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0张PPT)课时4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能区分不同的天体与天体系统;识记太阳系的构成;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2.了解人类的宇宙探索成就,会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类图通法 1 与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图的判读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认识天体(1)天体类型: 、星云、 、流星体、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是常见的天体类型。(2)最基本天体: 和星云。恒星 行星 恒星 2. 认识天体系统的层次A可观测宇宙行星地球1. 认识太阳系的构成(1)太阳系的八颗行星(2)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3)彗星: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 ,周期约为76年。火星 哈雷彗星 2.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提示:①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②水星、金星、火星与地球的结构特征相似,同为类地行星。3. 分析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1)从“安全”和“稳定”的角度分析外部条件①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②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各行其道 (2)从“三个适中”方面分析自身条件名师点睛“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 (2019·浙江4月选考24~25题)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探究】 (1)图2中看到明亮的天体,说明此时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是夜晚还是白天?由金星对应的方位,可判断此时应是什么时段?提示:应该是夜晚。由金星对应的方位,可判断此时应是傍晚时分。(2)分析图1中的信息,说出月球在轨道上的四个位置,其远离地球的一端对应的时段分别是什么?提示:位置①对应的是白天;位置②对应的是傍晚时分;位置③对应的是黑夜;位置④对应的是黎明时分。(3)试判断在月球上是否会看到流星现象?说出判断理由。提示:不会看到流星现象。理由:流星现象是天体进入大气层摩擦燃烧现象,而月球上无大气。(4)在月面上看太阳是从哪个方位升起?理由是什么?提示:在东方升起。理由:月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B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D )A. 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 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C. 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D. 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BD实践一 教材链接 (必修第一册P7自学窗拓展迁移)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体积约为地球的1.3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5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如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据此完成1~2题。1. 开普勒-90星系( )A. 类似于太阳系,位于地月系中B. 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C. 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D. 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解析: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而开普勒-90星系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说明该星系在银河系内,B错误;地月系中没有除太阳以外的恒星,A错误;该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恒星,所以该星系类似太阳系,C错误,D正确。 (必修第一册P7自学窗拓展迁移)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体积约为地球的1.3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5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如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据此完成1~2题。2. 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 表层温度高 B. 昼夜温差大C. 大气厚度薄 D. 星球密度小√解析: 从图文材料来看,开普勒-90i距离恒星比水星距太阳还近,表面温度高,A正确;具有固态岩石表面,星球密度较大与地球类似,D错误;大气层状况无法确定,C错误;无法确定自转周期,不能判断昼夜温差大小,B错误。实践二 活学活用(2024·湖南岳阳模拟)北京时间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如图为出舱活动实景图。据此完成3~5题。3. 按照天体类型,与神舟十八号类型一样的是( )A. 哈雷彗星 B. 太阳C. 地球 D. 月球解析: 神舟十八号是围绕地球运动,与月球同类型,属于卫星,D正确。哈雷彗星是彗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A、B、C错误。√(2024·湖南岳阳模拟)北京时间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如图为出舱活动实景图。据此完成3~5题。4. 神舟十八号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 银河系 B. 太阳系C. 地月系 D. 河外星系解析: 神舟十八号围绕地球运动,所属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正确;神舟十八号所属的天体系统由高到低分别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A、B错误;神舟十八号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误。√(2024·湖南岳阳模拟)北京时间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如图为出舱活动实景图。据此完成3~5题。5.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可以看到( )A.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B. 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C. 美丽的流星划过天空 D. 太阳照射下舱体明亮解析: 风是大气作水平运动形成的,太空没有大气,所以不会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A错误;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星光闪闪并不是星星本身亮度发生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太空没有大气,B错误;流星是陨石与大气摩擦发热发光形成的,太空没有大气,C错误;太阳辐射照到舱体,因此可以看到太阳照射下舱体明亮,D正确。√PART 02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2. 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提示: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核聚变 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周期约为 。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 11年 名师点睛 太阳黑子与太阳耀斑的联系:①周期都约为11年;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③黑子发生的区域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3. 填写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ccc (2023·广东高考9~10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1)。图2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探究】 (1)图2中的长沙此时应是什么时段?此时在长沙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有何时空变化特点?提示:长沙此时应是黎明时分。此时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辐射量开始时为0,后随时间推移和高度的增加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大。(2)太阳短波辐射在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其辐射量的多少与大气密度有何关系?提示:大气层会对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削弱作用,因此随大气密度增大,太阳短波辐射量会减少。【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符合图2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 )A. ① B. ②C. ③ D. ④(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C )A. CO2量减少 B. 空气温度降低C. 大气越稀薄 D. 人类干扰越小AC1.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其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世界年太阳辐射的总体分布特征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①空间分布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图所示:2. 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优点 缺点能量巨大: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能量密度较低:采光装置占地面积大、用料多,成本增加分布广泛: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 受天气影响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受地形、气候、季节和昼夜变化等因素影响,时强时弱,时有时无,给利用增加难度清洁能源:在开发利用时,不会造成污染和公害实践一 教材链接 (必修第一册P9教材图1.14拓展迁移)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如图示意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据此完成1~2题。1. 以下纬度相近城市中,家庭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单位面积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是( )A. 湖泊众多的武汉 B. 雾都重庆C. 临江面海的上海 D. 日光城拉萨√解析: 家庭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单位面积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地方应是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四城市中日光城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丰富,单位面积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D正确;湖泊众多的武汉、雾都重庆、临江面海的上海空气中的水汽均较多,太阳辐射被削弱,不是单位面积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城市,A、B、C错误。 (必修第一册P9教材图1.14拓展迁移)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如图示意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据此完成1~2题。2. 乌鲁木齐某居民屋顶装有太阳能系统,一年中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C. 秋季 D. 冬季√解析: 一年中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季节应是太阳辐射最强的季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乌鲁木齐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太阳辐射较其他季节更丰富,因此乌鲁木齐某居民屋顶装有的太阳能系统,一年中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为研究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我国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墙外表面(无遮挡)进行了观测。图1为某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图2为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完成3~4题。3. 该民居最可能位于( )A. 拉萨(29°36'N,91°06'E)B. 吐鲁番(42°50'N,89°12'E)C. 丹东(40°07'N,124°23'E)D. 张家口(40°48'N,114°52'E)√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前后,而一天中温度最高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因此,与北京时间相差2个小时,经度上相差30°,该地经度位于90°E附近,C、D错误。同时,结合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可知,该地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因此该地最有可能为吐鲁番,拉萨太阳辐射季节变化较小,B正确,A错误。 (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为研究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我国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墙外表面(无遮挡)进行了观测。图1为某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图2为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完成3~4题。4. 7月,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日照时数短 B. 大气削弱作用强C. 日地距离远 D. 正午太阳高度大√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在7月总量偏低,结合上题可知,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吐鲁番,此时为吐鲁番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吐鲁番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照射在墙体的太阳辐射面积较小,墙体所获得太阳辐射总量较低,D正确;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日照时间较长,A错误;吐鲁番地处内陆地区,全年降水较少,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B错误;7月太阳位于远日点附近,日地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太阳辐射,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PART 03类图通法 1 与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图的判读 如图为例,分四个步骤进行判读:第一步 读准数值(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中①地数值最大,数值为6 000—6 500)、最小值(如图中②地数值最小,数值为3 000—3 500),求出差值大小。(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或减小的方向)等(图中西部数值自西向东递增;东部呈现由四周向中间递减趋势)。第二步 看清分布看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闭合(如图中①②两地)及疏密(如图中②地附近等值线密集,③地附近等值线稀疏)。第三步 解析成因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有关。(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中②地附近等值线的弯曲与地势的走向有关)。(3)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中③地为四川盆地)、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4)等值线的疏密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第四步 瞄准应用(1)描述太阳辐射时间分配规律。从时间上一般描述其冬、夏季的季节差异;其原因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2)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因素分析。首先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的地区;其次考虑市场,应靠近消费区;另外还要考虑资金、技术及占地面积等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除遵循一般等值线判读规律外,关键是要抓住图示要素与太阳辐射量及分布的相关性。 如图为1970—2020年安徽省年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 影响马鞍山、金寨年均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C. 海陆分布 D. 地形解析: 读图可知,马鞍山和金寨两地纬度相当,A错误;两地均位于内陆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B、C错误;金寨位于大别山腹地,多雾,太阳辐射较少,而马鞍山位于平原,晴天较多,太阳辐射多,D正确。√ 如图为1970—2020年安徽省年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2. 皖南的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A. 技术、资金受限 B. 生态环境保护C. 能源需求少 D. 能源矿产丰富解析: 土地利用情况对太阳能发展影响很大,皖北地区以耕地为主,皖南地区水体、耕地和森林面积占比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和耕地,将森林、草地、湿地和水体设定为禁止开发区,因此皖南的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资金、能源需求、能源矿产丰富程度都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如图示意1972—202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据此完成3~5题。3. 吉林省西北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部地区多出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自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状况 ④植被覆盖率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解析: 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日照时数越多;吉林省西北部距海较远,晴天更多,有效日照时数更长;吉林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日照时数较少;夏季两个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差别不大。 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如图示意1972—202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据此完成3~5题。4. 吉林省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日照时数相差仅5.1%, 但是平均气温相差40 ℃,与冬、夏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昼夜温差C. 昼夜长短 D. 季风环流√解析: 昼夜温差与年较差没有直接联系,B正确。冬季纬度越高昼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温度越低;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再加上受温暖的东南季风影响,温度较高。 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如图示意1972—202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据此完成3~5题。5. 近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B. 酸雨强度减轻C. 森林覆盖率提高 D. 大气污染减轻√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冬季尤为显著”,表明该要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该要素能在冬季影响到太阳有效辐射量。全球气候、森林覆盖率无明显季节性变化,A、C错误。酸雨强度对太阳辐射影响小,B错误。吉林省冬季气候寒冷,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较多,污染严重,集中取暖可以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能见度,增加日照时数,D正确。PART 04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 (2024·广东广州三模)北京时间2024年3月25日0时46分,“鹊桥二号”中继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该中继星将与登月探测器共同完成探月任务。如图示意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轨道关系。据此完成1~2题。1. “鹊桥二号”中继星服务的登月探测器主要探测月球的( )A. 背向地球面 B. 正对地球面C. 月海的深处 D. 环形山凹处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登月探测器如果探测月球正对地球面,可直接与地球联系,无需要中继星服务,登月探测器如果探测月球背向地球面,由于月球的阻挡,探测器无法直接与地球联系,因此需要中继星服务中转信号,A正确,排除B;登月探测器如果探测月球正对地球面的月海深处、环形山凹处,也不需要中继星服务,排除C、D。123456789101112132. “鹊桥二号”中继星为登月探测器提供的“中继”功能是( )A. 发电充能 B. 定位导航C. 链接通信 D. 设备维修 (2024·广东广州三模)北京时间2024年3月25日0时46分,“鹊桥二号”中继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该中继星将与登月探测器共同完成探月任务。如图示意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轨道关系。据此完成1~2题。√解析: 中继星是一种特殊的通信卫星,它的作用是在月球背面和地球之间搭建一个“信号中转站”,将月球背面发射出来的信号通过“鹊桥”的天线收集起来后再发射给地球,C正确,排除A、B、D。12345678910111213 2024年春节假期,浙江某中学学生观察月相,并在西边天空拍摄了一张照片(图1)。据此完成3~4题。3. 与月球属于同类型的天体是( )A. 金星 B. 哈雷彗星C. 木卫三 D. 行星际物质解析: 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是一颗卫星。金星是一颗行星,哈雷彗星属于彗星,行星际物质是太阳系内部的一种特殊组成物质,不归属于行星、恒星、卫星、小行星等,A、B、D错误;木卫三属于木星的卫星,和月球一样属于行星的卫星。C正确。√12345678910111213 2024年春节假期,浙江某中学学生观察月相,并在西边天空拍摄了一张照片(图1)。据此完成3~4题。4. 图2中能正确反映当天月球位置的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解析: 由图1和材料可知,月相为蛾眉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侧天空,所以是上蛾眉月,位于新月和上弦月之间。结合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判断,④为满月,①为下弦月,②为上蛾眉月,③为上凸月,B正确。√12345678910111213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1年8月23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10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 000米。图1为火星与地球数据对比(均以地球为1),图2为“祝融号”火星车传回地球的火星表面照片。读图,完成5~7题。5. “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A. 地月系 B. 太阳系C. 河外星系 D. 可观测宇宙√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被火星所捕捉,属于火星及其卫星构成的行星系天体系统,不再属于地月系,但依然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A正确,B、D错误。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天问一号”探测器并不属于河外星系,也不存在脱离河外星系的说法,C错误。12345678910111213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1年8月23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10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 000米。图1为火星与地球数据对比(均以地球为1),图2为“祝融号”火星车传回地球的火星表面照片。读图,完成5~7题。6. 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 )A. 昼夜更替周期长 B. 距离太阳近C. 质量与体积小 D. 有四季更替√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地球小,其引力小,所以大气更为稀薄,C正确。123456789101112137. 下列对“祝融号”火星车将信号传回地球影响较大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震 D. 台风解析: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从而干扰“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的信号传输,B正确。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1年8月23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10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 000米。图1为火星与地球数据对比(均以地球为1),图2为“祝融号”火星车传回地球的火星表面照片。读图,完成5~7题。√12345678910111213 (2024·广东广州一模)漠河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我国最北的县级市。2023年11—12月,该地罕见出现了两次极光现象。据此完成8~9题。8. 漠河出现极光现象的概率非常低,原因是该地( )A. 白昼较长 B. 云量较多C. 气温偏低 D. 纬度偏低解析: 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在地球磁场的引导下向两极运动,使极地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因此极光主要出现在纬度高的极地地区,出现的范围会随太阳活动变强而扩大,漠河位于中纬度地区,离极地地区较远,纬度较低,只有特别强的太阳活动出现时才能看到极光现象,因此出现极光现象的概率非常低,D正确;漠河出现极光现象的概率非常低,与白昼较长、云量较多、气温偏低关系不大,排除A、B、C。√123456789101112139. 漠河罕见出现两次极光现象, 反映了2023年11—12月( )A. 太阳活动加剧 B. 地壳活动频繁C. 大气对流加强 D. 日地距离变小解析: 漠河位于中纬度地区,离极地地区较远,只有特别强的太阳活动引发的极光现象才可能在中纬度地区看到,2023年11—12月罕见出现两次极光现象,反映此期间太阳活动加剧,A正确;极光现象与地壳活动、大气对流加强无关,与日地距离关系不大,排除B、C、D。 (2024·广东广州一模)漠河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我国最北的县级市。2023年11—12月,该地罕见出现了两次极光现象。据此完成8~9题。√12345678910111213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门头沟区为北京唯一的纯山区,地处北京城区正西偏南。门头沟和斋堂两个气象站均位于门头沟区,门头沟站地处平原和浅山区过渡地带,斋堂站属于高山站,位于门头沟区中部。如图示意北京市门头沟站和斋堂站月平均日照时数。据此完成10~12题。10. 斋堂站月平均日照时数多于门头沟站的原因可能是斋堂站( )A. 地势高 B. 纬度高 C. 距海近 D. 人口多√12345678910111213解析: 门头沟和斋堂两个气象站均位于门头沟区,纬度位置、距海远近和人口数量没有明显差异,B、C、D错误;门头沟站地处平原和浅山区过渡地带,斋堂站属于高山站,斋堂站由于地势更高,日照时间较长,因此月平均日照时数多于门头沟站,A正确。12345678910111213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门头沟区为北京唯一的纯山区,地处北京城区正西偏南。门头沟和斋堂两个气象站均位于门头沟区,门头沟站地处平原和浅山区过渡地带,斋堂站属于高山站,位于门头沟区中部。如图示意北京市门头沟站和斋堂站月平均日照时数。据此完成10~12题。11. 两站点5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较6月多,其原因是5月( )A. 白昼长 B. 降水少C. 植被稀疏 D. 昼夜温差大√12345678910111213解析: 两站点均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月雨季还未来临,降水少,晴天多,平均日照时数较多;而随着夏季风的不断深入,6月降水量较5月多,晴天更少,因此6月平均日照时数更少,B正确;6月昼长比5月长,A错误;5月和6月植被覆盖度差别不大,C错误;昼夜温差大不影响日照时数,D错误。12345678910111213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门头沟区为北京唯一的纯山区,地处北京城区正西偏南。门头沟和斋堂两个气象站均位于门头沟区,门头沟站地处平原和浅山区过渡地带,斋堂站属于高山站,位于门头沟区中部。如图示意北京市门头沟站和斋堂站月平均日照时数。据此完成10~12题。12. 导致两站点11月至次年2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较少的天气可能是( )A. 晴朗 B. 大风 C. 阴雨 D. 雾霾√12345678910111213解析: 11月至次年2月降水较少,晴天多,会导致平均日照时数多,A、C错误;大风不影响日照时数,B错误;11月至次年2月气候寒冷,是取暖季节,能源消耗较多,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造成平均日照时数较少,D正确。12345678910111213二、非选择题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宁是云贵川交界处的重要地区。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绿色能源开发前景好,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被气象学界命名为贵州的“阳光城”。图1示意贵州省海拔状况,图2示意该区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景观。12345678910111213(1)根据图示海拔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贵州省地区太阳辐射的主要分布特点。答案: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西多东少。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贵州省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东部海拔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因此贵州省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总体上西多东少。12345678910111213(2)分析威宁被称为“阳光城”的主要理由。答案: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较高,位于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解析:威宁地处云贵川交界处,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由图中信息可知,威宁海拔2000米以上,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由图可知,威宁东西两侧均有山脉分布,位于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12345678910111213(3)据统计威宁一年中夏季光伏发电量最大,请分析其原因。答案: 夏季高温,晴天多;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发电时间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解析:由于威宁所处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太阳辐射强;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发电时间长,因此夏季光伏发电量最大。12345678910111213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65张PPT)课时5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1.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认识地层和化石的分布规律,掌握地球不同时期的演化特点。 2.结合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认识历程,掌握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会分析不同圈层的内部联系考点一 地球的历史考点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考点一 地球的历史地层与化石特点及对其研究意义1. 特点: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 。化石 环境 认识地球的演化历程1. 前寒武纪2. 古生代3. 中生代4. 新生代 (2024·浙江6月选考5~6题)如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层分布示意图。在该地地下河沉积物中,发现有大熊猫、剑齿象等哺乳动物骨骼化石。【探究】 (1)图示的三种岩石中最容易遭受水流溶蚀的是哪一种?提示:石灰岩。(2)图中的巨厚石灰岩主要是在何种环境中沉积而成的?提示:海洋环境。(3)在生物的演化历程中,哺乳动物主要出现在哪一时代?提示:新生代。【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最有可能发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大熊猫、剑齿象等骨骼化石来自( D )A. 古生代砂页岩 B. 古生代石灰岩C. 中生代砂砾岩 D. 新生代沉积物CD1. 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结构图表示:(2)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①时间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②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③植物变化:海洋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2. 地质年代的判断方法(1)绝对地质年代判断一般需要采取综合方法确定地质年代的时间,进而根据地质年代表判断出地质年代,常见的方法:①看距今多少年,例如距今6 600万年到现在为新生代,距今2.01亿年—1.45亿年为中生代侏罗纪。②采用同位素年龄(绝对年龄)测定,利用其恒定的半衰期来测定绝对地质年代。如铷—锶法、钾—氩法等。(2)相对地质年代判断①地层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岩石成层分布,下面的岩层比上覆的岩层老,如图中岩层形成年代,A最早,D最晚,按时间顺序依次为A—B—C—D。但在强烈挤压作用下也可能出现地层倒置,如图:此时岩层的新老与岩层的上下位置关系在不同位置不一样。②古生物学方法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种类是由少到多的,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反向应用,利用岩层中生物的种类和类型判断相对年代,如上图中A岩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B岩层中含有恐龙化石,根据化石中的生物种类可推知,A岩层较老,B岩层较新。实践一 教材链接(必修第一册P18教材图1.29拓展迁移)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如图为“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2亿年—1.4亿年,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据此完成1~3题。1. 辽宁省西部所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主要在( )A. 早古生代 B. 晚古生代C. 中生代 D. 新生代解析:按地质年代表推算距今1.2亿年—1.4亿年为中生代,该时期为恐龙繁盛时期,中后期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C正确。√(必修第一册P18教材图1.29拓展迁移)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如图为“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2亿年—1.4亿年,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据此完成1~3题。2. 依据上述材料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 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B. 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C.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 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解析: 由该岩层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物和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可知,“中华龙鸟”生存的地方有丰富的动植物,而动植物多分布在温暖湿润,有充足水源、不易遭受灾害的地方,A正确。“中华龙鸟”是陆地生物,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不利于小型食肉恐龙获取食物,在这些地区难以生存,B、C、D错误。(必修第一册P18教材图1.29拓展迁移)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如图为“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2亿年—1.4亿年,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据此完成1~3题。3. “中华龙鸟”所处的地质时期( )A. 重要的成煤期B. 包括第四纪冰川寒冷期C. 联合古陆形成D. 被子植物繁盛√解析: 该时期裸子植物兴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A正确;第四纪冰川寒冷期在新生代,B错误;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C错误;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繁盛,D错误。实践二 活学活用(2024·湖南岳阳模拟)木化石顾名思义就是树木形成的化石,学术名称硅化木,又被称作树化石、树化玉等。辽宁朝阳地区的木化石形成于距今约1.6亿年—2.9亿年,硬度大,颜色丰富,一般用金刚石对其进行雕刻。如图示意不同颜色的木化石经过雕刻后的样子。据此完成4~5题。4. 关于辽宁朝阳地区的木化石及其形成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古生物的遗体B. 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C. 该时期是历史上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D. 该时期人类时代已到来√解析: 木化石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树木体内的有机物质和环境中的矿物质发生交代作用(石化)而形成的,因此是古生物的遗体,而遗迹主要指足印、粪便等,A正确,B错误;由于木化石形成时间距今约1.6亿年—2.9亿年,属于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中期,铁矿形成时期在太古宙,人类时代的到来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C、D错误。(2024·湖南岳阳模拟)木化石顾名思义就是树木形成的化石,学术名称硅化木,又被称作树化石、树化玉等。辽宁朝阳地区的木化石形成于距今约1.6亿年—2.9亿年,硬度大,颜色丰富,一般用金刚石对其进行雕刻。如图示意不同颜色的木化石经过雕刻后的样子。据此完成4~5题。5. 当时辽宁朝阳地区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 )A. 干旱环境 B. 浅海环境C. 森林密布 D. 寒冷环境解析: 木化石是由树木形成的化石,因此,形成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森林密布,C正确;干旱、浅海、寒冷环境下森林难以生长,A、B、D错误。√PART 02考点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 判断图中A、B地震波的类型,说出其传播特征。提示:A为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 图中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划分出两个界面:①表示 界面,②表示 界面。莫霍古登堡 3. 地球内部圈层圈层名称 特征地壳 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 上地幔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 地核 外核 液态的 物质内核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软流层 金属 4. 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上地幔顶部与 。地壳 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 地球的外部圈层圈层名称 特征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连续不规则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 的底部、 的全部和 的上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2.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提示: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2019·北京高考11题)莫霍界面深度不一。如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图。【探究】 (1)莫霍界面的深度与地壳的厚度有何关系?提示:因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深度越小地壳越薄,莫霍界面深度越大地壳越厚。(2)一般情况下,河流沿岸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有何特点?提示:河流沿岸的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都较浅。(3)图中河流对该区域的莫霍界面深度变化有何影响?提示:河流流经地区如果以侵蚀为主,会导致莫霍界面深度变小;如果以沉积为主,会导致莫霍界面深度变大。【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推断( B )A. 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 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 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 ④地地下水埋藏深(2)图中河流对应的外部圈层是( A )A. 水圈 B. 生物圈C. 大气圈 D. 岩石圈BA实践一 教材链接 (必修第一册P23教材图1.35拓展迁移)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 冰雪所属圈层是( )A. 大气圈 B. 生物圈C. 水圈 D. 岩石圈解析: 冰雪是陆地上以固体形态存在的水,所以冰雪属于水圈,C正确。√实践一 教材链接 (必修第一册P23教材图1.35拓展迁移)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2. 图示地球圈层中( )A.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 生物圈仅位于水圈和大气圈的接触带C. 岩石圈的密度最大且表面高低不平D. 水圈的主体是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解析: 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合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A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B错误;岩石圈的密度大,表面高低不平,C正确;水圈的主体是海洋,陆地水体占比较小,D错误。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4·辽宁丹东高三上阶段练习)如图为某地区的地壳等厚度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 图示区域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是( )A. 西大东小 B. 南大北小C. 东北大西南小 D. 东南大西北小√解析: 根据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情况可判断,整体来看,从西往东数值不断变小,即由西往东地壳越来越薄,所以该区域地壳厚度为西大东小,A正确;图中曲线并没有南北大小变化趋势,东北和东南的数值也较小,B、C、D错误。4. 地质工作者通常使用地震波来探测地下石油资源,以下四幅地震波随深度变化图中表示可能有石油的是( ) (2024·辽宁丹东高三上阶段练习)如图为某地区的地壳等厚度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解析: 四幅图中实线代表的波速快于虚线代表的波速,因此虚线代表横波波速的变化,实线代表纵波波速的变化。石油为液态矿产,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因此如果地下储有石油,在一定深度横波传播速度应骤降为0,图B中横波在一定深度波速骤降为0,因此海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大,B符合题意;A图、C图和D图中横波随深度加深而传播速度增加,表明海底固态物质密度增大,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PART 03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 (2024·山东泰安三模)2022年10月科研人员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的凝灰岩(火山碎屑岩)中发现的新物种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小腿的长度是大腿的两倍),在体形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通过研究,确认该化石物种为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北半球地理纬度最低的鸟翼类恐龙,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如图所示)。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鸟翼类恐龙化石非常稀少,只有三个地点有这样的保存。据此完成1~2题。1. 根据材料推测,“奇异福建龙”是( )A. 恐龙与鸟类出现之前的一个物种B. 恐龙与鸟类出现之后的一个物种C. 恐龙演化到鸟类过程中的一个物种D. 鸟类演化到恐龙过程中的一个物种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奇异福建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最晚期,是一种鸟翼类恐龙,鸟类出现的时间晚于恐龙,鸟翼类恐龙应是恐龙演化到鸟类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物种,C正确。123456789101112132. “奇异福建龙”化石形成过程中( )A. 火山灰在湖泊中快速沉积B. 岩浆流进了湖泊迅速冷却C. 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形成海岛D. 泥石流迅速掩埋了干旱河谷 (2024·山东泰安三模)2022年10月科研人员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的凝灰岩(火山碎屑岩)中发现的新物种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小腿的长度是大腿的两倍),在体形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通过研究,确认该化石物种为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北半球地理纬度最低的鸟翼类恐龙,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如图所示)。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鸟翼类恐龙化石非常稀少,只有三个地点有这样的保存。据此完成1~2题。√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奇异福建龙”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推测其最可能生活在浅水环境中,或善于奔跑。凝灰岩是火山灰沉积形成,推测“奇异福建龙”的形成是湖边的火山剧烈喷发,迅速掩埋了湖中龙鸟的尸体,使之与外部环境隔绝,经过矿物填充,形成“奇异福建龙”化石,A正确;岩浆岩中不会发现化石,B错误;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形成海岛,也不会形成化石,C错误;泥石流在干旱的河谷发生概率小,通过材料可知,“奇异福建龙”生活的环境应该温暖湿润,D错误。12345678910111213 (2024·黑龙江佳木斯模拟)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3~4题。3. 地球演化历程中,恐龙繁盛的年代( )A. 鸟类灭绝 B. 被子植物繁茂C. 裸子植物兴盛 D. 原核生物出现解析: 恐龙繁盛是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部分时期,在该时期,鸟类出现,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兴盛,C正确,A、B错误;原核生物出现发生在前寒武纪,D错误。√123456789101112134. 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 炎热干旱的环境 B. 潮湿茂密的森林C. 热带浅海环境 D. 湖泊或沼泽解析: 地层的特点和地层中化石的特点都能够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芦苇生长在淡水湖沼中,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环境,D正确。 (2024·黑龙江佳木斯模拟)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3~4题。√12345678910111213 如图示意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据此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据此完成5~6题。5. 图中的X处即为( )A. 古登堡界面B. 莫霍界面C.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处D.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解析: 甲为纵波,乙为横波。从图中看,X处位于地表下2 900千米左右,横波消失,为古登堡界面,A正确,B错误;内、外核的分界面,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C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为80—400 km,D错误。√12345678910111213 如图示意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据此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据此完成5~6题。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总体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12345678910111213解析: ①位于2 900千米以上,在X处横波消失,X为古登堡界面,故①为地壳和地幔,②③为地核,A错误;在①层中的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快,B正确;甲波由①处进入②时,经过X界面,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甲波传播速度快,为纵波;乙波传播速度慢,为横波。 地幔是从莫霍界面到深度2 900千米的地方,从图上来看,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12345678910111213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如图为黄山迎客松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7. 黄山“四绝”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有( )A. 1个 B. 2个C. 3个 D. 4个解析: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这4个地球圈层,D正确。√123456789101112138. 以下关于迎客松所属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地球特有的圈层B. 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范围包括大气圈全部D. 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圈层解析: 迎客松所属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以及水圈的全部,是非常活跃的圈层,A正确,C、D错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如图为黄山迎客松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123456789101112139. 迎客松所属圈层改变原始大气成分的主要方式是( )A. 太阳辐射 B. 光合作用C. 呼吸作用 D. 水循环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B正确;不能改变太阳辐射、呼吸作用和水循环,A、C、D错误。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如图为黄山迎客松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12345678910111213 (2024·湖南永州二模)由于地壳运动,使得上、下两套沉积岩地层之间往往出现明显的沉积间断,有一段时期没有沉积,这称为不整合接触,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称为不整合面。读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0~12题。10. 下列属于不整合面的是(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据材料可知,地层不整合,即地层序列中两地层之间的不协调,意味着不整合面上、下两地层之间经历了沉积中断。由于岩浆侵入岩体,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遭受外力侵蚀,然后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水平方向沉积的苏泊组地层,该地层上、下两个不整合面为①②,A正确。12345678910111213 (2024·湖南永州二模)由于地壳运动,使得上、下两套沉积岩地层之间往往出现明显的沉积间断,有一段时期没有沉积,这称为不整合接触,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称为不整合面。读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0~12题。11. 该区域从寒武纪至二叠纪的海陆变迁过程中( )A. 二叠纪早期为海洋环境B. 二叠纪晚期为陆地环境C. 寒武纪为海洋环境D. 石炭纪为陆地环境√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据图可知,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陆生动植物遗迹、爬行类遗迹等陆地生物化石,为陆地环境,A错误;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含有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B错误;寒武纪到石炭纪,地层内含有三叶虫、海藻、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C正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2. 有关科罗拉多大峡谷地质演化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泥盆纪沉积环境最稳定B. 地震频繁C. 地层多次升降D. 石炭纪后沉积不连续 (2024·湖南永州二模)由于地壳运动,使得上、下两套沉积岩地层之间往往出现明显的沉积间断,有一段时期没有沉积,这称为不整合接触,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称为不整合面。读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0~12题。√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由图可知,寒武纪到石炭纪这一段时间,沉积地层内含有三叶虫、海藻、鱼骨片、蚌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当时可能为广阔的海洋环境,沉积环境稳定,A错误;进入二叠纪之后,在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植物和陆生动物遗迹化石、爬行类遗迹等陆地生物化石,说明当时地壳抬升加强,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形成陆地为主的自然环境;而在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又出现贝壳、珊瑚、海绵等海洋生物化石,推测当时可能地壳下降或海面抬升,形成海洋为主的自然环境;根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说明后来地壳抬升运动明显加强,形成了现今的陆地环境。由此推测该区域地层多次升降,C正确,B错误;据图可知,石炭纪后沉积连续分布,D错误。12345678910111213二、非选择题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一名攀岩爱好者在重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被专家鉴定为亚洲保存最完好的卡岩塔恐龙足迹。四川盆地是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它们大多保存于河湖相沉积岩石中,这与盆地的环境演变密切相关。12345678910111213三叠纪,四川盆地边缘山地隆升,中部形成广阔的“巴蜀湖”。此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白垩纪末期,四川盆地岩层受到明显挤压形成许多大断层,东部形成一系列背斜山和向斜谷。图1为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过程,图2为歌乐山恐龙足迹照片。12345678910111213(1)结合地球演化历史的相关知识,指出植食性恐龙主要食物来源的植物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 裸子植物,蕨类植物。中生代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较多。解析: 由于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繁茂,并且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三叠纪后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蕨类植物丰富,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占据植物的主导地位,是优势种群,所以植食性恐龙主要食物来源的植物类型是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12345678910111213(2)四川盆地是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据图文材料说明其有利的形成条件。答案: 三叠纪时期气候湿润,利于恐龙留下足迹,恐龙留下足迹被掩埋后形成化石,白垩纪末期地壳运动强烈,有利于后来足迹被人类发现。12345678910111213解析:由于三叠纪时期四川盆地边缘山地隆升,中部形成广阔的“巴蜀湖”,此后气候温暖湿润,说明此时地表具有一定的湿度、黏度与软度,因此恐龙在地面上容易留下足迹,随后足迹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由于在白垩纪末期,四川盆地岩层受到明显挤压形成许多大断层,东部形成一系列背斜山和向斜谷,因此该时期地壳运动强烈,有利于后来恐龙足迹化石被人类发现。12345678910111213(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歌乐山恐龙化石研学活动,请帮他们完善活动任务表。基于恐龙足迹化石,本活动研究的主题是: (只答一项)为了让游客了解恐龙化石,请为景区设计一些具体的科普方式: (只答一项)随着时间推移,足迹化石会越来越模糊,请为景区提供一些保护建议: (只答一项)12345678910111213答案:恐龙足迹的形成,足迹所对应的恐龙种类或反映古代环境演变过程等。播放科普视频或导游讲解等。禁止游客触摸或提高保存技术等。解析:基于恐龙足迹化石活动研究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化石的形成,恐龙的种类以及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所以活动的主题可以是恐龙足迹的形成过程,或者该足迹所对应的恐龙种类,以及反映古代环境演变过程等。为景区设计的科普方案,要考虑受众群体的水平,尽可能选择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科普方式,所以景区可以选择播放科普视频或者导游讲解等科普方式。为了保护恐龙的足迹化石,可以采取禁止游客触摸,或者提高保存技术的方式来进行保护。12345678910111213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74张PPT)课时6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认识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应用以及公转速度变化与季节的判断。 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影响考点一 地球的自转特征考点二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考点一 地球的自转特征认识地球的自转1. 填出地球自转方向ccc2. 认识地球自转周期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恒星日 360° 地球 的真正周期太阳日 24时 360°59' 周期23时56分4秒自转 昼夜交替 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有何特征?提示:①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②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零。4. 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表对应点的速度比较有何异同?提示:角速度相同,均为15°/h;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 (2021·湖北高考13~15题)深空网是支持深空探测活动,放飞人类太空梦想的核心系统。深空站作为深空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建立天地联系通道,实现对航天器的跟踪测量和数据传输,其系统复杂,对站址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建设维护成本极高。我国已基本建成功能完备、性能先进、全球布局的深空网,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保驾护航。图1示意佳木斯深空站,图2示意全球主要深空站分布。【探究】 (1)深空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深空站作为深空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建立天地联系通道,实现对航天器的跟踪测量和数据传输。(2)地面的某个深空站工作时,其与服务的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不变?为什么?提示:二者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变化。因为地面上的深空站会随地球自转而运动,航天器也会在自己的运行轨道上不断运动。(3)建在地面的每个深空站可以测控的最大经度范围是多少?提示:为了克服地球自转影响,实现对深空航天器的连续测控覆盖,深空站的布局通常是在全球范围内经度上间隔约120°,即最大经度范围是120°。(4)我国在海外建设自己的深空站,选址时应考虑哪些条件?提示:因深空站对站址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建设维护成本极高,因此选址时应考虑站址的气候气象环境,多选择在气候干燥,大气透明度高,且与我国国际关系良好的国家。【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单个深空站无法实现对航天器的连续测控覆盖,主要是因为(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C. 地球形状 D. 地球大小(2)为了实现全天24小时360°对航天器的连续跟踪,需要建立的深空站个数至少是( )A. 2 B. 3C. 4 D. 5BB(3)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深空站的全球布局,图2中①~④可选为站址的是(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A1.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 影响 关系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2.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图所示位于北半球。(2)判断纬度带自转线速度如图所示位于中纬度。(3)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4)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实践一 教材链接 (选择性必修1 P2教材节首内容拓展迁移)2023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兴隆(40°24'N,117°35'E)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如图)。据此完成1~3题。1. 此时段图中天体(北极星除外)形成的星轨( )A. 是一个标准的圆形 B. 是一个椭圆形C. 是一段标准的圆弧 D. 是一段椭圆弧解析: 拍摄的时间为6小时,无法形成圆形,A、B错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因相对运动形成的星轨为圆形,C正确,D错误。√2. 形成图中星轨的原因有( )①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②地球绕地轴的自转 ③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④黄赤交角现在稳定为23°26'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 (选择性必修1 P2教材节首内容拓展迁移)2023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兴隆(40°24'N,117°35'E)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如图)。据此完成1~3题。√解析: 仅仅6小时,地球的公转幅度很小,不会让地球出现较大变化,但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与其他恒星的相对位置出现变化,形成星轨,①错误,②正确;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使得星轨形成一个圆形,有着共同的圆心,③正确;黄赤交角影响的是热量带的划分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不会影响星轨的轨迹,即便没有黄赤交角依然存在星轨,④错误。B正确。3. 如果摄影者将相机镜头中心对准北极星,此时相机与地面的夹角是( )A. 23°26' B. 40°24'C. 90° D. 17°35'解析: 观察北极星仰角的度数就是当地的纬度,由材料可知,观测地的纬度为40°24'N,所以相机与地面的夹角为40°24',B正确。 (选择性必修1 P2教材节首内容拓展迁移)2023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兴隆(40°24'N,117°35'E)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如图)。据此完成1~3题。√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3年1月9日,中国H公司、吉布提共和国政府与D国际控股集团三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约定在吉布提共和国的奥博克地区合作开发建设一座国际商业太空港。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首个海外航天发射场。如图示意吉布提奥博克地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题。4. 与国内航天发射场相比,奥博克太空港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A. 邻首都,设施完善 B. 多晴天,能见度高C. 邻海域,交通便利 D. 发射时,初速度快√解析: 航天发射场的选址主要受地理纬度、气象条件、火箭航区及落区的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邻首都,人口密度大,并非优势,A错误;我国内陆地区的航天发射场都具备能见度高的自然条件,B错误;我国的文昌发射场也具备邻海条件,这一条件并非奥博克地区独有,C错误;奥博克地区的地理纬度比我国国内航天发射场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火箭发射时初速度快,D正确。 2023年1月9日,中国H公司、吉布提共和国政府与D国际控股集团三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约定在吉布提共和国的奥博克地区合作开发建设一座国际商业太空港。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首个海外航天发射场。如图示意吉布提奥博克地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题。5. 奥博克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接近( )A. 1 600 km/h B. 1 500 km/hC. 1 440 km/h D. 1 380 km/h√解析: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且向两极减小,并受地势起伏的影响,但相对于地球半径而言,地势起伏的影响可忽略。赤道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1 670 km/h,南北纬 30°附近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1 447 km/h。奥博克地区地处12°N附近,自转线速度小于赤道地区,大于30°N 地区,并且与 30°N相比,12°N 更接近赤道,线速度与赤道地区更为接近,因此可推测出奥博克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接近1 600km/h,A正确。PART 02考点二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认识地球的公转特征1. 特征:地球公转方向为 ,公转周期为1恒星年,是365日6时9分10秒。自西向东 2. 绕日公转的轨道与速度认识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黄赤交角的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 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 。赤道平面 23°26'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是 ,被称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022·广东高考7~8题)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时刻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探究】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公转速度会如何变化?提示:地球公转时,每年的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此后到每年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时速度逐渐加快,随后速度又会逐渐变慢。(2)说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移动方向。提示:发射升空时是10月16日,此时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所在位置对应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哪一段?提示:对应①→②段。【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A )AA. ① B. ② C. ③ D. ④(2)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以及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C )A. ①→②段 北移 B. ②→③段 南移C. ③→④段 北移 D. ④→①段 南移C1. 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公转方向的判读从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①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接近夏至日。②看地轴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地轴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如图中a位置。③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2)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2.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实践一 教材链接 (选择性必修1 P5教材图1.5变式拓展迁移)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其变动周期约4万年。据此完成1~2题。1. 据图可知,黄赤交角( )A. 角度数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B. 即图中角βC. 为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D. 目前度数为66.5°√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黄赤交角指的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对应图中β,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5°,黄赤交角度数并不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B正确。 (选择性必修1 P5教材图1.5变式拓展迁移)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其变动周期约4万年。据此完成1~2题。2. 黄赤交角为24.24°时(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 出现极昼的范围比现在小解析: 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5°。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变小。B正确。√实践二 活学活用 如图示意2023年10月2日苏州天平山山顶观测到的日出景象。在“火烧云”的衬托下,太阳从远方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处缓缓而上。根据计算,要使得“上海三件套”与天平山、太阳出现在同一直线,一年只有两次机会。据此完成3~4题。3. 据材料推断( )A. 拍摄者镜头朝向东偏北方向B. 该日苏州与上海同时日出C.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 国庆期间苏州日落逐渐提前√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0月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C错误;该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昼越来越短,日出逐渐推后,日落逐渐提前,日出东偏南方位,要拍摄日出景观镜头需朝向东偏南,故A错误,D正确;苏州和上海纬度不同,故日出不同时,故B错误。 如图示意2023年10月2日苏州天平山山顶观测到的日出景象。在“火烧云”的衬托下,太阳从远方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处缓缓而上。根据计算,要使得“上海三件套”与天平山、太阳出现在同一直线,一年只有两次机会。据此完成3~4题。4. 要想再次拍摄该日出景象,应选择的拍摄日期为( )A. 次年3月12日前后B. 当年10月11日前后C. 次年9月14日前后D. 当年12月13日前后√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出同样方位的日期,可以拍摄相同的日出景象,即太阳轨迹相同,直射点在相同纬度的日期。该日为10月2日,约为冬至日前的80天,冬至日后的80天与该日直射点一致,为次年3月12日前后,故A正确。PART 03课时跟踪检测 如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成员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读图,回答1~3题。1. 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的镜头应该朝向( )A. 北方 B. 南方C. 东方 D. 西方解析: 地球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在北方,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的镜头应该朝向北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 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C. 流星运动 D. 恒星运动解析: 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是因为相对于地球,北极星的位置是固定的;而观测到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说明地球在自转,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恒星视运动现象。 如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成员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读图,回答1~3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如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成员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读图,回答1~3题。3. 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应是( )A. 20时3分56秒 B. 20时56分4秒C. 19时3分56秒 D. 19时56分4秒√解析: 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应是19时56分4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广东广州二模)2022年7月1日(农历六月初三)20时,天文爱好者小明在安徽省某地拍摄到了位于东方地平线附近的人马座。同年10月1日(农历九月初六)20时,他在同一地点拍摄时发现人马座位于天顶附近(如图)。据此完成4~5题。4. 两次拍摄时均为晴天,但10月1日拍摄的人马座照片更清晰,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接近望日,月球亮度更大B. 落日余晖影响更大C. 大气对星光削弱作用更小D. 城市灯光影响更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7月1日拍摄时,人马座在地平线附近,10月1日拍摄时,人马座在天顶附近,与7月1日相比,10月1日人马座的星光到达拍摄者时经过的大气层路程更短,对星光削弱作用更小,观测效果较好,C符合题意;月球亮度越大,对星光的干扰越大,因此这不是10月1日拍摄的人马座照片更清晰的原因,排除A;落日余晖影响更大会导致照片不清晰,排除B;没有信息表明10月1日城市灯光影响更小,排除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广东广州二模)2022年7月1日(农历六月初三)20时,天文爱好者小明在安徽省某地拍摄到了位于东方地平线附近的人马座。同年10月1日(农历九月初六)20时,他在同一地点拍摄时发现人马座位于天顶附近(如图)。据此完成4~5题。5. 不同日期同一时刻,人马座在天空中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长短差异B.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 恒星年与回归年的长短差异D.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钟4秒,是地理实际自转360°所用的时间。而太阳日为24小时,所以经过三个月之后人马座在天空中位置发生变化,A正确;与昼夜长短、恒星年与回归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无关,B、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南昌模拟)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设计寿命为90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25°N附近),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为应对可能的恶劣环境,祝融号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1 921米,获取了大量宝贵资料,为后续的火星探索提供数据支撑。火星自转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5.19°。如图示意火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 火星自转周期大约为地球自转周期的( )A. 1/3倍 B. 1倍C. 2倍 D. 3倍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90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90天),火星自转周期大约为地球自转周期的1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南昌模拟)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设计寿命为90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25°N附近),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为应对可能的恶劣环境,祝融号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1 921米,获取了大量宝贵资料,为后续的火星探索提供数据支撑。火星自转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5.19°。如图示意火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7. 祝融号转入休眠模式时,大致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A. a→b B. b→cC. c→d D. d→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b位置),祝融号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祝融号着陆在火星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火星南半球时,火星北半球处在冬半年,祝融号会转入休眠模式。结合火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可知,b位置太阳直射火星南半球,a位置太阳直射火星赤道位置,祝融号转入休眠模式时,大致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是a→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南昌模拟)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设计寿命为90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25°N附近),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为应对可能的恶劣环境,祝融号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1 921米,获取了大量宝贵资料,为后续的火星探索提供数据支撑。火星自转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5.19°。如图示意火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8. 祝融号获取的雷达数据揭示了其着陆区表面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以此为依据可推断火星的( )①土壤肥力 ②生物进化 ③地质演化 ④气候变迁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陆区表面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主要是受到地质作用、气候作用的岩石、碎屑物等,能够反映出火星的地质演化、气候变迁,③④正确;土壤的形成需要生物因素的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星还未确定有生命存在,所以无法推断火星的土壤肥力、生物进化,①②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浙江湖州模拟)杭州(30°16'N,120°12'E)、乌鲁木齐(43°48'N,87°36'E)的两位高中地理老师,相约于2022年10月30日拍摄当地日出或日落景观,乌鲁木齐该日昼长约10小时20分。据此完成9~10题。9. 该日在乌鲁木齐拍摄照片的北京时间和镜头朝向,最符合的是( )①4:03 东偏北 ②8:59 东偏南 ③17:10 西偏北 ④19:20 西偏南A. ①② B. ③④C. ②④ D. ①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乌鲁木齐2022年10月30日的昼长(约10小时20分)可计算出该日此地日出地方时是6:50左右,此时北京时间是8:59左右,太阳在东偏南,照相机镜头朝向是东偏南,②正确;然后再计算该日日落地方时是17:10左右,此时北京时间是19:20左右,此时太阳在西偏南天空,照相机镜头朝向是西偏南,④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浙江湖州模拟)杭州(30°16'N,120°12'E)、乌鲁木齐(43°48'N,87°36'E)的两位高中地理老师,相约于2022年10月30日拍摄当地日出或日落景观,乌鲁木齐该日昼长约10小时20分。据此完成9~10题。10. 此时地球的轨道位置最接近( )A. P处 B. Q处C. L处 D. N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10月30日是北半球秋季,地球运行在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轨道段。观察图2,P、Q两处比L、N更靠近近日点。注意图中的公转箭头是顺时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Q点位于从秋分日向冬至日公转轨道段,此时地球的轨道位置最接近Q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中国空间站在距离地表约400千米的接近北极方向的正圆轨道上运行,绕地球一圈约90分钟。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约42°(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11. 在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一天能看到日出的次数是( )A. 4次 B. 8次C. 16次 D. 24次解析: 在地球上,24小时内经历1次昼夜交替,可观测到1次日出;中国空间站绕地球一圈约90分钟,即约1.5个小时,因此航天员24小时内经历16次昼夜交替,能看到16次日出,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中国空间站在距离地表约400千米的接近北极方向的正圆轨道上运行,绕地球一圈约90分钟。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约42°(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12. 下列城市中,中国空间站不能飞越其正上空的是( )A. 北京 B. 上海C. 新加坡 D. 莫斯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材料可知,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约42°,说明空间站可飞越的区域在南北纬42°之间。由于地球自转周期是1日(24小时),空间站绕地球一圈约90分钟,空间站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不同,因此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空间站可飞越南北纬42°之间所有区域的正上空。北京的纬度约为40°N,上海的纬度约为31°N,新加坡的纬度约为1°N,莫斯科的纬度约为56°N,四个城市中只有莫斯科的纬度不在南北纬42°之间,因此空间站不能飞越莫斯科正上空,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如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点)。据此回答13~14题。13. 当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 )A. 甲位置 B. 乙位置C. 丙位置 D. 丁位置解析: 由材料可知,根据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知,图2中丙为冬至、甲为夏至,远日点为7月初,其位置最接近甲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如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点)。据此回答13~14题。14. 当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快再变慢时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A. 甲—乙 B. 乙—丙C. 丙—丁 D. 丁—甲解析: 丙为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自丙至丁之间,地球经过近日点,由丙至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变快,近日点附近最快,过近日点至丁地球公转速度变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湖北武汉三模)鹊桥二号卫星是一颗中继通信卫星,主要在探月四期工程执行月球南极地区样品采集任务中提供地月通信中继服务,其绕月运行轨道属于十分特殊的大倾角椭圆轨道,轨道平面与月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达到了54.8°,如图示意鹊桥二号卫星的绕月运行轨道。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期间,实现了国旗展开,该国旗采用了适应月球环境的新型复合材料。据此完成15~17题。15. 与位于月球赤道上空的轨道相比,鹊桥二号选择大倾角轨道更有利于( )A. 获得光照 B. 接近月面C. 服务极区 D. 联系地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与月球赤道上空的轨道相比,在大倾角轨道上运行的中继通信卫星能够到达月球更高纬度地区的上空,并在远月点附近因速度慢可停留更长时间从而更好地为月球南极样品采集提供服务,C正确;位于太空的卫星可以通过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获取最佳光照,与其所对应的月面纬度无关,A错误;在月球赤道上空也可以通过调整轨道高度来接近月面,B错误;在月球赤道上空联系地球与大倾角轨道上没有明显差异,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湖北武汉三模)鹊桥二号卫星是一颗中继通信卫星,主要在探月四期工程执行月球南极地区样品采集任务中提供地月通信中继服务,其绕月运行轨道属于十分特殊的大倾角椭圆轨道,轨道平面与月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达到了54.8°,如图示意鹊桥二号卫星的绕月运行轨道。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期间,实现了国旗展开,该国旗采用了适应月球环境的新型复合材料。据此完成15~17题。16. 地球上与鹊桥二号椭圆轨道的设计原理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A.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B. 北半球夏季更长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 南半球河流左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读图可知,中继通信卫星运行轨道的远月点位于月球南极上空,运用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的运动特征可知,当中继通信卫星运动到月球南极上空时速度慢,可以更长时间服务于月球南极的采样车。北半球夏季更长,是因为北半球夏季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运动速度慢,B正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否为椭圆无关,A、C错误;南半球河流左偏是地球自转的意义,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湖北武汉三模)鹊桥二号卫星是一颗中继通信卫星,主要在探月四期工程执行月球南极地区样品采集任务中提供地月通信中继服务,其绕月运行轨道属于十分特殊的大倾角椭圆轨道,轨道平面与月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达到了54.8°,如图示意鹊桥二号卫星的绕月运行轨道。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期间,实现了国旗展开,该国旗采用了适应月球环境的新型复合材料。据此完成15~17题。17. 普通旗帜无法在月球飘扬,根本原因是( )A. 月球的质量较小B. 月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C. 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D. 月球没有液态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地球上的普通旗帜无法在月球飘扬,是因为月球上没有风,没有风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大气是因为月球的质量较小,引力小,吸引不到足够的大气,A正确;月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等、月球没有液态水等与月球上有没有风关系不大,B、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60张PPT)课时7 昼夜交替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判断昼夜半球及晨线和昏线。 2.识记地表水平运动偏转的规律,结合实例分析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任务驱动 夯基考教衔接 提能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任务驱动 夯基认识昼夜交替1. 昼夜现象的成因提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即分为夜半球和昼半球。2. 认识昼夜界线——晨昏线(1)三图中表示昏线的弧段是图乙中的 和图丙中的 。表示晨线的弧段是图甲中的 ,图乙中的 以及图丙中的。(2)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该周期影响人类的作息。 1个太阳日(24小时) 认识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 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2. 偏转规律: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没有偏转。3. 物体的运动方向偏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提示:①影响大气运动,北半球台风中心附近气流往往呈逆时针方向旋转。②影响水体运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易被侵蚀,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易被侵蚀。地转偏向力 右 左 PART 02考教衔接 提能 (2022·江苏高考4~6题)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 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如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探究】 (1)估算图中此时空间站与北京的经度差。提示:二者之间的经度差约为180°。(2)当空间站从图示位置到达北京上空时,地面的人们能否用肉眼观测到?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所在地区正值白天,太阳光线较强。(3)观察图中的昼夜分布状况,试判断左侧或右侧的昼夜界线,哪一段属于昏线?提示:左侧的昼夜界线属于昏线。【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C )A. 15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 60分钟(2)阅读图示,判断此时下列四座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C )A. 圣迭戈 B. 卡马匡C. 马纳卡拉 D. 北京CC1.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2)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如图中C、D两点此时刻太阳均位于地平线上)。(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即图中的θ);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纬线的纬度数(如图中C、D两点的纬度值为α和β)。(6)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2.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名师点拨 晨昏线被分为昼弧和夜弧两段圆弧,尽管太阳高度均为0°,但对应的时刻不同,昼弧上对应的是日出时刻,而夜弧上对应的是日落时刻。3. 晨昏线的应用晨昏线是地球光照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含很多地理信息,利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读光照图,其主要的应用总结如下:(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2)确定地方时(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极昼、极夜分布情况 日期 节气(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6月22日 前后 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2月22日 前后 冬至实践一 教材链接 (选择性必修1 P7教材图1.10变式拓展迁移)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据此完成1~2题。1. 图示时刻对应的北半球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C. 秋分 D. 冬至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故选B。√ (选择性必修1 P7教材图1.10变式拓展迁移)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据此完成1~2题。2. 图中( )A. a点处于地球的中心点,时间为12时B. b点太阳位于地平线,时间为0时C. c点位于子午线的中心,时间为24时D. d点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时间为10时√解析: 地球的中心点是在地心, 读图可知,a点并不在地心,A错误。子午线的中心在赤道,读图可知,c点并不在赤道,C错误;顺地球自转方向,180°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因此b点地方时为8:00,d点地方时为10:00,B错误;据上题可知,此时为夏至日,d点地方时为10时,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D正确。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3~4题。3. 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解析: 据材料可知,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日期为6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发射时,北京时间为10时44分,则6时经线约为49°E。读图可知,②线和③线的交点(6时)约为49°E,①线和④线的交点(18时)约为131°W;若②线为晨线,则北极地区出现极昼;若③线为晨线,则北极地区出现极夜,而且③线与南极圈相切,与6月5日不符。故选B。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3~4题。4. 神舟十四号飞船与火箭分离时,地球表面的昏线是( )√解析: 据材料可知,神舟十四号飞船与火箭分离日期为6月5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读图可知,C、D选项图中北半球昼短夜长。成功分离时,北京时间约为10时53分,此时47°E经线的地方时约为6时,133°W经线的地方时约为18时。故选A。PART 03课时跟踪检测 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读图,完成1~2题。1. 图①②③④四点中,处于昏线的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解析: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①③④三点处于晨线,②点处于昏线,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读图,完成1~2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太阳高度为0°B. 晨线为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线C. 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D. 地球的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A正确;晨线为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线,B错误;晨线上地方时为日出时间,具体的时间与晨线所处的经线有关,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C错误;地球的昼夜现象主要是由地球的不透光性决定的,和地球自转无关,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读日照图,完成3~4题。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点即将进入白昼 B. C点地方时为2时C. AB线是晨线 D. D、E两点的地方时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D点位于晨线上,故D点即将进入白昼,故A正确;D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C点与D点的经度差为60°,地方时相差4个小时,且C点位于D点的西边,故C点的地方时为2时,故B正确;晨昏线是指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线为晨线,所以AB线是晨线,故C正确;D、E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两点的地方时不同,故D错误。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读日照图,完成3~4题。4.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23°26'N,120°E) B. (23°26'S,100°W)C. (23°26'S,20°W) D. (23°26'N,120°W)√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据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3°26'N(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图中D点的地方时为6时,可计算出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时,180°经线与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相差60°,太阳直射经线在180°以东60°,故太阳直射经线的经度为12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120°W)。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面向河流上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如图为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5. 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A. 赤道上 B. 回归线上C. 南半球 D. 北半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平直河流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河流陡峭岸是侵蚀岸,由于面向河流上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由图中标示可知,标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也就是顺着河流流向的左岸受到侵蚀,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左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向左侧,所以该河位于南半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6. 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建港口最适合的是( )A. 东岸 B. 南岸 C. 西岸 D. 北岸解析: 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可推出标示的右岸为北岸,标示的左岸为南岸,由于建港口适合建在侵蚀岸,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标示的右岸受到侵蚀,建港口最适合的是北岸。 面向河流上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如图为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梦天实验舱”,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11月3日9时32分,“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如图为此时晨昏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 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时,地球上的晨线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11月3日9时32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由此确定晨线与赤道交点位于67°E, 11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10°S左右,因此80°N以北存在极夜现象,根据北半球极点俯视图可知,②地附近大致位于67°E。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梦天实验舱”,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11月3日9时32分,“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如图为此时晨昏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8. “梦天实验舱”发射、对接和完成转位期间( )A. 悉尼日落时间逐日延后B. 北京日出时间逐日提前C. 上海正午地物日影变短D. 堪培拉日出东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梦天实验舱”发射、对接和完成转位期间(10月31日至11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短,北京日出时间逐日延后,B错误;南半球白昼变长,悉尼日落时间逐日延后,A正确;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小,因此正午地物日影变长,C错误;堪培拉日出东南,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节省能源、降低运费成本等,实现效益最大化。如图为某河流航运图。据此完成9~10题。9. 假如河流自东向西流,那么该河流位于( )A. 北半球 B. 南半球C. 东半球 D. 西半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假如河流自东向西流,根据泥沙堆积量,河流北岸即右岸堆积多,南岸即左岸泥沙堆积少,说明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那么该河流位于南半球,B正确,A错误;不能判断所在东西半球,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节省能源、降低运费成本等,实现效益最大化。如图为某河流航运图。据此完成9~10题。10. 如果船舶在此河流通航,要想安全航行则应该( )A. 靠近A航道B. 靠近B航道C. 任意航行不受任何影响D. 任何船舶都不可以在此河流航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从图中可知,B航道泥沙堆积量小,航线水深,便于航行,B正确,D错误;A航道靠近泥沙淤积较多的北岸,航道有些地区可能水深较浅,不利于航行,A错误;船只航行是需要保证一定水深,以免出现搁浅等现象,需要选择水深较深的航线,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2年11月29日23时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发射至成功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6.5小时。如图示意四条晨昏线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1~12题。11. 示意成功对接时刻的晨昏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对接成功时间为北京时间11月30日5时38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圈存在极夜现象,北京位于东八区,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地方时6时,而北京时间为5时38分,因此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应当在120°E的东侧5.5°,结合此时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但晨昏线与极圈相交,判断晨昏线乙符合。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2年11月29日23时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发射至成功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6.5小时。如图示意四条晨昏线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1~12题。12.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后,照到的第一缕阳光来自( )A. 东南 B. 西南C. 东北 D. 西北√解析: 11月2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对;西南为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的日落方位,B错;东北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的日出方位,C错;西北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的日落方位,D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东三区)12月18日18时在多哈(25°15'N,51°34'E)进行。香港的小明及家人到现场全程观看决赛。下表为小明查询的从香港机场至多哈机场的国际航班部分信息。据此完成13~14题。航班 出发日期 起飞时间 飞行时间① 12月17日 13:25 33小时35分钟(含转机时间)② 12月17日 16:45 9小时20分钟(直飞)③ 12月18日 11:30 36小时5分钟(含转机时间)④ 12月18日 16:45 9小时20分钟(直飞)13. 根据航班信息,推测小明及其家人选择的航班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香港使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多哈使用东三区区时,因此多哈当地时间比香港晚5小时。四个航班均从香港起飞,所以起飞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故四个航班的起飞时间分别为①12月17日13:25、②12月17日16:45、③12月18日11:30、④12月18日16:45,对应多哈当地时间分别为①12月17日8:25、②12月17日11:45、③12月18日6:30、④12月18日11:45,加上各自的飞行时间后,到达多哈时当地时间分别为①12月18日18:00、②12月17日21:05、③12月19日18:35、④12月18日21:05。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东三区)12月18日18时开始,决赛开始时①航班刚到多哈机场,③④航班在决赛开始之后到达多哈机场,选择①③④航班不能全程观看决赛,排除A、C、D;②航班在决赛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到达,休息一段时间后正好可以全程观看决赛,B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4. 决赛开始时,地球表面的晨昏线(图中虚线)最接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决赛于当地时间(东三区区时,即45°E的地方时)12月18日18时开始,此时赤道与45°E经线的交点应和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重合,图B与图D中这两个交点不重合,可排除;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极圈内应出现极夜,根据图中昏线走向可知,C图中北半球出现极夜,A图中北半球出现极昼,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如图为南极点上空局部俯视图,此时全球日期同为1月1日。图中直线为经线,曲线为晨昏线,P点为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据此完成15~16题。15. P点的经度为( )A. 0° B. 60°W C. 120°E D. 180°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全球日期同为1月1日,全球位于同一日时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和自然日界线(0时)重合,因此此时180°经线为0时。而P点在晨昏线上,位于南极点以北,应该处在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P点应该是0时,因此P点的经度为180°,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6. 从垂直上空看,该日P地杆影在一天中扫过的面积图近似为( ) 如图为南极点上空局部俯视图,此时全球日期同为1月1日。图中直线为经线,曲线为晨昏线,P点为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据此完成15~16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由图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上,且此时南极点附近形成极昼现象,因此P点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因此P地杆影在一天中会扫过所有方向,B错误。且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太阳升起的角度和落下的角度应该一致,因此杆影长度应该一致,D错误。根据太阳的视运动规律,P点在南极点和南极圈之间,那么极昼期间子夜时太阳所在方位(太阳离地面最低点)为南方,此时杆影在北方且较长,且正午时太阳所在方位(太阳距离地面最高点)为北方,此时杆影在南方且较短,因此符合A选项图中的特征,因此A正确,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4·江苏南京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4:44,一位摄影师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捕捉到中国空间站凌月的精彩瞬间(如图)。据此完成17~19题。17. 中国空间站凌月瞬间难以捕捉,主要原因是( )A.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 空间站公转速度快C. 月球自转周期较长 D. 南京黑夜时间较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凌月是天体经过月面的一种天文现象。凌月发生的前提条件是空间站位于月球与地球之间,与地球绕日公转快慢和月球自转周期关系不大,A、C错误;该日南京夜长昼短,D错误;中国空间站凌月瞬间难以捕捉,说明空间站运动速度快,空间站公转速度快,适宜拍摄的时间短,凌月现象难以捕捉,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4·江苏南京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4:44,一位摄影师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捕捉到中国空间站凌月的精彩瞬间(如图)。据此完成17~19题。18. 中国空间站凌月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最接近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由于夜间才能看见月球,故空间站位于夜半球,如果A、B图中的空间站位于夜半球,那么此时A、B图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不符合题意,排除A、B;D图中此时的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对应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C图此时晨昏线位于极圈以北,日期与题意对应,空间站位于夜半球,符合题意,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 此次空间站凌月当日,南京( )A. 迎接新年时间晚于北京B.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C. 日落的地方时早于北京D. 日出在本次凌月时空间站飞离方向 (2024·江苏南京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4:44,一位摄影师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捕捉到中国空间站凌月的精彩瞬间(如图)。据此完成17~1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北京的经度为116°E,南京的经度为119°E,迎接新年时间的地方时,南京早于北京,A错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B错误;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该日南京比北京昼更长,日落的地方时应晚于北京,C错误;由上题C图可知,空间站运动方向为西北—东南,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京为东南日出,可知,当日南京日出在本次凌月时空间站飞离方向,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59张PPT)课时8 时差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会进行地方时、区时的 计算。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时区的划分,进行区时的换算以及日期的变更任务驱动 夯基考教衔接 提能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任务驱动 夯基认识地方时1. 理解地方时成因2. 地方时的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小时。相同 1 认识时区和区时1. 读图,填写下表。时区 国际上规定,以经度每 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区时 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称为区时计算 每向东1个时区,区时 1小时;每向西1个时区,区时 1小时15° 中央经线 早 晚 2. 什么是国际日界线?日期如何变更?提示:大致以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减去1日;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加上1日。名师点睛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区时”的表述,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的116°E经线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PART 02考教衔接 提能 (2023·全国乙卷9~11题)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气象台站 珲春 辽源经度 130.35°E 125.15°E纬度 42.86°N 42.90°N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约14时00分 约13时20分1月偏离天数/天 20.8 14.4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约14时40分 约13时50分7月偏离天数/天 19.6 17.2【探究】 (1)北京时间是指的哪一条经线的地方时?珲春与该条经线之间的地方时差是多少?提示: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珲春与120°E之间的地方时差约是40分钟。(2)珲春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是早还是晚?原因是什么?提示:由珲春的经度看,珲春在120°E的东面,因此其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3)辽源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出现时刻,东十二区的区时是多少?提示: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7时20分。【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D )A. 1小时40分钟 B. 2小时00分钟C. 2小时40分钟 D. 3小时20分钟(2)辽源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出现时刻,全球处于新一天的范围约占( B )A. 1/2 B. 2/3C. 1/4 D. 4/5DB1.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定“基准时间”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在光照图上,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已知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经线位置 确定地方时 图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12时 经线ND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24时(或0时) 经线NB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 6时 经线NC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 18时 经线NA(2)定“东西方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定“相对时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经线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4)定“时间数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2. 区时的计算方法时区 计算 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数÷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区时 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3. 日期变更的分析方法(1)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图所示:①经线展示图示②极地投影图示(2)日期范围的计算①数轴法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端为180°经线。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图,90°E为0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②180°时间法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随后,0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24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实践一 教材链接 (选择性必修1 P9教材活动拓展迁移)一艘轮船在太平洋海域由西向东航行。轮船至东十二区,一孕妇产下一女婴,当地时间2023年9月1日11时30分。越过日界线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1时50分。据此完成1~2题。1. 下列有关两个女婴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个出生的女婴是2023年9月1日B. 第二个出生的女婴是2023年9月2日C. 第一个女婴出生地在西十二区D. 第二个女婴出生地在东十二区√解析: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第一个女婴出生是2023年9月1日,第二个女婴出生应是2023年8月31日,A正确,B错误;第一个女婴出生地在东十二区,第二个女婴出生地应是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后的西十二区,C、D错误。 (选择性必修1 P9教材活动拓展迁移)一艘轮船在太平洋海域由西向东航行。轮船至东十二区,一孕妇产下一女婴,当地时间2023年9月1日11时30分。越过日界线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1时50分。据此完成1~2题。2. 下列有关日期变更说法正确的是( )A. 东、西十二区时刻不同,但日期相同B.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1天C.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D. 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解析: 东、西十二区均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区时,区时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1天,A错误,B正确;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C、D错误。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4·黑龙江牡丹江模拟预测)2024年9月24日16:27(当地时间),我国某公民乘坐的飞机从加拿大温哥华(西八区)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51在深圳降落。据此完成3~4题。3. 该飞机从加拿大起飞时,北京时间是( )A. 9月24日0:27 B. 9月24日8:27C. 9月25日0:27 D. 9月25日8:27解析: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飞机起飞时,温哥华(西八区)的当地时间是9月24日16:27,西八区比东八区晚16个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9月24日16:27+16小时=9月25日8:27,D正确。√ (2024·黑龙江牡丹江模拟预测)2024年9月24日16:27(当地时间),我国某公民乘坐的飞机从加拿大温哥华(西八区)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51在深圳降落。据此完成3~4题。4. 该飞机从加拿大到深圳的飞行时间约是( )A. 13小时 B. 13.5小时C. 14小时 D. 14.5小时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是9月25日8:27,飞机落地时北京时间是9月25日21:51,据此可知飞机飞行时间是13小时24分,约13.5小时,B正确。√PART 03课时跟踪检测 某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如图为世界时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 发射运载火箭时( )A. 甲市人们可能在用晚餐B. 乙市昼短夜长C. 丙市人们正迎着朝阳上班D. 丁市华侨吃完晚饭,正在看电视直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发射运载火箭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是11月5日19时45分,甲市位于中时区,与东八区相隔8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可计算出甲市时间为11月5日11时45分,正值上午,不可能在用晚餐,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乙市昼长夜短,B错误;丙市位于西八区,与东八区相隔16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可计算出丙市时间为11月5日3时45分,此时应是下半夜,不会迎着朝阳上班,C错误;丁市位于东十区,与东八区相隔2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可计算出时间为11月5日21时45分,华侨吃完晚饭,正在看电视直播,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某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如图为世界时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2.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丁市为秋季B. 太阳活动会影响卫星上的电子设备C.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D. 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1月5日19时45分,北半球是秋季,丁市位于南半球,应是春季,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卫星上的电子设备,B正确;此时地球公转应逐渐靠近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快,C错误;11月后逐渐接近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向南回归线移动,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如图为用某手机软件查询我国某城市太阳方位的显示截图。据此完成3~4题。3. 查询城市可能是( )A. 沈阳(42°N,123°E) B. 北京(40°N,116°E)C. 太原(38°N,112°E) D. 拉萨(30°N,91°E)√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正北方向为0°,正东方向为90°,从图中太阳方位180°,可知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位。即此时正值当地的正午时刻,应为地方时12时,而手机显示的时间则为12:34,说明该地应位于北京时间以西相差34分钟的地点。根据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计算,该地与北京时间其经度差应为8°30',故其经度应为111°30'E。C项太原112°E符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如图为用某手机软件查询我国某城市太阳方位的显示截图。据此完成3~4题。4. 查询的月份可能是( )A. 1月 B. 4月C. 7月 D. 10月解析: 通过上题可知,该地应位于38°N附近,而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57°。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纬度:38°-(90°-57°)=5°,即当太阳直射5°N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57°,此时应为4月或9月。1月和10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7月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江西赣州高三上阶段练习)如图示意某时刻地球表面昼夜分布情况(信息不完整),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5~7题。5. 此刻太阳直射点( )A. 位于北半球 B. 位于南半球C. 向北移动 D. 向南移动解析: 由图可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同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信息无法确定是南移还是北移,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江西赣州高三上阶段练习)如图示意某时刻地球表面昼夜分布情况(信息不完整),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5~7题。6. 图示区域的黑夜还有( )A. ① B. ①+②C. ①+③ D. ②+③解析: 由图可知,160°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③为黑夜,且南极地区为极夜,因此图示区域的黑夜还有②+③,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江西赣州高三上阶段练习)如图示意某时刻地球表面昼夜分布情况(信息不完整),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5~7题。7. 以区时为基础,此刻全球两个日期的面积比约为( )A. 1∶14 B. 1∶15C. 1∶16 D. 1∶17解析: 此时160°E为0时,即160°E—180°为新一天范围,根据区时计算规律,此时东十一区和东十二区进入新的一天,约占1.5个时区,此刻全球两个日期面积比约为1∶15,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海南高三模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该站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如图为我国已建成的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 2月7日,当秦岭站2:00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月6日23时 B. 2月7日5时C. 2月7日23时 D. 2月6日5时解析: 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秦岭站地方时为2月7日2:00,则北京时间=2月7日2:00-(163°42'E-120°E)×4分钟≈2月6日23时,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海南高三模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该站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如图为我国已建成的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9. 秦岭站采用该建造体系的主要原因是( )A. 减少技术投入,降低修建难度B. 缩短施工时间,加快建设进度C. 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建设成本D. 重复拆卸使用,减少资源浪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自然环境恶劣,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能够缩短施工时间,加快建设进度,便于在温度较高时快速施工,B正确;该模式投入技术较多,修建难度较大,成本较高,A、C错误;该模式能够重复拆卸使用,减少资源浪费,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3·浙江6月选考20题)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如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题。10. 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 )A. 7日1—2时左右 B. 7日7—8时左右C. 8日3—4时左右 D. 8日8—9时左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图可知,①发电量日变化明显,应代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量在当地14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早13个小时,当美国东部(西五区)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14时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8日3时左右。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陕西安康模拟)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深圳与巴塞罗那的直飞航线开通,下表示意该航线刚开通时的航班信息。据此完成11~12题。始发地 目的地 班期 航班号 起飞时间 落地时间深圳 巴塞 罗那 每周一、 周五 ZH9065 北京时间 00:05 巴塞罗那时间8:05巴塞 罗那 深圳 每周一、 周五 ZH9066 巴塞罗那 时间11:30 北京时间7:00(+1天)注:巴塞罗那每年4—10月采用夏令时,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11. ZH9065航班飞行时间较ZH9066航班( )A. 长0.5小时 B. 长1.5小时C. 短0.5小时 D. 短1.5小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深圳飞往巴塞罗那的ZH9065航班的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00:05,到达时巴塞罗那时间8:05,巴塞罗那每年4—10月采用夏令时,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故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14:05,则飞行时间为14小时,同理可计算出巴塞罗那飞往深圳的ZH9066航班飞行时间为13.5小时,ZH9065航班飞行时间较ZH9066航班长0.5小时,A正确,B、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陕西安康模拟)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深圳与巴塞罗那的直飞航线开通,下表示意该航线刚开通时的航班信息。据此完成11~12题。始发地 目的地 班期 航班号 起飞时间 落地时间深圳 巴塞 罗那 每周一、 周五 ZH9065 北京时间 00:05 巴塞罗那时间8:05巴塞 罗那 深圳 每周一、 周五 ZH9066 巴塞罗那 时间11:30 北京时间7:00(+1天)注:巴塞罗那每年4—10月采用夏令时,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12. 该航线暂时无法实现每日一班的根本原因是两城市( )A. 相对距离过远 B. 经贸物流不足C. 文化差异偏大 D. 机场吞吐量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影响两地交通联系紧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运输需求,该航线暂时无法实现每日一班,主要是因为目前两地经贸物流不足,无法提供足够客货源,而不是文化差异大,B正确,C错误。航空运输主要承担长途运输,属于快捷运输方式,两地距离远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巴塞罗那与深圳已开通直飞航线,说明不是因为机场吞吐量小,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熬夜,是指到深夜(一般指24:00)还不睡或一夜不睡。美国洛杉矶市(经度约为118°W)的约翰先生与中国北京市的韩先生进行网上业务交流,假定两市的工作时间都是当地区时8—20时。据此回答13~14题。13. 在工作时间内,两人可以同时上网进行业务交流的时段是( )A. 北京时间16—20时 B. 洛杉矶时间8—20时C. 北京时间8—12时 D. 洛杉矶时间16—22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洛杉矶时间是西八区的区时,两地区时相差16小时,为了计算上的方便可假设某一日期。假设北京时间是6日8—20时,则洛杉矶时间为(6日8—20时)-16小时=5日16时—6日4时,其与北京时间8—20时的共同部分是16—20时,所以两人可以同时上网交流的时段是洛杉矶时间16—20时,B、D错误。假设洛杉矶时间是6日8—20时,则北京时间为(6日8—20时)+16小时=7日0时(或6日24时)—7日12时,其与洛杉矶时间8—20时的共同部分是8—12时,所以两人可以同时上网交流的时段是北京时间8—12时,C正确,A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若其中一地的区时为23时,两人准备结束网上聊天,这时有可能是( )A. 约翰先生熬夜聊天 B. 韩先生熬夜聊天C. 两人都熬夜聊天 D. 两人都不熬夜聊天解析: 当北京时间是23时,洛杉矶时间是7时;当洛杉矶时间是23时,北京时间是第二天的15时,故两人都不熬夜聊天,D正确,A、B、C错误。 熬夜,是指到深夜(一般指24:00)还不睡或一夜不睡。美国洛杉矶市(经度约为118°W)的约翰先生与中国北京市的韩先生进行网上业务交流,假定两市的工作时间都是当地区时8—20时。据此回答13~14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广西钦州三模)摄影爱好者小明在五一劳动节当日从丰城乘坐大巴车,历时2小时20分钟到达江口水库进行风光摄影旅游。小明在前往江口水库途中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阳光都从大巴车的右侧车窗照进车内。如图示意从丰城到江口水库的公路线路以及江口水库位置图。据此完成15~16题。15. 旅游当日,小明从丰城出发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A. 6:30 B. 10:30 C. 13:30 D. 17:3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丰城出发到江口水库的大致行驶方向是向西南,右手边应在偏西方位,而太阳在偏西方位应是当地地方时12时之后,考虑到车程2小时20分钟阳光大部分时间是从右侧车窗照进车内,所以需要2小时20分钟前后的时间都是在地方时12时之后的时间范围内,当地经度在115°E附近,应在北京时间12:20之后,出发时间最接近的C正确;若17:30出发,虽然太阳在偏西方位照射,但已接近日落,再过2小时20分钟已天黑,A、B、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广西钦州三模)摄影爱好者小明在五一劳动节当日从丰城乘坐大巴车,历时2小时20分钟到达江口水库进行风光摄影旅游。小明在前往江口水库途中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阳光都从大巴车的右侧车窗照进车内。如图示意从丰城到江口水库的公路线路以及江口水库位置图。据此完成15~16题。16. 为拍摄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小明应选择的最佳拍摄点位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5月1日除极昼极夜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拍摄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应选择在东南方位拍摄。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位于水库的东南,C正确;读图可知,甲地与水库之间有山地相隔,且甲位于盆地,看不到江口水库的日落,A错误;乙位于水库的西北,丁位于水库的北方,不能拍摄到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B、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4·山东泰安一模)林奈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如图分别示意花钟和二十四节气。据此完成17~18题。17. 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 )A. 龙葵花 B. 鹅肠菜C. 野蔷薇 D. 紫茉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材料可知,林奈位于17.6°E,位于东一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隔大约7小时,当北京午时花刚盛开时,北京时间为12时,此时,林奈时间=12时-7时=5时,根据花钟时间表对照,凌晨5时前后花钟上正在开花的为野蔷薇,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 甜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 ℃—20 ℃,如果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A. 立春 B. 寒露 (2024·山东泰安一模)林奈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如图分别示意花钟和二十四节气。据此完成17~18题。C. 小满 D. 立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甜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因此,应分布于昼短夜长的季节,同时,适宜温度是18 ℃—20 ℃,气温较为适宜,读二十四节气图可知,寒露在秋分日后,能满足甜万寿菊开花的日照及温度条件,B正确;以春分为参照,立春节气大约在2月份,气温较低,不适合甜万寿菊生长,A错误;以秋分为参照,小满和立秋时分,北半球昼长夜短,日照时长大于10.5小时,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57张PPT)课时9 昼夜长短的变化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分析,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2.结合光照示意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并依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判断季节等任务驱动 夯基考教衔接 提能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任务驱动 夯基认识昼弧、夜弧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 昼弧和夜弧是如何划分的?提示:晨昏线(圈)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2. 比较昼夜的长短昼弧长于夜弧 昼弧等于夜弧 昼弧短于夜弧 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昼短夜长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北半球夏半年 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北半球冬半年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春、秋分日 全球各地均是昼长等于夜长等于 小时昼长夜短长 极昼 短 极夜 昼夜等长12 2. 总结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1)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纬度相同): 相等。(2)相对于赤道或地心对称的点(A与C、B与D、A与D、B与C):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点的 。昼长、夜长 夜长 PART 02考教衔接 提能 (2024·广东高考15~16题)距今约3 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1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2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探究】 (1)金沙遗址所在地区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的方位分别是什么方位?提示:金沙遗址在冬至日日出东南,夏至日日出东北。(2)图中D5与D8的连线指向什么方位?提示:指向东南方位。(3)当黄赤交角比现今大时,该地的人们经历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会如何变化?提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会比现在大。【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2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B )A. D5→D6连线方向 B. D6和D9之间C. D5→D9连线方向 D. D8和D9之间B(2)已知3 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D )A. 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B. 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C. 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D. 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D1. 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三大规律(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 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 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 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3. 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1)利用昼弧、夜弧的弧度数计算昼(夜)长=昼(夜)弧/15°(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①依据a.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时对称。b.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时(24时)对称。c.上午时长=下午时长。d.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图所示:②计算法a.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b.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3)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状况、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时长互等,即南半球某地的昼(夜)长=北半球同纬度数某地的夜(昼)长。实践一 教材链接 (选择性必修1 P11教材图1.16变式拓展迁移)如图为地球在黄道平面上的某日位置图,阴影表示夜半球,数值为经度。读图,完成1~3题。1. 该日所示节气为北半球的( )A. 春分 B. 夏至C. 秋分 D. 冬至解析: 根据图中地球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可知,应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B正确。√ (选择性必修1 P11教材图1.16变式拓展迁移)如图为地球在黄道平面上的某日位置图,阴影表示夜半球,数值为经度。读图,完成1~3题。2. 依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自转速度相同B. 此日后地球逐渐向远日点移动C. 丁地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北偏D. 此日后甲地正午日影渐短√解析: 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纬度不同,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相同,A错误;由于此时为北半球夏至,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故此日后地球逐渐向远日点移动,B正确;丁地位于北半球,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即向南偏,C错误;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此日甲地正午日影最短,此日后应渐长,D错误。3. 甲、乙、丙、丁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A. 甲 B. 乙C. 丙 D. 丁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丁三地有昼夜交替现象,丙地位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故丙地昼最长,故C正确。 (选择性必修1 P11教材图1.16变式拓展迁移)如图为地球在黄道平面上的某日位置图,阴影表示夜半球,数值为经度。读图,完成1~3题。√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4·辽宁大连模拟)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日出时间为6:01(北京时间),冬至日日出时间为7:57(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4. 该城市夏至日昼长为( )A. 10小时04分 B. 11小时04分C. 13小时56分 D. 12小时56分解析: 设该地夏至日昼长为X,冬至日昼长为Y,两者之和等于24小时,则X+Y=24小时,另外夏至日与冬至日昼长的差值等于冬至日日出时间与夏至日日出时间差的2倍,则X-Y=(7:57-6:01)×2,计算出X=13小时56分,C正确。√ (2024·辽宁大连模拟)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日出时间为6:01(北京时间),冬至日日出时间为7:57(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5. 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A. 成都平原 B. 长江三角洲C. 伊犁盆地 D. 三江平原解析: 由上题可知,该地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56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计算出夏至日当地日出的地方时为5:02,而北京时间日出为6:01,相差约1个小时,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15°,判断该地经度约为105°E,最可能位于成都平原。A正确。√PART 03课时跟踪检测 如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2题。1. 该日高邮夜长为( )A. 10小时24分 B. 13小时36分C. 10小时36分 D. 13小时24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读图可知,139°W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00,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及东加西减的原则,可以计算出119°E的地方时为5:1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高邮市位于晨线上,日出时间为5:12,根据昼长=2×(12-日出时间),计算出高邮的白昼时长为13小时36分,夜长=24-昼长时间=10小时24分,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 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邮位于Q点的东北方向B. 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面朝东南方向C. 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D.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39°W) 如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2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图可知,Q点的地理坐标是(70°S,139°W),高邮市的地理坐标是(33°N,119°E),高邮位于Q点的西北方向,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当朝向东北方向,B错误;由于139°W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139°W的地方时为12时,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70°S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39°W),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下表为11月11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据此完成3~4题。地点 北京 哈尔滨 西安 上海日出 7:18 6:54 7:33 6:36日落 16:50 15:51 17:35 16:513. 该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 北京 B. 哈尔滨C. 西安 D. 上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昼长=日落-日出。北京昼长=16:50-7:18=9小时32分钟,哈尔滨昼长=15:51-6:54=8小时57分钟,西安昼长=17:35-7:33=10小时02分钟,上海昼长=16:51-6:36=10小时15分钟,上海白昼时间最长,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下表为11月11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据此完成3~4题。地点 北京 哈尔滨 西安 上海日出 7:18 6:54 7:33 6:36日落 16:50 15:51 17:35 16:514. 关于材料中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B. 北京市昼长夜短C. 合肥正值高温多雨季节D. 在南京可以欣赏秋季红叶景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此时为11月11日,正值深秋。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A、B错误;11月11日为秋季,南京可以欣赏秋季红叶景观,D正确;合肥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季节应在夏季,而这一天处于深秋季节,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如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一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当地时间14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据此完成5~6题。5. 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 成都 B. 北京C. 杭州 D. 哈尔滨解析: 北京时间15时,当地时间为14时,地方时晚1小时,因此该地在120°E以西,为105°E。成都经度在103°E左右,北京经度约为116°E,杭州经度约为119°E,哈尔滨经度约为127°E,因此该楼盘最可能位于成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如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一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当地时间14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据此完成5~6题。6. 该地该日昼长约( )A. 9小时 B. 10小时C. 12小时 D. 13小时√解析: 由图可知,正午太阳光线与阳台的夹角为60°,地球自转速度为每小时15°,故该阳台上午得到光照的时间为4小时。该日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故其下午太阳照射的时长为6小时。一天中,上午日照时长等于下午日照时长,由此可知,阳台向西偏转30°,遮挡了阳台上午的2小时日照,故当天昼长为12小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河北沧州三模)日晷是我国古代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晷针平行于地轴,图中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图1)。地平日晷的晷面平行于地面,晷针垂直于晷面(图2)。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某智能制造工厂考察日晷的制造过程,并就一些问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据此完成7~8题。7. 同学们发现不同地区订制的赤道日晷晷面的时间刻度范围不同,主要是因为()①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不同 ②不同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不同 ③不同经度地区的昼夜长短不同 ④不同经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不同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赤道日晷是根据太阳视运动形成的投影来计量时刻,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方位不同,所以为了节省成本,不同纬度地区的赤道日晷晷面的时间刻度范围不同,①②正确;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与纬度关系较大,与经度无关,③④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河北沧州三模)日晷是我国古代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晷针平行于地轴,图中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图1)。地平日晷的晷面平行于地面,晷针垂直于晷面(图2)。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某智能制造工厂考察日晷的制造过程,并就一些问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据此完成7~8题。8. 同学们认为只要是晴朗天气,每一天都能利用赤道日晷的日影来计时,但工作人员说理论上有两天是做不到的,这两天是( )A. 春分日 夏至日 B. 春分日 秋分日C. 夏至日 冬至日 D. 秋分日 冬至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光线和晷面重合,晷针日影不能落到晷面上,B正确;夏至日、冬至日晷针日影能落到晷面上,A、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山东青岛三模)地理爱好者小明在某市(29°N,105°E)研学时,北京时间6:20在湖畔拍摄到日出景观(图1),12:00小明发现室内光照区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9~10题。9. 小明拍摄该日湖边日落景观的地方时和方位是( )A. 17:40 西南 B. 17:40 西北C. 18:40 西北 D. 18:40 西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105°E,比北京时间(120°E)晚1个小时,北京时间6:20时,该地地方时为5:20,日落地方时为12+(12-5:20)=18:40,该日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 该房屋阳台朝向( )A. 正东 B. 东南C. 正南 D. 西南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北京时间12:00时,该地地方时为11:00,此时,太阳方位位于东南,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光线与阳台呈90°夹角,说明此时太阳光线从正前方照射过来,阳台朝向东南,B正确。 (2024·山东青岛三模)地理爱好者小明在某市(29°N,105°E)研学时,北京时间6:20在湖畔拍摄到日出景观(图1),12:00小明发现室内光照区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9~10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江苏南通模拟)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王先生乘坐的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于伦敦当地时间17时20分安全降落在希思罗国际机场。如图为本次航班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 该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A. 3小时5分钟 B. 8小时5分钟C. 11小时5分钟 D. 27小时5分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北京采用东八区时间,伦敦采用中时区时间,两地相差8个小时。当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飞机起飞时,伦敦时间为3 月24日6时15分,飞机于伦敦当地时间17时20分降落,所以飞行时长为17时20分减去6时15分等于11小时5分钟,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江苏南通模拟)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王先生乘坐的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于伦敦当地时间17时20分安全降落在希思罗国际机场。如图为本次航班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2. 飞机落地时,甲~丁四线与晨昏线基本重合的是( )A. 甲 B. 乙C. 丙 D. 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飞机落地时伦敦时间为17时20分,3月24日接近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此时晨昏线应该大致位于6时和18时所在经线附近,大约位于170°W和10°E,与乙线基本重合。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江苏南通模拟)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王先生乘坐的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于伦敦当地时间17时20分安全降落在希思罗国际机场。如图为本次航班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3. 该日,王先生经历的白昼时长最接近( )A. 12小时 B. 17小时C. 20小时 D. 23小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14时15分,经历的昼长为8小时15分;当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飞机起飞时,伦敦时间为3月24日6时15分,伦敦的日落时间约为18时,经历的昼长为11小时45分;故王先生经历的白昼时长最接近8小时15分+11小时45分=20小时,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安徽马鞍山模拟)2023年12月30日清晨,福建省闽侯县梧洋村五奇仙山(海拔1 000多米)吸引民众前来观赏日出云海景观。如图为清晨太阳初露,照耀着一望无际的云海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14. 该日清晨,五奇仙山上的游客看到太阳升起的方位是( )A. 东北 B. 正东C. 东南 D. 正南解析: 12月3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除了有极夜、极昼地区外其他各地(包括五奇仙山)太阳升起的方位均为东南,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安徽马鞍山模拟)2023年12月30日清晨,福建省闽侯县梧洋村五奇仙山(海拔1 000多米)吸引民众前来观赏日出云海景观。如图为清晨太阳初露,照耀着一望无际的云海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15. 摄影师拍摄太阳初升瞬间的时刻可能在( )A. 8:00之后 B. 5:00之前C. 6:00之后 D. 4:00之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上题结论,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当日昼短夜长,3月21日和9月23日北半球的日出时间是6:00,9月23日到来年的3月21日,北半球各地的日出时间晚于地方时6:00,而福建位于117°E附近,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较为接近,所以北京时间6:00之后日出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湖南长沙三模)花蕾初期的向日葵具有明显的向光性,其花盘会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进行转动,但其转动与太阳视运动并不一致,清晨面向偏东方向等待沐浴阳光,然后滞后约12°追赶太阳,夜晚于日落后2小时开始沿原路回转。如图示意某时段先后不连续两日北半球某地花蕾初期向日葵花盘朝向的日周期变化(角度为以正东为起点顺时针计量所得)。据此完成16~17题。16. 图示时间段( )A. 日出逐日提前 B. 白昼逐日变短C. 日出东南方位 D. 昼长超过16小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图可知,向日葵先后不连续两日转向的时间更早,说明日出越来越早,日出逐日提前,白昼逐日变长,A正确,B错误;由材料可知,向日葵转向滞后于太阳12°(约48分钟),5:30前开始转向,说明约4:42日出,应该日出东北,C错误;由材料“夜晚于日落后2小时开始沿原路回转”可知,21:30前后转向,说明19:30前后日落,结合约4:42日出,可知昼长不超过16小时,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湖南长沙三模)花蕾初期的向日葵具有明显的向光性,其花盘会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进行转动,但其转动与太阳视运动并不一致,清晨面向偏东方向等待沐浴阳光,然后滞后约12°追赶太阳,夜晚于日落后2小时开始沿原路回转。如图示意某时段先后不连续两日北半球某地花蕾初期向日葵花盘朝向的日周期变化(角度为以正东为起点顺时针计量所得)。据此完成16~17题。17. 该地( )A. 可能位于热带 B. 可能位于温带C. 正午物影朝南 D. 全年分为两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当时约4:42日出,19:30前后日落,全天昼长约15小时,故该地不会是低纬度地区,可能是温带地区,四季分明,B正确,A、D错误;由材料“向日葵花盘朝向的日周期变化,角度为以正东为起点顺时针计量”并读图可知,太阳花转向角度为50°—150°,即南偏东40°—南偏西60°,说明正午太阳在南,物影朝北,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85张PPT)课时1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并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实践。 3.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季节更替和五带划分的依据,并学会季节的判断等 任务驱动 夯基考教衔接 提能类图通法 2 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任务驱动 夯基认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区分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如图甲中的 ,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中的 。h H 2.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方降低。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春、秋分日 由 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 由 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 由 向南北两方降低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 及其以北的纬度带 各纬度冬至日 及其以南的纬度带 各纬度春、秋分日 南北两极点北回归线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北半球 赤道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 四季更替的成因提示: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2. 掌握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 夏季 一年内白昼最 、正午太阳高度最 的季节冬季 一年内白昼最 、正午太阳高度最 的季节春季、秋季 冬、夏季节的过渡季节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月为 ,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 长 高 短 低 春季 冬季 3. 了解五带的划分cccccPART 02考教衔接 提能 (2023·海南高考14~15题)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探究】 (1)由图1中甲地某日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说明该日是哪一日?此日其昼夜长短状况如何?提示:该日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应是昼夜平分。(2)图1中甲地标杆的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该地位于哪个半球?此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提示: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3)由图1中甲地的日出时间推算甲地的经度位置。提示:甲地位于125°E。(4)由图2中显示的乙地同一日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刻推算乙地的经度位置。提示:乙地位于115°E。【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观测当日( D )A. 甲地昼长夜短 B. 乙地昼短夜长C. 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 甲乙两地昼夜等长(2)甲地位于乙地( A )A. 东南 B. 西南C. 东北 D. 西北DA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分析(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回归线 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 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 线至 极点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4)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已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实践一 教材链接 (选择性必修1 P12教材活动拓展迁移)如图为某地某时段内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堪培拉(35°S,149°E)B. 海口(20°N,110°E)C. 乌鲁木齐(43°N,87°E)D. 布宜诺斯艾利斯(34°S,58°W)√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某时段内正午日影朝向正南也有正北,所以该地一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同时该地在该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位于其南部,小部分时间位于其北部,所以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结合选项可知仅海口符合,堪培拉、乌鲁木齐、布宜诺斯艾利斯均不符合,A、C、D错误。 (选择性必修1 P12教材活动拓展迁移)如图为某地某时段内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2. 在该地正午影长最短日至最长日之间( )A. 该地正午时,全球约一半地区是新日期B. 天津(39°N)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约为66°34'C. 该地影长先逐渐变长再变短再变长D. 南极秦岭科考站日出时太阳方位由东南转变为东北√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按照海口(20°N,110°E)计算,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东八区区时)是12时40分,此时西四区是0时40分,全球新日期范围是从西四区向东到中时区再向东到东十二区,占全球24个时区中的16.5个时区,超过三分之二,A错误;在该地正午影长最短(太阳直射当地)至最长日,太阳直射点可能是从20°N先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至南回归线,也可能是20°N直接向南至南回归线,前者天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74°26',海口影长先变长后变短再变长,后者天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71°,海口影长逐渐变短,B错误,C正确;在该地正午影长最短(太阳直射当地)至最长日,太阳直射点可能是从20°N先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至南回归线,也可能是20°N直接向南至南回归线,南极科考站日出时太阳方位由东北转变为东南,当出现极昼后,正南方位日出,D错误。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4·江苏扬州模拟)某校地理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对南京(32°N,119°E)、武汉(31°N,114°E)、广州(23°N,113°E)、北京(40°N,116°E)四地的日月升落、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行研究。2023年9月29日中秋节当晚,地理小组记录南京的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7。据此完成3~4题。3. 中秋节武汉的月出地方时最接近( )A. 17:57 B. 18:15C. 17:35 D. 18:00√解析: 中秋节日落时月出,南京(32°N,119°E)的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7,此时当地时间约为17:53。由于南京和武汉纬度差异不大(可认为同一纬度地区),同一天其昼夜长短相同,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所以武汉日落的地方时也约为17:53,月出地方时也约为17:53,A项时间最为接近。 (2024·江苏扬州模拟)某校地理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对南京(32°N,119°E)、武汉(31°N,114°E)、广州(23°N,113°E)、北京(40°N,116°E)四地的日月升落、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行研究。2023年9月29日中秋节当晚,地理小组记录南京的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7。据此完成3~4题。4. 能正确示意北京、广州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范围的是( )√解析: 广州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至日存在直射现象,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达到90°,排除B、C。北京纬度较广州更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大(图中表现为北京所示的方框对应的横轴宽度更宽),A正确,排除D。PART 03类图通法 2 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1. 巧记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构成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时(地方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正北方或正上方。如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2. 巧判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时刻太阳方位(1)不存在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出现极昼的地区(极点除外)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3. 巧用太阳视运动规律(1)推知时间(季节)信息①判断季节(或节气):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为北半球的春、秋分。②判断时间:若太阳在东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则为上午;若太阳在西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则为下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位,太阳高度最大时,则为当地的12时。(2)推知空间(方位)信息(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北,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北;冬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南,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南。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3)太阳视运动与物体影子①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呈负相关,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变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②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③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在地面上移动。 (2024·辽宁辽阳三模)我国某中学生在二分二至日观测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并绘制成图(如图)。据此完成1~2题。1. 一年内该地能够受到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的这一天该地( )A.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B. 日出东北,日落西南C.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 日出东南,日落西北√解析: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推算,该地纬度为90°-(45°+23.5°)=21.5°N;当太阳直射21.5°N时,北半球各地(除极昼区)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正确。 (2024·辽宁辽阳三模)我国某中学生在二分二至日观测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并绘制成图(如图)。据此完成1~2题。2. 夏至日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位于( )A. 正北天空 B. 正南天空C. 东南天空 D. 西南天空解析: 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看到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天空,A正确。√ (2023·山东高考14~15题)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如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3~4题。3. 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A. 生肖虎 B. 生肖虎与兔之间C. 生肖兔 D. 生肖兔与龙之间√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 °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位,生肖兔在正东,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故选D。 (2023·山东高考14~15题)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如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3~4题。4. 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A. 5个 B. 6个C. 7个 D. 8个√解析: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南半球,此地(37°N,105°E)始终昼短夜长。所以在此期间,该地日出东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日落西南。由此可知,日出时刻杆影朝向西北,位于鸡以北;正午时刻杆影朝向正北,指向鼠;日落时杆影朝向东北,位于兔以北。按杆影顺时针方向转动可知,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最多为5个,故A正确。 (2024·安徽合肥一模)拥有4 300多年历史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凝聚了我国先民的地理智慧。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其东边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如图为陶寺古观象台俯视示意。据此完成5~6题。5. 先民利用陶寺古观象台( )A. 计算太阳高度,指示每天时刻B. 感知四季变化,指导农事活动C. 测量昼夜长短,服务手工生产D. 记录光阴流逝,告知一夜五更√解析: 根据材料,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季节,日出方位不同。因此,先民利用陶寺古观象台,从观测点通过夯土柱缝隙观测日出方位,从而确定季节、节气,以便安排农事活动,B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知该古观象台具有计算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计时的功能,A、C、D错误。 (2024·安徽合肥一模)拥有4 300多年历史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凝聚了我国先民的地理智慧。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其东边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如图为陶寺古观象台俯视示意。据此完成5~6题。6. 当先民在观测点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 )A. 正东 B. 东南C. 东北 D. 正西√解析: 根据材料,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昼夜等长时为春、秋分日,此时日出正东。因此,当先民在观测点从夯土柱第7个缝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方位,A正确,B、C、D错误。PART 04课时跟踪检测 (2024·浙江温州三模)我国某中学生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一年中某一时间段北极星仰角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变化曲线。如图为该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 ①→②时间段,该地的昼夜状况是( )A. 昼短夜长,夜渐长 B. 昼长夜短,夜渐长C. 昼短夜长,昼渐长 D. 昼长夜短,昼渐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对应的为冬至日,③为夏至日,②为春分日,因此从①→②时间段,昼短夜长,昼渐长,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浙江温州三模)我国某中学生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一年中某一时间段北极星仰角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变化曲线。如图为该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2. 下列选项,符合③日测量地北极星仰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夹角的是( )A. 纬度:20°N,α:23.5° B. 纬度:43°N,α:26.5°C. 纬度:30°N,α:66.5° D. 纬度:40°N,α:70.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已知③对应的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纬度约23.5°N,代入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求出当地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为30°N时,正午太阳高度约为83.5°,继续带入α=180°-(北极星仰角+正午太阳高度夹角),可得出α约为66.5°,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城市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因反射太阳光常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干扰。小明家坐北朝南,南北通透,每年有半年时间正午时分面临“两个太阳”(除南面太阳照射外,玻璃幕墙从北面反射阳光到室内,玻璃幕墙只考虑平面反射),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3. 小明家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鄱阳湖平原 B. 黄土高原C. 东北平原 D. 四川盆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由图可知,南面幕墙高100米,小明家位置高50米,楼间距50米,太阳光线将从南面幕墙反射至小明家。由图可知,当正午太阳高度在0°—45°时,南面玻璃幕墙可反射阳光到室内,当太阳高度大于45°时,太阳光就反射不到小明家。由上述分析可知,小明家冬半年才能被反射光照到,可以推出该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得到当地纬度为45°N左右,四个选项中只有东北平原符合要求,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城市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因反射太阳光常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干扰。小明家坐北朝南,南北通透,每年有半年时间正午时分面临“两个太阳”(除南面太阳照射外,玻璃幕墙从北面反射阳光到室内,玻璃幕墙只考虑平面反射),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4. 同学小丽家与小明家住在同一栋楼,楼层相同,户型相同,每天正午时分面临“两个太阳”的时间比小明家稍晚(玻璃幕墙东西向比住宅楼窄很多),则小丽家位于小明家的( )A. 东面 B. 南面C. 西面 D. 北面√解析: 正午稍晚,太阳往西移。反射光应该往东移,结合材料可知,小丽家位于小明家的东面,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的依据不同,四季的起止时间也不一样。我国农历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3个月为冬季,欧美国家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当天作为冬季的起始日期,常用四季以一年中最冷的1月为冬季的中点。如图示意地球公转与我国农历四季、常用四季、欧美国家四季划分。据此完成5~6题。5. 甲、乙、丙所示四季分别是( )A. 我国农历四季、欧美国家四季、常用四季B. 我国农历四季、常用四季、欧美国家四季C. 欧美国家四季、我国农历四季、常用四季D. 常用四季、欧美国家四季、我国农历四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图中右侧地球位置为冬至日。我国农历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3个月为冬季,因此冬季应以冬至日为冬季的中点,对应甲;欧美国家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当天作为冬季的起始日期,即冬至日为冬季的开端,对应乙;常用四季以一年中最冷的1月为冬季的中点,即冬季包括12月、1月、2月,冬至日位于冬季开始后不久,对应丙。综上所述,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的依据不同,四季的起止时间也不一样。我国农历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3个月为冬季,欧美国家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当天作为冬季的起始日期,常用四季以一年中最冷的1月为冬季的中点。如图示意地球公转与我国农历四季、常用四季、欧美国家四季划分。据此完成5~6题。6. 下列国家中,最适用常用四季指导人类活动的是( )A. 印度尼西亚 B. 巴西C. 挪威 D. 韩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最适用常用四季指导人类活动的地方应位于四季较为分明的地区。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纬度较低,四季并不分明。挪威纬度较高,四季也不分明,A、B、C错误;韩国位于中纬度地区,四季最为分明,最适用常用四季指导人类活动,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江西赣州二模)北京时间某日8时,某科考队员乘科考船在北冰洋某地进行科学考察时,测得正东偏北30°方位(该日当地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的太阳高度为15°37',此日该地所在纬线刚开始出现极昼现象(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两倍)。据此完成7~8题。7. 该日最可能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C. 秋分日 D. 冬至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据材料分析可知,北京时间8时科考队员在正东偏北30°(北偏东60°)方位测得太阳高度为15°37',地球每小时自转转过的角度是15°,估算该地地方时约为4时;该地0时太阳高度为0°,地方时为4时的太阳高度约为15°37',据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可计算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15°37'=46°51';此日该地刚开始出现极昼现象,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两倍,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该日最可能是夏至日,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江西赣州二模)北京时间某日8时,某科考队员乘科考船在北冰洋某地进行科学考察时,测得正东偏北30°方位(该日当地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的太阳高度为15°37',此日该地所在纬线刚开始出现极昼现象(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两倍)。据此完成7~8题。8. 该地地理位置大致为( )A. (70°N,45°E) B. (66°34'N,150°E)C. (70°N,150°E) D. (66°34'N,60°E)√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据上题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6°5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知,该地纬度=90°-(46°51'-23°26')=66°35',应位于北极圈上,A、C错误;据上题北京时间8时当地地方时为4时可知,两地地方时相差4小时,经度相差60°,该地的时间比北京晚,故该地的经度为60°E,故该地地理位置大致为(66°34'N,60°E),B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天津南开区模拟)如图为哈尔滨(45°N,125°E)某小区圆形小广场照片,该日天气晴好,拍摄时体育健身器材立柱影长与立柱高度接近,拍摄时间为9:20。据此完成9~10题。9. 该时的太阳高度约为( )A. 20° B. 30°C. 45° D. 65°解析: 太阳高度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体育健身器材立柱影长与立柱高度接近,所以太阳高度约为45°,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天津南开区模拟)如图为哈尔滨(45°N,125°E)某小区圆形小广场照片,该日天气晴好,拍摄时体育健身器材立柱影长与立柱高度接近,拍摄时间为9:20。据此完成9~10题。10. 稍后,从图示角度观察体育器材立柱影子长短变化以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 变短、向右 B. 变长、向左C. 变短、向左 D. 变长、向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时间和影子的方位可知,现在拍摄方向偏东,右侧为南。稍后,太阳高度角增大,影长应变短,B、D错误;面向太阳,太阳的移动方向应向右(顺时针),影子方位与太阳方位相反,所以目视方向影子转向左(以拍摄者为参考),C正确,A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辽宁辽阳模拟)某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射入室内的光照强弱进行调节。如图为该地区建筑中庭以及顶部百叶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 为达到较好遮阳效果,该地区一年大部分时间,百叶上方开口朝向为( )A. 向东 B. 向西C. 向南 D. 向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表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大部分是在南方,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一年大部分时间,百叶上方开口应背向阳光,即朝向北方,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辽宁辽阳模拟)某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射入室内的光照强弱进行调节。如图为该地区建筑中庭以及顶部百叶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2. 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 )A. 一直变小 B. 先变小再变大C. 一直变大 D. 先变大再变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到90°,然后再减小。百叶与地面的夹角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互余的关系,因此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该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先变小再变大,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024·山东淄博三模)2022年10月31日,鲁中某普通高中地理研学组利用手表、标杆、钢尺等工具测量了日影(杆影)的变化数据(如图),并利用该数据推算出了当地的经纬度。指导教师认为数据误差较大,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下表为该地理研学组测量活动的相关数据(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等数据略)。据此完成13~14题。标杆数据 长度141.8厘米,直径2.2厘米 测量数据 北京时间 11:56 12:00 12:04 12:08 12:12 12:16杆影长度/厘米 154.8 153.3 152.3 149.3 152.5 153.5推算结果 当地经纬度(37°N,118°E);当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43°) 13. 推算当地经纬度直接运用的数据是( )A. 12:12时数据 B. 12:08时数据C. 12:04时数据 D. 12:00时数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一天中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杆影最短。从测量数据看,12:08时杆影长度最短,所以可以根据12:08时的数据来推算当地经度,根据杆影长度等数据结合相关公式可以进一步推算当地纬度,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 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是( )A. 缩短总的测量时间 B. 选用直径更大的标杆C. 缩短测量时间间隔 D. 选用长度更小的标杆 (2024·山东淄博三模)2022年10月31日,鲁中某普通高中地理研学组利用手表、标杆、钢尺等工具测量了日影(杆影)的变化数据(如图),并利用该数据推算出了当地的经纬度。指导教师认为数据误差较大,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下表为该地理研学组测量活动的相关数据(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等数据略)。据此完成13~14题。标杆数据 长度141.8厘米,直径2.2厘米 测量数据 北京时间 11:56 12:00 12:04 12:08 12:12 12:16杆影长度/厘米 154.8 153.3 152.3 149.3 152.5 153.5推算结果 当地经纬度(37°N,118°E);当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4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缩短测量时间间隔,可以更细致地捕捉杆影长度的变化过程,能更精确地确定正午时刻和相关数据,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C正确;如果只是简单缩短总的测量时间,而没有更密集的测量点,可能会遗漏关键信息,不一定能有效提高精度,甚至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A错误;标杆的直径主要影响的是标杆自身的稳定性等,对太阳高度和经纬度的测量精度影响不大,不是提高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B错误;长度较小的标杆可能会使测量的相对误差增大,而且可能会使测量操作不方便,不利于提高测量精度,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某学校地理小组观测太阳运行轨迹,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如图,图中P为86.5°);下表为某日的观测记录(方位角:正北为0°,按照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增大)。据此完成15~17题。北京时间 方位角/° 高度角/°6:00 65 -17:00 69 128:00 73 259:00 76 3910:00 77 5311:00 77 6612:00 69 8013:00 308 8414:00 284 7115. 该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为( )A. 20°N,90°EB. 20°N,110°EC. 10°N,90°ED. 10°N,110°E√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P为86.5°,而P日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有两次太阳直射,结合12月22日冬至日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年内最小值可知,P是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当地位于北半球,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值)可知,H=86.5°=90°-(23.5°-当地纬度),求得当地纬度为20°N,C、D错误;北京时间13时当地的太阳高度接近最大,说明当地正午在北京时间13时左右,与东八区相差1小时,即在105°E附近,B正确;90°E与东八区相差2小时,A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某学校地理小组观测太阳运行轨迹,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如图,图中P为86.5°);下表为某日的观测记录(方位角:正北为0°,按照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增大)。据此完成15~17题。北京时间 方位角/° 高度角/°6:00 65 -17:00 69 128:00 73 259:00 76 3910:00 77 5311:00 77 6612:00 69 8013:00 308 8414:00 284 7116. 相对于该地,北京(40°N,116°E)的日出时间和日出方位( )A. 更早 偏南B. 更早 偏北C. 更晚 偏南D. 更晚 偏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超过84°,说明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40°N,当地20°N,北京昼更长,且北京经度偏东,所以北京的日出时间更早;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除极昼地区都是日出东北,日出方位越偏北说明昼越长,该日北京的昼长更长,所以日出方位更偏北,B正确,A、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某学校地理小组观测太阳运行轨迹,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如图,图中P为86.5°);下表为某日的观测记录(方位角:正北为0°,按照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增大)。据此完成15~17题。北京时间 方位角/° 高度角/°6:00 65 -17:00 69 128:00 73 259:00 76 3910:00 77 5311:00 77 6612:00 69 8013:00 308 8414:00 284 7117. 该日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北京黄叶遍地B. 武汉樱花盛开C. 南京阴雨连绵D. 漠河冰天雪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超过84°,说明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接近当地纬度20°N,为北半球的夏季,北京黄叶遍地是秋季,A错误;武汉樱花盛开是春季,B错误;南京阴雨连绵是夏季,C正确;漠河冰天雪地是冬季,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1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pptx 课时4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x 课时5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pptx 课时6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pptx 课时7 昼夜交替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pptx 课时8 时差.pptx 课时9 昼夜长短的变化.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