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6张PPT)课时1 地球与地图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1.运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结合示意图,认识经纬网并据此解决实际问题。 2.观察地图,明确地图的要素构成,学会判读地图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1.识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熟知地图的三要素,能准确判读地图中的方向与换算地图比例尺。 2.结合图示,会判读经纬网及其应用,理解其地理 意义考点一 地球与地球仪考点二 地图类题通法 1 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考点一 地球与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 认识地球的大小2. 根据上图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提示: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认识地球仪与经纬网1. 认识经线与纬线经线 纬线特点 形状 圆方向 指示 方向 指示 方向长度 都相等(约 km)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 半圆南北 东西 2万 平行 2. 认识经度和纬度经度 纬度划分 从 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 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 ,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 本初子午线 赤道 大 大 大 大 经度 纬度划分 半球 20°W—0°—160°E为 ,160°E—180°—20°W为 以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线) ① 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 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 纬线是中、低纬度分界线; 纬线是中、高纬度分界线。② 是热带、温带分界线; 是温带、寒带分界线东半球西半球 赤道 本初子午线 180° 30° 60° 回归线 极圈 (2021·江苏高考17~18题)公元8世纪开始,基尔瓦逐渐成为非洲东海岸的商贸中心。15世纪初郑和船队曾从不同航线到达基尔瓦。17、18世纪随着世界贸易格局不断改变,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1981年基尔瓦所在地的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为郑和船队航海路线示意图。【探究】 (1)依据图中信息,说出基尔瓦临近的大洋名称,以及与其有航海线联系的麦加和阿巴斯所在的地区及临近的海域。提示:基尔瓦位于非洲东海岸,印度洋西部;麦加和阿巴斯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地区,临近阿拉伯海。(2)如何估算摩加迪沙与基尔瓦之间的航线距离?提示:先估算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再按每1°纬度差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km进行距离计算。摩加迪沙到基尔瓦大致经过10个纬度距,两地距离约为10×111 km=1 110 km。(3)说出郑和船队从科伦坡驶向摩加迪沙的主要航向并估算图中科伦坡与摩加迪沙之间的航线距离。提示:郑和船队从科伦坡驶向摩加迪沙的主要航向大致向西。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科伦坡到摩加迪沙经度差约为35°,且位于赤道附近,由此可估算两地距离约为3 885 km。【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公元8世纪基尔瓦作为商贸中心兴起时,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 A )A. 阿拉伯海沿岸 B. 南海沿岸C. 几内亚湾沿岸 D. 地中海沿岸(2)郑和船队若每天航行190 km,从科伦坡经摩加迪沙至基尔瓦的最短时间约( B )A. 2周 B. 4周C. 6周 D. 8周AB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1. 利用经纬网定位、辨“方向”(1)判断依据通过经纬网显示的经纬度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要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确定方向。在地球仪上,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过两点的大圆劣弧进行判断。类型 方格状经纬网图 弧线式经纬网图图示具体定位方法 一般可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来判断。图中A点位于B点的西北 一般依据自转方向判定东西方向,依据与极点的远近定南北方向。图中B点位于A点的正东,C点位于B点的正南,C点位于A点的东南(2)判断东西方向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同为东经度,经度大者在东;同为西经度,经度大者在西。②分别为东西经度a.若两地经度和<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b.若两地经度和>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3)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判断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来判断方向。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转绘(如图)来判断。据图可判断甲在乙的东南方向。2. 结合经纬线特征计算两点间“距离”(1)理论依据:赤道和经线圈长度约为4万千米,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计算方法①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 km。如图中的距离为111 km。②同一条纬线上经度差为1°的实际纬线弧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大约是(111×cos φ°)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的。③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计算图中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3. 依据经纬网特征找大圆定“最短航线”和“航向”(1)理论依据: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的航向。(2)确定方法①“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过球心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一是赤道(图A),二是经线圈(图B),三是晨昏圈(图C)。②非赤道的同纬度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如图D、图E中的PQ);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如图D、图E中的P'Q')。③确定最短航线和航向。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的航向,如图E中从Q到P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从P'到Q'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4. 确定对称点坐标(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A点(40°N,20°W)与B点(40°S,20°W)关于赤道对称。(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图中A点(40°N,20°W)与C点(40°N,160°E)关于地轴对称。(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A点(40°N,20°W)与D点(40°S,160°E)关于地心对称。实践一 教材链接 (七年级上册P12—13图示及阅读材料拓展迁移)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线的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测量地的纬度 经度1°的长度/km 纬度1°的长度/km0° 111.322 110.56930° 96.490 110.85045° 78.850 111.13280° 19.394 111.6661. 下列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长B. 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在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 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 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解析: 表中显示,随纬度增加,经度1°的长度即纬线长度变短;表中经度1°的长度在不同纬度差异较大,不会是测量误差导致的,A、B、C错误。纬度1°的长度在不同纬度略有差别,说明地球是不规则球体,D正确。2. 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接近( )A. 111 km B. 55 km C. 28 km D. 110 km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纬度45°跨经度1°的纬线长度是78.850km,纬度80°跨经度1°的纬线长度是19.394 km,再结合表中显示的递减特点可判断B正确。 (七年级上册P12—13图示及阅读材料拓展迁移)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线的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测量地的纬度 经度1°的长度/km 纬度1°的长度/km0° 111.322 110.56930° 96.490 110.85045° 78.850 111.13280° 19.394 111.666√实践二 活学活用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完成3~4题。3. 飞机飞行航线( )A. 一直不变 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正北后向正南√解析: 从甲地过北极点到乙地,飞行纬度(90°-60°)+(90°-60°)=60°,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故飞机飞行距离约为60°×111千米=6 660千米,用了8个小时,则飞机速度约为6 660千米÷8小时=832.5千米/小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则飞行距离约为180°×111千米×cos 60°=9 990千米,所用时间约为12个小时,B正确。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完成3~4题。4.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A. 8小时 B. 12小时C. 16小时 D. 20小时√解析: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被这两点分成的劣弧长,因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在一个经线圈上,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且纬度相同,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得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据此分析甲、乙间最近的航线走向应是先向正北过极点后再向正南,D正确。PART 02考点二 地图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1. 填写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形式 式 式 式典例 1∶500 000 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 km数字 线段 文字 2. 比较图幅相同的两幅图的特点比例尺 表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精确度大 详细 小 简略 小高大低3. 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特点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 (n+1)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倍例:将一幅比例尺为1∶100 000的地图放大1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新图的大小是原图的4倍(如图)。若将一幅比例尺为1∶50 000的地图缩小1/2,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新图的大小是原图的1/4(如图)。了解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1. 判读地图上的方向2. 判断地图中的图例和注记例如:▲珠穆朗玛峰8 848.86 m,▲属于 ,“珠穆朗玛峰”和“8848.86 m”为 。图例 注记 (2021·北京高考1~2题)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图1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2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探究】 (1)粮画小镇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提示:由经纬度坐标可知,粮画小镇位于北京西南方向。(2)说出该粮画小镇制作粮画的主要原料,并说出判断理由。提示:制作粮画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和玉米。判断理由:由该镇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其地处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该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3)找出四条精华路线中路程最短的路线,并说出其主要走向。提示:最短的是丁路线。该路线的走向大致是西北—东南。(4)在示意图中,如何计算每条线路的路线里程?提示:在示意图中,用直尺量算每条线路的大致长度,依据示意图中的比例尺对里程进行计算。【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该镇( B )A. 位于北京东南方向B. 地处华北平原C. 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D. 水路交通便捷(2)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B )A. 5千米 B. 10千米C. 15千米 D. 20千米BB实践一 教材链接 (七年级上册P31教材活动拓展迁移)1.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判断甲、乙两图的比例尺大小和对应图示的实际面积大小。答案:甲图比例尺大,乙图对应的实际面积大。实践二 活学活用 小凤同学绘制了一幅学校平面图。读图,回答2~3题。2. 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 )A. 先由东北向西南,再由南向北B. 先由西南向东北,再由北向南C. 先由北向南,再由东南向西北D. 先由南向北,再由东南向西北√解析: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进了前校门先由南向北,过了图中的圆圈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之后再由东南向西北,可直达后校门,D正确。3. 小凤将这幅地图送给了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说这幅图存在一个问题,请问这个问题是( )A. 比例尺应为1∶30万B. 指向标错误C. 缺少图例D. 缺少经纬度解析: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图中有比例尺、指向标、注记,但是没有图例,C正确,A、B错误。经纬度不是地图中必须具备的,D错误。 小凤同学绘制了一幅学校平面图。读图,回答2~3题。√PART 03类题通法 1 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1. 思维流程2. 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绝对位置 经纬度 位置 ××(东、西、南、北)半球经纬度(点)、经纬度范围(面)所处特殊经纬线或跨纬度带、热量带、××带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国等;地处××内陆相邻地区 的位置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经济位置 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交通位置 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是大理石的意思,沿岸地区自古就开采大理石、花岗岩和石板等。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达1 355米。沿岸城镇均为兴旺的工农业中心,有些是旅游胜地。描述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答案: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热带地区;东半球。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土耳其境内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战略位置重要。2. 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答案: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解析:从纬度来看,该区域位于中、低纬度,属于热带、亚热带;从海陆位置看,该区域三面临海,海运便利。PART 04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 (2024·天津高三期中)读局部经纬网图,回答1~2题。1. 一架飞机走最短距离从①地飞往②地,其飞行方向应是( )A. 先向正南后向正北B. 先向西南方,后向西北方飞行C. 一直向正东方飞行D. 先向东北方,后向东南方飞行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地球上两地间的最短航线为过两地间大圆劣弧。图中①②两地同在南半球且②地在①地正西,同一纬线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方向应凸向高纬方向,因此①地飞往②地的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南方,后向西北方飞行,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2024·天津高三期中)读局部经纬网图,回答1~2题。2. 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距离约为( )A. 6 600千米 B. 4 200千米C. 5 000千米 D. 3 330千米√解析: 经线的长度相等,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km,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1°的赤道长度约为111 km,任意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cos φ°)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经过计算,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距离约为30°×111 km+30°×111 km×cos 60°=4 995 km,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2024·天津河西期末)南非开普敦某科考船对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途经图中的M、N地。读图,完成3~4题。3. 对跖点是指经度和为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的两点。M地的对跖点位于( )A. 高纬度 B. 西半球C. 北温带 D. 极昼、极夜区解析: 根据图中区域轮廓可知,M地位于西欧地区,本初子午线附近,属于东半球、北温带、中纬度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因此M地的对跖点属西半球、南温带、中纬度地区,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2024·天津河西期末)南非开普敦某科考船对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途经图中的M、N地。读图,完成3~4题。4. 科考船从开普敦出发沿最短航线前往N地,航行方向为( )A. 西南 B. 西北 C. 东南 D. 东北解析: 球面两点间最短航线为过两点的大圆劣弧。据图可知,N所在地区为南极洲,可判断右侧为南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N地位于开普敦的东南方向,两点间纬度差别大,因此科考船从开普敦出发沿最短航线前往N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东南,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如图为世界某岛屿位置示意图,乙岛位于中纬度地区。据此完成5~6题。5. 飞机自乙岛沿最近航线飞往甲岛,飞行方向是( )A. 西南 B. 东北C. 先西北再西南 D. 先东北再东南解析: 最近航线应该为大圆的劣弧段,由两岛屿经纬度可知,两地的经度值之和大于180°,故乙岛位于甲岛的东北方,飞机自乙岛沿最近航线飞往甲岛的飞行方向为先西北再西南。√1234567891011121314 如图为世界某岛屿位置示意图,乙岛位于中纬度地区。据此完成5~6题。6. 关于两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岛位于东半球B. 乙岛位于西半球C. 乙岛面积是甲岛面积的4倍D. 乙岛东西方向长约57千米√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由两岛屿的经度可知,甲岛位于西半球,乙岛位于东半球;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岛所跨的经度差约为15',纬度差约为45',乙岛所跨经度差约为36',纬度差约为12',甲岛的纬度低于乙岛,通过估算可知,甲岛面积大于乙岛;乙岛东西方向跨度约36'即为0.6°,根据同一纬线两点的距离计算公式,0.6°×111千米×cos 32.5°,可以计算出东西方向长约56千米。1234567891011121314 (2024·重庆高三上开学考试)甘德国际机场(48°N,54°W)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图1示意甘德机场附近的北大西洋部分区域,图2示意地球上某地P的位置。读图,完成7~9题。7. P地位于甘德机场的( )A. 西南 B. 西北 C. 东南 D. 东北√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根据图中的经度变化规律可知,P地的纬度为60°S,甘德机场位于48°N,故P地位于甘德机场的南方,B、D错误。P地经度为140°E,甘德机场的经度为54°W,二者相加大于180°,故P地位于甘德机场的西方,A正确,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 (2024·重庆高三上开学考试)甘德国际机场(48°N,54°W)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图1示意甘德机场附近的北大西洋部分区域,图2示意地球上某地P的位置。读图,完成7~9题。8. 若一架飞机从甘德机场起飞飞往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45°N,126°E),其最优飞行方向是( )A. 先向东北飞行,然后向西南飞行B. 先向西北飞行,然后向东南飞行C. 大致沿50°N纬线向西方向飞行D. 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再向正南√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甘德国际机场位于(48°N,54°W),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位于(45°N,126°E),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因此最短的飞行线路为:由甘德机场沿54°W经线向正北方向飞行,经过北极点后再沿126°E经线向南飞行,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2024·重庆高三上开学考试)甘德国际机场(48°N,54°W)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图1示意甘德机场附近的北大西洋部分区域,图2示意地球上某地P的位置。读图,完成7~9题。9. 若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780 km/h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行至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大约飞行( )A. 10小时 B. 12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从甘德机场起飞沿最短航线飞行至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经过同一经线圈,所跨的纬度为87°(90°-48°+90°-45°=87°),因此飞行距离约为87°×111 km=9 657 km。飞机以780 km/h的速度飞行,所需时间大约为12小时,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2024·北京朝阳高三开学考试)2024年暑期研学在国内火爆,很多学校选择了文化古都北京。某学校研学团在天坛公园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图1为天坛公园平面图,图2为同学们拿到的导览指示牌图。据此完成10~11题。10. 图2所示指示牌的位置大约在图1中(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据图所知,皇乾殿和皇穹宇是相反的方向,西天门和钟楼是同一个方向,以③为中心点,向北是皇乾殿,向南是皇穹宇,向西距离较远的是西天门,较近的是钟楼,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2024·北京朝阳高三开学考试)2024年暑期研学在国内火爆,很多学校选择了文化古都北京。某学校研学团在天坛公园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图1为天坛公园平面图,图2为同学们拿到的导览指示牌图。据此完成10~11题。11. 黄昏,同学们从昭亨门出园时身影在其( )A. 左前方 B. 左后方 C. 右前方 D. 右后方√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暑期,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日落在西北,日影朝东南,黄昏,同学们从昭亨门出园时,太阳位于西北,影子在东南,根据图中方向标,判断身影在左前方,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12~13题。12. 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A. 2∶N 1∶2N B. 1∶2N 2∶NC. 2∶N 4∶N D. 1∶2N 1∶4N√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则②图幅为①图的1/4,③图幅为②图的1/4。图幅缩放为比例尺的平方,因此,①图的比例尺为②图的2倍,③图是②图的1/2。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是2∶N,③图为1∶2N。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12~13题。13. 若图①中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5.55 cm,则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A. 1∶1 000 000 B. 1∶10 000 000C. 1∶100 000 D. 1∶10 000√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从图上看,甲、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5°,则甲、乙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111×5°=555千米。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5.55cm,则图的比例尺约为5.55÷55 500 000=1∶10 000 000。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点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与该点相对应的点为“水半球”的极点,图2为北京市地理位置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指出“水半球”的极点及地理坐标,并计算“陆半球”的极点与该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答案:c点(38°S,180°);最短距离约为20 000千米。解析: “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经度差为180°;由材料可知,“陆半球”的极点是(38°N,0°),可算出“水半球”的极点是(38°S,180°),为图中的c点。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从“陆半球”的极点(38°N,0°)沿0°经线向北到北极点,再向南沿180°经线到“水半球”极点(38°S,180°),相差180个纬度,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可算出两地最短距离约为20 000千米。1234567891011121314(2)比较两图比例尺的大小,并说明从a点沿最短飞行路线飞往北京的飞行方向。答案:图1比例尺小于图2;飞行方向: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方向飞行。解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1表示的实地范围远大于图2,比例尺小于图2。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飞行路线为两地所在大圆的劣弧,图中a点约位于(38°N,0°),在北京的西南方向,因此从a点沿最短飞行路线飞往北京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1234567891011121314(3)说明赤道上既位于“陆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并写出推理过程。答案: 经度范围:20°W—0°—90°E;推理过程:由“陆半球”的极点位于0°经线,可推断出“陆半球”在赤道上的范围为90°W—0°—90°E,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可确定出二者交集为20°W—0°—90°E。解析:由材料可知,“陆半球”的极点位于0°经线,“陆半球”和“水半球”在赤道上各占一半,可推断出“陆半球”在赤道上的范围为90°W—0°—90°E,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可算出位于“陆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90°E。1234567891011121314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60张PPT)课时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学习目标:1.了解等高线的特点,熟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要素构成及分布规律,能准确判读基本的地形部位。 2.结合图示,会对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相关的计算任务驱动 夯基考教衔接 提能类题通法 2 地形特征描述类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任务驱动 夯基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 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连线)2. 认识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特征 含义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 同图同距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闭合,不相交 等高线是 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处除外)密陡疏缓 等高线密集,坡 ;等高线稀疏,坡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 相同 闭合 陡 缓 山脊 山谷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地形1. 判断基本地形部位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A 闭合,数值由四周向中间变大B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D 等高线重合E 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盆地或洼地 闭合,数值由四周向中间变小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名师点睛示坡线 示坡线是一种地图符号。即等高线上指示斜坡降落方向的短线,它与等高线垂直正交。2. 认识梯田等高线的分布特点PART 02考教衔接 提能 (2020·浙江7月选考17~18题)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3 500—3 600 m。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探究】 (1)分别说出甲、乙、丙、丁四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及判断理由。提示: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丙地位于两山峰之间,地势较低,为鞍部;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2)图1中的等高距是多少?写出图1中海拔最高点和海拔最低点的海拔范围。提示:图1中的等高距为80 m;其最高点的海拔为3 767.2 m;最低点的海拔为2 800—2 880 m。(3)写出甲、乙、丙、丁四地的海拔范围。提示:甲地海拔为3 680—3 760 m,乙地海拔为3 440—3 520 m,丙地海拔为3 600—3 680 m,丁地海拔为3 600—3 680 m。【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B )A. 甲地 B. 乙地C. 丙地 D. 丁地(2)图1中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D )A. 800米 B. 887米C. 900米 D. 967米BD(3)假如该地第四纪冰期后没有明显的地壳运动影响,试推测在第四纪冰期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不会被永久性积雪覆盖的是( B )A. 甲地 B. 乙地C. 丙地 D. 丁地B 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点相对高度和温差的方法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再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差。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①估算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公式求算:(n-1)d<H<(n+1)d。(3)计算陡崖高度的方法陡崖高度 公式陡崖相对 高度 (n-1)×d≤ΔH<(n+1)×d n: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等高距陡崖绝对 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H大: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H小: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小的(4)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中心区域海拔的确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大,我们简称为“大于大的”;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小,我们简称为“小于小的”。例如,图中有两处等高线闭合区域,其中A处海拔小于100 m、大于0 m,为低地;B处海拔大于200 m、小于300 m,为高地。(5)地下水埋藏深度(打井深度)的计算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计算至少打多深的井才能出水。计算公式为:h=a-b,其中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位线值。实践一 教材链接 (七年级上册P34教材活动拓展迁移)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 关于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处为山峰 B. ②处为山脊C. ③处为山脊 D. ④处为鞍部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位于等高线最稀疏处,坡度最小,A正确。√2. 下列地段中坡度最小的是( )A. ①处 B. ②处C. ③处 D. ④处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③处为山谷,④处为宽谷,B正确。 (七年级上册P34教材活动拓展迁移)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实践二 活学活用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如图是我国东南海滨某地略图,该地地形复杂,适合漂流运动,且瀑布较多,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图中三个瀑布中,甲瀑布落差最大,丙瀑布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5米。据此完成3~4题。3. 乙瀑布的落差与a等高线数值的差值绝对值可能是( )A. 35米 B. 47米C. 50米 D. 65米√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河流干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图中0 m等高线应为海岸线,其右侧为海域,a等高线位于海上,可能为海上凸出的一个小岛,所以a闭合区域内应大于0 m,a等高线为该小岛的岸线,其数值也应为0。由材料可知,丙地瀑布落差最小,甲瀑布落差最大,丙瀑布落差为35米,乙瀑布的落差应大于35米,A错误。但由于甲、乙瀑布位于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两瀑布落差的和应小于100米,所以乙瀑布的落差一定小于50米,否则乙瀑布的落差将大于甲瀑布,C、D错误。所以乙瀑布的落差与a等高线数值的差值绝对值可能是47米,B正确。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如图是我国东南海滨某地略图,该地地形复杂,适合漂流运动,且瀑布较多,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图中三个瀑布中,甲瀑布落差最大,丙瀑布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5米。据此完成3~4题。4. 图示漂流河段平均流速由慢到快的排序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C. ③①② D. ③②①√解析: 读图可知,①②③三段河流长度相近,首尾高差大小决定平均流速快慢。①②段相比,终点相同,但②段起点为100米,而①段起点低于100米,因此②段高差大于①段,②段平均流速快于①段;图中②③段起点海拔相同,但③段终点比②段低,因此③段高差大于②段,③段平均流速快于②段。由此判断,平均流速由慢到快的排序是①②③。A正确。PART 03类题通法 2 地形特征描述类1. 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2. 地形特征描述类规范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地形 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②××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域地势 高、低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1. (2021·浙江1月选考28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缩略图。材料二 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答案: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海岸线特征、特殊地貌等角度描述。由图中海拔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海岸线曲折。2. 云贵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读图,回答问题。判断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答案:地形、地势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高东低,地表崎岖(中部较平坦,四周崎岖)。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海拔大多在1 0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边缘等高线较密集,中部较稀疏,地形中部较平坦,四周崎岖;河流主要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PART 04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 与山体素描图相匹配的等高线地形图是( )解析: 在山体模型中有两个山顶,且有一个明显的山谷,所以对应的等高线图应该是D。√123456789101112131415 (2024·江西南昌高三上期中)如图为江西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和坡面上设计的甲、乙两种小区房屋排列图。据此完成2~3题。2. 图中M、N两地相对高度最大约为( )A. 325米 B. 375米C. 475米 D. 525米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M处海拔为600—650米,N处位于河谷另一侧,海拔是250米,所以两地落差为350—400米,最大相对高度接近400米,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3. 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只考虑日照,为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充足日光照射,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 ②④ 甲 B. ②③ 甲C. ②④ 乙 D. ③④ 乙 (2024·江西南昌高三上期中)如图为江西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和坡面上设计的甲、乙两种小区房屋排列图。据此完成2~3题。√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由所学可知,江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山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为保证光照,房屋建筑要南低北高。读图,图中既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按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由此可知,①③为北坡(阴坡),为保证光照,应上(南)矮下(北)高,减少上部楼房对下部的遮挡,适用乙模式设计;②④位于南坡(阳坡),应上(北)高下(南)矮,适用甲模式设计,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 (2024·天津南开高三上期中)某校学生到华北某地开展研学活动。如图示意该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米),图中瀑布的高差约为52米。读图,完成4~5题。4. 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 510米 B. 540米C. 570米 D. 590米√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山峰的海拔是915米;由于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桥梁段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则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桥梁在瀑布的上游,桥梁的海拔为300—400米,但由于瀑布的落差是52米,所以桥梁的海拔为348—400米,则桥梁与山峰的高差为515—567米,B正确,A、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5. 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A. 在甲地可观测到乙地植被B. 甲地坡面径流大致流向东南C. 山谷内可见原生橄榄树林D. 在桥梁上可遥看瀑布挂前川 (2024·天津南开高三上期中)某校学生到华北某地开展研学活动。如图示意该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米),图中瀑布的高差约为52米。读图,完成4~5题。√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甲地和乙地之间为河谷,中间无遮挡物,故在甲地可观测到乙地植被,A正确。坡面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流,且与等高线垂直,由此可以判断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B错误。橄榄树为亚热带常绿乔木,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误。观赏瀑布应该在瀑布的下游,且正对着瀑布,距离适中,桥梁在瀑布的上游,故在桥梁上不能观看到瀑布,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 结合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6. 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 1.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A. 1 000米 B. 500米C. 600米 D. 1 200 米解析: 观察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则1.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0米。√1234567891011121314157. 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最陡的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解析: 路线②处等高线最密集,说明坡最陡。 结合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123456789101112131415 结合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8. 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 以丘陵、山地为主B. 典型的盆地地形C. 广阔的平原地形D. 高峻的高原地形解析: 读图可知,有的地方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为丘陵;有的地方海拔在500米以上,山坡陡峭,为山地,故图示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123456789101112131415 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从甲村出发,沿图中虚线线路进行地貌考察,最后到达乙村。读图,完成9~10题。9. 该地理兴趣小组重点考察的微观地貌不包括( )A. 河谷 B. 陡崖C. 山脊 D. 鞍部√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读图可知,考察初始和结束的两段均沿河流前进,故考察了河谷地貌,A不符合题意;图示区域西南部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位于考察路线上,B不符合题意;考察路线上没有明显的山脊地貌,所以考察的微观地貌不包括山脊,C符合题意;图中丙地附近有一鞍部,位于考察路线上,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 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从甲村出发,沿图中虚线线路进行地貌考察,最后到达乙村。读图,完成9~10题。10. 考察途中,在丙地( )A. 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B. 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C. 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D. 两村都无法看到√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读图可知,甲村和丙地处在鞍部的两侧,受鞍部的阻挡,在丙地不能看到甲村,A、B错误;乙村、丙地分别位于河谷的两侧,中间没有高地阻挡,在丙地能看到乙村,C正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 (2024·河北秦皇岛三模)如图为6月底举行的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1~12题。11. 图示区域骑行线路( )A. 多沿山脊分布B. 高差小于1 000 mC. 起止点海拔最高D. a至b段为上坡赛段√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骑行线路多沿山谷分布,A错误;图中骑行线路的最低点在起止点附近,海拔为1 200—1 400 m,最高处位于b至c段,海拔为2 400—2 600 m,高差大于1 000 m,B错误;图中骑行线路的起止点附近海拔最低,C错误;骑行线路a处海拔为1 400—1 600m,b处海拔为1 800—2 000 m,a至b段为上坡赛段,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 (2024·河北秦皇岛三模)如图为6月底举行的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1~12题。12. 骑行线路中补给站和医疗站数量较多的是( )A. 起点至a段 B. a至b段C. b至c段 D. c至终点段√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骑行线路中,b至c段海拔较高,线路较曲折,路况较复杂,需要较多的补给站和医疗站为运动员服务,C正确;其他路段海拔较低,坡度较小,骑行线路较平直,所需的补给站和医疗站数量少于b至c段,A、B、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 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3~14题。13.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 B. 230米C. 340米 D. 420米解析: 根据图中山峰的海拔(580米)及图中等高距(100米),可推知海拔580米山峰外侧的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为500;结合河流流经地区是该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且两侧等高线数值是相等的,可推知Q地外侧的等高线的数值为400,则Q地的海拔为400—500米。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 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3~14题。14.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B. 310米C. 360米 D. 410米√解析: 根据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可判断,瀑布底部的海拔为200—228米,由于图中桥梁位于瀑布的下游,因此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低于瀑布底部的海拔;而瀑布底部与山峰的高差为352—380米,因此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肯定大于352米,但小于380米。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非选择题15.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答案: 盆地地形,地势中间低四周高。解析: 根据图示等高线的分布变化可判断,该区域中部为海拔在500 m以下的平坦地形,四周为海拔较高的山地,所以该区域主体上属于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地形。地势特征为中间低四周高,起伏较大。123456789101112131415(2)说明AB河段的河流流向。答案: 先由北向南流,再向东南流。解析:结合地势起伏状况可知,AB河段河流自A流向B。结合指向标可以判断,AB河段流水的方向为先自北向南,再向东南。123456789101112131415(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看不到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村镇?请简述理由。答案: 丁。有山脊阻挡视线。解析:读图可知,从朝阳峰到丁地之间有山脊,受山脊阻挡,视线不通透,所以从朝阳峰看不到丁地。其他村镇的视线没有障碍物阻挡,均可看到。123456789101112131415(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更大,请说明原因。答案: 丁。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该处的山体坡度大。解析:滑坡发生概率的大小与地势起伏状况有关,坡度越大,概率相对较大。由图可知,四地中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该处的山体坡度大,滑坡发生的概率最大。123456789101112131415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共52张PPT)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高中总复习·地理学习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结合实例,描述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习目标:1.结合图示,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熟练运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2.能绘制地形剖面图,熟练运用地形剖面图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任务驱动 夯基考教衔接 提能课时跟踪检测PART 01任务驱动 夯基根据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填空1. 图中A、B、C三处,适宜修建水库的位置是 处,因此处为 地形,有河流流经,便于 ;适宜修建水坝的位置是 处,该地位于峡谷地带,筑坝工程量小。A 盆地 集水 C 2. 从追求环境优美的角度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修建疗养院的是 ,该地位于阳坡且背山面水。3. 为解决图中乙、丁两地的用水问题,计划修建自流引水设施,最终从规划的①②③④四条引水路线中选择了线路①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该路线基本上由高处向低处引水,可自流输水。丁 认识地形剖面图1. 填空:地形剖面图是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 大小状况。2. 绘图:依据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坡度 第一步:确定 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如上图中的AB)。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剖面 高度 水平距离 第三步:确立比例尺。一般情况,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 ,起伏越明显。第四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 (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 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越大 交点 升降 PART 02考教衔接 提能 (经典高考题)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如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探究】 (1)5月初,到我国东南部山区旅游时,应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提示:应注意防范山洪、滑坡和泥石流。(2)图中①与②相比,容易遭到山洪侵袭的是 。请说出理由。提示:①处。①处与②处相比,靠近河道,且位于河流交汇处,夏季降雨时来水量大,易受山洪侵袭。(3)图中③处位于 的底部,在此处活动时应注意防范落石、滑坡等灾害。陡崖 (4)在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地点中,找出向东观测视野最开阔的地点,说出判断理由。提示:⑥地。理由:六个地点中,⑥处位于图示最高山峰东侧,海拔较高,向东观测的视野最好。【应用】 结合上面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B )A. ① B. ②C. ③ D. ④(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D )A. ③ B. ④C. ⑤ D. ⑥BD1. 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水系 特征 ①山地→放射状水系;②盆地→向心状水系;③山脊→分水岭(山脊线);④山谷→河流发育(山谷线)水文 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流速大、水能丰富;②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大→流量大;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冲积扇(洪积扇)2. 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气候特征 看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气候 差异 气温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 阳坡光照时数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3. 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1)选点①水库坝址a.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b.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等问题。②港口a.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b.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如图为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分布图,港口应建在丙地,因为丙地位于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港)。③宿营地a.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b.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伤害;c.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如图中宿营地应选在丙地)。(2)选线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公路、 铁路 一般要求坡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成盘山公路等(图中公路选线为EHF)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引水 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图中A线更合理)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3)选面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 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捷、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4. “三看”法判读地形剖面图5. 利用剖面图巧解通视问题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如图所示:(1)根据坡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凹坡),则可以通视(如图1);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凸坡),则无法通视(如图2)。(2)根据是否穿越山谷判断。如果穿越山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3)。实践一 教材链接 (七年级上册P35教材图示及文字内容拓展迁移)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暑假期间,珂珂老师带领学生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活动。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1)判断图中a、b两坡的坡度大小,并分析怎样开发利用这两处山坡?答案: a地坡度大于b地。a坡应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b坡可以开垦梯田,种植农作物。(2)探讨甲、乙、丙三地哪一处适合建窑洞?并说明理由。答案: 甲地。丙地朝向北方,该地冬季偏北风强盛,不适宜建窑洞;乙地位于谷地,夏季雨水在此汇集,易遭受水淹,不适宜建窑洞;甲地朝南,冬季太阳辐射多,又避开冬季风,较为温暖,地势较高,不易遭受水淹和流水侵蚀,最适宜建窑洞。实践二 活学活用 图1和图2分别为某地形区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2~3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点可全年观测日出B. ③点附近可以拍摄到该地形区主峰C. ②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D. ④点附近有河流√解析: 图示主峰位于④点附近,③点与主峰之间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则可拍摄主峰,B正确;图示①点东侧有山峰阻挡,日出偏东方,大部分时间不能看到日出,A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②点位于⑤点的西南方,C错误;④点位于山顶附近,没有河流分布,D错误。 图1和图2分别为某地形区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2~3题。3. 依据L1、L2、L3、L4等高线绘制地形剖面图,与图2地形剖面图相符的线是( )A. L1 B. L2C. L3 D. L4√解析: 由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5 m。图中超过1 200 m的地区唯有④点附近的山顶;剖面线最高点超过1 200 m,则该剖面线穿过④点附近;同时该剖面线有两个高峰,则与图中L2相符。PART 03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1~2题。1. 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解析: 河流集水方向是由高处指向低处,且垂直于等高线。12345678910111213√2. 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 100 250 B. 100 350C. 500 250 D. 500 350解析: 河流位于山谷处,可以判断出a的数值大于300,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则a的数值为500;根据局部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一规律,b点的数值为100—300。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1~2题。√12345678910111213 (2024·广西南宁一模)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铁路兴建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保留大量客运无空调老式内燃机绿皮车,电气化铁路少。如图示意大兴安岭某地区,该地区由于季节环境的变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据此完成3~4题。3. 图中铁路延伸所在地形及其主要用途分别是( )A. 山谷、货运 B. 山谷、客运C. 山脊、货运 D. 山脊、客运√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铁路线路繁多,且主要沿着山谷(等高线凸向高海拔方向)延伸。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原始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主要的林业基地,该地区密布的铁路线路主要是以承担原木的运输为主,A正确;该地区为林区,人口稀少,B、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 (2024·广西南宁一模)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铁路兴建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保留大量客运无空调老式内燃机绿皮车,电气化铁路少。如图示意大兴安岭某地区,该地区由于季节环境的变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据此完成3~4题。4. 推测图示区域列车行驶速度最慢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C. 秋季 D. 冬季解析: 该地位于大兴安岭,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冬季由于降雪量大,路面积雪厚,此时为确保安全,列车行驶速度最慢,D正确;其他季节温度较高,地面没有积雪或少有积雪,A、B、C错误。√12345678910111213 云南省大理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三位于一体”,拥有众多旅游景区。2024年暑假,小明同学来到大理旅游,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苍山。如图示意大理局部地区旅游景点分布。据此完成5~6题。5. 苍山洗马潭索道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550米 B. 1 250米C. 1 650米 D. 1 850米解析: 由等高线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200米,洗马潭索道起点海拔为2 200—2 400 m,终点为3 800—4 000 m,则相对高度为1 400—1 800 m。故选C。√12345678910111213 云南省大理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三位于一体”,拥有众多旅游景区。2024年暑假,小明同学来到大理旅游,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苍山。如图示意大理局部地区旅游景点分布。据此完成5~6题。6. 小明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苍山,当到达中转站时,小明可能看到( )A. 沧桑的大理古城 B. 白雪皑皑的山峰C. 高耸挺拔的三塔 D. 地平线上的夕阳√12345678910111213解析: 中转站海拔高于大理古城,且两地之间没有地形障碍阻挡视线,在中转站能看到大理古城;图中最高峰海拔在4 200米以下,夏季很少有积雪;中转站位于谷地中,与三塔景区之间有山坡阻挡视线,不能看到高耸的三塔;中转站位于山地东坡,夕阳位于偏西方向不能看到。故选A。12345678910111213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上期中)我国著名骑行家钟先生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出发,开启中国人第一次以骑行方式穿越美洲大陆的探险旅程,沿途可看到壮美的火山、昼夜不停地间歇泉、寂寥的荒漠、恣意的沙尘暴。如图为骑行途经的一段公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 下列路段中,钟先生骑行较费力的是( )A. ①至②路段、③至④路段B. ①至②路段、②至③路段C. ②至③路段、④至⑤路段D. ①至②路段、④至⑤路段√12345678910111213解析: 从图示等高线分布可判断,①至②路段和④至⑤路段穿过等高线,且方向为向高海拔骑行,属于上坡,骑行较费力;②至③路段、③至④路段未穿行等高线,相对高度变化不大,路段平缓,骑行较为省力,D正确,A、B、C错误。12345678910111213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上期中)我国著名骑行家钟先生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出发,开启中国人第一次以骑行方式穿越美洲大陆的探险旅程,沿途可看到壮美的火山、昼夜不停地间歇泉、寂寥的荒漠、恣意的沙尘暴。如图为骑行途经的一段公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8.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拟选处,最适宜观看钟先生④至⑤路段骑行的位置是( )A. 甲处 B. 乙处C. 丙处 D. 丁处√12345678910111213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北侧有一段凸出的山脊,有山脊阻挡视线观看骑行,位置不适宜,A错误;乙处的海拔高,且正对着④至⑤路段,可以看到山谷对面的④至⑤几乎全段,位置适宜,B正确;丙处与④至⑤路段中间有山峰,会受到山峰阻挡视线,位置不适宜,C错误;④至⑤路段中间有一处凸起的山脊,丁处不能看到④至⑤路段后半段骑行路段,比较乙处,位置不适宜,D错误。12345678910111213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9~11题。9. 图中相对高度范围为( )A. 350—450 mB. 400—500 mC. 450—550 mD. 500—600 m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 m,由指向标可知,该区域南部海拔最低为50—100 m,三座山峰,最东部的山峰海拔最高,海拔为550—600 m,由此可知,图中相对高度范围为450—500 m。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0. 站在图中H处最可能看到( )A. ① B. ②C. ③ D. ④解析: H到①④处有山峰或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A、D错误;H到③处,海拔高处等高线稀疏,海拔低处等高线密集,为凸坡,不能通视,C错误;H到②处没有视线阻挡,可以通视,B正确。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9~11题。√1234567891011121311. 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9~11题。√解析: 由等高线图可知,PQ一线最高海拔大于550 m,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最高海拔大于550 m,由此可知D正确。12345678910111213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题。12. 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处开发攀岩项目B. 乙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C. 丙处修建观景台D. 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12345678910111213解析: 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该部位适宜做攀岩运动,合理;乙处为山脊,不可以开发漂流体验项目,不合理;丙处为山顶,海拔高,可修建观景台,合理;溪水村位于缓坡上,周边可以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合理。本题要求选择不合理的选项,故选B。12345678910111213二、非选择题13. (2024·宁夏银川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田家圪崂(gē láo)的对面,从庙坪山和神仙山之间的沟里流出来一条细得像麻绳一样的小河,和大沟道里的东拉河汇流在一起。两河交汇之处,有一个小小的三角洲。三角洲的洲角上,有一座不知什么年间修起的龙王庙。”“因为这地方有座庙,这个三角洲就叫庙坪。庙坪可以说是双水村的风景区——因为在这个土坪上,有一片密密麻麻的枣树林。”12345678910111213“每当打枣的时候,四五天里,简直可以说是双水村最盛大的节日。在这期间,全村所有的人都可以去打枣,所有打枣的人都可以放开肚皮吃。”——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如图为田家圪崂附近区域等高线图(单位:m)。12345678910111213(1)分析当时人们在三角洲上修建龙王庙的主要原因。答案: 取址原因:三角洲地形相对平坦,适宜修建;临近河流,取水方便。修庙原因:当地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发;民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期盼风调雨顺,所以修建龙王庙。解析: 由材料可知,当时人们在三角洲上修建龙王庙是因当地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发;民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期盼风调雨顺,且三角洲地形相对平坦,适宜修建,修筑难度低;临近河流,取水方便。12345678910111213(2)据图描述田家圪崂的地形特点。解释陕北地区有多个村庄以“圪崂”命名的原因。答案: 地形特点:沟谷地形;区域狭小;平地面积小。命名原因: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谷众多,圪崂多;许多村庄建在圪崂;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孕育出的相同的地域文化(语言习惯/命名规则)。解析:读图可知,田家圪崂海拔低于800米,位于河谷,故地形特点是沟谷地形;区域狭小;平地面积小。陕北地区有多个村庄以“圪崂”命名的原因是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上,其地表破碎,沟谷众多,圪崂多;许多村庄建在圪崂里,故命名为“圪崂”;当地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孕育出相同的地域文化,语言习惯与命名规则相似。12345678910111213(3)文中描绘的打枣场景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假如枣树林至今仍然存在,试比较现在与当年枣树林作用的差异。答案: 70、80年代:枣不能交易,只能解决一时的饥饱问题。当代:主要作为旅游景观吸引游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可以出售,增加收入。解析:由材料可知,打枣场景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枣不能交易,只能解决一时的饥饱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此区域因路遥《平凡的世界》知名度提高,主要作为旅游景观吸引游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枣还可以出售,增加收入。12345678910111213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1 地球与地图.pptx 课时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pptx 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应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