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0张PPT)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能够理解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时,应该遵循海水运动规律。综合思维:分析海水运动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海水运动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地理实践力:查阅海水运动的相关资料。课前精梳理 自学教材 梳理知识预习点1 海水的运动1.波浪(1)成因:大多数波浪是在___吹过海面并将能量传递给水体时形成的。(2)影响:在海岸附近进行_______________作用。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风越大 波浪也就越小 破坏力极大风越小 波浪也就越大 破坏力极小风侵蚀和堆积提示:辨易误 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提示: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如果形成巨浪,就会形成海啸。微思考 是否无风不起浪?提示:不一定。“无风不起浪”描述的是典型的风浪,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除此之外,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也可以形成海浪。2.潮汐(1)定义:海水在_______________作用下产生的水位_________涨落的现象。______的海水涨落称为潮,______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2)影响:塑造______的主要动力。天体引潮力周期性白天夜晚海岸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夜晚的海水涨落 潮白天的海水涨落 汐提示:辨易误 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提示: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微思考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大诗人苏东坡赞咏钱塘江大潮的千古名句。为什么这个时间钱塘江潮涌最大?提示: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3.洋流(1)定义: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大规模流动。(2)分类(据自身水温与所经海区水温的高低关系的不同)①______: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②______: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3)影响①促进高、低纬度间______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作用。②暖流对沿岸的气候有____________的作用;寒流有____________的作用。暖流寒流热量增温加湿降温减湿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 暖流 降温减湿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 寒流 增温增湿提示:辨易误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提示:洋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预习点2 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波浪与人类活动(1)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浪,即______,其破坏力极大。(2)利用波浪开展____________、发电等。2.潮汐与人类活动(1)____________,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等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2)利用潮汐能量进行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海啸体育项目海港工程潮汐发电3.洋流与人类活动(1)海洋生物资源:在_______________处,容易形成大型渔场。(2)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比逆洋流速度___。(3)海洋污染:______污染范围,加快______速度。微思考 简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如秘鲁渔场。寒暖流交汇快扩大净化1.判断正误。(1)波浪对海岸起着侵蚀和堆积的作用。( )(2)波浪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3)潮汐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 )(4)一天内仅有一次海水的涨落。( )(5)洋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6)洋流有利于海洋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2.目前影响世界波浪能开发的限制条件是( )A.可再生,蕴藏量大B.不稳定,成本高C.目前利用率高D.分布广,易开发解析:波浪能清洁、蕴藏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目前利用率低。故选B。B3.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A.一次 B.两次C.三次 D.四次解析: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一天之中有两次海水涨落,每次涨落都会引起海水水位差异,一天能发四次电。故选D。D4.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沿岸气候B.促进渔场的形成C.不利于海洋航行D.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解析:顺着洋流航行,可加快航速。故选C。5.分析我国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提示: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C课堂强研习 合作学习 精研重难波浪、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波浪的分类和影响(1)分类类型 成因 影响风浪 风力 影响海上活动,可进行海上冲浪活动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 破坏性强风暴潮 强风与海水涨潮 破坏性强(2)影响①影响海上航行,甚至掀翻船只。②摧毁海上和海岸的建筑物。③影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港口航道及海堤建设。④引起海岸侵蚀和堆积。2.潮汐的变化(1)规律活动周期 活动规律 规律成因每天 两次潮汐 在地球上,当某地处于正对或背对月球时,此处的海水被月球引潮力“拉”起来,周围的海水也向着此处聚集堆积,就形成涨潮。地球自转过程使得大部分海域一天出现两次涨潮活动周期 活动规律 规律成因每月 两次大潮(朔望时大潮) 当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的位置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故高潮更高、低潮更低,这便是朔望大潮两次小潮(上弦、下弦时小潮) 当太阳、地球连线与月球、地球连线大致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便产生上、下弦时的小潮(2)影响①影响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②影响近海环境。③影响潮汐发电。海啸和风暴潮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答案: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传播速度比海啸要慢得多。阅读下列描述海浪的文字,完成1~4题。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②海面上飘着一叶孤舟,在随海浪的波动而起伏。这时我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碧海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海格《烟台北岛读海潮》③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梦粱录》对弄潮儿的描述④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米高的巨浪冲上海岸。——马来西亚人英瓦尔《马来西亚槟榔屿》1.①描述了________种海浪( )A.一 B.二C.三 D.四2.②中的“海浪”属于( )A.风浪 B.涌浪C.潮汐 D.海啸3.引起③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A.风 B.太阳C.月球 D.海底地震BBC4.引起④描述海啸海水运动的力量来源最可能是( )A.风 B.太阳引力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解析:第1题,“水何澹澹”是拍岸浪,“洪波涌起”是风浪。故选B。第2题,“飘着”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海浪主要是涌浪。故选B。第3题,“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景观,在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中,月球因距离地球近而成为最主要的引潮力。故选C。第4题,④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底陷落形成的。故选D。D1.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潮汐现象的影响和应用(1)准确掌握海水潮汐规律对渔业生产有很大帮助。①大潮流水急,鱼群容易分散排向外海,或栖居于中上层。②小潮流水缓慢,鱼群易集中推向内海,并下沉海底,利于捕捞。(2)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岸边,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机会。(3)海上航运事业和潮汐关系更加密切,潮流影响着航行的方向和速度。(4)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增强大船的通过能力;充分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5)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利用潮汐能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1)渔场形成条件分析(2)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原因:①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在此聚集,种类繁多;②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③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3)上升流海区易形成大渔场,如秘鲁渔场。2.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航速和安全两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影响 原因影响航速 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航速,节省时间,节约燃料;逆洋流航行则相反影响安全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阻碍航行;来自极地地区的寒流携带冰山漂向较低纬度海区,威胁航海安全3.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海洋环境既会产生有利影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不利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陆”。这个“垃圾大板块”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带来的塑料垃圾组成。你知道“垃圾大板块”是怎样形成的吗?答案: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形成。下图为某一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1~2题。1.考察人员经过②附近海域时,发现海面常有大雾笼罩,最可能的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使得暖流携带的大量水汽凝结B.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雾天C.沙漠地区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冷却凝结D.沿岸有寒流经过,使底层大气降温,水汽凝结D2.关于流经③处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B.不利于渔场的形成C.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C解析:第1题,②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使近海面大气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故选D。第2题,流经③处海域的洋流为秘鲁寒流。洋流可以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也可以降低途经海轮的航速,A错误;该洋流属于上升流,利于渔场的形成,B错误;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C正确;洋流可加快污染物的扩散,但也能导致污染范围扩大,D错误。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秘鲁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教材第58页探索提示:大潮时间加上3小时等于桥面露出时间,由此推断农历八月十六桥面露出时间分别是8:23和20:47;小潮时间加上2小时等于桥面隐去时间,由此推断农历八月十六桥面隐去时间分别是13:35和第二天1:59。景区要求18:00之前必须下山,因此到笔架山岛参观游览的适宜时段是8:23~13:35。故最早可通过天桥上岛参观的时间是8:23。—————[教材活动点拨]—————教材第66页思考提示:赞同。海底的盐类物质来自:①河流将陆地上的岩石和泥土中的可溶性盐分带入海洋;②海底热液将矿盐带入浅层海水。除此之外海底盐类物质还可能来自:海水对海底岩石和海底沉积物(包括海洋生物遗骸)的溶解;陆地上的火山喷发,火山灰沉降在海洋上;大风将陆地上的沙尘带到海面上沉降。教材第66~67页作业题提示:1.海水淡化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一项开源措施,淡化的海水可以作为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也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用水的短缺。2.与表层海水相比,4 500米深度处的海水盐度、温度均降低。3.该图反映的是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其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课后提素养 深刻剖析 提升能力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A.西北 B.东南C.东北 D.西南C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垃圾洲”是由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因此不可能来自大气沉降和海底上泛,而河流输入和海洋运输产生的这类垃圾会在海洋中聚集,从而形成“垃圾洲”。故选C。第2题,甲地漂浮物会随着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暖流漂向东北方向。故选C。下图中a、b为流经某海域的洋流。读图,回答3~4题。3.M地沿海海域因(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B.太平洋寒流与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大西洋寒流与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D.大陆架广阔形成大渔场4.M处的干旱区向低纬度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A.受暖流的影响 B.受海风的影响C.受寒流的影响 D.受海洋的影响AC解析:第3题,据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海,a为寒流,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故选A。第4题,M处的干旱区主要受寒流减湿作用影响,向低纬度延伸。故选C。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潮汐亦为世界三大潮汐之一。下图为亚马孙河口位置及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题。5.亚马孙主航道河口处的潮涌不及阿拉瓜利河口,因亚马孙河口( )①引潮力小 ②风力微弱 ③沙洲阻挡 ④江阔水深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读图分析,亚马孙河口与阿拉瓜利河口相比,沙洲众多,江阔水深,削弱了潮涌的势力,③④正确;两河口受到的引潮力、盛行风的风力大小相当,①②错误。故选D。点睛 阿拉瓜利河潮涌强的原因:河口呈喇叭口形,外宽内窄;入海口附近河水较浅;河口附近吹向岸风且风力强。D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1)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2)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丁海域位于我国东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且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较高。第(2)题,小黄鱼3月初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路线,小黄鱼是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随水温变暖开始,甲、乙、丙三个产卵场,丙纬度最低,水温变暖最早,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乙产卵场,然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向北到达甲产卵场产卵,由于小黄鱼洄游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到达最北的甲产卵场时,气温也正好适合。答案:(1)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2)3月初沿海海域水温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甲产卵场依次逐渐符合要求。课时作业(十一) 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练1.下列海水运动同能量来源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波浪——密度差异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C.风浪——太阳辐射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解析:波浪是一种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的海水运动形式;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引起的巨浪;风浪形成的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洋流的形成与风力、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C2.下列海区中,没有密度流存在的是( )A.孟加拉湾与印度洋之间B.红海与印度洋之间C.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之间D.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解析:密度流是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引起海水的流动。其主要发生在封闭海域与外界大洋之间。四个选项中只有孟加拉湾虽名为“湾”,但其实是边缘海,海域不封闭,直接与印度洋相接,故无密度流存在。故选A。A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甲、乙、丙、丁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甲、乙 B.乙、丙C.甲、丙 D.丙、丁解析:第3题,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为寒流。图中③为寒流。故选C。第4题,丙处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丁处上升补偿流形成秘鲁渔场。故选D。CD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据此完成5~7题。5.在表层海水的运动形式中( )A.海浪都是由风导致的B.洋流具有周期性变化C.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D.风暴潮是地震导致的C6.下列关于潮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涨潮时更适合军事登陆B.一天中海水的涨落时间间隔约24小时C.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导致的D.阳历每月初潮水涨得最高7.与“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有密切关联的因素包括( )①江口形状 ②地球与月球的位置关系 ③海水温度 ④盛行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B解析:第5题,海浪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浪,风浪是由风引起的,非风作用下的浪为涌浪,A项错误;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B项错误;海岸地貌是在构造运动的基础上,受海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的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其中海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C项正确;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D项错误。故选C。第6题,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在海岸可以见到一般海水涨落周期为12.4小时;每当农历初一(朔)或十五(望)时,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是一致的,两种力量迭加在一起,就使海水出现大潮。潮汐在进行登陆作战中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都是选择有利的潮高所对应的潮时突击登陆,这样可乘潮流,加快登陆速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7题,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农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此时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①②④正确;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B。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第8题。① ②③ ④8.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解析:据材料可知,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C9.读海浪警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洋流等。(2)巨浪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防范巨浪?波浪潮汐海洋面积辽阔稳定的大风解析:第(1)题,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等。第(2)题,巨浪的形成需要有宽阔的洋面和稳定的大风。第(3)题,防范巨浪要从监测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考虑。答案:(3)①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和评估业务;②建立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③加固沿海堤坝;④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⑤保护红树林和珊瑚礁等。10.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1)读图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图中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南高暖增温增湿南解析:第(1)题,该海域等温线向北递增,说明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则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高,是暖流,能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图中虚线所示的洋流朝南流动。提升练1.下图表示两股洋流和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甲是南半球暖流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C解析:甲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应为北半球。乙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甲、乙洋流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故甲、乙都是暖流。从水温可知,两地都应在中低纬海区,故乙为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暖流,应在大陆东岸。从方向上看,乙不可能是赤道逆流。故选C。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下图为大连市某海域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读图,完成2~3题。2.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B.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C.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一次大潮,一次小潮D.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3.此日,如果你的外地朋友来大连海滨旅游,请你给出合理的游玩建议( )A.07:00观船进出港 B.10:00观涨潮C.12:00去海边游泳 D.18:00去赶海DA解析: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B错误;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潮,夜间的海水涨落称汐,总称“潮汐”,A错误;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二次大潮,二次小潮,C错误;一般来讲,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D正确。故选D。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一般情况,会选择大潮时,进行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7:00时,高潮的水位最高,最有利于观船进出港,A正确;1:00~7:00、14:00~20:00都是涨潮,是观涨潮的时间,B错误;12:00是低潮,水浅,不适合去海边游泳,C错误;18:00处于涨潮,落潮时适合赶海,D错误。故选A。历时79天、总航程1.4万海里,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1年9月28日乘“雪龙2”号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下图示意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4~5题。4.下列选项中,“雪龙2”号吃水深度最大的是( )A.上海港 B.对马海峡C.宗谷海峡 D.白令海峡5.“雪龙2”号返航时更节省燃料,主要是因为( )A.夏季不需要燃料取暖B.返航物资较少,省燃料C.甲航段有寒流流经D.乙航段有暖流流经AC解析:第4题,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一般情况下,海水的盐度越低,其密度越小,海水的浮力就越小,船只的吃水深度越大,上海港是四个海区中纬度最低的,密度最小,因此,船只吃水深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返航经过的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需要燃料取暖,A错误;返航物资相对去程变化不大,对燃料节省影响不大,B错误;甲航段有寒流流经,顺流而行,节省燃料,C正确;暖流与航向相反,消耗更多燃料,D错误。故选C。读非洲某区域图,完成6~7题。6.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 km,该沙漠最宽处达160 km,而最狭处只有10 km,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D7.M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温带海区 B.寒暖流交汇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流入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属于南非高原,纳米布沙漠所在区域的地形没有明显差异。沿海岸线有寒流经过,导致沙漠沿海岸线延伸。故选D。第7题,M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沿岸有寒流经过,形成上升流。该地位于亚热带海区,形成单一寒流。河流流入的影响较小。故选C。C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亚马孙河流域面积691.5万km2,地处热带雨林区,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河流径流量季节差异较大,最大流量22.5万m3/s、最小流量9万m3/s,分别出现在5~6月和11~12月。材料二 涌潮是由于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堆积而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之势甚为壮观,在离岸1~2 km处可闻其声,其河口潮流流速为2.5 m/s,潮高约1~2 m。材料三 下图为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壮观的原因。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亚马孙河口呈喇叭口状,口门宽阔,向上狭窄,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流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水位;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答案:口门宽阔,向上狭窄;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9.读世界表层部分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①②③④洋流的流向。(2)在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________。(3)澳大利亚东岸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同一纬度的西岸B地却是热带沙漠气候。分析造成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4)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①②③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洋流是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洋流会按顺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洋流位于赤道附近,海洋水温高,是暖流,②洋流是由低纬度的暖海水流向高纬度的冷海水,也是暖流,③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也是暖流,④洋流是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是寒流。第(3)题,澳大利亚东岸因受到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西岸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洋流有时候对航运有利,可以顺水航行,但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寒暖流交汇处,当暖海水遇到冷海水时,会形成大雾,对航运不利,同时有时候从极地地区携带一些冰山,会对海上运输造成重大的威胁。答案:(1)画图略(顺时针方向画)。(3)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4)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能够理解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时,应该遵循海水运动规律。综合思维:分析海水运动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海水运动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地理实践力:查阅海水运动的相关资料。预习点1 海水的运动1.波浪(1)成因:大多数波浪是在风吹过海面并将能量传递给水体时形成的。(2)影响:在海岸附近进行侵蚀和堆积作用。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风越大 波浪也就越小 破坏力极大风越小 波浪也就越大 破坏力极小提示:辨易误 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提示: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如果形成巨浪,就会形成海啸。微思考 是否无风不起浪?提示:不一定。“无风不起浪”描述的是典型的风浪,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除此之外,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也可以形成海浪。2.潮汐(1)定义: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2)影响:塑造海岸的主要动力。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夜晚的海水涨落 潮白天的海水涨落 汐提示:辨易误 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提示: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微思考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大诗人苏东坡赞咏钱塘江大潮的千古名句。为什么这个时间钱塘江潮涌最大?提示: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3.洋流(1)定义: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大规模流动。(2)分类(据自身水温与所经海区水温的高低关系的不同)①暖流: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②寒流: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3)影响①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作用。②暖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 暖流 降温减湿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 寒流 增温增湿提示:辨易误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提示:洋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的比较要分具体情况。预习点2 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波浪与人类活动(1)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浪,即海啸,其破坏力极大。(2)利用波浪开展体育项目、发电等。2.潮汐与人类活动(1)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等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2)利用潮汐能量进行潮汐发电等生产活动。3.洋流与人类活动(1)海洋生物资源: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型渔场。(2)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比逆洋流速度快。(3)海洋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微思考 简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如秘鲁渔场。1.判断正误。(1)波浪对海岸起着侵蚀和堆积的作用。(√)(2)波浪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3)潮汐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4)一天内仅有一次海水的涨落。(×)(5)洋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6)洋流有利于海洋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2.目前影响世界波浪能开发的限制条件是( )A.可再生,蕴藏量大B.不稳定,成本高C.目前利用率高D.分布广,易开发解析:波浪能清洁、蕴藏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目前利用率低。故选B。答案:B 3.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A.一次 B.两次C.三次 D.四次解析: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一天之中有两次海水涨落,每次涨落都会引起海水水位差异,一天能发四次电。故选D。答案:D 4.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沿岸气候B.促进渔场的形成C.不利于海洋航行D.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解析:顺着洋流航行,可加快航速。故选C。答案:C 5.分析我国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提示: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研习1 波浪、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波浪的分类和影响(1)分类类型 成因 影响风浪 风力 影响海上活动,可进行海上冲浪活动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 破坏性强风暴潮 强风与海水涨潮 破坏性强(2)影响①影响海上航行,甚至掀翻船只。②摧毁海上和海岸的建筑物。③影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港口航道及海堤建设。④引起海岸侵蚀和堆积。2.潮汐的变化(1)规律活动周期 活动规律 规律成因每天 两次潮汐 在地球上,当某地处于正对或背对月球时,此处的海水被月球引潮力“拉”起来,周围的海水也向着此处聚集堆积,就形成涨潮。地球自转过程使得大部分海域一天出现两次涨潮每月 两次大潮(朔望时大潮) 当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的位置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故高潮更高、低潮更低,这便是朔望大潮两次小潮(上弦、下弦时小潮) 当太阳、地球连线与月球、地球连线大致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便产生上、下弦时的小潮(2)影响①影响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②影响近海环境。③影响潮汐发电。海啸和风暴潮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答案: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传播速度比海啸要慢得多。阅读下列描述海浪的文字,完成1~4题。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②海面上飘着一叶孤舟,在随海浪的波动而起伏。这时我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碧海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海格《烟台北岛读海潮》③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梦粱录》对弄潮儿的描述④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米高的巨浪冲上海岸。——马来西亚人英瓦尔《马来西亚槟榔屿》1.①描述了________种海浪( )A.一 B.二C.三 D.四2.②中的“海浪”属于( )A.风浪 B.涌浪C.潮汐 D.海啸3.引起③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A.风 B.太阳C.月球 D.海底地震4.引起④描述海啸海水运动的力量来源最可能是( )A.风 B.太阳引力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解析:第1题,“水何澹澹”是拍岸浪,“洪波涌起”是风浪。故选B。第2题,“飘着”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海浪主要是涌浪。故选B。第3题,“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景观,在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中,月球因距离地球近而成为最主要的引潮力。故选C。第4题,④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底陷落形成的。故选D。答案:1.B 2.B 3.C 4.D 1.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潮汐现象的影响和应用(1)准确掌握海水潮汐规律对渔业生产有很大帮助。①大潮流水急,鱼群容易分散排向外海,或栖居于中上层。②小潮流水缓慢,鱼群易集中推向内海,并下沉海底,利于捕捞。(2)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岸边,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机会。(3)海上航运事业和潮汐关系更加密切,潮流影响着航行的方向和速度。(4)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增强大船的通过能力;充分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5)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利用潮汐能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研习2 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1)渔场形成条件分析(2)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原因:①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在此聚集,种类繁多;②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③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3)上升流海区易形成大渔场,如秘鲁渔场。→→→→→2.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航速和安全两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影响 原因影响航速 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航速,节省时间,节约燃料;逆洋流航行则相反影响安全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阻碍航行;来自极地地区的寒流携带冰山漂向较低纬度海区,威胁航海安全3.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海洋环境既会产生有利影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不利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陆”。这个“垃圾大板块”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带来的塑料垃圾组成。你知道“垃圾大板块”是怎样形成的吗?答案: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形成。下图为某一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1~2题。1.考察人员经过②附近海域时,发现海面常有大雾笼罩,最可能的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使得暖流携带的大量水汽凝结B.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雾天C.沙漠地区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冷却凝结D.沿岸有寒流经过,使底层大气降温,水汽凝结2.关于流经③处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B.不利于渔场的形成C.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解析:第1题,②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使近海面大气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故选D。第2题,流经③处海域的洋流为秘鲁寒流。洋流可以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也可以降低途经海轮的航速,A错误;该洋流属于上升流,利于渔场的形成,B错误;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C正确;洋流可加快污染物的扩散,但也能导致污染范围扩大,D错误。答案:1.D 2.C 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秘鲁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教材活动点拨]———————————教材第58页探索提示:大潮时间加上3小时等于桥面露出时间,由此推断农历八月十六桥面露出时间分别是8:23和20:47;小潮时间加上2小时等于桥面隐去时间,由此推断农历八月十六桥面隐去时间分别是13:35和第二天1:59。景区要求18:00之前必须下山,因此到笔架山岛参观游览的适宜时段是8:23~13:35。故最早可通过天桥上岛参观的时间是8:23。教材第66页思考提示:赞同。海底的盐类物质来自:①河流将陆地上的岩石和泥土中的可溶性盐分带入海洋;②海底热液将矿盐带入浅层海水。除此之外海底盐类物质还可能来自:海水对海底岩石和海底沉积物(包括海洋生物遗骸)的溶解;陆地上的火山喷发,火山灰沉降在海洋上;大风将陆地上的沙尘带到海面上沉降。教材第66~67页作业题提示:1.海水淡化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一项开源措施,淡化的海水可以作为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也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用水的短缺。2.与表层海水相比,4 500米深度处的海水盐度、温度均降低。3.该图反映的是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其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A.西北 B.东南C.东北 D.西南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垃圾洲”是由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因此不可能来自大气沉降和海底上泛,而河流输入和海洋运输产生的这类垃圾会在海洋中聚集,从而形成“垃圾洲”。故选C。第2题,甲地漂浮物会随着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暖流漂向东北方向。故选C。答案:1.C 2.C 下图中a、b为流经某海域的洋流。读图,回答3~4题。3.M地沿海海域因(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B.太平洋寒流与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大西洋寒流与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D.大陆架广阔形成大渔场4.M处的干旱区向低纬度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A.受暖流的影响 B.受海风的影响C.受寒流的影响 D.受海洋的影响解析:第3题,据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海,a为寒流,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故选A。第4题,M处的干旱区主要受寒流减湿作用影响,向低纬度延伸。故选C。答案:3.A 4.C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潮汐亦为世界三大潮汐之一。下图为亚马孙河口位置及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题。5.亚马孙主航道河口处的潮涌不及阿拉瓜利河口,因亚马孙河口( )①引潮力小 ②风力微弱 ③沙洲阻挡 ④江阔水深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读图分析,亚马孙河口与阿拉瓜利河口相比,沙洲众多,江阔水深,削弱了潮涌的势力,③④正确;两河口受到的引潮力、盛行风的风力大小相当,①②错误。故选D。点睛 阿拉瓜利河潮涌强的原因:河口呈喇叭口形,外宽内窄;入海口附近河水较浅;河口附近吹向岸风且风力强。答案:D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1)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2)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丁海域位于我国东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且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较高。第(2)题,小黄鱼3月初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路线,小黄鱼是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随水温变暖开始,甲、乙、丙三个产卵场,丙纬度最低,水温变暖最早,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乙产卵场,然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向北到达甲产卵场产卵,由于小黄鱼洄游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到达最北的甲产卵场时,气温也正好适合。答案:(1)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2)3月初沿海海域水温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甲产卵场依次逐渐符合要求。课时作业(十一) 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练1.下列海水运动同能量来源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波浪——密度差异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C.风浪——太阳辐射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解析:波浪是一种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的海水运动形式;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引起的巨浪;风浪形成的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洋流的形成与风力、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答案:C 2.下列海区中,没有密度流存在的是( )A.孟加拉湾与印度洋之间B.红海与印度洋之间C.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之间D.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解析:密度流是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引起海水的流动。其主要发生在封闭海域与外界大洋之间。四个选项中只有孟加拉湾虽名为“湾”,但其实是边缘海,海域不封闭,直接与印度洋相接,故无密度流存在。故选A。答案:A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甲、乙、丙、丁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甲、乙 B.乙、丙C.甲、丙 D.丙、丁解析:第3题,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为寒流。图中③为寒流。故选C。第4题,丙处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丁处上升补偿流形成秘鲁渔场。故选D。答案:3.C 4.D 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据此完成5~7题。5.在表层海水的运动形式中( )A.海浪都是由风导致的B.洋流具有周期性变化C.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D.风暴潮是地震导致的6.下列关于潮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涨潮时更适合军事登陆B.一天中海水的涨落时间间隔约24小时C.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导致的D.阳历每月初潮水涨得最高7.与“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有密切关联的因素包括( )①江口形状 ②地球与月球的位置关系 ③海水温度 ④盛行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5题,海浪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浪,风浪是由风引起的,非风作用下的浪为涌浪,A项错误;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B项错误;海岸地貌是在构造运动的基础上,受海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的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其中海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C项正确;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D项错误。故选C。第6题,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在海岸可以见到一般海水涨落周期为12.4小时;每当农历初一(朔)或十五(望)时,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是一致的,两种力量迭加在一起,就使海水出现大潮。潮汐在进行登陆作战中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都是选择有利的潮高所对应的潮时突击登陆,这样可乘潮流,加快登陆速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7题,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农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此时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①②④正确;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B。答案:5.C 6.A 7.B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第8题。① ②③ ④ 8.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解析:据材料可知,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答案:C 9.读海浪警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洋流等。(2)巨浪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防范巨浪?解析:第(1)题,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等。第(2)题,巨浪的形成需要有宽阔的洋面和稳定的大风。第(3)题,防范巨浪要从监测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考虑。答案:(1)波浪 潮汐 (2)海洋面积辽阔 稳定的大风 (3)①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和评估业务;②建立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③加固沿海堤坝;④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⑤保护红树林和珊瑚礁等。10.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1)读图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图中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解析:第(1)题,该海域等温线向北递增,说明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则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高,是暖流,能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图中虚线所示的洋流朝南流动。答案:(1)南 高 暖 增温 增湿 (2)南提升练1.下图表示两股洋流和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甲是南半球暖流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解析:甲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应为北半球。乙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甲、乙洋流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故甲、乙都是暖流。从水温可知,两地都应在中低纬海区,故乙为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暖流,应在大陆东岸。从方向上看,乙不可能是赤道逆流。故选C。答案:C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下图为大连市某海域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读图,完成2~3题。2.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B.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C.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一次大潮,一次小潮D.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3.此日,如果你的外地朋友来大连海滨旅游,请你给出合理的游玩建议( )A.07:00观船进出港 B.10:00观涨潮C.12:00去海边游泳 D.18:00去赶海解析: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B错误;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潮,夜间的海水涨落称汐,总称“潮汐”,A错误;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二次大潮,二次小潮,C错误;一般来讲,一日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涨潮,两次落潮,D正确。故选D。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一般情况,会选择大潮时,进行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7:00时,高潮的水位最高,最有利于观船进出港,A正确;1:00~7:00、14:00~20:00都是涨潮,是观涨潮的时间,B错误;12:00是低潮,水浅,不适合去海边游泳,C错误;18:00处于涨潮,落潮时适合赶海,D错误。故选A。答案:2.D 3.A 历时79天、总航程1.4万海里,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1年9月28日乘“雪龙2”号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下图示意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4~5题。4.下列选项中,“雪龙2”号吃水深度最大的是( )A.上海港 B.对马海峡C.宗谷海峡 D.白令海峡5.“雪龙2”号返航时更节省燃料,主要是因为( )A.夏季不需要燃料取暖B.返航物资较少,省燃料C.甲航段有寒流流经D.乙航段有暖流流经解析:第4题,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一般情况下,海水的盐度越低,其密度越小,海水的浮力就越小,船只的吃水深度越大,上海港是四个海区中纬度最低的,密度最小,因此,船只吃水深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返航经过的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需要燃料取暖,A错误;返航物资相对去程变化不大,对燃料节省影响不大,B错误;甲航段有寒流流经,顺流而行,节省燃料,C正确;暖流与航向相反,消耗更多燃料,D错误。故选C。答案:4.A 5.C 读非洲某区域图,完成6~7题。6.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 km,该沙漠最宽处达160 km,而最狭处只有10 km,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7.M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温带海区 B.寒暖流交汇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流入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属于南非高原,纳米布沙漠所在区域的地形没有明显差异。沿海岸线有寒流经过,导致沙漠沿海岸线延伸。故选D。第7题,M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沿岸有寒流经过,形成上升流。该地位于亚热带海区,形成单一寒流。河流流入的影响较小。故选C。答案:6.D 7.C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亚马孙河流域面积691.5万km2,地处热带雨林区,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河流径流量季节差异较大,最大流量22.5万m3/s、最小流量9万m3/s,分别出现在5~6月和11~12月。材料二 涌潮是由于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堆积而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之势甚为壮观,在离岸1~2 km处可闻其声,其河口潮流流速为2.5 m/s,潮高约1~2 m。材料三 下图为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壮观的原因。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亚马孙河口呈喇叭口状,口门宽阔,向上狭窄,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流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水位;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答案:口门宽阔,向上狭窄;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9.读世界表层部分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①②③④洋流的流向。(2)在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________。(3)澳大利亚东岸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同一纬度的西岸B地却是热带沙漠气候。分析造成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4)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洋流是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洋流会按顺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洋流位于赤道附近,海洋水温高,是暖流,②洋流是由低纬度的暖海水流向高纬度的冷海水,也是暖流,③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也是暖流,④洋流是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是寒流。第(3)题,澳大利亚东岸因受到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西岸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洋流有时候对航运有利,可以顺水航行,但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寒暖流交汇处,当暖海水遇到冷海水时,会形成大雾,对航运不利,同时有时候从极地地区携带一些冰山,会对海上运输造成重大的威胁。答案:(1)画图略(顺时针方向画)。 (2)①②③ (3)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4)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5节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5节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