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导入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沈英甲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1.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2.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3.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4.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写作对象 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写作对象 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雷锋 钟南山 焦裕禄 邓稼先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写作类型 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袁隆平为什么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主角?你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思考预习 “杂交水稻之父” 1960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73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 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 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1987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 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 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袁隆平为什么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主角?你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思考预习 1995 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 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 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 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 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 公司和股票。 2001 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整体感知 思考:1、这篇文章是消息还是通讯? 明确: 通讯 通讯: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采用正副标题结合的形式。 正标题:(1)引用诗句,富有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突出表现袁隆平的杰出成就。 (3)“喜”字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真挚赞叹。 副标题:点明人物和学术地位。 整体感知 人物通讯 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写了什么” 从读者的角度 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 “怎么写的” 从作者的角度 文本分析 思考: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并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结构将袁隆平的一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 文本分析 思考: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文本分析 ①围绕主题选取具体、典型的突出个性的事例。 ②选材精,不庞杂。 思考: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思考: 本篇人物通讯从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请问四个小标题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袁隆平的品质?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工作态度和方法 学术精神和品格 道德操守和准则 个人理想志向 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请分析他在发现特异稻之后的情感变化。体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概括层次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第一部分 发现特异稻 护理特异稻 试种特异稻 分析研究 发现真理 欣喜 满怀希望 失望 自信 收获 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写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的三点困难是: 概括层次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第二部分 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他是怎样解决的? 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 概括层次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第三部分 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四部分 主要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的。 ①一个梦——2个比喻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②战略设想——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人物形象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形象分析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跨过……迈步……蹲下……翻看……” 细节描写 形象分析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植株上……他马上把这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 细节描写 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写作技法总结 1、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2、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 ——凸显重点:新闻性。 3、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丰富而生动的细节:文学性。 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小结 语录 “我6岁时在武汉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东西。”?? 语录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只要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把他作为报道对象。 写作 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是不是只有政治家、科学家等才能作为报道对象? 写作 有人说袁隆平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有人说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不少于100字。 拓展探究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哪些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拓展探究 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 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