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气象、洪涝、海洋与生物灾害[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区域认知: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各种气象灾害主要的分布区域。综合思维: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气象灾害的发生,从而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预习点1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旱灾(1)定义: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2)分布①空间分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②时间分布: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2.台风(1)定义: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2)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巨浪三个因素决定。(3)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辨易误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衡量旱灾的形成及程度,不仅要看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和干湿状况,更要考虑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等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少,只能说明该地区比较干旱,而旱灾则还要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3.洪涝灾害(1)定义①洪灾:因大雨或融雪引发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②涝害: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2)分布①从气候因素看:主要是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②从地形因素看: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3)特点:我国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微思考 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为什么?提示:不会。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预习点2 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1)定义: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浪。(2)危害: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灾害性海浪冲上岸后,还会导致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化。2.风暴潮(1)定义: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2)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3)在我国的分布①台风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②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主要受灾地区多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3.海啸(1)定义: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2)危害:常造成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严重伤亡,损失巨大。预习点3 生物灾害1.虫害(1)定义:害虫造成的灾害。(2)类型①农作物害虫: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棉铃虫等。②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2.鼠害主要通过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活动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此外,鼠类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气象灾害 虫害海洋灾害 海啸生物灾害 台风提示:1.判断正误(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3)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4)寒潮多发生于冬季。(×)2.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侵袭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秋季C.冬季 D.全年解析:夏秋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季节。故选B。答案:B3.下列各因素中容易引发洪水的是( )①流域植被遭到破坏 ②兴建水库 ③围湖造田 ④全流域长时间的大暴雨 ⑤地震引起的水库大坝断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解析:兴建水库可以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洪水的发生。故选D。答案:D4.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是( )A.墨西哥湾 B.孟加拉湾C.西北太平洋 D.西北大西洋解析: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故选C。答案:C5.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交通事故减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羽绒服装滞销解析: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现象的天气过程。感冒患者数量会增加;交通受阻,会使交通事故增加;剧烈降温,城市供暖用电、用气量会增加;羽绒服装热销以防寒。故选A。答案:A6.我国东北农林区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生物天敌多C.人口多,诱捕多 D.农业灭害强解析:东北农林区人口稀少。纬度高、气候寒冷,病虫不易生存。答案:A7.下列有关鼠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C.林鼠和草原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D.鼠类危害植物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解析:禽流感是由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的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患病的禽类而引起感染。故选B。答案:B研习1 台风和寒潮1.台风(1)台风及其成因(2)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3)台风的影响①危害②有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2.寒潮(1)成因(2)影响①危害②益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2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其影响,我国西北和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在8 ℃以上并伴有4~6级大风,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2 ℃。寒潮来临前浙江玉环的果农会用塑料薄膜覆盖柚子树。柚子树在27 ℃~32 ℃生长最佳,不耐寒,地下水位过高易烂根,栽培地点选择在南向坡地最好。(1)浙江玉环的果农在寒潮到来前用塑料薄膜覆盖柚子树的作用是什么?(2)说明柚子树栽培地点宜选择在南坡的原因。答案:(1)保温。(2)南坡光照充足,冬季温暖;有坡度,利于排水。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示意图,回答1~2 题。1.据图可知(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台风在一年四季均会生成,夏秋季较多;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冬季登陆台风个数为0,故冬季我国不受台风影响;夏秋季台风登陆个数多,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故选D。第2题,台风主要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夏季台风带来降水不是台风造成的损失,秋季台风不会带来冻害,大风不会吸引鱼群聚集。故选C。答案:1.D 2.C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灾害路径灾害名称 台风 寒潮→天气系统 气旋 冷锋成因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时空分布 夏秋季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台等省区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多分布于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源地 西北太平洋 西伯利亚和蒙古过境时天气变化 气压下降,降雨量增多,风速增大,台风眼经过时,会带来短暂晴朗天气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主要危害 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益处 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力资源;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研习2 干旱和洪涝1.我国的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2.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降水就偏少,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如下图所示:3.洪水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因素 影响自然原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 支流多少 特别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云南省应急管理厅报告,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昭通市、曲靖市、红河州、玉溪市等9个州(市)不同程度出现旱情,217.31万人次不同程度遭受旱灾,农作物受灾165.11千公顷,绝收25.92千公顷,5 647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因旱需生活救助55 443人,直接经济损失11.85亿元。分析云南此次旱灾严重的原因。答案:夏季风异常,降水少;持续高温,蒸发量大;范围广,历时长;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不易存留。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集,洪峰叠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该地采取的防洪性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荆江是长江的支流,并不直接入海;读图可知,图上支流并不多。故选A。第2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故选B。答案:1.A 2.B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教材活动点拨]———————————教材第93页思考提示:城市通常因为地面硬化,植被、河湖稀少,一遇到暴雨,雨水快速汇集,淹没道路,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这会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教材第96页思考提示:生物灾害的成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包括气候异常、生态破坏、生物入侵、环境变迁、环境污染等。其中人为因素有: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教材第97页思考提示:1.特点:爆发式生长、破坏性大、造成的损失严重。2.生物入侵后,外来物种爆发式生长,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改变生态环境性质,即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替代生物;产生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教材第98页作业题提示:1.见下表。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地震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陆断裂带,大洋海岭地震带 建筑物倒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被破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 斜坡上的不稳定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大的地区 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交通线路;破坏地表覆盖物泥石流 由暴雨或冰雪融水引发 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的山区 给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旱灾 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供水能力不足 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农业减产,工业和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畜生存台风 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及以上 西北太平洋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可以导致巨大洪涝灾害;巨浪常常冲毁海堤,引起海水倒灌寒潮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低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雪、冰冻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洪涝灾害 洪灾是因大雨或融雪引起的水流泛滥;涝灾包括涝害和内涝,涝害指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内涝指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中低纬度的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河流中下游和地势低洼地区 农作物受灾减产,交通、通信中断,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起水土流失、传染病流行,影响工农业生产等灾害性海浪 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近岸海域 能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还会使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化风暴潮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和寒潮过境等引起的 大洋沿岸地区。我国东南部大江大河入海口、海湾沿岸、沿海一些低洼地区 使房屋倒塌、摧毁船只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巨浪 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虫害 害虫造成的灾害 农林区 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场遭破坏鼠害 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危害植物根系 农牧区 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场遭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由于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沿海的海底,海底地震会引起巨浪,形成海啸;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部分地区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震中位于沿海,福岛核电站离震中近,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和海啸破坏了核电站设备,因而导致核泄漏。3.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环境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喷洒农药;利用天敌防治。下图为某次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台风眼大致位于图中(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2.该台风的移动方向是( )A.向东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西南方向移动 D.向西北方向移动解析:第1题,台风眼位于台风的中心位置,即乙处。故选B。第2题,根据图中台风路径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台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故选D。答案:1.B 2.D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回答3~4题。3.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4.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解析:第3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可调节河流径流,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C。第4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故选B。答案:3.C 4.B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中“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可知,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与巢湖面积的缩小有必然联系。答案: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课时作业(十五) 气象、洪涝、海洋与生物灾害基础练下图为2019年12月26日17时台风“巴蓬”位置及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台风“巴蓬”过境菲律宾,对其造成的影响是( )A.带来高温和干旱 B.造成寒潮和霜冻C.诱发地震和洪涝 D.引发强风和暴雨2.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D.及时到户外空旷地带转移解析:第1题,台风是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过境时主要表现为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综上所述,符合台风带来的影响是引发强风和暴雨。故选D。第2题,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卫星云图获得台风的移动路径,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A正确;特大暴雨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B错误;狂风可以掀翻船只,海上作业渔船应尽快靠岸停泊,C错误;狂风暴雨适宜停留在室内,D错误。故选A。答案:1.D 2.A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24日,新乡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拢。据此完成第3题。3.此次水灾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①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④屋顶绿化面积大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由材料“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可知,这次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引发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①正确;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而不是城市内涝,②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会使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困难,若排水设施欠缺,容易引发城市内涝,③正确;若屋顶绿化面积大的话,会吸收一部分雨水,减小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④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答案:C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4~6题。4.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5.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地震C.干旱 D.火山爆发6.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④陡坡修梯田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故选A。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为常见灾害,C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泥石流不易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不是常见的自然灾害,B、D错误。故选C。第6题,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同时湖泊周边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是最有效的措施。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陡坡修梯田,不能缓解洪涝灾害的威胁。故选B。答案:4.A 5.C 6.B1月12日,2023年首场寒潮已抵达内蒙古一带,并在接下来几天,大举南下横扫我国大部。读图,回答7~8题。7.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8.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A.沙尘暴 B.大风C.干旱 D.强烈降温解析:第7题,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寒潮路径。故选A。第8题,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和巨浪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故选B。答案:7.A 8.B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读图,回答9~10题。9.此次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A.贵州和云南中部 B.四川和重庆南部C.广西和贵州东部 D.云南和广西南部10.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解析:第9题,根据图例并结合旱灾分布图可知,贵州和云南中部旱情最为严重。故选A。第10题,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原因。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也可能演变成旱灾。故选C。答案:9.A 10.C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探究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具体内容如下:探究主题: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探究背景:历史上,长江流域多发洪水。长江洪灾主要发生在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地区,且主要集中于夏季。近40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达到每三年一次。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探究过程:(1)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2)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题干材料,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可以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和湖泊面积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夏季多暴雨;6月份雨季来临时,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且汛期较长。(2)上游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进入中下游河道,河床抬高;中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提升练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据此完成1~3题。1.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冬季出现B.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2.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A.风害 B.沙尘暴C.雨雪 D.冻害3.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解析:第1题,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入侵所带来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等的天气现象,在冬半年发生,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因为隆冬季节我国北方很少有农作物生长,所以寒潮造成的损失很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寒潮在短时间内气温迅速下降,产生的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3题,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因此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C 2.D 3.A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下图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示意图”。(1)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2)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流域内水资源匮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述现象更加突出。针对这种现状,简述应采取的对策。解析:第(1)题,从海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分析,该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所以使中上游地区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从地形特点分析,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洪水汇集时间短,因此需修建水库蓄水调节,既能防涝灾,也能防旱灾。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且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导致排水不畅,因此需要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第(2)题,应对城市水资源不足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去分析。开源可以实施跨流域调水弥补水源不足,可以加强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流可以通过一系列节水措施来实现,如通过水价调控引导城市居民节约用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等。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或夏季风不稳定,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众多支流汇聚于海河,排水不畅。(2)城市中实行严格的水价管理,用经济手段限制用水浪费;加大对城市居民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加大对工业用水浪费、污染的管理;倡导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材料二 图中甲地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其畜牧业以圈舍饲养方式为主,冬春季节雪灾频发。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解析: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也即利于雪形成的自然原因。从水汽、温度、凝结核等方面考虑,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雪量更大,降雪日数更多;纬度高,气温低,利于降雪的形成,同时积雪时间长。答案:冬季迎风坡,降雪量大,降雪日数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时间长。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93张PPT)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2课时 气象、洪涝、海洋与生物灾害[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区域认知: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各种气象灾害主要的分布区域。综合思维: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气象灾害的发生,从而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课前精梳理 自学教材 梳理知识预习点1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旱灾(1)定义: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____________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2)分布①空间分布:______、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②时间分布:多为___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供水能力华北春2.台风(1)定义: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_________洋面上,____________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2)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因素决定。(3)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____________地区。低纬度中心附近强风暴雨巨浪东部沿海辨易误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衡量旱灾的形成及程度,不仅要看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和干湿状况,更要考虑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等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少,只能说明该地区比较干旱,而旱灾则还要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3.洪涝灾害(1)定义①洪灾:因大雨或融雪引发____________所造成的灾害。②涝害:因降水过多而____________,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水流泛滥淹没农田(2)分布①从气候因素看:主要是______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②从地形因素看: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____________的地区。(3)特点:我国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季风地势低洼微思考 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为什么?提示:不会。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预习点2 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1)定义: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______。(2)危害: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灾害性海浪冲上岸后,还会导致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化。海浪2.风暴潮(1)定义: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2)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3)在我国的分布①台风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_________、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②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______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主要受灾地区多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入海口春秋3.海啸(1)定义:由海底______、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2)危害:常造成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严重伤亡,损失巨大。地震预习点3 生物灾害1.虫害(1)定义:______造成的灾害。(2)类型①_________害虫: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棉铃虫等。②______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2.鼠害主要通过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活动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此外,鼠类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害虫农作物森林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气象灾害 虫害海洋灾害 海啸生物灾害 台风提示:1.判断正误(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3)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 )(4)寒潮多发生于冬季。( )××××2.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侵袭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秋季C.冬季 D.全年解析:夏秋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季节。故选B。B3.下列各因素中容易引发洪水的是( )①流域植被遭到破坏 ②兴建水库 ③围湖造田 ④全流域长时间的大暴雨 ⑤地震引起的水库大坝断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解析:兴建水库可以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洪水的发生。故选D。D4.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是( )A.墨西哥湾 B.孟加拉湾C.西北太平洋 D.西北大西洋解析: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故选C。C5.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交通事故减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羽绒服装滞销解析: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现象的天气过程。感冒患者数量会增加;交通受阻,会使交通事故增加;剧烈降温,城市供暖用电、用气量会增加;羽绒服装热销以防寒。故选A。A6.我国东北农林区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生物天敌多C.人口多,诱捕多 D.农业灭害强解析:东北农林区人口稀少。纬度高、气候寒冷,病虫不易生存。A7.下列有关鼠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C.林鼠和草原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D.鼠类危害植物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解析:禽流感是由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的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患病的禽类而引起感染。故选B。B课堂强研习 合作学习 精研重难台风和寒潮1.台风(1)台风及其成因(2)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2.寒潮(1)成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2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其影响,我国西北和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在8 ℃以上并伴有4~6级大风,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2 ℃。寒潮来临前浙江玉环的果农会用塑料薄膜覆盖柚子树。柚子树在27 ℃~32 ℃生长最佳,不耐寒,地下水位过高易烂根,栽培地点选择在南向坡地最好。(1)浙江玉环的果农在寒潮到来前用塑料薄膜覆盖柚子树的作用是什么?(2)说明柚子树栽培地点宜选择在南坡的原因。答案:(1)保温。(2)南坡光照充足,冬季温暖;有坡度,利于排水。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示意图,回答1~2 题。1.据图可知(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D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台风在一年四季均会生成,夏秋季较多;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冬季登陆台风个数为0,故冬季我国不受台风影响;夏秋季台风登陆个数多,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故选D。第2题,台风主要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夏季台风带来降水不是台风造成的损失,秋季台风不会带来冻害,大风不会吸引鱼群聚集。故选C。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灾害路径灾害名称 台风 寒潮→天气系统 气旋 冷锋成因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时空分布 夏秋季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台等省区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多分布于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源地 西北太平洋 西伯利亚和蒙古过境时天气变化 气压下降,降雨量增多,风速增大,台风眼经过时,会带来短暂晴朗天气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主要危害 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益处 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力资源;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干旱和洪涝1.我国的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2.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降水就偏少,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如下图所示:3.洪水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因素 影响自然原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因素 影响自然原因 水系状况 支流多少 特别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云南省应急管理厅报告,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昭通市、曲靖市、红河州、玉溪市等9个州(市)不同程度出现旱情,217.31万人次不同程度遭受旱灾,农作物受灾165.11千公顷,绝收25.92千公顷,5 647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因旱需生活救助55 443人,直接经济损失11.85亿元。分析云南此次旱灾严重的原因。答案:夏季风异常,降水少;持续高温,蒸发量大;范围广,历时长;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不易存留。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集,洪峰叠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该地采取的防洪性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AB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荆江是长江的支流,并不直接入海;读图可知,图上支流并不多。故选A。第2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故选B。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教材第93页思考提示:城市通常因为地面硬化,植被、河湖稀少,一遇到暴雨,雨水快速汇集,淹没道路,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这会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教材第96页思考提示:生物灾害的成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包括气候异常、生态破坏、生物入侵、环境变迁、环境污染等。其中人为因素有: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教材活动点拨]—————教材第97页思考提示:1.特点:爆发式生长、破坏性大、造成的损失严重。2.生物入侵后,外来物种爆发式生长,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改变生态环境性质,即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替代生物;产生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教材第98页作业题提示:1.见下表。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地震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陆断裂带,大洋海岭地震带 建筑物倒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被破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滑坡 斜坡上的不稳定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大的地区 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交通线路;破坏地表覆盖物泥石流 由暴雨或冰雪融水引发 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的山区 给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旱灾 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供水能力不足 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农业减产,工业和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畜生存台风 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及以上 西北太平洋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可以导致巨大洪涝灾害;巨浪常常冲毁海堤,引起海水倒灌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寒潮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低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雪、冰冻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洪涝灾害 洪灾是因大雨或融雪引起的水流泛滥;涝灾包括涝害和内涝,涝害指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内涝指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中低纬度的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河流中下游和地势低洼地区 农作物受灾减产,交通、通信中断,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起水土流失、传染病流行,影响工农业生产等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灾害性海浪 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近岸海域 能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还会使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化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风暴潮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和寒潮过境等引起的 大洋沿岸地区。我国东南部大江大河入海口、海湾沿岸、沿海一些低洼地区 使房屋倒塌、摧毁船只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巨浪 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名称 成因 分布 危害虫害 害虫造成的灾害 农林区 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场遭破坏鼠害 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危害植物根系 农牧区 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场遭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由于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沿海的海底,海底地震会引起巨浪,形成海啸;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部分地区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震中位于沿海,福岛核电站离震中近,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和海啸破坏了核电站设备,因而导致核泄漏。3.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环境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喷洒农药;利用天敌防治。课后提素养 深刻剖析 提升能力下图为某次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台风眼大致位于图中(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2.该台风的移动方向是( )A.向东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西南方向移动 D.向西北方向移动解析:第1题,台风眼位于台风的中心位置,即乙处。故选B。第2题,根据图中台风路径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台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故选D。BD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回答3~4题。3.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4.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CB解析:第3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可调节河流径流,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C。第4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故选B。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中“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可知,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与巢湖面积的缩小有必然联系。答案: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课时作业(十五) 气象、洪涝、海洋与生物灾害基础练下图为2019年12月26日17时台风“巴蓬”位置及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台风“巴蓬”过境菲律宾,对其造成的影响是( )A.带来高温和干旱 B.造成寒潮和霜冻C.诱发地震和洪涝 D.引发强风和暴雨2.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D.及时到户外空旷地带转移DA解析:第1题,台风是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过境时主要表现为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综上所述,符合台风带来的影响是引发强风和暴雨。故选D。第2题,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卫星云图获得台风的移动路径,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A正确;特大暴雨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B错误;狂风可以掀翻船只,海上作业渔船应尽快靠岸停泊,C错误;狂风暴雨适宜停留在室内,D错误。故选A。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24日,新乡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拢。据此完成第3题。3.此次水灾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①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④屋顶绿化面积大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C解析:由材料“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可知,这次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引发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①正确;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而不是城市内涝,②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会使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困难,若排水设施欠缺,容易引发城市内涝,③正确;若屋顶绿化面积大的话,会吸收一部分雨水,减小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④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4~6题。4.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5.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地震C.干旱 D.火山爆发AC6.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④陡坡修梯田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B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故选A。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为常见灾害,C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泥石流不易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不是常见的自然灾害,B、D错误。故选C。第6题,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同时湖泊周边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是最有效的措施。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陡坡修梯田,不能缓解洪涝灾害的威胁。故选B。1月12日,2023年首场寒潮已抵达内蒙古一带,并在接下来几天,大举南下横扫我国大部。读图,回答7~8题。7.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8.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A.沙尘暴 B.大风C.干旱 D.强烈降温AB解析:第7题,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寒潮路径。故选A。第8题,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和巨浪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故选B。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读图,回答9~10题。9.此次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A.贵州和云南中部 B.四川和重庆南部C.广西和贵州东部 D.云南和广西南部10.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AC解析:第9题,根据图例并结合旱灾分布图可知,贵州和云南中部旱情最为严重。故选A。第10题,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原因。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也可能演变成旱灾。故选C。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探究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具体内容如下:探究主题: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探究背景:历史上,长江流域多发洪水。长江洪灾主要发生在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地区,且主要集中于夏季。近40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达到每三年一次。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探究过程:(1)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2)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题干材料,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可以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和湖泊面积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夏季多暴雨;6月份雨季来临时,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且汛期较长。(2)上游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进入中下游河道,河床抬高;中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提升练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据此完成1~3题。1.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冬季出现B.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C2.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A.风害 B.沙尘暴C.雨雪 D.冻害3.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DA解析:第1题,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入侵所带来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等的天气现象,在冬半年发生,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因为隆冬季节我国北方很少有农作物生长,所以寒潮造成的损失很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寒潮在短时间内气温迅速下降,产生的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3题,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因此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下图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示意图”。(1)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2)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流域内水资源匮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述现象更加突出。针对这种现状,简述应采取的对策。解析:第(1)题,从海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分析,该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所以使中上游地区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从地形特点分析,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洪水汇集时间短,因此需修建水库蓄水调节,既能防涝灾,也能防旱灾。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且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导致排水不畅,因此需要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第(2)题,应对城市水资源不足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去分析。开源可以实施跨流域调水弥补水源不足,可以加强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流可以通过一系列节水措施来实现,如通过水价调控引导城市居民节约用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等。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或夏季风不稳定,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众多支流汇聚于海河,排水不畅。(2)城市中实行严格的水价管理,用经济手段限制用水浪费;加大对城市居民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加大对工业用水浪费、污染的管理;倡导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材料二 图中甲地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其畜牧业以圈舍饲养方式为主,冬春季节雪灾频发。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解析: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也即利于雪形成的自然原因。从水汽、温度、凝结核等方面考虑,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雪量更大,降雪日数更多;纬度高,气温低,利于降雪的形成,同时积雪时间长。答案:冬季迎风坡,降雪量大,降雪日数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时间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1节第2课时气象、洪涝、海洋与生物灾害学案.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1节第2课时气象、洪涝、海洋与生物灾害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