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杠杆 学案(无答案)苏科版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杠杆 学案(无答案)苏科版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杠杆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找到支点,其次是找到动力臂、阻力臂。
2.难点:运用上杠杆平衡条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堂学习]
问题1: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的平衡是指________;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如何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当堂反馈]
1.关于杠杆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杠杆静止不动,就称为杠杆平衡
B.杠杆平衡时,支点必须在杠杆的两边
C.OD杠杆平衡时,支点必须在杠杆的中间
D.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静止,才能称为杠杆平衡
2.用一根杠杆撬重物,当物重1000N时,手至少要用200N的力才能撬动。若此时阻力臂长20cm,则动力臂的长度应为 (  )
A.20cm  B.1m C.2m    D.5m
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杠杆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左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移动,或者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_移动,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同学在做“研究扛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在第一行的两个空格中填写适当的内容,使表格完善。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4 5 5 4
2 3 4 4 3
3
结论: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巩固]
5.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螺母A向_____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_______。(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6.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在300牛的铜块和200牛的铝块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减少50牛,则杠杆(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
7.如图是一个均匀直杠杆,O为支点,在A点挂一重10N的物体,则在B点用20N的力,可以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问:
(1)若在C点仍用20N向下的力,杠杆能否平衡?(图中每格距离相等)答:____(选填“能”或“不能”)
(2)若在C点用20N的力,方向不限,讨论杠杆是否可能平衡?
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8.请你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究竟小猴和小兔谁分的萝卜重?简要说明理由。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