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5张PPT)第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温室效应、碳循环;生态文明、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概念1.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2.从人地协调的角度,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的战略和政策。基本原理体系架构课时73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课程标准1.结合图文资料及实例,理解环境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途径。2.了解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及其危害,形成国家安全风险意识。3.结合资料,认识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的措施,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学习目标目标一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目标二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内容索引课时精练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目标一1.环境安全(1)概念:又称 ,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2)表现必备知识落实生态安全服务能力环境问题2.环境安全问题(1)含义: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 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 不同,如果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2)类型类型 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概念 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 发 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 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需要经历 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服务临界值突然很长类型 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成因 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储运事故等 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超出了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和调节服务的限度,以及自身修复的“阈值”发生特点 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途径;发生概率极低且具有突发性 具有时滞性、隐蔽性的复杂特点;一旦发生,其影响会 存在长期环境安全、环境问题与环境安全问题的关系特别提醒3.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1)影响生命和财产服务触发器放大器(2)应对途径基本途径 具体做法降低______ __________ 尽最大可能从 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避免在 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 与善后处理能力环境问题严重程度源头环境高危地区应急响应2020年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完成关停拆除,为生态环境保护让路。下图示意2000年和2020年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1.2000~2020年该地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正确的是A.安全区的区县数量增加B.不安全区域总体面积减少C.预警区的区县数量减少D.非常不安全区域面积减少高频考点精练√据图可知,2000年安全区的区县为东营区和广饶县,2020年安全区的区县为无棣县,故安全区的区县数量减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安全区域总体面积减少,B正确;预警区的区县从利津县转变为广饶县,区县数量没有变化,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常不安全区域面积增加,D错误。2020年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完成关停拆除,为生态环境保护让路。下图示意2000年和2020年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2.2000~2020年该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水陆交错地生态脆弱B.新生陆地抗干扰力强C.湿地较少调节能力弱D.拆除油水井生产设施√总体来看,该地2000~2020年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除无棣县程度减轻、沾化区程度未出现变化之外,其他地区都不同程度加重了生态安全威胁。黄河三角洲属于陆地、河流、海洋的水陆交错地带,环境复杂,演替频繁,生态脆弱,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从而使该地生态安全状况恶化,A正确;黄河三角洲地区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新生陆地没有经过环境演替的稳定变化,抗干扰能力弱,B错误;黄河三角洲湿地较多,C错误;拆除油水井生产设施有利于生态安全,与图中所示结果不符,D错误。2020年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完成关停拆除,为生态环境保护让路。下图示意2000年和2020年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3.该区域关停部分油水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维护生态安全②利于粮食安全③保障能源安全 ④保障水资源安全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油水井能够提取原油,关停会减少原油产量,影响能源安全,③错误;关停油水井后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湿地环境,减轻了石油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维护了生态安全、保障了水资源安全,①④正确;关停拆除油水井并没有对土地进行开荒耕种,而是恢复周边生态环境,②错误。C正确。><目标二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1.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1)突发环境事件必备知识落实概念 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 事件常见类型 突发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污染,以及石油、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废弃物)泄漏等特点 发生的 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 等环境污染海洋随机性严重性(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 具体表现经济损失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 损失生态破坏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 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 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社会危机 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__________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重大健康经济服务功能宜居性环境群体性光化学烟雾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在光照强烈、不利于空气流动的谷地,因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增多而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使能见度降低,损害动植物,危及人体健康。概念解读2.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方式 污染物跨国传输 废弃物跨国转移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传输途径 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_________ 正常贸易或_________ _________自然过程非法入境国际贸易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对国家安 全的影响 通过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浓度一般在安全范围内,但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以某种跨境转移方式输入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对 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 均造成影响输入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原因核心归纳发达国家 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导致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为了降低原料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1)从污染物的 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源头跨国原因 自然过程产生 人为跨国转移源头防范 加强 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事中风险控制 及时采取 ,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加强 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事后治理 做好 、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强化 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监测应急响应无害化生态恢复污染(2)国家之间减少冲突、加强 ,有利于国家安全。合作我国针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拓展延伸项目 内容资源利用 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引入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项目 内容制度建设 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控制。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国际贸易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维护国家环境权益;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公众参与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素质(202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关键能力提升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答案 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答案 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量大;降水量大,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多。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答案 秋季湖水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答案 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答案 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防洪压力大,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2025·八省联考河南地理)某研学小组认为当地某冶炼厂高烟囱排放的废气可能导致周边地区重金属含量升高,计划在冶炼厂周边开展土壤环境调查。研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当地常年盛行东风,于是选择受废气影响最大的地块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后绘制了“土壤重金属含量随距冶炼厂距离变化图”。如图示意冶炼厂位置。据此完成1~2题。1.该研学小组选择的采样地块是A.甲地块 B.乙地块C.丙地块 D.丁地块高频考点精练√由材料可知,当地盛行东风,结合指向标可知,甲地块位于冶炼厂的下风向,受冶炼厂高烟囱排放的废气影响最大,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最高,故研学小组选择的采样地块为甲地块,A正确。2.该研学小组绘制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图最可能是√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高烟囱排放的废气,废气在风力的作用下向西飘移,当风力下降时,重金属会沉降到地面,所以重金属的含量在离冶炼厂一定距离时会达到最高值,之后含量逐渐下降,D正确。课时精练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B A C B D B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A答案12345678910111213(1)(夏季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2)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3)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13.(2024·T8联考第二次联考)福建省西部的离子型稀土矿,稀土呈离子吸附于风化花岗岩的黏土矿物中,易被电解质交换而转入溶液,使用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浸取即可获得混合稀土氧化物。传统稀土开采采用异地建池浸矿,工艺简单,设施简陋。由于传统工艺对环境影响极大,后改为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如图)。据此完成1~3题。1.离子型稀土开采中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A.浸出液 B.尾矿渣C.浸矿池 D.浸矿液√12345678910111213答案12345678910111213答案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在自然环境下浸矿的方式开采,根据材料“使用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浸取即可获得混合稀土氧化物”可知,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浸矿剂,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而稀土呈离子型与浸矿液的电解质交换进入溶液,所以浸出液里包含稀土元素,会被抽取后继续加工提取。因此,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浸矿液。故选D。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T8联考第二次联考)福建省西部的离子型稀土矿,稀土呈离子吸附于风化花岗岩的黏土矿物中,易被电解质交换而转入溶液,使用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浸取即可获得混合稀土氧化物。传统稀土开采采用异地建池浸矿,工艺简单,设施简陋。由于传统工艺对环境影响极大,后改为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如图)。据此完成1~3题。2.与传统工艺相比,改进后的开采工艺可以极大地缓解①土地沙化 ②植被破坏 ③水土流失④水体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由于传统离子型稀土开采采用异地建池浸矿,对矿产的开挖会破坏植被,因而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黏土经过挖取、搬运、浸矿后,基本丧失了原有的土壤结构,极易造成土地沙化。而原地浸矿则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两种方式都是在自然条件下浸矿,都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A。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T8联考第二次联考)福建省西部的离子型稀土矿,稀土呈离子吸附于风化花岗岩的黏土矿物中,易被电解质交换而转入溶液,使用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浸取即可获得混合稀土氧化物。传统稀土开采采用异地建池浸矿,工艺简单,设施简陋。由于传统工艺对环境影响极大,后改为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如图)。据此完成1~3题。3.该地解决传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A.清理矿渣,净化水质B.实施复垦,恢复植被C.综合利用,开发文旅D.封闭矿区,自然修复√12345678910111213答案福建省西部地处山地丘陵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传统采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实施复垦和恢复植被;封闭矿区,自然修复,虽然最终也可以恢复植被,但稀土矿吸附于风化花岗岩的黏土矿物中,采矿会大规模剥离表土层,导致采矿后矿区植被自然恢复时间极其漫长,不是治理矿区环境的最优选择。故选B。(2025·山东济南期末)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例大规模核污水排放。为了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政府曾讨论过包括蒸发释放、电解排放、稀释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层等五种处理方案,但最后选择了排入大海。据此完成4~5题。4.日本政府最后选择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其主要原因是该方案A.投入少 B.技术要求低C.耗时短 D.安全系数高12345678910111213答案√12345678910111213答案相比于其他的核废水处理方案,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投入的成本更少,日本政府选择花费最小的经济代价来处理这些核废水,A正确。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5·山东济南期末)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例大规模核污水排放。为了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政府曾讨论过包括蒸发释放、电解排放、稀释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层等五种处理方案,但最后选择了排入大海。据此完成4~5题。5.日本核废水入海极易引发国际争端,其主要原因是A.福岛及其周边海域将遭受二次污染B.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无法完全消除C.核污染将随洋流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国家D.海洋物种减少导致海洋产业链发展受阻√12345678910111213答案海洋具有连通性,核废水入海后会在洋流的作用下不断扩散,核污染会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国家,威胁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此种做法极易引发国际争端,故选C。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浒苔绿潮是一种大型多细胞藻类——浒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现象。黄海浒苔绿潮多发生在春、夏两季,通常在夏季高温期结束。下图为“某年黄海浒苔绿潮分布图”(①②③④表示发生至消亡过程中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6~7题。6.黄海浒苔绿潮生消发展的顺序是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12345678910111213答案黄海浒苔绿潮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春、夏两季气温上升快,且气温相对较高,这说明浒苔应首先暴发在纬度较低、水温较高的海域,且首先暴发的区域面积相对较小,②对应纬度位置更低,所以应是②首先暴发浒苔绿潮,随着气温的持续上升,较高纬度海域水温也逐渐适宜浒苔繁殖,所以浒苔绿潮的范围应由②逐渐扩大为③,再进一步向较高纬度海域发展形成①,最后浒苔绿潮消亡在较高纬度海域,且面积较小,所以最后阶段是④。选B。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浒苔绿潮是一种大型多细胞藻类——浒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现象。黄海浒苔绿潮多发生在春、夏两季,通常在夏季高温期结束。下图为“某年黄海浒苔绿潮分布图”(①②③④表示发生至消亡过程中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6~7题。7.与所经海域相比,发生地出现浒苔绿潮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深度深 B.海水盐度高C.海水透明度高 D.沿海养殖多√12345678910111213答案浒苔绿潮是一种大型多细胞藻类,需要海水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以供其生长,据上题分析得知,浒苔绿潮首先暴发于沿海地区,其形成和发展一直在海岸线附近,这是因为沿海养殖活动多,海水中富含大量营养物质供浒苔生长,导致发生地出现浒苔绿潮,D正确;浒苔绿潮多暴发于沿海大陆架附近,海水深度浅,A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沿海地区多有河流径流注入,海水盐度较小,B错误;沿海地区受河流入海(含沙量较大)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海水透明度较低,C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2年6月19日晚,一场雾霾袭击了新加坡,浓雾笼罩,使该国陷入一片紧张。这场雾灾的起因是邻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的油棕园趁干旱季节烧芭蕉林清地造成的。下图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烟雾扩散示意图”。完成8~9题。8.据图分析,造成此次事件污染物扩散的大气条件是A.超强台风经过B.风带季节移动C.赤道低压控制D.大气稳定无风√12345678910111213答案读图可知,离烟雾扩散源地距离越近,烟雾浓度越高,且烟尘主要是向东北方向扩散的,结合所学知识,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时间是6月19日(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即风带季节移动是造成此次事件污染物扩散的大气条件,B正确;12345678910111213答案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没有超强台风经过,A错;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大气平稳,风力较小,污染物不易扩散,C、D错。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2年6月19日晚,一场雾霾袭击了新加坡,浓雾笼罩,使该国陷入一片紧张。这场雾灾的起因是邻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的油棕园趁干旱季节烧芭蕉林清地造成的。下图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烟雾扩散示意图”。完成8~9题。9.苏门答腊岛自然灾害多发,对该岛常见灾害链描述正确的是A.台风—暴雨—洪涝B.热带风暴—海啸—暴雨C.地震—风暴潮—强风D.暴雨—洪涝—泥石流√12345678910111213答案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暴雨,容易引发河流水位上涨和多地山体滑坡,造成严重洪涝及泥石流灾害,所以对该岛常见灾害链描述正确的是暴雨—洪涝—泥石流,故选D。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24·湖南衡阳模拟)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盐,海洋溶解无机氮(DIN)是评价海水富营养化的一项指标。如图示意2016~2021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差异。研究发现,6年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10~12题。10.长江口海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是A.潮流 B.日本暖流C.陆地径流 D.黄海沿岸流√12345678910111213答案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主要来自河流输入、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养殖活动和海洋大气沉降等。长江沿岸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排入长江的无机氮总量大,因此长江口海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是陆地径流。故选C。(2024·湖南衡阳模拟)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盐,海洋溶解无机氮(DIN)是评价海水富营养化的一项指标。如图示意2016~2021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差异。研究发现,6年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10~12题。11.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夏季较春季低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减少 B.浮游植物繁育C.无机氮输入量减少 D.沿海养殖发展√12345678910111213答案12345678910111213答案长江口海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无机氮输入量并没有减少,A、C错误;夏季气温高,浮游植物繁育旺盛,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盐,浮游植物消耗的无机氮更多,因此夏季无机氮浓度较春季低,B正确;沿海养殖发展对无机氮浓度季节差异影响小,D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12.2016~2021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呈降低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流域耕地减少B.全球气候变暖C.实施定期休渔禁渔政策D.入海径流量年际变化大√12345678910111213答案2016~2021年长江沿岸经济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工业和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长江流域耕地减少,农业排放无机氮减少,从而造成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呈降低趋势,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中低纬度海域无机氮影响不大,B错误;实施定期休渔禁渔政策、入海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不会使无机氮6年时间内呈降低趋势,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答案13.(2025·四川成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气边界层(图1)是大气污染物易于累积、混合的区域,其高度与气温、下垫面和水汽凝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与云南省西南部接壤的缅甸、老挝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偏西气流引导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大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12345678910111213答案图2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时次(每小时一次)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12345678910111213答案(1)云南省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普遍较低,请从降水角度分析原因。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答案 (夏季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12345678910111213答案(2)分析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答案 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12345678910111213答案(3)针对云南省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请设计合作框架的内容。答案 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共62张PPT)第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课程标准1.结合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2.结合实例,了解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学习目标目标一 生态退化与生态修复目标二 建立自然保护区内容索引课时精练生态退化与生态修复><目标一必备知识落实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态退化①原因: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 和破坏不断加强。②表现:森林破坏、 侵蚀、土地荒漠化、 灭绝等。干预土壤物种(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导致自然环境 逐步下降。 服务功能降低,导致干旱、洪涝等 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服务功能降低,造成 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②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3)应对措施:设定不同的 、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 、建立 等措施。服务功能调节自然灾害供给可再生资源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思考 以森林破坏为例,说明生态退化问题的关联性。答案 森林的破坏会使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被挟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造成湖泊的面积减小、湿地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退化的含义生态退化指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定或失衡状态,表现为对自然或人为干扰的较低抗性、较弱的缓冲能力及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逐渐演变为另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低水平状态的过程,即退化。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是生态系统退化的两大驱动力。生态退化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而且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提醒2.实施生态修复(1)概念: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 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 或趋向良性循环。(2)类型: 恢复与人工修复。人工恢复自然 方式 作用 举例自然恢复 通过消除或减少 ,使 的生态系统依靠 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避免人类对自然的干预,降低环境保护成本 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 、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 等人为干扰未完全崩溃自我调节休渔制度围栏封育 方式 作用 举例人工修复 采取一定的 、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加快恢复速度 整理水系、疏浚河道、植树造林等(3)我国生态修复工程: 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生态修复等。生物天然林矿山(2025·八省联考河南地理)八号桥湿地公园位于河北省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入库口,利用长约3.5 km、宽约700 m的河道及滩地,建设了大型仿自然复合湿地系统(如下图)。通过布置森林湿地、河道湿地、溪流湿高频考点精练地等多种类型湿地,复合湿地系统促进了周边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景观环境的改善。永定河八号桥段多年平均流量3.24 m3/s,湿地系统设计净水规模3 m3/s。据此完成1~3题。1.图示河段建设大型仿自然复合湿地系统的有利条件是A.气候温和湿润B.河滩空间广阔C.地势起伏较大D.流量季节变化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错误;根据材料,该地利用长约3.5 km、宽约700 m的河道及滩地,建设了大型仿自然复合湿地系统,故建设大型仿自然复合湿地系统的有利条件为河滩空间广阔,B正确;该地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C错误;该地河流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该地气候为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错误。2.八号桥湿地公园内,永定河河道的主要作用是A.过水行洪B.提供生活用水C.发展航运D.发展水产养殖√相较于两岸的湿地,永定河河道水深、植被少、流速快,主要发挥过水行洪的作用,A正确;官厅水库为该地生活用水水源地,而非永定河河道,B错误;永定河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不适宜发展航运,C错误;永定河汇入官厅水库,为北京提供水源,水产养殖可能带来水污染,不适宜在湿地公园的河道发展水产养殖,D错误。3.八号桥湿地公园复合湿地系统的主要优势是①水体更新速度快 ②入库水量增加 ③水体净化能力强 ④景观类型丰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根据材料,永定河八号桥段多年平均流量3.24 m3/s,湿地系统设计净水规模3 m3,可知该湿地水体净化能力强,③正确;该复合湿地系统有森林湿地、湖泊湿地、岛屿湿地、生物塘湿地等,湿地类型多样,景观类型丰富,④正确;该地地势起伏小,湿地蓄水,降低流速,水体更新速度慢,①错误;湿地复合系统滞蓄径流,入库水量减少,②错误。选D。><目标二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1)概念:对 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 和管理的区域。(2)保护对象: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 等。(3)保护措施:①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 ;②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 继续破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 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必备知识落实自然界特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禁止自然状态停止稳定(4)简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主要保护措施。答案 ①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②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③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2.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角度 意义调节服 务功能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 、维持自然环境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给服 务功能 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生态恶化稳定原生生态系统角度 意义科学研究 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 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科普教育 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种苗繁育生态文明观关键能力提升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水域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面积约460平方千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区被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1.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中华白海豚保护仍面临许多难题。试分析珠江口中华白海豚面临的主要威胁。答案 保护区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填海造地、海岸线改造和港口建设等压缩中华白海豚生存空间;渔业捕捞导致海域渔业资源减少,中华白海豚食物短缺;海上交通建设、船舶航行误伤中华白海豚;工业排污导致水质恶化,威胁中华白海豚健康。2.你是否赞同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 赞同。理由: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加强游客对中华白海豚的了解,增强其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或不赞同。理由:可能破坏中华白海豚现有生存空间,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育。2023年1月,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全部完工。下图为“该工程微污染水处理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高频考点精练1.该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雨季滞洪、蓄洪,减轻洪涝灾害 B.提供水源,满足生产、生活用水C.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增加碳汇,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该工程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因此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水质,使水资源可以再生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C正确。2023年1月,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全部完工。下图为“该工程微污染水处理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2.在水生态综合修复中,应A.引进外来优势物种 B.栽种多层次水生植物C.扩大水产养殖规模 D.安装监测水量的设备√引进外来优势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A错误;栽种多层次水生植物有利于水质净化,B正确;扩大水产养殖规模会加剧水污染,C错误;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水质,因此应安装监测水质的设备,D错误。课时精练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A D A A D C题号 9 10 答案 A B答案1234567891011(1)7、8月低海拔地区气温高,大熊猫畏炎热向高海拔地区转移;7、8月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湿润,有利于大熊猫度过炎热的夏季;7、8月大熊猫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的秦岭箭竹分布区觅食。(2)大熊猫体格浑圆宽大,坡度平缓有助于减少体能消耗;南坡是阳坡,光热和水分较充足,有利于竹林生长,为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森林茂盛,有利于隐藏;距离河流近,有利于补充水分。(3)能减少森林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能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流水质;能减少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的现象,促进大熊猫数量的增加。11.(2024·安徽池州模拟)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寿命约为20年,喜单独活动或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眼睛退化后依靠声呐进行捕食和探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仅为1 000只左右,属于濒危动物,2021年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近年来,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如图)频频出现,彰显了长江大保护的成效。完成1~3题。1.作为哺乳动物,江豚在大风大雨到来之前,需要频繁地出露水面“透透气”,这主要是因为A.气压变低 B.气压变高C.气温降低 D.气温升高√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江豚作为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在大风大雨到来之前,江面的气压往往会变低,导致江豚呼吸不畅,会频繁地出露水面呼吸空气。故选A。1234567891011答案(2024·安徽池州模拟)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寿命约为20年,喜单独活动或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眼睛退化后依靠声呐进行捕食和探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仅为1 000只左右,属于濒危动物,2021年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近年来,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如图)频频出现,彰显了长江大保护的成效。完成1~3题。2.长江江豚濒危的自然原因是A.生存环境恶化 B.自然繁殖率低C.天敌数量众多 D.食物资源匮乏√1234567891011答案水污染造成生存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食物资源匮乏,主要是人为原因,A、D错误;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少,喜单独活动,因而自然繁殖率低,B正确;江豚处于江中食物链顶端,几乎没有自然天敌,C错误。1234567891011答案(2024·安徽池州模拟)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寿命约为20年,喜单独活动或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眼睛退化后依靠声呐进行捕食和探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仅为1 000只左右,属于濒危动物,2021年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近年来,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如图)频频出现,彰显了长江大保护的成效。完成1~3题。3.近年来,江豚数量的逐步恢复,体现了自然环境A.支撑服务功能增强 B.供给服务功能增强C.调节服务功能增强 D.文化服务功能增强√1234567891011答案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支撑服务功能,A正确。(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黑龙江、吉林两省老爷岭南部,是中国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也是我国野猪种群数量较多的区域之一。如图为“老爷岭南部地区东北虎活动点及野猪栖息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1234567891011答案4.老爷岭南部地区东北虎活动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只分布在东南部的保护区内B.空间分布不均衡,呈块状分布C.沿水源地带呈零星分散分布D.多数在野猪高适宜栖息地附近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读图可知,东北虎活动点数量稀少,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点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自然保护区内,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大多数东北虎活动点出现在野猪高适宜栖息地附近;图示信息无法判断水源地带分布。故选D。1234567891011答案5.能够实现老爷岭南部地区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是A.加强宣传,发展生态旅游B.开发水能,实现电力外送C.重视规划,发展木材加工D.人工养殖,发展林下经济√1234567891011答案为实现老爷岭南部地区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发展木材加工、人工养殖以及开发水能等工程建设会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B、C、D错误。故选A。1234567891011答案(2024·江苏扬州模拟)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域的汶川县、理县、茂县是我国十分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如图示意岷江上游水系,1234567891011答案下表为“汶川县、理县、茂县气候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县(市) 海拔(m) 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年蒸发量(mm)年 一月 七月 理县 1 887.5 11.4 0.6 20.8 590.6 1 585.6茂县 1 590.1 11.2 0.4 20.8 493.6 1 332.4汶川县 1 448.5 12.7 2.4 21.9 553.8 1 858.11234567891011答案√6.该生态脆弱区具有原生脆弱性,其形成条件主要是①气候 ②地貌 ③水文 ④土壤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234567891011答案该生态脆弱区具有原生脆弱性,说明不是人类活动导致。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处河谷为干热河谷;另外,该地还位于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因此该生态脆弱区主要是气候和地貌两大因素影响形成;水文和土壤因素则受制于气候和地貌,非主要因素,故选A。7.岷江上游河谷山麓基带植被主要是A.山地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D.荒漠灌木丛√县(市) 海拔(m) 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年蒸发量(mm)年 一月 七月 理县 1 887.5 11.4 0.6 20.8 590.6 1 585.6茂县 1 590.1 11.2 0.4 20.8 493.6 1 332.4汶川县 1 448.5 12.7 2.4 21.9 553.8 1 858.1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处河谷应为干热河谷,因此山麓基带植被应为荒漠植被,故选D。1234567891011答案(2025·上海期末)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森林覆盖率高,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分异显著。下图为“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8.高黎贡山A.东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西坡B.黄壤分布上限约为海拔1 400米C.东坡土壤类型比西坡更丰富D.东坡山麓常绿阔叶林广布√1234567891011答案根据图中信息对比可知,高黎贡山东坡土壤类型比西坡更丰富,C正确;东坡山麓地带土壤类型为亚热带稀树草原土,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植被分布多为灌丛或者草地,排除D。高黎贡山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该山地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东坡,排除A;根据图中信息,黄壤分布上限大概在海拔2 400米,排除B;1234567891011答案(2025·上海期末)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森林覆盖率高,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分异显著。下图为“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9.研究发现高黎贡山从山麓至海拔3 400米处,土壤肥力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因为海拔高的地区A.枯枝落叶含量多B.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多C.水热条件组合好D.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1234567891011答案高黎贡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3 400米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热条件组合较差,分布着灌木草甸,枯枝落叶较多,土壤肥力随海拔升高而增大,A正确、排除C;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变慢,排除B;高海拔地区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排除D。(2025·上海期末)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森林覆盖率高,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分异显著。下图为“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10.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应严格禁止旅游、生产、科研等活动B.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C.具有蓄洪防旱、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D.主要作用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念√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宣传教育活动的“自然博物馆”,不应禁止科研等活动,排除A;自然保护区是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B正确;自然保护区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效果不明显,排除C;自然保护区可以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念,但不是主要作用,排除D。11.(2024·广东惠州大亚湾区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大熊猫是一种山地林栖动物,畏炎热和寒冷,喜食鲜嫩竹子。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区内海拔1 100~1 800 m之间分布有巴山木1234567891011答案竹,2 000 m以上分布有秦岭箭竹。为了监测大熊猫的活动,景区工作人员在巴山木竹分布区域内设置红外线照相机。如图示意某年红外线照相机捕获的大熊猫次数。下表是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最适宜栖息地部分资料。1234567891011答案注: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与统计区总面积的比值。因素 数值坡度 5°~30°与河流距离 0~500 m植被覆盖度 0.5~1距离道路 >800 m(1)分析7、8月巴山木竹分布区大熊猫活动次数极少的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答案答案 7、8月低海拔地区气温高,大熊猫畏炎热向高海拔地区转移;7、8月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湿润,有利于大熊猫度过炎热的夏季;7、8月大熊猫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的秦岭箭竹分布区觅食。(2)说明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最适宜栖息地自然环境特征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1234567891011答案提供充足的食物;森林茂盛,有利于隐藏;距离河流近,有利于补充水分。因素 数值坡度 5°~30°与河流距离 0~500 m植被覆盖度 0.5~1距离道路 >800 m答案 大熊猫体格浑圆宽大,坡度平缓有助于减少体能消耗;南坡是阳坡,光热和水分较充足,有利于竹林生长,为大熊猫(3)分析保护区内减少道路修建对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作用。1234567891011答案答案 能减少森林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能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流水质;能减少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的现象,促进大熊猫数量的增加。(共73张PPT)第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5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课程标准1.结合情境材料或统计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的关系。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结合图文资料,理解人类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学习目标目标一 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目标二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内容索引课时精练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目标一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①特征: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 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②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 增强。③温室效应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吸收 ,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 作用。必备知识落实上升温室效应地面长波辐射保温(2)碳循环①碳循环过程: 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 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②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碳温室石燃料化森林砍伐回归教材 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3页图3.28“全球碳循环示意”,指出人类改变碳循环的主要方式。答案 燃烧化石燃料与生产水泥等;土地利用变化。走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误区(1)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2)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当前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幅度增大是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气温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特别提醒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海平面干旱粮食和水疾病(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 表现的丧失 加剧 危机或自然灾害 生存空间资源影响 表现激化国家间的_____争端 受其他国家波及 资源全球变暖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核心归纳要素 影响海平面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水温度上升,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气候 全球气温上升。同一等温线向较高纬度或海拔更高处移动中纬度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降水有增加趋势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水旱灾害更加频繁要素 影响水文 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如青藏地区湖泊),短时间内补给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但长远来看,随着冰川数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生物 植被会向较高纬度地区或海拔较高处入侵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有灭绝的风险其他 气候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如由于降水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有向草原甚至荒漠生态系统演变的可能高山雪线将会升高(2)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2023·全国文综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键能力提升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 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如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答案 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答案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 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答案 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答案 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2024·湖北地理)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1~3题。高频考点精练1.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读图1可知,该市1978~2015年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粮食)占比由约92%下降到约74%,动物源食物(奶类、蛋类、水产品、禽肉、畜肉)占比由约8%上升到约26%,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A正确。2.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A.粮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由题干“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可知,某类食物碳足迹占比越大,消费占比越小,其碳足迹系数越大。由图2分析可知,畜肉碳足迹占比最大;由图1分析可知,畜肉消费占比较小,D正确。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③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畜肉产生的碳足迹最多,水果、蔬菜和禽肉碳足迹占比较小,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角度,可行的饮食方式为: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①④正确。故选B。><目标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减缓措施必备知识落实清洁能源节约消费植树造林2.适应措施水利工程作物类型3.国际合作(1)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2)国际合作措施①各国采取 的减排行动,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____________机制。资金共同但有区别技术共同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核心归纳着力点 具体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①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②大力开发新能源,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着力点 具体措施优化产业结构 ①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部门;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①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②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 ①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②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③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④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⑤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2024·湖南衡阳模拟)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地碳排放和碳汇的情况不同。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高频考点精练下表示意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据此完成1~3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104t 林地/104t 草地/t 水域/t 建设用地/104t2000年 72.09 -29.31 -688.59 -7 756.59 1 057.912005年 13.74 -28.94 -678.03 -7 669.00 1 254.912010年 13.60 -28.75 -678.03 -7 696.16 2 576.662015年 12.86 -27.95 -652.50 -7 522.37 3 469.362020年 12.52 -27.59 -647.48 -7 729.96 4 125.12碳排放区域形状 斑块状 团块状 斑块状 条带或斑点状 团块状1.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以碳汇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有①耕地 ②林地 ③草地 ④水域 ⑤建设用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碳汇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机制。故碳汇在表中反映其碳排放应该为负数。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林地、草地、水域的碳排放量为负数,B正确。2.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碳排放呈三大团块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城区水域面积大 B.卫星城市多C.中心城区人口多 D.功能分区少√根据材料,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表中显示建设用地碳排放区域形状为团块状,应分布在建设用地密集处;在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多,建设用地面积大,碳排放量大且集中,C正确。3.为减少碳排放,长株潭城市群在土地利用中可采取的措施是A.大幅扩大水域面积 B.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C.将草地转化为耕地 D.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根据表格数据显示,水域碳汇量大,适度增加水域面积可减少碳排放,但大幅扩大水域面积容易影响城市正常功能区布局、运转,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碳排放量较小,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大,故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会增加碳排放,B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草地碳排放为负数,说明以碳汇为主,可以减少温室气体,耕地碳排放为正数,将草地转化为耕地,会增加碳排放,C错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主要是建设用地,三城市主城区人口密集,城市规模大,碳排放量大,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能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减少碳排放,D正确。课时精练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A C B B D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 D B A D 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硅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硅藻上浮、下沉促进水体扰动,加快营养物质迁移,促进其他浮游植物生长;硅藻及其他浮游植物增多,鱼类等海洋动物增多,海洋生物的固碳能力提高;硅藻席沉积时,部分有机碳被埋藏在海底。(2)末次冰期亚欧大陆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物理风化、风蚀严重,且海平面下降,沿海沙滩裸露,沙尘充足;末次冰期冬季风强劲,搬运能力强。15.15(2024·云南昆明模拟)电网消费端碳排放因子(单位:kgCO2/kWh)是指电网向消费端供应的电能在发电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因子越小指示发电时碳排放量越少。下表为“我国两省市近年电网消费端碳排放因子统计表”。完成1~2题。1.云南电网消费端碳排放因子较低,因其电能主要来源于A.风力发电 B.核能发电C.光伏发电 D.水力发电√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2010年 2012年 2018年 2020年云南 0.415 0.306 0.092 0.146上海 0.793 0.624 0.564 0.548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云南的风力、太阳能资源优势不明显,核能对技术要求高,A、B、C错误;流经云南的河流众多,云南地处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D正确。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上海电网消费端碳排放因子呈下降趋势,主要得益于①产业转型升级 ②调整电力结构 ③控制人口规模 ④扩大城市绿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年 2012年 2018年 2020年云南 0.415 0.306 0.092 0.146上海 0.793 0.624 0.564 0.548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产业转型升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外迁,调整电力结构,新能源占比提高,都有利于减少电网消费端碳排放因子,①②正确;控制人口规模并不能减少电网消费端碳排放,上海扩大城市绿地的面积有限,作用很小,③④错误,故选A。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地理)2021年10月,我国将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竹林是重要的碳汇。浙江省安吉县竹林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将农户的林权统一流转到合作社集中经营,与交易中心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2022年碳汇交易收入170多万元。该县某村以竹林未来30年碳汇收益作抵押,获得365万元的“碳汇共富贷”,助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据此完成3~5题。3.安吉县通过碳汇交易获利的前提条件是A.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B.将林权统一流转集中经营C.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 D.向竹农发放碳汇抵押贷款√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安吉县想要通过碳汇交易获利,首先要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使得碳汇能够交易出去,获取利润,A正确;将林权统一流转集中经营、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向竹农发放碳汇抵押贷款都是保障当地在碳汇交易中获利的措施,但不是通过碳汇交易获利的前提条件。故选A。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地理)2021年10月,我国将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竹林是重要的碳汇。浙江省安吉县竹林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将农户的林权统一流转到合作社集中经营,与交易中心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2022年碳汇交易收入170多万元。该县某村以竹林未来30年碳汇收益作抵押,获得365万元的“碳汇共富贷”,助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据此完成3~5题。4.“碳汇共富贷”体现了当地的竹林从生态资源转变为A.生态产品 B.生态服务C.生态资产 D.生态功能√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碳汇共富贷”使得当地利用生态资源获利,体现了当地的竹林从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产,故选C。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地理)2021年10月,我国将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竹林是重要的碳汇。浙江省安吉县竹林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将农户的林权统一流转到合作社集中经营,与交易中心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2022年碳汇交易收入170多万元。该县某村以竹林未来30年碳汇收益作抵押,获得365万元的“碳汇共富贷”,助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据此完成3~5题。5.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是A.增加碳汇供给者收入 B.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降低企业碳排放成本√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提高,促进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B正确;可以增加碳汇供给者收入,但不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A错误;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但最主要的是为了节能减排,C错误;会提高企业碳排放成本,D错误。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5·青海西宁期末)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运量大、运距长的交通运输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22年交通运输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预计今后碳排放占比会持续增加。与其他产业领域相比,短期内我国交通运输业碳减排压力较大。下图示意我国四大交通运输方式客货周转量及碳排放量占比。据此完成6~8题。6.我国四大交通运输方式中A.民航运输主要承担货物周转B.公路是覆盖最广的运输方式C.单位周转量中水运碳排放量最大D.铁路运输里程长,碳排放量较大√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读图可知,民航主要承担旅客周转,A错误。公路相较于铁路,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限制小,修筑成本低;与航空和水运相比,公路运输灵活,故公路是我国覆盖最广的交通运输方式,B正确。由图可知,单位周转量中公路碳排放量最大,C错误。我国铁路运输里程较长,但碳排放量最低,D错误。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5·青海西宁期末)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运量大、运距长的交通运输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22年交通运输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预计今后碳排放占比会持续增加。与其他产业领域相比,短期内我国交通运输业碳减排压力较大。下图示意我国四大交通运输方式客货周转量及碳排放量占比。据此完成6~8题。7.我国交通运输业碳减排压力较大,主要原因是A.环保政策日趋严格B.碳排放量占比最大C.森林面积不断减少D.运输需求不断增加√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快递、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我国交通运输业碳减排压力较大,D正确。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5·青海西宁期末)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运量大、运距长的交通运输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22年交通运输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预计今后碳排放占比会持续增加。与其他产业领域相比,短期内我国交通运输业碳减排压力较大。下图示意我国四大交通运输方式客货周转量及碳排放量占比。据此完成6~8题。8.针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现状,我国应优先考虑A.提高铁路与水运运力B.提高民航货物周转量C.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D.减少公路的运输里程√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目前我国新能源交通运输方式无法承担重型货物、长距离运输任务,短时间内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影响较小,C错误。我国四大交通运输方式中,公路碳排放量最大,而铁路和水运分别是我国客、货周转量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故目前应完善铁路站点、水运港口等基础设施,提高水运、铁路可达性,提高铁路与水运的运输能力,分担部分公路运输压力,减少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民航一般用于客运,A正确,B、D错误;15(2024·山东青岛模拟)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9~11题。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 用地 碳排放总量 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 44.05 -27.75 -0.16 -10.58 426.31 -0.03 431.84 12.21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2010 43.10 -28.19 -0.13 -10.78 1 190.41 -0.03 1 194.38 31.529.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读表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B正确;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区,A、D错误;草地的碳排放量仅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少,不是主要的碳汇区,C错误。故选B。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 用地 碳排放总量 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 44.05 -27.75 -0.16 -10.58 426.31 -0.03 431.84 12.21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2010 43.10 -28.19 -0.13 -10.78 1 190.41 -0.03 1 194.38 31.5210.2000~2010年,鄱阳湖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促使气候增暖 B.增加土壤肥力C.提升生态安全 D.改善人居环境√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会促使气候增暖,A正确;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B错误;会降低生态安全,C错误;与改善人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 用地 碳排放总量 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 44.05 -27.75 -0.16 -10.58 426.31 -0.03 431.84 12.21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2010 43.10 -28.19 -0.13 -10.78 1 190.41 -0.03 1 194.38 31.5211.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错误;鄱阳湖区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有利于低碳可持续发展,D正确。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T8联考第二次联考)观测数据表明,近年来大气CO2快速溶解进入加拿大海盆的海水系统,使该海域海水表层PCO2(CO2分压)快速增长,成为西北冰洋海表PCO2增长最快的区域,碳汇效应显著。该地海表PCO2的变化与海冰面积、海—气交换作用、表层海水生物的初级生产等因素相关。据此完成12~14题。12.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加拿大海盆海表PCO2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剧 B.燃烧化石燃料C.大量砍伐森林 D.海洋生物死亡√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近年来加拿大海盆海表PCO2(CO2分压)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燃烧化石燃料数量增加,导致二氧化碳增加,海域暖化和海冰消融,促使更多CO2通过海—气交换过程溶解进入海水系统。故选B。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T8联考第二次联考)观测数据表明,近年来大气CO2快速溶解进入加拿大海盆的海水系统,使该海域海水表层PCO2(CO2分压)快速增长,成为西北冰洋海表PCO2增长最快的区域,碳汇效应显著。该地海表PCO2的变化与海冰面积、海—气交换作用、表层海水生物的初级生产等因素相关。据此完成12~14题。13.夏季,该海域表层海水生物的初级生产会A.降低海表的PCO2,增加海水的碳汇B.降低海表的PCO2,减少海水的碳汇C.增加海表的PCO2,增加海水的碳汇D.增加海表的PCO2,减少海水的碳汇√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夏季,光合作用较强,较强的生物初级生产活动吸收大量CO2,使海表PCO2降低,增加海水的碳汇。故选A。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T8联考第二次联考)观测数据表明,近年来大气CO2快速溶解进入加拿大海盆的海水系统,使该海域海水表层PCO2(CO2分压)快速增长,成为西北冰洋海表PCO2增长最快的区域,碳汇效应显著。该地海表PCO2的变化与海冰面积、海—气交换作用、表层海水生物的初级生产等因素相关。据此完成12~14题。14.研究表明,海表PCO2过大会导致海洋酸化(海洋水变酸)。海洋酸化直接导致A.沿海陆地酸雨加重 B.近岸海洋污染减轻C.极地海冰大量融化 D.贝类生物数量减少√15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多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海洋酸化的直接影响是减少海洋生物的钙化量,贝类生物的甲壳生长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其幼体的发育,使得贝类生物数量减少;与酸雨、海冰、近岸海洋污染等的直接关联性不大。故选D。1515.(2025·江苏徐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硅藻是一类利用可溶硅作为营养物质的海洋浮游生物(单细胞植物),能通过调控浮力从表层下沉摄入营养盐。大规模的风尘输入能促进硅藻的勃发,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大型硅藻群死亡之后沉降在海底,形成的席状沉积物称为硅藻席。硅藻的勃发和硅藻席的沉积是重要的“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能够调控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保留大规模末次冰期时形成的硅藻席。如图示意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的位置。15(1)说明硅藻勃发和硅藻席沉积成为重要“碳汇”的机制。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硅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硅藻上浮、下沉促进水体扰动,加快营养物质迁移,促进其他浮游植物生长;硅藻及其他浮游植物增多,鱼类等海洋动物增多,海洋生物的固碳能力提高;硅藻席沉积时,部分有机碳被埋藏在海底。15(2)分析末次冰期时帕里西维拉海盆大量风尘沉积物的来源及动力。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末次冰期亚欧大陆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物理风化、风蚀严重,且海平面下降,沿海沙滩裸露,沙尘充足;末次冰期冬季风强劲,搬运能力强。15(共74张PPT)第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6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1.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并举例说明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2.举例说明资源、环境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世界上主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参与的部分国际合作。学习目标目标一 走向生态文明目标二 国家战略与政策内容索引课时精练目标三 国际合作走向生态文明><目标一必备知识落实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历史进程 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 原始的 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_____农业社会 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对人地关系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工业社会 矛盾越来越 ,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谋求实现人与自然的_________平衡依赖对抗尖锐和谐共生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资源与环境安全观①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 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②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 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③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 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可持续资源短缺区域稳定(2)保障措施根本措施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 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具体措施 推进_______ ___的绿色化 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_________,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_______ ___的绿色化 加快形成勤俭节约、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和谐共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绿色低碳思考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具体途径有哪些?答案 ①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②绿色工业: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③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生态文明观下的产业发展方向核心归纳产业 发展方向农业 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农业,提高附加值。②开拓市场,构建品牌: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单位产量,提升知名度,提高竞争力。③专业化、科技化、机械化:建设专门的产业带、产业区;发展节水技术,培育良种,适当使用化肥、农药,发展温室技术,工厂化生产等;提高机械化的比例,降低生产成本。④安全化、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化:使用有机肥等,提高品质;注重食品安全。⑤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⑥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产业 发展方向制 造 业 ①方向一: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涉及的产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②方向二:“互联网+”。“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③方向三:绿色发展。降能耗,降排放,增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即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④方向四:服务化交 通 业 ①现代交通业发展的趋向: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高速化、立体化、绿色化、节能化。②城市、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向:城区交通公交化;城区公交轨道化;城内交通立交化(2024·九省联考河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河岸两侧有胡杨林分布。20世纪70年代,图示研究区(位置见图1)的地下水丰富且基本处于天然状态。1980年以来,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强度日渐加剧,尉犁镇以下河段出现断流现象。2016年开始,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图2示意甲、乙、丙三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关键能力提升1.简述20世纪70年代图示研究区地下水丰富的条件。答案 位于天山南麓,积雪融水、河流水等水源丰富;该区域松散堆积物广布,透水性好、储水条件好;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利用少。2.分析2006~2015年甲、乙两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差异。答案 乙地地下水下降幅度小于甲地。与甲地相比,乙地临近孔雀河,地下水受孔雀河补给量更大;乙地地处农业区边缘,地下水抽取量相对较少,因此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幅度小。3.胡杨生存的临界地下水埋藏深度是8~10米。简析2010~2019年乙、丙两地附近胡杨林的长势变化。答案 乙地地下水埋藏深度未超过胡杨生存的临界地下水埋藏深度,胡杨林长势一直较好;丙地2016年前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甚至超过胡杨生存的临界地下水埋藏深度,胡杨林长势趋差,2016年后地下水位上升,胡杨林逐渐恢复。4.说出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的理由。答案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夏季可调配水量大;夏季胡杨林等植被生长需水量大;可以减少孔雀河断流长度,恢复中下游湿地。5.有人提出在夏季补水的基础上增加冬季补水,说明该措施的合理性。答案 冬季气温低,补水过程中蒸发弱,损耗少;冬季补水可以增加补水量,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回升。(2024·广东惠州调研)浙江仙居县乡民在山区酸性土壤地带栽培杨梅,经千百年经验积累,形成“梅—茶—鸡(仙居鸡)—蜂(土蜂)”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2023年11月,该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此完成1~3题。1.选择茶树与杨梅树混栽,是因为两者具有A.相近的生长周期 B.相近的采摘时期C.相似的环境需求 D.相似的市场需求高频考点精练√茶树与杨梅树都属于木本植物,植株较为高大,对水肥的要求高,若二者生长周期、采摘时期相近,则二者会发生夺水夺肥,不利于二者的生长发育,A、B错误;茶树与杨梅树一为饮品树种一为水果树种,市场需求差异大,D错误;茶树与杨梅树生长发育的环境需求相似,所以可以混栽,C正确。(2024·广东惠州调研)浙江仙居县乡民在山区酸性土壤地带栽培杨梅,经千百年经验积累,形成“梅—茶—鸡(仙居鸡)—蜂(土蜂)”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2023年11月,该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此完成1~3题。2.该复合种养系统中①杨梅林提供生存空间 ②茶树利于中和土壤酸性 ③土蜂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仙居鸡有利于保水增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该复合种养系统中,杨梅林能够为土蜂、仙居鸡提供生存空间,①对;茶树耐酸,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但是并不能中和土壤酸性,②错误;土蜂能够促进花粉传播,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③对;仙居鸡的粪便利于增肥,但是不能起到保水的作用,④错。故选B。(2024·广东惠州调研)浙江仙居县乡民在山区酸性土壤地带栽培杨梅,经千百年经验积累,形成“梅—茶—鸡(仙居鸡)—蜂(土蜂)”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2023年11月,该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此完成1~3题。3.对仙居乡民而言,该复合种养系统长期存在,主要因为它A.保护当地水源 B.增加乡民收入C.改善人居环境 D.形成品牌效应√对仙居乡民而言,该复合种养系统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其能增加乡民收入,B正确;杨梅林养鸡,鸡粪便不利于当地水质的保护,A错误;该系统对于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并不大,C错误;形成品牌效应主要是对外而言,对于本区域的影响很小,D错误。><目标二国家战略与政策必备知识落实领域 措施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有效管控 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 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划定 ;强化 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 环境事件推动公众参与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培养公众的 意识;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_________战略资源储备通道生态保护红线环境风险突发环境社会监督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其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概念解读(2025·江西九江联考)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在当日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下图示意《碳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读图,完成1~2题。1.图中P处森林生态系统所处地形区A.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 mmB.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C.以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D.以北河流的汛期较长高频考点精练√据图可知,P处位于秦岭,秦岭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 mm,A正确。秦岭以南的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B错误。秦岭以南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C错误。秦岭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南方少,因此秦岭以北河流的汛期较短,D错误。(2025·江西九江联考)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在当日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下图示意《碳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读图,完成1~2题。2.制定《碳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的主要目的是A.有效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B.增加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C.保护森林草原,减缓气候变暖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濒危动植物√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因此制定《碳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和草原,增进吸收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故选C。><目标三国际合作必备知识落实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1)必要性①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 ,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②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 或多边的区域合作。③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不能以 的安全为代价。全球性双边牺牲他国(2)主要途径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援助;技术援助和;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2.中国在行动(1)我国批准了一系列 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2)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 、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3)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 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资金科技合作环境公约资源绿色发展(2024·江西宜春开学考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过程。目前,在中、美两国大力倡导下形成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可行性方案,获得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如图示意中、美两国倡导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案流程。据此完成1~2题。高频考点精练1.中、美两国倡导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案得到国际普遍认同,主要得益于两国A.充足的矿物能源B.广阔的陆海空间C.庞大的消费群体D.先进的科学技术√中、美两国倡导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案得到国际普遍认同,主要得益于两国先进的科学技术,D正确。2.我国积极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这将有助于①遏制酸雨大面积扩散 ②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③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②③④正确;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与二氧化碳无关,①错误。故选B。课时精练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B C D B D C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D A B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地区:黄河上游。原因:黄河上游地区人口少,生态环境较好;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污染物排放少等。(2)黄河流域城镇化初期,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绿色发展效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技术得到改进,污染治理能力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得到提升,呈现上升趋势。(3)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障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等。14.(2024·山东枣庄模拟)酵素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位于浙江省山区的箭岭村自2017年起使用醇素种植大米、果蔬等农产品。该村的许多酵素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较高,往往在刚种下时就被预订一空。目前,酵素农业在我国发展较快,但还属于“小众”农业。据此完成1~2题。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箭岭村发展酵素农业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土壤板结状况B.丰富农产品的种类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减少生活垃圾污染√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厨余垃圾经分类回收可用作农业生产的肥料,可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减少生活垃圾污染,D正确;增施有机肥可以缓解土壤板结状况,但无法从材料中获取该地土壤板结的相关信息,A错误;没有丰富农产品种类,B错误;农业生产效率指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发展酵素农业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不大,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酵素农业的规模化推广面临的困难有①单产水平较低②酵素液产量不足③劳动力成本高④产品价格较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且需要经过发酵三个月以上才能产生酵素液,所以酵素液的产量不足,②正确;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较高,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该村的许多酵素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较高,往往在刚种下时就被预订一空”可知,虽然产品的价格较高,但市场需求量较大,产品价格不是影响酵素农业规模化推广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选C。该地位于浙江省,水热条件优越,单位面积产量较高,①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酵素液原料主要来自厨余垃圾和植物鲜垃圾,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湖北武汉调研)借助网络平台,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促使乡村经济活动和生产空间发生转变。例如,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据此完成3~5题。3.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前提是A.承接产业转移 B.完善基础设施C.培养创新人才 D.扩大消费市场√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根据材料,乡村数字经济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故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前提是完善基础设施,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湖北武汉调研)借助网络平台,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促使乡村经济活动和生产空间发生转变。例如,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据此完成3~5题。4.与传统乡村经济模式相比,乡村数字经济的特点包括①产品类型更一致 ②产销流通更复杂 ③生产空间更分散 ④金融服务更便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产业规模扩大,产品类型更加多样,产销流通更加简单,①②错误;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空间更灵活、更分散,③正确;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④正确。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湖北武汉调研)借助网络平台,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促使乡村经济活动和生产空间发生转变。例如,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据此完成3~5题。5.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的主要目的是A.延长产业链 B.保障粮食安全C.提高附加值 D.助推品质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可以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使产品生产更透明,对产品品质把控更严格,有利于助推品质提升,D正确。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需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是区块链技术能实现的,排除A、C。对农产品溯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但区块链技术可以对所有农产品溯源,不仅仅针对粮食,排除B。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广东广州模拟)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图反映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大小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据此完成6~8题。6.2001~2021年,山东省A.循环发展水平总体下降B.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提升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D.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下降√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读图可知,山东省循环发展水平总体上升,A错误;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提升,B正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波动上升,C错误;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升,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广东广州模拟)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图反映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大小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据此完成6~8题。7.下列表述符合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状况的是A.第一产业比重增加B.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C.人均水资源量减小D.废水重复利用率增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第一产业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人均水资源量减小均不能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的相关要素,A、B、C不符合题意;废水重复利用率增加,可以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符合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上升的现状,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4·广东广州模拟)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图反映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大小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据此完成6~8题。8.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A.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B.改善生态环境质量C.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D.增加环保经费投入√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少化石能源的比重,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C正确。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增加环保经费投入都是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措施,但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减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5·广东云浮期中)工业生态效率是指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它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将工业生态效率分为工业经济、能源、环境三个子系统,既能有效分析各子系统内部的效率,也有助于全面分析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如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系统效率测算的网络结构。完成9~10题。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9.关于工业生态效率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的治理能推动能源需求增加B.能源消耗仅通过碳排放影响环境C.能源子系统能支撑工业经济发展D.工业经济发展会提高固废利用率√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工业生态效率的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存在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能源子系统为工业经济子系统提供生产要素,支撑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发展也推动能源需求增加,C正确,A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据图可知,能源消耗通过碳排放及工业“三废”排放影响环境;环境治理使得废弃物再次利用成为资源,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且工业经济发展与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随着技术水平的升级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固废利用率会有所提高,B、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0.长江经济带能源子系统效率水平表现为A.中游最高、上游最低B.上游最高、中游最低C.中游最高、下游最低D.下游最高、上游最低√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长江经济带下游能源子系统效率最高,主要是下游具有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利用成本较低等优势。长江经济带上游能源子系统效率最低,主要是能源行业资本投入力度不足、能源再利用率水平不高且能源消耗成本较高。故选D。(2025·河南开封期中)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全省呈现大生态、大农业和大城市的地理空间格局。该省于2015年提出“东中西”三大板块发展战略,以推动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吉林省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镇化发展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吉林省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镇化发展区分别对应图示A.a、b、c B.b、c、aC.b、a、c D.c、a、b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吉林省东部地区位于长白山山脉的核心区域,生态优良、动植物资源丰富,应主要为生态功能区,即图示c;中西部地区农牧业资源突出,应主要为农产品主产区,即图示a;城镇化发展区主要布局在产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应为图示b。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5·河南开封期中)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全省呈现大生态、大农业和大城市的地理空间格局。该省于2015年提出“东中西”三大板块发展战略,以推动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吉林省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镇化发展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2.吉林省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差异B.人口密度、行政区划C.行政区划、经济发展状况D.气候差异、交通通达度√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由上题可知,吉林省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三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025·河南开封期中)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全省呈现大生态、大农业和大城市的地理空间格局。该省于2015年提出“东中西”三大板块发展战略,以推动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吉林省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镇化发展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3.应逐步降低土地开发强度的功能区有A.a、b B.a、cC.b、c D.a、b、c√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a、c功能区分别是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逐步降低国土开发强度;在城镇化发展区,应强调科学开发、集约开发和高水平开发。故选B。14.(2024·山西运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绿色发展是指从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传统粗放模式,向以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创新模式转变,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升绿色发展效率。下图为2005~2017年黄河流域绿色发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展效率变化示意图,绿色发展效率越高,表明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和绿色发展水平越高。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的城镇化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1)指出2005~2017年黄河流域总体绿色发展效率最高的地区,并简析成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地区:黄河上游。原因:黄河上游地区人口少,生态环境较好;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污染物排放少等。(2)黄河流域的城镇化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黄河流域城镇化初期,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绿色发展效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技术得到改进,污染治理能力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得到提升,呈现上升趋势。(3)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明黄河流域提高绿色发展效率的重要意义。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障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课时73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pptx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课时74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pptx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课时75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pptx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课时76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