目标二人口容量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 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①自然资源状况: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 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必备知识落实合理生态环境承载力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效率③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 。降低2.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2)简述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产生的问题。生活质量最适宜答案 资源压力增大,导致资源短缺;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加剧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角度 具体措施世界 各国政府,尤其是 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 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 尊重 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战略发展中国家公平人地可持续发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如下所示。核心归纳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图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实质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数)——是一个警戒值 强调的是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数)——是一个合理值区别 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 生存 发展数量 大 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相同点 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会发生变化,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024·安徽部分学校联考)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表示人粮关系,以数值0.875、1为界分为粮食盈余、人粮平衡、人口超载三种类型。其中,粮食盈余类型又以0.5、0.75为界分为富富有余、富裕、盈余三个级别,人口超载类型也以1.125、1.25、1.5为界分为临界超载、超载、过载、严重超载四个级别。如图示意部分年份河南省耕地面积、总人口和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高频考点精练1.1999~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A.利于粮食加工产业链延长B.促使经济作物占比上升C.会降低粮食安全水平D.吸引省外人口大量迁入√根据图文材料可知,1999~2003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该数值约位于1.1~1.35之间,属于人口超载。在这一时期河南省的粮食生产难以满足人口需求,会降低粮食安全水平,选C。2.2003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特点的成因可能是A.耕地面积锐减 B.气象灾害C.粮食价格上涨 D.劳动力短缺√根据图示可知,2003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突然上升至1.35左右,属于人口超载。由图可知,2003年耕地面积稳定,劳动力数量呈上升趋势,A、D错;该指数突然大幅度增大,说明粮食产量急剧减少,最可能是气象灾害导致的粮食大幅度减产,B对;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通常不是长期的,政府会采取措施稳定粮食价格, C错。3.2028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的类型最可能是A.人口超载 B.人粮平衡C.富富有余 D.富裕√依据图示可知,2003~2020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整体呈下降态势,2020年已降至0.84左右,已经达到了盈余级;按2010~2020年的演变趋势,至2028年时,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最可能下降到0.5~0.75之间,即可进入富裕级,选D。课时精练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C B C D C A A题号 9 10 11 12答案 B D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主要沿高山山麓冲积扇、河流和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2)高。原因: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3)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13.(2025·吉林长春期末)如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甲地区人口密度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矿产资源贫乏 B.滩涂广布C.赤潮多发 D.地震多发√12345678910111213答案12345678910111213答案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滩涂广布,不适宜大规模人口居住,人口密度小,B正确;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矿产资源比较贫乏,A错误;赤潮属于海洋水污染现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C错误;甲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地震较少,D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5·吉林长春期末)如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2.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状况一直比较稳定,其主导因素是A.自然环境 B.河湖分布C.经济格局 D.国家政策√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度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格局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导因素,C正确。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5·吉林长春期末)如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3.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合理措施是A.鼓励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B.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C.实施移民搬迁,分散大城市职能D.完善交通网络,便于人口流动√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异,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合理措施,故选B。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北京海淀区模拟)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下,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理想状态,即区域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有学者依据某种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均衡人口数量进行研究。该研究显示,上海均衡人口数量超过3 000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据此完成4~5题。4.上海均衡人口数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地面积 B.水资源 C.经济水平 D.国家政策√12345678910111213答案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均衡人口数量大,C正确;土地面积、水资源、国家政策不是上海均衡人口数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上海的土地面积、水资源在长三角城市中没有明显优势,A、B、D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北京海淀区模拟)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下,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理想状态,即区域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有学者依据某种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均衡人口数量进行研究。该研究显示,上海均衡人口数量超过3 000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据此完成4~5题。5.研究人口空间均衡可以A.认识区域差异,实施矿产资源跨区域调配B.扭转人口迁移方向,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使人口密度趋于相同D.预测人口增长潜力,指导基础设施建设√12345678910111213答案研究人口空间均衡可以预测人口增长潜力,指导基础设施建设,D正确;研究人口空间均衡与实施矿产资源跨区域调配无关,A错误;研究人口空间均衡不能扭转人口迁移方向,也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误;研究人口空间均衡不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不能使人口密度趋于相同,C错误。(2024·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模拟)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位于美国西海岸,是美国人口第一大州。下表是“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部分县人口、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12345678910111213答案县名 县人口/人 面积/km2 县首府 首府人口/人 首府为中心连同一些其他小城市的人口/人洛杉矶 9 519 338 10 548 洛杉矶 3 694 820 12 365 627圣迭戈 2 813 833 10 890 圣迭戈 1 223 400 2 813 833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776 733 121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776 733 4 123 740沙斯塔 163 256 9 805 雷丁 80 865 163 2566.下列关于加州人口及城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加州各县城市化水平相同B.旧金山的城市辐射功能最强C.加州各县的人口密度差异大D.从美国东北老工业区迁入加州的人口少√12345678910111213答案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由材料可知,加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但各县城市化水平不相同,A错误;洛杉矶的城市人口规模最大,以该城市为中心连同一些其他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也最大,城市腹地广,城市辐射功能最强,B错误;由于加州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大,故人口密度差异大,C正确;美国东北老工业区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D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7.洛杉矶是加州第一大城市,制约洛杉矶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资源 B.科技水平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加利福尼亚州地理条件相差悬殊,自北向南,从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洛杉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水资源短缺是影响该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科技水平与开放程度高,会增加人口容量,B、D错误。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但不是制约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C错误。宁夏经济欠发达,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脆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7.8%。下图示意2010~2021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及预警结果,指数越趋近于1,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接近最优水平。据此完成8~9题。8.宁夏生态脆弱区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B.经济欠发达C.人口稠密 D.资源匮乏√12345678910111213答案12345678910111213答案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因此生态脆弱区占比高,A正确;生态脆弱与经济欠发达没有一定相关性,B错误;宁夏人口稀少,C错误;宁夏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贫乏,因此不能笼统说宁夏资源匮乏,D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宁夏经济欠发达,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脆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7.8%。下图示意2010~2021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及预警结果,指数越趋近于1,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接近最优水平。据此完成8~9题。9.促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快速转变的措施是A.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B.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C.执行严格的生育政策D.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12345678910111213答案快速转变的措施是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供给量,B正确。由“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最少资源拥有量。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因此促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九省联考甘肃地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近10余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下表为“该地不同时期常住人口数量统计表”。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增长率高 B.农业土地开垦C.生态环境改善 D.矿产资源开发√年份 1949 1990 2000 2010 2020人口(万人) 1.60 31.23 33.20 49.86 46.82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由材料信息“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可知,该地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矿产资源的开采;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地1949年后人口快速增长,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是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选D。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九省联考甘肃地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近10余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下表为“该地不同时期常住人口数量统计表”。据此回答10~12题。 11.该地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为A.单核集中 B.均匀分布 C.多点集聚 D.带状分布√年份 1949 1990 2000 2010 2020人口(万人) 1.60 31.23 33.20 49.86 46.82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由上题分析可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影响该地人口的空间分布,因此人口的分布多是围绕矿产开采点呈多点集聚,选C。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九省联考甘肃地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近10余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下表为“该地不同时期常住人口数量统计表”。据此回答10~12题。 12.旅游业发展对该地人口特征的影响包括①常住人口快速增加 ②流动人口规模扩大③男女性别比达到平衡 ④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年份 1949 1990 2000 2010 2020人口(万人) 1.60 31.23 33.20 49.86 46.8212345678910111213答案旅游业的发展会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因此当地流动人口规模扩大;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因此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加,②④对,故选D。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2345678910111213答案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如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12345678910111213答案答案 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主要沿高山山麓冲积扇、河流和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答案 高。原因: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答案答案 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共82张PPT)人口第一章课时43人口迁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描述不同时期、空间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分析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探讨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必备知识落实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 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2)分类: 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①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 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 区。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 和 共同决定的。居住地国际正净迁出自然增长机械增长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在下图短线上填上拉力或推力,并列举主要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推力拉力拉力推力答案 主要拉力因素:收入、教育、工作、和平、医疗、食物、城市生活等;主要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2)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优美、 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 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②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 作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气候宜人自然灾害主导回归教材 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12页“活动”中的图文资料,完成下面表格。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阶段 人口流向 主要影响因素南北战争时期 由东向西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因素)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由南部迁往北部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年轻人迁移是经济因素;老年人迁移是气候因素战争(军事)由乡村流向城市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时间 特点 迁入区 迁出区19世纪以前 集团性、大规模 美洲、大洋洲 欧洲、非洲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规模减小、方向不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成为主要形式 、北美、西亚和北非 拉丁美洲近年来 战争移民 欧洲 西亚、北非外籍工人欧洲(2)国内人口迁移①改革开放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②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沿海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1)户籍人口:指我国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常住户口的人,主要用于户籍行政管理。(2)常住人口:指经常在某行政区域内居住达半年及以上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居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居住的人口,反映了实际居住人口的情况。(3)受落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净迁出区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而人口净迁入区常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概念辨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核心归纳(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或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3)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为城镇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进程。(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增加对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关键能力提升新西兰国土主要由南北两大岛屿组成,两岛之间隔着库克海峡(如图),往来不便,需乘坐船只或飞机。二十世纪末,有学者提出修建库克海峡跨海大桥公路的方案,但至今仍未开工。陶朗加是新西兰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吸引国内不同年龄段的人口移居。该市的陶朗加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港航服务业效率位居新西兰首位。近年来,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当地大力投资发展新兴制造业。1.与两岛之间现在的交通往来方式相比,说出跨海大桥运输方式的优越性。答案 灵活性强;连续性好;与空运相比,运行成本更低;与海运相比,运行速度更快。2.移居陶朗加的人口中,来自南岛的比重较低,简要分析原因。答案 南岛城市少,人口少;距离远;隔库克海峡,交通不便。3.分析陶朗加吸引大量年轻人到此地工作的原因。答案 经济发展速度快,个人发展机会多;港航服务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和部门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新兴制造业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年轻人;年轻人创新意识强,乐于从事新兴产业。(2024·湖南地理)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据此完成1~2题。1.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是A.15~21岁 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 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 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 人口净流出量高高频考点精练√据图可知,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是15~21岁,该年龄段为青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或求学,人口净流出量高,C正确。(2024·湖南地理)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据此完成1~2题。2.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 ②造成生态破坏 ③导致乡愁淡化 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青年人外出务工可增加收入,①错误;人口流出可缓解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青年人还没有建立起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就外出务工或求学,导致乡愁淡化,③正确;青年人口净流出量高,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选D。(2025·八省联考云南地理)下图为2010年、2020年部分省(市)的省际人口流动数据。据此完成3~4题。3.2020年四省(市)的省际人口流动特点是A.北京人口流入以乡村为主B.浙江人口流动为净流出C.重庆人口流出以城镇为主D.四川人口流动为净流出√据图示信息可知,2020年北京流入城镇的人口数量远大于流入乡村的人口数量,说明北京人口流入以城镇为主,A错误;2020年浙江乡村和城镇都是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说明浙江人口流动为净流入,B错误;2020年重庆人口流出以乡村为主,C错误;2020年四川乡村流入人口数量远小于流出人口数量,城镇流入人口数量略高于流出人口数量,但流出人口数大于流入人口数,所以四川人口流动为净流出,D正确。(2025·八省联考云南地理)下图为2010年、2020年部分省(市)的省际人口流动数据。据此完成3~4题。4.2010年、2020年四省(市)中流入乡村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市),最可能出现A.乡村人口比重上升B.城乡之间差距缩小C.城镇人口容量降低D.土地利用强度减弱√据图示信息可知,2010年、2020年四省(市)中流入乡村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市)是浙江省,但这两年流入浙江城镇的人口数量更多,从图示人口数据分析浙江乡村人口比重不会上升,A错误;流入到乡村的人口数量增加,会为乡村地区提供劳动力,为浙江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有利于城乡之间差距缩小,B正确;随着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容量一般呈上升趋势,C错误;流入乡村的人口数量变多,土地利用强度会增加,D错误。课时精练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B B B C C B D题号 9 10 11答案 A C A答案123456789101112(1)政府财政税收锐减,经济陷入困境,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厂房闲置废弃,人口外迁,局部城区出现空心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经济;政策;环境。(3)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完善本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改善基础设施,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12.(2024·广东广州模拟)人口迁移是在经济因素、舒适性因素、制度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舒适性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断加强。下图示意2011~2017 年我国三大人口迁入区迁入状况。据此完成1~2题。1.2011~2017年,京津冀地区非户籍净迁入人口多于珠三角地区,而户籍净迁入人口却远少于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因为京津冀地区A.流动人口总量大 B.落户政策更加严格C.人口老龄化严重 D.户籍人口比例较高√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人才吸引力强但落户门槛较高,故流动人口落户率较低,B正确。123456789101112答案(2024·广东广州模拟)人口迁移是在经济因素、舒适性因素、制度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舒适性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断加强。下图示意2011~2017 年我国三大人口迁入区迁入状况。据此完成1~2题。2.近年来,我国三大人口迁入区净迁入人口增长趋缓,从舒适性因素来看,最可能是因为这三大地区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生活成本较高C.义务教育学位紧张 D.医疗资源不足√123456789101112答案三大人口迁入区经济发达,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医疗资源充足,排除A、D。义务教育学位紧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C。根据材料,舒适性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断加强。三大人口迁入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工资水平高,但是其生活成本较高,导致舒适性较差,人口增长趋缓,B正确。123456789101112答案(2025·山东济宁期末)卡尔加里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阿尔伯塔省第一大城市,环境宜居。下图示意2002~2022年卡尔加里人口增长变化。完成3~4题。3.对卡尔加里2002~2022年人口数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A.自然增长 B.国际迁移C.省际迁移 D.省内迁移√读图可知,2002~2022年卡尔加里人口增长中,国际人口迁移所占的比例大,故选B。123456789101112答案(2025·山东济宁期末)卡尔加里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阿尔伯塔省第一大城市,环境宜居。下图示意2002~2022年卡尔加里人口增长变化。完成3~4题。4.受阿尔伯塔省2022年2月开始实施的新政影响,卡尔加里人口增长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图推测该人口新政最可能是A.计划生育 B.降低国际迁入门槛C.鼓励生育 D.降低国内迁入门槛√123456789101112答案据图可知,2022年国际迁移显著增长,故推测该人口新政最可能是降低国际迁入门槛,导致国际人口大量移入,人口增长较快,B正确。123456789101112答案(2024·江苏苏南四市模拟)“实际服务人口”为本市需提供居住、商服、就业、交通、休憩娱乐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的日均实有人口,包含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和本地停留“1天以上、半年以下”的城市累计服务的短期驻留人口。实际服务人口系数=服务人口/常住人口。下图为“2016~2018年我国35个大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图”。据此完成5~6题。5.深圳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最高,反映出深圳A.户籍人口数量多B.常住人口数量多C.城市职能等级高D.经济水平最发达√123456789101112答案实际服务人口系数越高,说明实际服务人口数/常住人口数越大,说明当地的服务业水平越高,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越多,意味着城市人口越多,城市职能等级高(需提供较多的居住、商服、就业、交通、休憩娱乐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公共管理),C正确;实际服务人口系数=服务人口/常住人口,深圳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最高,但不能推断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多少,A、B错误;深圳不是35个城市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D错误。123456789101112答案6.35个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在空间上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A.胡焕庸线以东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均大于其以西B.胡焕庸线两侧服务人口规模差异小于常住人口C.实际服务人口规模与城市群级别吻合度比较高D.沿海城市入境短期驻留人口比重低于内陆城市√123456789101112答案读图可知,35个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在空间上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实际服务人口规模与城市群级别吻合度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实际服务人口系数一般情况下也越高,C正确;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宁、呼和浩特位于胡焕庸线以西,但是其实际服务人口系数大于长沙、上海等位于胡焕庸线以东的部分城市,A错误;由图示信息无法获取35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差异,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入境短期驻留人口比重,D错误。123456789101112答案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相比,高技能劳动力主要从事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下图示意2010~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技能劳动力的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据此完成7~8题。7.西藏、新疆高技能劳动力净迁移率较高,主要由于当地A.自然环境舒适 B.政策支持力度大C.生活成本较低 D.高新技术企业多√123456789101112答案西藏、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较差,但有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使当地高技能劳动力净迁移率整体较高,选B。123456789101112答案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相比,高技能劳动力主要从事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下图示意2010~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技能劳动力的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据此完成7~8题。8.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相比,高技能劳动力的跨省迁移A.整体规模更大B.受迁移距离限制较大C.路径方向相反D.看重文化服务舒适性√123456789101112答案大部分省区的两类劳动力净迁移率呈正相关,说明迁移路径基本相同,C错;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高技能劳动力主要从事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多迁入上海、天津、北京、广东等社会经济发达地区,更看重文化服务的舒适性,选D。据图可知,高技能劳动力净迁移率较低,跨省迁移整体规模较小,A错;一般而言,高技能劳动力素质高,在迁入地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受迁移距离限制较小,B错;123456789101112答案(2025·湖南湘潭期中)研究者把外来人口计划在流入地居留至少5年的意愿称为长居意愿,把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称为定居意愿,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定义为落户意愿。影响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特征(性别和年龄等)、家庭随迁、生活成本、落户门槛等。如图示意居留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统称)的城市比较。据此完成9~11题。123456789101112答案9.对于不同城市来说A.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B.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C.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D.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123456789101112答案高于定居意愿率,其他城市相反,故不能推断出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和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C、D错误。从材料来看,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定居意愿可看作是长居意愿的子集,A正确,B错误。图中“直辖市及深圳”的落户意愿率123456789101112答案10.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口特征 B.家庭随迁C.生活成本 D.落户门槛√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生活成本(房价)高,定居困难,导致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C正确;与人口特征、家庭随迁关系不大,A、B错误;落户门槛较高则难以得出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的结论,D错误。123456789101112答案11.研究居留意愿可以①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提供依据 ②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③为判断城镇化趋势提供依据 ④为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供依据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城市辐射功能与城市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及地理位置有关,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关联较小,④错误。故选A。123456789101112答案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吉林省九台区地处长春市和吉林市之间,其城区依靠营城矿区建城。营城煤矿原为国有重点煤矿,始建于1860年,有140余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吉长铁路从矿区西南部通过。在鼎盛时期,矿区和家属生活区占九台版图的3/4,每10万人中就有8.5万人生活、就业在营城煤矿,且煤矿容纳了大量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移民。2002年4月,营城煤矿依法宣布关闭,2004年九台区在矿区实施居民易地搬迁工程。至2016年时,营城矿区仅剩5 224人。如图示意营城矿业倒闭前后原住民工作对比。123456789101112答案(1)与兴盛时期相比,说明营城煤矿倒闭后矿区发生的明显变化。答案 政府财政税收锐减,经济陷入困境,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厂房闲置废弃,人口外迁,局部城区出现空心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指出影响营城矿区人口外迁的因素。答案 经济;政策;环境。123456789101112答案(3)为遏制矿区人口外迁,指出营城矿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答案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完善本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改善基础设施,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地理实践81.人口增长(1)计算①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②区域人口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③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机械增长率。必备知识落实(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因素 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文化因素 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医疗卫生因素 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政策因素 生育和移民政策直接影响该国或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如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会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分布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且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且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导致人口增长过快,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措施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人工智能(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3.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人口问题表现 对策增长问题 净增规模大 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自然增长速度缓慢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分布问题 地区分布不平衡 发展经济,提高和改善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结构问题 性别比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 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人口素质老龄化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养老产业人口问题表现 对策流动问题 流动规模大 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 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经济,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2023·河北地理)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图a点P所示。任意点O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图a所示。图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1~2题。高考真题链接1.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的显著特征为A.少子化、红利化B.多子化、年轻化C.少子化、老龄化D.红利化、年轻化√从图a中解读O点运动方向的人口地理学含义(老龄化、年轻化、多子化、少子化、负债化、红利化),建立判读参照系,通过追踪图b中1966~1982年间实线(人口年龄结构)是向右、向上方移动,解读出我国1966~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特征为少子化和红利化,选A。2.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图b中A.① B.② C.③ D.④√替水平,即子女一代人口数量与父母一代人口数量大致相当),未来我国人口的少子化趋势依然存在,但会持续减弱。假设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意味着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人口老龄化将加重。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由1.3逐步提升到2.1,说明总和生育率没有超过生育更替水平(当总和生育率=2.1时,称总和生育率达到生育更由于2010~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已经呈现出老龄化趋向,受人口惯性影响,这一演变趋势将继续维持,结合题干假设条件,2020~210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趋势为:少儿人口占比先降后升、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占比升高,④最符合,选D。(2025·陕西商洛测评)至2020年4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315亿人。下表示意1920年以来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1~3题。高频考点精练时间(年)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人口增长率(%) 15 16.2 7.3 14.5 18.5 13.3 11.5 7.8 13.2 9.7 7.41.由表中数据可推测美国人口的变化特征为A.增速一直变快 B.1960年人口增长最快C.总量有增有减 D.1931~1940年增长最慢√表中数据显示,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速度呈波动变化,A错误;表中1960年的数据为18.5%,数值最大,是指1951~1960年十年人口增长最快,不是1960年这一年人口增长最快,B错误;同理,表中1940年的数据为7.3%,数值最小,说明1931~1940年人口增长最慢,D正确;表中数据显示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率都是正值,说明人口总量一直增加,C错误。(2025·陕西商洛测评)至2020年4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315亿人。下表示意1920年以来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1~3题。时间(年)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人口增长率(%) 15 16.2 7.3 14.5 18.5 13.3 11.5 7.8 13.2 9.7 7.42.影响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①出生率 ②移民 ③婚姻 ④宗教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美国人口出生率对美国人口增长影响较大,且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受移民因素影响较大;婚姻、宗教对美国人口增长影响相对较小,故选A。(2025·陕西商洛测评)至2020年4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315亿人。下表示意1920年以来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1~3题。时间(年)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人口增长率(%) 15 16.2 7.3 14.5 18.5 13.3 11.5 7.8 13.2 9.7 7.43.21世纪以来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美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最可能是A.环境承载力下降 B.人口性别比失衡C.劳动力严重不足 D.产业结构发生变化√21世纪以来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劳动力数量、消费需求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美国产业结构,D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提高,环境承载力会提升,但与人口增速减缓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B、C错误。(2024·广东肇庆模拟)劳动力老化水平指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中45~64岁大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劳动力老化水平达42.47%(临界值为40%)。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城市、镇、乡村劳动力老化水平及增速状况。据此完成4~5题。城乡类型 2000 年老化水平/% 2010年 2020年老化水平/% 10年增速/% 老化水平/% 10年增速/%城市 24.75 29.19 17.94 37.18 27.37镇 24.46 30.94 26.49 41.32 33.55乡村 28.93 35.82 23.82 50.24 40.26注:数据不含港、澳、台。城乡类型 2000 年老化水平/% 2010年 2020年老化水平/% 10年增速/% 老化水平/% 10年增速/%城市 24.75 29.19 17.94 37.18 27.37镇 24.46 30.94 26.49 41.32 33.55乡村 28.93 35.82 23.82 50.24 40.264.与城镇相比,2000~2020年乡村劳动力老化的特征是A.绝对水平高,呈增长态势 B.绝对水平高,增速低于城镇C.增速高于城镇,呈放缓态势 D.增速低于城镇,呈增长态势√读表可知,2000~2020年乡村劳动力老化绝对水平高,呈增长态势,A正确。城乡类型 2000 年老化水平/% 2010年 2020年老化水平/% 10年增速/% 老化水平/% 10年增速/%城市 24.75 29.19 17.94 37.18 27.37镇 24.46 30.94 26.49 41.32 33.55乡村 28.93 35.82 23.82 50.24 40.265.我国乡村劳动力老化的直接原因是A.乡村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上升B.乡村环境优美,老龄人返乡养老C.城镇化发展,就业年龄选择性强D.乡村振兴,经济发展速度快√乡村劳动力老化的直接原因是城镇化发展,就业年龄选择性强,导致乡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乡村大龄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C正确。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不属于劳动力,不直接影响劳动力老化水平,A、B错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和就业,可以缓解乡村劳动力老化的趋势,D错误。(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考)“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并从保险公司获得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的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近几年,“以房养老”模式开始在我国一些地区推行,但推行速度缓慢。据此完成6~8题。6.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B.增加老年人的收入C.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D.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压力大,“以房养老”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C正确。(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考)“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并从保险公司获得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的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近几年,“以房养老”模式开始在我国一些地区推行,但推行速度缓慢。据此完成6~8题。7.“以房养老”在我国推行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小 B.保险公司对房产评估价格过低C.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D.老年人传统观念不易改变√“以房养老”在我国推行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老年人传统观念不易改变,D正确;该做法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A错误;保险公司对房产评估要符合市场规律,价格不低,B错误;我国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欠完善,C错误。(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考)“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并从保险公司获得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的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近几年,“以房养老”模式开始在我国一些地区推行,但推行速度缓慢。据此完成6~8题。8.与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相比,“以房养老”模式的优势是A.彻底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B.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C.政府发挥巨大的作用 D.养老金完全来自商业保险√“彻底解除”的说法太绝对,A错误;“以房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所以与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相比,“以房养老”模式的优势是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B正确;“以房养老”的参与主体为保险公司,政府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C错误;养老金来自商业保险不是“以房养老”的优势,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部分 第一章 课时42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pptx 第二部分 第一章 课时43 人口迁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