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项训练: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0.14读作:零点十四。
2.0.19+0.5=0.69。( )
3.读小数时,它小数点后面的零不用读。( )
4.平移后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了变化。( )
5.是轴对称图形。( )
6.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一个三角形。( )
7.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乘法。( )
8.5.69万=56900。( )
9.小强身高为1.4m,肯定能蹚过平均水深是1.35m的河,而且不会有危险。( )
10.18.18读作十八点十八。 。
11.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要把末尾对齐。( )
12.56+72+28=56+(72+28)只运用加法结合律。
13.0.999是最大的三位小数。( )
14.0.6和0.6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15.420÷5×2=420÷(5×2)。( )
16.用一个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变大。( )
17.梯形只有一条高,三角形有三条高. .
18.1000=48×16+( )
19.精确到百分位就是要保留三位小数. ( )
20.15.8和15.80计数单位不一样,但意义相同。( )
21.27×125×8=27×(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22.310405=31万。( )
23.一条河的平均水深是1.1m,李冰身高1.4m下水游泳没有危险。( )
24.近似数2.7和2.70的精确程度是一样的.( )
25.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
26.37×73+27×37=(73+27)×37( )
27.一个数的计数单位越小,这个数就越小。( )
28.如果,那么。( )
29.56×8+56×2=56×(8×2),这道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30.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省略.( )
31.847﹣198=847﹣(200﹣2)。 。
32.72000÷8×125=72000÷(8×125)。( )
33.大于4.2而小于4.4的小数只有4.3一个.( )
34.甲数是6.7,比乙数多1.62,乙数是8.32。
35.4.8与4.80数值相等.( )
36.被减数等于减数,差一定是0。( )
37.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38.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了10倍。
39.(对的打“√”,错的打“×”)
(1)1.96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0。( )
(2)2和2.0相等,计数单位相同。( )
(3)8.45扩大10倍等于845缩小100倍。( )
(4)57860000000≈578.6亿。( )
(5)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大小不变。( )
(6)0.1小于10.0999。( )
(7)2.04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2.1。( )
(8)精确到千分位,就是保留三位小数。( )
(9)3.090=3.09=3.0900。( )
(10)9.993保留两位小数是10.00。( )
40.比0.5大但比0.8小的小数只有0.6和0.7两个。 。
41.把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300.( )
42.一个小数先扩大到它的10倍,再缩小到它的,只需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判断对错)
43.5和5.0的大小相等,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 )
44.5个十分之一和500个千分之一相等.( )
45.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 )
46.小红买一本字典用去10.50元,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4.80元,付出30元,找回5.7元.( )
47.任意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
48.被减数、差、减数的和除以被减数,商是2。
49.如果□+△=10,12×□+12×△=120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项训练:判断题》参考答案
1.×
【分析】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点,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据此解答。
【详解】0.14读作:零点一四。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读法。
2.√
【分析】根据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0.19+0.5=0.69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小数加法,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
【详解】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所以,读小数时,它小数点后面的零不用读;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
【分析】平移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位置。
【详解】平移后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了变化,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平移的定义,解答此题即可。
5.×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题中图形左右两条边长度不相等,无法画出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定义,需熟练掌握。
6.×
【分析】三条线段要想围成三角形,就得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只有满足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
7.×
【详解】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例如5+2=7;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例如3×4=1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8.√
【详解】将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不足位的补零即可。
9.×
【分析】根据题意,平均水深1.35m的河,并不代表河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35m,有的地方可能比1.4m要深的多,所以下河有危险。
【详解】小强身高为1.4m,不能蹚过平均水深是1.35m的河,会有危险。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应用,明确平均数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不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或最小数。
10.×
【分析】根据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不是十八点十八,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小数的读法,注意: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11.×
【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详解】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注意应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尾对齐。
12.√
【分析】56+72+28,直接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详解】56+72+28
=56+(72+28) 只运用加法结合律
=56+100
=156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结合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
【分析】小数分为两部分,整数部分可以是任何整数,因为整数是无限的,即没有最大的三位小数,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没有最大的三位小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0.6=0.60,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0.6的计数单位是0.1,0.60的计数单位是0.01,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由分析得:
0.6和0.60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相同,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意义。小数的位数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15.×
【分析】分解计算出左右两边的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即可求解。
【详解】420÷5×2
=84×2
=168
420÷(5×2)
=420÷10
=42
168≠42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本题要注意运算的顺序,不要错用运算定律。
16.×
【分析】放大镜只会改变三角形的大小,但不会改变三角形的内角和,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用一个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放大镜放大三角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分析】梯形的上、下底平行,梯形的高是两平行边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由分析知:梯形有无数条高;
18.232
【详解】略
19.错误
【详解】略
20.×
【分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15.8=15.80,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15.8的计数单位是0.1,15.80的计数单位是0.01,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15.8=15.80,15.8的计数单位是0.1,15.80的计数单位是0.01,即15.8和15.80的大小相等,但是计数单位不同,
所以15.8和15.80计数单位不一样,但意义相同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注意小数的位数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21.√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27×125×8=27×(125×8)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22.×
【分析】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后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并加上一个“万”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10405=31.0405万。
故答案为:×。
【点睛】把一个数改写以万为单位的数,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并加上“万”字。注意本题是改写一个数,而不是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23.×
【分析】平均水深1.1米,是指在这条河多处取样,求其平均数,不代表每一处深度都是1.1m,可据此解答。
【详解】平均水深为1.1米的池塘,并不代表池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1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米要深的多,甚至超过1.4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米浅的多,所以原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
【详解】略
25.×
【分析】根据三角形分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图主要考查三角形分类,应根据钝角三角形的含义进行判断、进而得出结论。
26.√
【详解】略
27.×
【分析】因为题干没有明确是整数还是小数,所以可以举例验证,分别比较两个计数单位不同的小数的大小即可判断。
【详解】如2.01的计数单位是0.01,0.1的计数单位是0.1,0.01<0.1,而2.01>0.1。
故答案为:×
【点睛】可以通过举例进行验证,最简单明了,应熟练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
28.×
【分析】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详解】如果,那么☆-△=351,而不是。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29.×
【分析】乘法分配律指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字母表达式为:(a+b)×c=a×c+b×c。题目显然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运算。
【详解】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56×8+56×2=56×(8+2),而不是等于56×(8×2),显然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
30.√
【详解】略
31.√
【分析】把减数看作200﹣2=198,所以847﹣198=847﹣(200﹣2),进行判断。
【详解】因为200﹣2=198,
所以847﹣198=847﹣(200﹣2),
故答案为正确。
【点睛】计算减法时,当减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把减数看作整十数、整百数…可是计算简便。
32.×
【分析】分别求出等号左右两边的运算的结果,再比较即可判断。
【详解】72000÷8×125,
=9000×125,
=11250000;
72000÷(8×125),
=72000÷1000,
=72.
11250000>72;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要注意运算的顺序,不要错用运算定律求解。
33.错误
【详解】略
34.×
【分析】根据题干:甲数是6.7,比乙数多1.62,可得出算式:乙数+1.62=6.7,由此可解出乙数。
【详解】6.7-1.62=5.08,所以乙数是5.08,不是8.32。
故答案为:×
35.√
【详解】略
36.√
【详解】被减数-减数=差,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被减数-被减数=0.
故答案为:√。
37.√
【分析】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分别写作0.1、0.01、0.001…,即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
小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例如:10个0.001是0.01,10个0.01是0.1,10个0.1是1;
所以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8.√
【分析】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就是扩大为原数的100倍,再向左移动一位,就是缩小为得到的数的倍,即把原数扩大了100×=10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了100×=10倍。
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注意向左是缩小,向右是扩大。
39.√;×;×;×;√;×;×;√;√;×
【分析】(1)求近似数的方法;根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看它右边的位上的数有没有满5,满5,尾数舍掉后,就向前一位进1;不满5,尾数直接舍去。1.96≈2.0。
(2)小数的性质: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2.0。2的计数单位是1,2.0的计数单位是0.1。
(3)8.45×10=84.5,845÷100=8.45,84.5>8.45。
(4)57860000000=578.6亿而不是约等于578.6亿。
(5)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大小不变。
(6)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以此类推。
(7)2.049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4<5,应直接舍去。
(8)小数点后面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据此解答。
(9)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大小不变。
(10)9.993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上的数,3<5,直接舍去,9.993≈9.99。
【详解】(1)1.96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和2.0相等,计数单位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8.45扩大10倍不等于845缩小100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57860000000=578.6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大小不变。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10.1小于10.0999。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2.04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2.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8)精确到千分位,就是保留三位小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9)3.090=3.09=3.090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0)9.993保留两位小数是9.99。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0.×
【分析】由题意可知要求的小于0.5小于0.8的小数,没有说明是几位小数,可以是一位小数(有0.1,0.2,0.3)、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小数
【详解】大于0.5小于0.8的一位小数有0.6,0.7,而题干中没有说是几位小数,所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错误。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大于0.4小于0.8的小数有多少个的判定方法,应分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即可确定。
41.错误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在3的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后面添上两个0即可.
【详解】把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3.00,原题改写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42.√
【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小数先扩大到它的10倍,再缩小到它的,相当于把这个小数的小数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最终向左移动了一位;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个小数先扩大到它的10倍,再缩小到它的,只需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缩小为原来的、、……
43.√
【详解】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只要看最后一个数字在什么数位,知道这个数位上对应的计数单位即可.
44.√
【详解】略
45.√
【分析】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其三个内角都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
所以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180°÷3=60°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46.×
【详解】一本字典和一本科技书共用去10.50加14.80得25.30元,30减去25.30得4.7元.
47.×
【分析】可以把两个有联系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合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但不是任意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得看这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是否有关联。
【详解】任意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这句话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8.√
【分析】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得出:被减数=减数+差,则被减数、差、减数的和=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被减数×2,再除以被减数得2。
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被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2÷被减数
=2。
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灵活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9.√
【详解】12×□+12×△=12×(□+△),已知□+△=10,12×(□+△)=12×10=12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