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以诗为友,观人生百态。徜徉古诗苑,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1) ”让我们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让我们听到他“(2) ,端居耻圣明”的心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3) , ”让我们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乐观豁达,劝慰中又满含期盼;《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4) , ”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柳宗元被贬谪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孤凄悲凉;《石壕吏》中杜甫用“(5) , ”道尽了百姓饱经战乱苟且偷生的悲楚;《卜算子· 咏梅》中“(6) ,
”突显了陆游芳香依旧、坚持正义的风骨。
2.学校开展以“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9分)
中国文化chóng尚“和”,有关“和”的思想(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_▲ ,还被认为是_▲ ,更被尊奉为_▲ ;心胸豁达、互相谦让,个人才能和乐,邻里才能和mù。在吴伯箫的《灯笼》中,晚上村头的那一挂红灯笼给孤行客带去的慰藉,何尝不是“和”的体现。开放包容、交流融通,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在《礼记》的《大道之行也》中,孔子用理想的“大同”社会表达对“和”的(B)。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诸如此类都离不开“以和为贵”。“和”是和谐,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和”是平等,人类文明因丰富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有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
chóng______尚 和mù________
(2)请为A、B两处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
A.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B.追求 追寻
(3)修改文中划线句的语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入文中“_▲ ”处的语句,顺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修德养性的关键 ②国家共处的原则 ③社会交往的准绳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3.下图是班长小语策划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框架,请按照此思维导图把活动构思向班主任李老师汇报并征求修改意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3分)
二 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17分)
【甲】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③”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④”,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达:通达。②奚:怎么。③正:匡正。④求放心: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5.根据“方法引导”的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不理解的字词 方法引导 尝试释义
就有道而正也 成语推测法 如“ 避重就轻 ” (1)
学问之道 课内迁移法 如“ 策之不以其道 ” (2)
以多问于寡 语法推测法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3)
舍问,其奚决焉 查阅字典法 ①放下、丢开、放弃。②房屋,居住之所。③谦辞用法,称呼自己的亲属或属下。 (4) (填序号)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5分)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文在默写《送友人》时把“蓬”写作了“篷”,结合“蓬”字的涵义赏析诗句“孤蓬万里征”,帮助他正确理解“孤蓬”的意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关于【甲】【乙】【丙】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甲】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B.【乙】文先以“嘉肴”与“至道”进行对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本文“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C.【丙】文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着重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D.【乙】【丙】两文都运用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展开论述,逻辑性强。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9—11题。(9分)
材料一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展现了航天人寻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回首过去,有一个名字值得我们铭记,他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青年时代的他,面对导弹发射失败的现实,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一次次实验中终获成功;60岁的他选择再“创业”,描绘空间站蓝图,在他的带领下,16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T”字构型的空间站遨游太空;如今91岁的他依旧闲不住,天天惦记着怎么登月。
(选自新华网《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合肥开幕》)
材料二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材料三
①同学们在大学里一定要做梦,甚至可以梦游。比如我年少时看了三毛的书,也想周游列国,没准还能碰上个女荷西。但是所有这些梦想都属于你们这个年龄段的,我现在没有资格做这样的梦了,我现在所处的是人生的舍弃阶段。而你们所处的是人生的选择阶段,不要放弃做梦!更别忘了替这个社会、替这个国家做梦,能全身心地做这种梦,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几次这样的机会,等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时,想做梦你也力不从心了,因此趁现在抓紧做梦!
②有人说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怎么会呢?
③其实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一步到位的最满意的工作!实际上你就是一个骑手,毕业后你就应该先上一匹马,只要你优秀,你就能找到更棒的马!
④ 季羡林先生的一席话给我印象很深,采访他时,他说:“我已经如此老了,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人生的前方要永远有希望、有温暖才行。”
⑤再举个例子:狗赛跑怎么比?怎么让狗跑起来、跑得快?给每个狗嘴前边都吊着个骨头!我们每个人也要给自己放块骨头——精神的骨头!
(选自《剖开人生的面目 》,有删减)
9.2025年4月24日正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为回应这次“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的主题,学而中学邀请王永志院士就“格物致知”精神进行讲座。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王永志院士“格物致知”精神是如何体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为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演讲,材料二和材料三两篇演讲稿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完美的结尾,能够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本次活动的圆桌讨论会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给材料三补写的结尾,请你结合材料和小贴士也完成这个补写任务。(不超过80字)(3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2-16题。(18分)
小语班级打算制作“清凉山文化长廊”展板,下面是他搜集的文字材料,请你与他一同完成。
清凉山
刘成章
①西北风万年嘶吼处。延河的浪花抒情处。酸枣树扯人衣补袖留人处。清凉山。周围都是土山,它不是,它是石山。但毕竟,黄土高原统摄着它,山顶上依然覆了一大坨黄土,到热月天,树绿了,庄稼绿了,绿成碧玉的山顶。除此而外,便是一山粗糙坚硬的白白黑黑。石裸出山的风骨,山的历史,山的力。石头或高或低,或凸或凹,或单或叠,或断或续,或尖或钝,或直或曲,或冷或热,或喜或怒,或庄严或活泼,气象万千。山上住了人,路是石头,屋是石头,廊檐是石头,门和窗,也是石头。饲养的公鸡母鸡虽然不是石头,翎毛一抖,却也抖下了石头的芬芳。摔个金属物件于地上,便溅起石头与金属的交响,灿若节日的礼花,久不凋谢。
②中国关于石头的神话很多,它更复如此。登临它时就立时踏进了神话的氛围。一块庙宇般大的仙人石,面团般扭了几扭,晃一团野乱怪黑,高悬于头顶。传说仙人吕洞宾曾站在它的上面饱览延安风光。吕洞宾是一竖,它是一点,点成个特大的感叹号,教普天下为之一震。吕洞宾飘然去了,一竖飘然去了,留下这触目惊心的一点,给世人留下了永远的刺激。它充满了动感。它甚至像挟着啸声。想它应是吕洞宾离开的时候,脚下一蹬,便滚动起来,一直滚到今天,滚到今天还在滚。
③一连四个石窟,是万佛洞。石壁上熙熙攘攘,是佛;石柱上熙熙攘攘,是佛;熙熙攘攘簇拥着正庭,是佛,是大佛。熙熙攘攘的佛容佛貌,造型生动,刀法洗练,仪态优美。那眉目,含情生辉;那手足,疑硬疑软,疑石疑肉,里边疑有血脉涌流。特别是一个菩萨坐像,活脱脱是个随时都可以离开石头的生命了。她一腿下垂一腿翘着的姿态,哪里还受着天宫戒律的束缚?
④这山,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景,还有许多洞,还有许多摩崖石刻。它们无不给这山涂上了一层最浓重的古意。然而,就是这座最古老的山,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却吹来了最年轻的风,荡起了最年轻的歌,干起了最年轻的事业,并且有了一个最年轻的名字——新闻山。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群众日报,摩肩接踵,笑脸相迎,都在这儿驻扎。还有,中央出版发行部也挤上去,中央印刷厂也挤上去,新华书店也挤上去。这新闻山,无愧是新世界新闻出版事业的巍峨中心。
⑤与这儿的浓重古意相匹配,当年,电台的发电机是最古老的,印刷厂的机器是最古老的。机器安在万佛洞里,人们就工作在万佛洞里。而山顶新挖窑洞,石畔才砌石屋,万佛似的,住满了编辑、记者、学问家。每当下了班,吃了晚饭,山麓的延河岸边,山腰的仙人石上,有新闻战士游玩。延河似陶潜临过的清流,仙人石如陶潜登过的东皋,效陶潜,“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何其洒脱!
⑥那边一隅是一道石崖,石崖上伸出了一溜岩石。石崖下是一条狭窄的空地,阴暗暗的,阳光照不到;但留心一看,一条条隆起如粗绳细绳一般的石头的线条,画成的是石云?云石?石霞?霞石?无法说清。只晓得,石头是僵死的,它却流动;石头是凝重的,它却飘逸。那是诗仙眼中的景致。望着它,就像看见丁玲在这里主编的《解放日报》副刊,发表了多少好作品。望着它,就像看见黄河从它上面流来,汹涌过诗的峡谷,奔腾过散文小说的平原,浪漫了古典的现代的中国文学。
⑦从当年到今天,天翻地覆,世界的变化多么奇伟!连这清凉山,也一层层一排排,修起了无数新潮建筑。展眼望去,造型独特的大楼,两层三层的水泥平板房,薄壳窑,阳台,涂了漆的钢筋栏杆,电视天线,摩托车,飘飞的红纱巾……喧嚣着一片生活的灿烂。没变的,是山上的石头。还有一样也没变,那就是深储于人们心坎的、像清凉山的石头一样永存的优秀文化传统。一股一股吹过山头的西北风,宣泄着民族的尊严,革命的骄傲,人民的自信。
【任务一】拟定展板内容
第一部分·古今印记
12.小语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文章制作了清凉山的发展脉络图,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
第二部分·独特景观
13.小语决定选用下面两个句子向游客展现清凉山的独特景观,请你分析原因。(6分)
(1)石壁上熙熙攘攘,是佛;石柱上熙熙攘攘,是佛;熙熙攘攘簇拥着正庭,是佛,是大佛。(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着它,就像看见黄河从它上面流来,汹涌过诗的峡谷,奔腾过散文小说的平原,浪漫了古典的现代的中国文学。(词语运用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展望未来
14.展望未来的清凉山,小语决定从“守”与“变”两个角度介绍其发展道路,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展示文案。(3分)
清凉山之“守”:(1) 。
清凉山之“变”:(2) 。
第四部分·结束语
15. 清凉山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请结合“古老”和“年轻”的内涵,为清凉山写一首赞歌,作为文化长廊的结束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绘制展板背景
16.小语绘制了以下面画作为展板的背景,请你解释原因。(3分)
画面描述:画面整体呈“山”形轮廓,以形态各样的石头作为点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完成17—19题。(10分)
小语和小文正在准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演讲,请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
17.小文认为当小语说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我要将我的生命燃烧至灰烬”这句话时,可以再举几个例子,从而增加演讲的说服力。小语打算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位举例,请你结合原著情节帮他完成这个任务。(4分)
备选人物:谢廖沙 维克多 冬妮亚 朱赫来 丽达
①我觉得 的生命是燃烧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觉得 的生命是腐朽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演讲比赛中小语和小文需要一张背景图,请从以下三幅图中推荐一张并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演讲时引用了书中激励千千万万青年的这句箴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63分)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3分,含书写3分)
材料一:有人说:“现在大家都忙着刷短视频,点赞,发弹幕……都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也有人说:“屏幕再精彩也不如眼对眼,心与心的交流。”我说:“我们与他人与社会还有另一种更有温度的打开方式。”
材料二:一次不经意的打开,我们发现生活中总有一些“小物件”承载着特殊的意义:一枚磨损的硬币可能藏着长辈的故事,一张泛黄的车票或许记录着某次难忘的旅行,一片干枯的花瓣也许封存着青春的秘密……这些微小的物件如同时光碎片里的光,穿越虚拟世界的网,折射出生命与生命的脉象。
请以“时光碎片里的光”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讲述你用怎样的打开方式寻访到某个“小物件”与你或他人的故事情缘,写清它是如何照亮你的生命而成为记忆中的永恒。思考这种打开方式的价值。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透露考生个人身份信息;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200
400
600
800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10分)(1)波撼岳阳城(2)欲济无舟楫(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9分)2.(1)(2分)崇 睦(2)(2分)源远流长 追求(3)(2分)“和”是和谐,人类文明因丰富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是平等,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4)(3分)A
3.(3分)李老师您好,下面汇报本次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构思方案,请您予以指导。活动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搜集名言、搜集故事、邀请评委;(1分)在实施阶段,我们打算开展相关的故事会比赛和演讲比赛。(1分)
二、阅读(55分)
(一)(17分)
4.(2分)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5.(4分)(1)靠近(2)方法、办法 (3)道德低知识少(的人)(4)①
6.(5分)(1)(3分)所以,学习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给他人才知道自己的困惑。(2)(2分)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
7.(3分)示例:“蓬”是蓬草,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这一意象写出友人就要像那随风飞舞的蓬草一样,一去就是万里之远。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深深的不舍和关切之情。
8.(3分)B(“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
【丙】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有时还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二)(10分)
9.(3分)王永志院士的“格物致知”精神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他对事物的怀疑求真态度。(1分)二、靠客观探索即靠实践来发现和探索月球的真相。(1分)三、探索月球有想象力、有计划,持续追求,而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1分)
10.(4分)材料二丁肇中运用演讲的直陈法,讲解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语言科学严谨、自然熨帖、通俗务实。(1分)如文中用“不但…而且,不论…还是”“第一、第二”等词语的使用,使演讲通俗易懂,条理清晰。(1分)乙文: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1分)运用大量口语化表达,如“做梦”“女荷西”,还使用比喻,把大学生找工作比作骑手找马,将精神希望比作狗赛跑的骨头。这种风格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演讲更具亲和力,易于启发听众深思和反省,让他们在轻松氛围中理解人生哲理。(1分)
11.(3分)示例:同学们,青春正是勇敢做梦、策马扬鞭的黄金时光!趁青春正好,大胆做梦、积极追梦!(结合材料三内容1分)让我们怀抱家国之梦,做无畏的骑手,追寻前方的百合花香与精神之光。莫负韶华,勇敢追梦,未来就在你们手中!(愿景展望、带有呼吁性1分)(语言简洁,80字以内1分)
(三)(18分)
12.(3分)①仙人吕洞宾在此留下传说 ②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等在这儿驻扎,清凉山成为新闻山 ③修起了无数新潮建筑,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每空1分)
13.(6分)(1)(3分)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句式整齐有节奏(1分),强调了清凉山万佛洞的佛像数量之多,突出了万佛洞的壮观、规模宏大,表达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1分)。(2)(3分)“汹涌”“奔腾”“浪漫”三个动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凉山承载了优秀文化传统,在这里诞生了很多诗歌散文小说,和影响古典与现代的中国文学的好作品,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1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自豪之情(1分)。
14.(3分)(1)守住独特的自然风景、优秀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的尊严、革命的骄傲和人民的自信(2分)。(2)紧跟时代脚步,发展新事业,促进社会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1分)。
15.(3分)示例:清凉山是古老的,她从千百年前而来,蕴藏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清凉山也是年轻的,她承担起新时代的事业,彰显着民族的尊严与自信。(意思对即可)
16.(3分)分层赋分(采点、采意):
第一层次:答非所问,混淆概念,只从字面意思分析,得0分。
示例:清凉山是一座山。
第二层次:浅层思考,单点结构,只从意象义、语言形式、阅读感受、浅表情感等一个方面作答,得1分。
示例:清凉山是一座石头山,石头的点缀与其特色相符。
第三层次:浅层思考,单点组合,从意象本义、语言形式、阅读感受、浅表情感等任意两个及两个以上方面作答,得2分。
示例一:清凉山是一座石头山,石头的点缀与其特色相符(1分)。同时,清凉山的石头历史悠久,在背景中运用石头元素,可以表现出清凉山悠久的历史(1分)。
示例二:清凉山是一座石头山,石头的点缀与其特色相符(1分)。清凉山的石头留下了神话传说,许多景、许多洞、许多摩崖石刻,许多与之相关的文艺作品,在背景中运用石头元素,可以表现出清凉山深厚的文化底蕴(1分)。
第四层次:深层思考,多点关联,除语言形式、阅读感受外,从象征意义、深沉情感、点明主旨等方面作答,得3分。
除以上内容,还能答出:石头象征中国新闻人的新闻精神与时代担当,表现民族精神与民族自信。
示例:在背景中运用石头元素,可以表现出清凉山悠久的历史(1分)。清凉山的石头承载着神话传说、人文景观、文艺创作等,在背景中运用石头元素,可以表现出清凉山深厚的文化底蕴(1分)。清凉山的石头刚硬,似有金属声,体现出中国新闻人的时代担当与刚正不屈的新闻精神,表现出中国人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民族自信(1分)。
(四)(10分)
17.(4分)示例一:①谢廖沙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谢廖沙加入红军,成为共青团的书记。在与敌军的抗争中他顽强不屈,最终战死沙场。他高尚的革命品质和自我献身精神,让他的生命更有价值。②冬妮亚她年轻时纯洁善良,美丽动人,是保尔的初恋。但她始终无法摆脱资产阶级小姐身份的束缚,在如火如茶的革命斗争中与保尔越行越远,最后彻底决裂。 示例2:①朱赫来 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向保尔传授了很多革命知识,他有着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在他的引领下保尔成为了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②维克多他是波兰世袭贵族,总是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看不起保尔和穷人。在保尔解救朱赫来之后,是他告密导致保尔被捕。他为人自私自利,是社会的败类。(人物各1分原因各2分)
18.(3分)示例1:推荐图一。保尔在最后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的情况下坚持写作,继续战斗,表现出保尔钢铁般的意志。 示例2:推荐图二。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可以看出保尔不畏牺牲的精神,展现出他为人民、为祖国奋斗的英勇形象。 示例3:推荐图三。保尔在一片硝烟之下,肃穆地看着前方。深邃而坚毅的目光体现出保尔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展现出保尔英勇无畏的一面。(观点1分,理由阐述2分,言之有理即可)
(3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深刻我们要珍爱生命,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只有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才能突现生命的价值。一要珍惜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展现生命的价值,尽显生命的美丽。二要乐于奉献,积极地把我们的生命融汇到与周围生命的共同相处之中向周围的生命奉献力所能及的关爱,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言之有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剖开人生的面目》这篇演讲稿补写的结尾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小贴士
演讲稿结尾一般包括“总结演讲”“呼吁号召”“愿景展望”等要素,言简意赅却能余音绕梁。
箴言·金句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