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人地协调观: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自然地貌景观类型,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区域认知:能够分析描述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地理实践力:运用考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综合思维:能够运用不同的作用力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地貌形态的变化过程。预习点1 地貌概述1.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2.类型:按成因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预习点2 流水地貌1.概念: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2.沟谷地貌(1)成因:广大山区,沟谷流水作用形成。(2)地貌景观特点:通常较短小,纵剖面上游陡,下游缓,横剖面呈V形。(3)洪积扇(冲积扇):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挟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3.河流地貌(1)概念: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地貌。(2)河谷①组成: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②谷底a.组成:包括河床及河漫滩。b.河床: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c.河漫滩: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③谷坡a.位置: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一般来说,最大的洪水也难以淹到。b.河流阶地:河流在谷底下切,原谷底逐渐超出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阶地是谷坡的一部分。(3)冲积平原①成因: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②特点:大多坡度较缓,地势较为平坦。(4)河口三角洲①成因: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②形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扇形、尖头形、鸟足形等。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提示:辨易误 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二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有何差别?提示: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预习点3 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潮汐、风、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2.成因分类3.海蚀地貌(1)成因: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2)主要形态①海蚀穴: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②海蚀崖: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③海蚀拱桥: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④海蚀柱: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微思考 “岁月留痕”——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奇岸怪崖壁,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说出“十二门徒石”的地貌类型以及鸡形礁石坍塌的原因。提示:“十二门徒石”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坍塌的。4.海积地貌(1)成因: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包括海滩、沙嘴等。(2)海滩:波浪作用在海滨堆积形成的向海缓斜的沙砾质滩地。(3)沙嘴:常出现在海湾岬角处或海岸转折处。 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海蚀崖 海积地貌沙滩 海蚀地貌提示:辨易误 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的区别提示:岩石海岸海蚀崖海蚀平台岩石海岸海蚀穴海蚀拱桥预习点4 风沙地貌1.概念: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2.风蚀地貌(1)成因: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2)类型: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3.风积地貌(1)成因: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2)沙丘类型: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3)新月形沙丘特点:因其平面形态如新月而得名,其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沙丘 风蚀地貌风蚀柱 风积地貌提示:预习点5 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2.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3.地表喀斯特地貌(1)峰丛、峰林和孤峰: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峰丛、峰林和孤峰。(2)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3)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4)溶蚀谷地: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4.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溶洞里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峰丛、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和地下河 地表喀斯特地貌提示:辨易误 流水作用形成的物理地貌和化学地貌的区别。提示:流水的侵蚀作用有两种,一是物理侵蚀,是因水的流动给地表带来的影响。二是化学溶蚀,是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地区,岩石中的化学物质与水发生反应而使岩石溶解的现象,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称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溶洞、峰丛和峰林等,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微思考 一般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到原来的2~4倍。据此判断,我国什么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典型?说明你的理由。提示:南方地区或西南地区。因为南方和西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化学反应速率快,石灰岩被水溶蚀得快,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典型。1.判断正误。(1)在山区,河谷呈“V”字形。(√)(2)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土质较为贫瘠。(×)(3)河流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4)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轭湖。(×)(5)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堆积形成的。(√)(6)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7)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8)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9)滨海地带的沙滩、泥滩主要是由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10)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柱和喀斯特地貌都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11)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12)陡峭的岩壁受风蚀后呈现蜂窝状形态的是风蚀蘑菇。(×)(13)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14)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15)地表水和地下水越丰富,喀斯特作用越强烈。(√)(16)石林是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2.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黄河三角洲 B.崇明岛C.黄土高原 D.河谷解析: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答案:D 3.冲积扇地貌多位于( )A.河流出山口 B.平原边缘处C.狭长山谷谷底 D.河流入海口解析:河流出山口处,河流从山谷中流出,地形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边缘处、狭长山谷谷底没有冲积扇分布;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故选A。答案:A 4.下列地貌形态中,属于海积地貌的是( )A.沟谷 B.沙滩C.海蚀崖 D.V形谷解析: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沟谷——流水侵蚀;沙滩——海浪堆积;海蚀崖——海浪侵蚀;V形谷——流水侵蚀。答案:B 5.关于风蚀地貌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最符合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寒冷干燥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全年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答案:C 6.下列地貌属于风积地貌的是( )A.雅丹地貌 B.沙丘C.溶洞 D.长江三角洲解析: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沙丘属于风积地貌;溶洞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流水地貌。答案:B 7.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 )A.岩石条件 B.生物条件C.土壤条件 D.气候条件解析:喀斯特地貌与岩石、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答案:C 8.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场所和耕作的地方?提示: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地势相对平坦,且土壤肥沃,距河流近,有充足的水源。9.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哪种河流地貌?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个位置?提示:甲是瀑布(V字形河谷),大都位于河流上游;乙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丙是冲积平原,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丁是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10.你能说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风沙地貌景观的名称吗?A:新月形沙丘,B:风蚀蘑菇,C:风蚀柱。11.简述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形成的异同点。提示: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研习1 流水地貌1.河流不同发育阶段侵蚀地貌的差异及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发育阶段 前期 中期 后期侵蚀方向 向源头方向(溯源侵蚀)、向下侵蚀(下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侧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侧蚀)对河流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加深、延长 ,形成“V”形谷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加宽 形成宽而浅的“U”形谷2.河流堆积地貌名称 冲积扇(洪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位置 出山口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形成原因 河流从出山口流出,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形成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祼露形成河漫滩,如河流改道,河漫滩废弃,多个河漫滩便连接成平原 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地势平坦、宽广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流水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的判读判读依据有“四注意”:一注意位置:在流域内,位置偏上流的区域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位置偏下游的区域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二注意地貌高低起伏:起伏较大的区域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多沟谷;平缓的区域以堆积地貌为主,多平原。三注意地貌的颗粒:一般颗粒较大的区域以侵蚀作用为主,反之堆积作用强烈。四注意流速:流速大的区域以侵蚀为主,流速慢的区域以堆积为主。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1~2题。1.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风化 B.侵蚀C.搬运 D.堆积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港口选址,为避免船只搁浅比较适合的是( )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②处为凸岸,根据河流流水的惯性,①处受流水的冲刷,②处流水速度小,主要表现为堆积。故选D。第2题,码头港口选址不能在泥沙沉积的河岸,应该建设在受河流冲刷的一侧。凹岸侵蚀,水深,不容易淤积,①④比较适合。故选B。答案:1.D 2.B 3.有关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B.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C.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搬运地貌D.河流地貌只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解析:河流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有V形谷和U形谷、瀑布等,堆积地貌有三角洲(河口)、河漫滩(中下游)、冲积扇(出山口)等,它们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B。答案:B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B图A表示的是________地貌,它分布在河流的________;图B表示的是________地貌,它分布在山区的________;它们都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地貌。解析: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图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图B位于河流出山口,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答案:河口三角洲 入海口 冲积扇(洪积扇) 出山口 流水堆积下图为我国某条大河甲、乙两段的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乙河段一般位于河流的( )A.上游 B.中游C.下游 D.入海口2.甲河段河谷形态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A.溯源侵蚀 B.侧蚀作用C.下蚀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第1题,乙河段一般位于河流的上游,因为河流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A正确。故选A。第2题,甲河段河谷形态特征的主要成因是受地转偏向力或凹凸岸的影响,产生侧蚀作用,一侧泥沙淤积,河床较平缓;一侧流水侵蚀,河床较陡。B正确。故选B。答案:1.A 2.B 流水作用的差异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3.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研习2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一、风沙地貌1.沙丘的形成条件沙丘的发育和形成受风力、地面形态、水分、植被及沙源供应等条件的影响。(1)风力风向:风力决定着沙丘的移动速度,风向决定着沙丘移动方向。一般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2)地面起伏:山岭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起伏大,易在其迎风侧大量堆积沙子,形成巨大的沙丘。(3)地表物质(沙源供应):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丘都较低矮,原因是地表细沙、中沙较少;沙漠内部的沙丘都较高大,这与地表细沙、中沙较丰富有关。(4)水分、植被条件越好,越不利于沙丘的发育。2.流动沙丘的特征和移动规律(1)运动: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2)特征:流动沙丘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斜坡之间有一明显的弧形脊梁。新月形沙丘高度一般为数米,很少超过15 米。下图示意移动沙丘运动机制。二、海岸地貌1.海蚀作用和海蚀地貌(1)海蚀作用:包括波浪对海岸的撞击、冲刷,对波浪挟带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2)海蚀地貌:海岸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3)类型类型 成因海蚀穴 波浪将海滨陆地侵蚀成槽形凹穴,沿海岸分布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导致顶部基岩崩塌而形成的陡壁海蚀拱桥 两个方向相反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连通海蚀柱 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2.海积地貌(1)成因:海积地貌是由海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海滨沉积物是海岸的松散物质,如河流冲积物、贝壳、生物残骸等,在波浪作用力推动下移动,被进一步研磨、分选、沉积而成。(2)分类①以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水下堆积台、离岸坝、潟湖等。②以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沙嘴、泥滩、草滩、岛沙坝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骸以记之”。(《大唐西域记》)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该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用P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解析:根据等高线示意图可知,绝对高度较大而相对高度较小,是沙丘地貌的特征。盛行风由缓坡吹向陡坡,植树种草宜在背风坡(陡坡)。答案:沙丘 如图: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回答1~2题。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岩石(或土体)形成的。故选B。第2题,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故选C。答案:1.B 2.C 1.典型风沙地貌的判读方法依据景观图判断地貌的类型,调用风力作用的知识,结合信息分析具体特征和成因。2.风向的判读(1)利用流动沙丘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读风向3.风沙地貌分布风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习3 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体成分及溶蚀力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 形态 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 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2.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A.储水条件改善 B.土壤厚度增加C.地表趋于平坦 D.旅游资源增多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图示可知,丙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石林地貌发育,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增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D正确。石林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增加,储水条件变差,A错误。石林地貌发育,表明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会导致土壤厚度下降,B错误。石林地貌发育会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误。故选D。答案:1.D 2.D 读某洞穴剖面素描图,回答1~3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多分布在( )A.石灰岩分布区 B.海洋深处C.火山周围 D.干旱、半干旱区2.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C.安徽黄山 D.东北平原3.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A.风化和堆积作用B.溶蚀和淀积作用C.搬运和堆积作用D.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有石钟乳、石笋、石柱,这些属于喀斯特地貌,多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区,故选A。第2题,云贵高原上多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比较典型,故选B。第3题,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中的石钟乳是碳酸钙长期淀积而形成的,故选B。答案:1.A 2.B 3.B 1.图示法理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的因素2.图示法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教材活动点拨]———————————教材第30页探索提示:沉积顺序:颗粒大的、较重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原因:受重力的作用。相似之处:都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不同之处:广口瓶中的物质是在同一个地方沉积,有分层;自然界中的河流在上、中、下游河段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越往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教材第32页思考提示:河流地貌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包括河谷、阶地、曲流等,河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呈V形;阶地是因地壳上升,流水下切而成,呈明显的阶梯状;曲流在河水侧蚀的作用下,河道呈弯曲的状态。堆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冲积扇指河流流出山口后的堆积体,呈扇形;河漫滩位于河床凸岸,是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滩地。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或入湖时泥沙沉积的平坦区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教材第33页思考提示:海蚀地貌是指海浪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积地貌是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以海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海积地貌强调海水的沉积作用。教材第34页思考提示:风蚀地貌是经由风沙对地表物质及基岩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包括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风蚀柱等。风积地貌是指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教材第35页思考提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有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教材第36页活动提示:地貌类型 冰斗 角峰 刃脊地貌特征 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如围椅状 金字塔形的尖峰,为凹形陡坡,峰顶突出成尖角,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 刀刃状的山脊。峰脊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形成原因 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由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图示教材第37页思考提示:受所处的位置、岩石性质、侵蚀时间等因素影响,敦煌地貌造型多样,密集度高,呈现出不同类型的风蚀地貌景观。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除了较为多见的雅丹地貌、风蚀谷和风蚀残丘,还有风蚀柱、风蚀蘑菇、石窝和摇摆石等。地貌类型 成因 图示风蚀谷 地表受暴雨侵蚀后形成沟谷,经风力的长期侵蚀形成风蚀残丘 风蚀谷经长期风力侵蚀,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来的小块原始地面摇摆石 风蚀作用沿岩石的断层、节理长期进行所形成教材第38页作业题提示:1.a溶洞;b河谷;c海蚀柱;d风蚀柱。2.(1)重庆武隆天坑是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漏斗,是垂直的深坑,坑口近乎圆形,坑壁陡峭、光滑,周边还有其他的规模较小的垂直深坑。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相同点:坑口近似圆形,具有一定深度。不同点:①重庆武隆天坑坑底深,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底浅;②重庆武隆天坑坑体呈垂直状,是流水垂直向下侵蚀形成,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体呈碗状,撞击的深度不大。(2)①观察周边地区,找出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②观察地貌形态,判断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③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推测发生过程;④找专业的书籍核对或者请教专家。3.“石老人”是海蚀地貌。形成过程:青岛海岸硬度小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影响大,硬度大的岩石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海蚀穴。其周边的岩石受侵蚀不断崩塌,海蚀穴顶部岩石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穴被蚀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形成后不断受到海浪的侵蚀,形成类似老人的形状。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题。1.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解析: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读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与西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答案:A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题。2.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答案:A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A.搬运作用 B.外力作用C.溶蚀作用 D.波浪侵蚀4.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a层最老 B.b层最老C.c层最老 D.一样老解析:第3题,根据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貌是由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属外力作用。故选B。第4题,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先沉积的岩层(底层)年代老,后沉积的岩层年代新,故c层最老,b层次之,a层最新。故选C。答案:3.B 4.C 5.里亚斯型海岸,以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下图为里亚斯型海岸景观图及形成示意图。简述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形成过程。答案:在沿海谷地、山脉与海岸接近垂直分布的海岸,由于地面沉降或海水上升,海水淹没与海岸呈直角的山谷而形成。课时作业(五)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基础练2022年10月3日,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的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1)。经现场勘察,工作人员认为该现象并非突然形成,而是受长期外力作用的结果。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坍塌处岩石表面存在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图2为该海岸主要地貌类型图。据此完成1~2题。1.造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主要作用力是( )A.风化作用、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海浪侵蚀2.推测未来图2所示地区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B.海蚀平台的范围一直扩大C.海蚀柱会继续被侵蚀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解析:第1题,“石老人”海蚀柱在海水中浸泡时间长,经机械风化作用形成一些裂隙(节理);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裂隙中的海水及盐分会对岩石形成挤压,使裂隙逐渐增大、增多,导致岩石破碎、脱落;岩石表面存在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也是风化作用的结果。长此以往,海蚀柱的上半部分最终坍塌。可见,造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主要作用力是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故选D。第2题,海蚀崖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海蚀崖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A、D错误;岬角处两侧继续受到海浪的侵蚀,使海蚀崖后退,海蚀柱继续被侵蚀,海蚀平台范围扩大,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形成的海蚀平台也会受到海浪侵蚀,最终海蚀平台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小,并不会一直扩大,B错误。故选C。答案:1.D 2.C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4.与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光照 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 D.气候、土壤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风景名胜区位于贵阳市附近,结合图中峰林、峰丛、天坑、溶洞等的存在,推断这是喀斯特地貌,我国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因此该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A正确。故选A。第4题,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因此判断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一是要有石灰岩,二是要有水的溶蚀,因此B正确。故选B。答案:3.A 4.B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5~6题。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岩洞 B.岩礁C.沙滩 D.海岸解析:第5题,材料“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说明鼓浪石位于海边,受潮涨潮落时海浪的侵蚀形成,A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B错误;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形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C错误;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形)、瀑布和峡谷,D错误。故选A。第6题,海边地势平缓的地区,受海浪堆积作用的影响;地势陡峻的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因此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沙滩,C正确。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所以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A错误;岩礁是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B错误;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既有海浪侵蚀作用,也有海浪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 此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变化,解答时需区别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答案:5.A 6.C 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完成7~8题。 7.左图地貌属于( )A.海蚀平台 B.海蚀崖C.海蚀柱 D.离岸堤8.关于右图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解析: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地貌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崖,B正确;海蚀平台主要特点是平台,海蚀柱的主要特点是呈柱状,都与图示不符,A、C错误。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海岸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就是离岸堤,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B。第8题,根据题干可知,右图分布在海岸地区,为海岸地貌——沙滩,主要由海浪堆积作用形成,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C正确。图示区域没有河流、冰川,因此与河流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D错误。故选C。答案:7.B 8.C 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溶蚀作用形成的。由于地下河的长期溶蚀作用,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底部,只有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这样一座天生桥就诞生了。据此完成9~10题。9.天生桥属于(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10.下图中天生桥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解析:第9题,由材料“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可知,天生桥属于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海岸地貌发生在沿海地区,有海浪侵蚀地貌和海浪沉积地貌,C错误;冰川地貌发生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A。第10题,根据材料“由于地下河的长期溶蚀作用”可知,地下河从①到③,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底部,形成④,只有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这样一座天生桥就诞生了,形成②。在这个过程中溶洞范围逐渐扩大。因此形成顺序是①③④②,B正确。故选B。答案:9.A 10.B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 刘东生(1917—2008年)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过程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中间的土壤发红,最下边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如图表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过程,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风向主要是________风。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东生院士在陕西洛川县发现的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的黄土之前,这里曾是( )A.荒漠 B.草原C.森林 D.水乡(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而现代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为此,刘东生院士根据现代黄土高原的实际,建议中央考虑修改在此地区“植树种草”的做法。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A.蓄水植树种草 B.植树造林C.退耕还林 D.退耕还牧解析:第(1)题,风从西北吹向东南,黄土颗粒由粗变细。第(2)题,鹅卵石说明黄土高原在形成以前曾是水乡。第(3)题,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现在的主导外力是流水的侵蚀与搬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适合种草。答案:(1)戈壁 沙漠 黄土 西北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2)D (3)风力沉积 流水的侵蚀与搬运 D提升练图1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个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图2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1.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A.东北风 春夏 B.西南风 春夏C.东北风 冬春 D.西南风 冬春2.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风力沉积B.风力搬运—风力沉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海浪搬运—海浪沉积D.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东北方向上风频高,可判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携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沙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泥沙,在海岸堆积形成的,再受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原地堆积,最终由风力堆积逐渐形成巨大沙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C 2.A 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4.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 )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解析:第3题,由材料“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可知,石灰岩为浅海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海底石灰岩被抬升成陆地,再经过海水侵蚀,形成天然拱桥,桥顶经过重力崩塌,变成陡峭的崖壁,B正确。故选B。第4题,由图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的侵蚀下,形成天然拱桥,拱桥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D正确。故选D。答案:3.B 4.D 读图,完成5~7题。5.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6.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7.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解析:第5题,读图并结合生活可知,图示景观地势崎岖,峰岭众多,山环水绕,峰岭秀丽,是桂林山水景观,B正确。故选B。第6题,桂林山水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正确。故选B。第7题,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分布在高山地区,A、B、C错误。故选D。答案:5.B 6.B 7.D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型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据此完成8~9题。8.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9.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C.海蚀柱 D.海蚀崖解析:第8题,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B、C、D错误。故选A。第9题,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8.A 9.C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拼搏,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掘穴……”。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及图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农业生产、安全防卫和日常生活取水产生的影响。(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作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注意在弯曲的河道,受离心力作用,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并分析由此所带来的影响。第(1)题,根据指向标判断洞穴坐北向南,主要与热量、冬季风有关。第(2)题,汭位为凸岸,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第(3)题,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流急,泥沙不易沉积,适宜建港。答案:(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向南开口)。原因: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2)农业:凸岸堆积,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防卫: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用作防御;取水:水流较缓,便于取水。(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泥沙不易沉积,利于建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36张PPT)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人地协调观: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自然地貌景观类型,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区域认知:能够分析描述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地理实践力:运用考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综合思维:能够运用不同的作用力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地貌形态的变化过程。课前精梳理 自学教材 梳理知识预习点1 地貌概述1.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2.类型:按成因分为构造地貌、____________、海岸地貌、____________、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流水地貌风沙地貌预习点2 流水地貌1.概念: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______地貌和______地貌等。2.沟谷地貌(1)成因:广大山区,沟谷______作用形成。(2)地貌景观特点:通常较短小,纵剖面上游陡,下游缓,横剖面呈___形。(3)洪积扇(冲积扇):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挟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以______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沟谷河流流水V沟口3.河流地貌(1)概念: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谷、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河流地貌。(2)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①组成:由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组成。②谷底a.组成:包括______及河漫滩。b.河床: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c.河漫滩: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在____________时会被淹没。③谷坡a.位置:______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一般来说,最大的洪水也难以淹到。b.河流阶地:河流在谷底______,原谷底逐渐超出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阶地是谷坡的一部分。谷底谷坡河床洪水泛滥河谷下切(3)冲积平原①成因:在河流中下游由______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②特点:大多坡度______,地势较为平坦。(4)河口三角洲①成因: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______形成。②形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___形、尖头形、鸟足形等。河流较缓沉积扇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提示:辨易误 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二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有何差别?提示: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预习点3 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潮汐、风、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3.海蚀地貌(1)成因:受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2)主要形态①海蚀穴: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_________的海蚀穴。②海蚀崖: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______,便形成海蚀崖。③海蚀拱桥: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_________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海浪侵蚀内侧凹崩塌海蚀穴④海蚀柱:____________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微思考 “岁月留痕”——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奇岸怪崖壁,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说出“十二门徒石”的地貌类型以及鸡形礁石坍塌的原因。提示:“十二门徒石”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坍塌的。4.海积地貌(1)成因: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______形成海积地貌,包括海滩、沙嘴等。(2)海滩:______作用在海滨堆积形成的向海缓斜的沙砾质滩地。(3)沙嘴:常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积波浪海湾岬角处或海岸转折处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海蚀崖 海积地貌沙滩 海蚀地貌提示:辨易误 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的区别预习点4 风沙地貌1.概念:因______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2.风蚀地貌(1)成因:______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2)类型: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____________等。风力风沙雅丹地貌3.风积地貌(1)成因:被风力______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2)沙丘类型:新月形沙丘、______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3)新月形沙丘特点:因其平面形态如新月而得名,其弧形突向_________,迎风坡___而呈凸形,背风坡___而微凹。搬运长垄主风向缓陡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沙丘 风蚀地貌风蚀柱 风积地貌提示:预习点5 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____________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2.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分为______喀斯特地貌和______喀斯特地貌。化学溶蚀地表地下3.地表喀斯特地貌(1)峰丛、峰林和孤峰: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______,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峰丛、峰林和孤峰。(2)溶沟:地表水沿____________溶蚀、侵蚀形成。(3)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4)溶蚀谷地: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4.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和_________。溶洞里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山峰岩石裂隙地下河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峰丛、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和地下河 地表喀斯特地貌提示:辨易误 流水作用形成的物理地貌和化学地貌的区别。提示:流水的侵蚀作用有两种,一是物理侵蚀,是因水的流动给地表带来的影响。二是化学溶蚀,是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地区,岩石中的化学物质与水发生反应而使岩石溶解的现象,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称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溶洞、峰丛和峰林等,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微思考 一般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到原来的2~4倍。据此判断,我国什么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典型?说明你的理由。提示:南方地区或西南地区。因为南方和西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化学反应速率快,石灰岩被水溶蚀得快,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典型。1.判断正误。(1)在山区,河谷呈“V”字形。( )(2)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土质较为贫瘠。( )(3)河流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4)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轭湖。( )(5)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6)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 )(7)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8)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 )(9)滨海地带的沙滩、泥滩主要是由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10)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柱和喀斯特地貌都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11)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12)陡峭的岩壁受风蚀后呈现蜂窝状形态的是风蚀蘑菇。( )(13)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14)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15)地表水和地下水越丰富,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16)石林是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2.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黄河三角洲 B.崇明岛C.黄土高原 D.河谷解析: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D3.冲积扇地貌多位于( )A.河流出山口 B.平原边缘处C.狭长山谷谷底 D.河流入海口解析:河流出山口处,河流从山谷中流出,地形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边缘处、狭长山谷谷底没有冲积扇分布;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故选A。A4.下列地貌形态中,属于海积地貌的是( )A.沟谷 B.沙滩C.海蚀崖 D.V形谷解析: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沟谷——流水侵蚀;沙滩——海浪堆积;海蚀崖——海浪侵蚀;V形谷——流水侵蚀。B5.关于风蚀地貌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最符合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寒冷干燥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全年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6.下列地貌属于风积地貌的是( )A.雅丹地貌 B.沙丘C.溶洞 D.长江三角洲解析: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沙丘属于风积地貌;溶洞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流水地貌。B7.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 )A.岩石条件 B.生物条件C.土壤条件 D.气候条件解析:喀斯特地貌与岩石、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C8.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场所和耕作的地方?提示: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地势相对平坦,且土壤肥沃,距河流近,有充足的水源。9.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哪种河流地貌?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个位置?提示:甲是瀑布(V字形河谷),大都位于河流上游;乙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丙是冲积平原,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丁是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10.你能说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风沙地貌景观的名称吗?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11.简述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形成的异同点。提示: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新月形沙丘风蚀蘑菇风蚀柱课堂强研习 合作学习 精研重难流水地貌1.河流不同发育阶段侵蚀地貌的差异及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发育阶段 前期 中期 后期侵蚀方向 向源头方向(溯源侵蚀)、向下侵蚀(下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侧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侧蚀)对河流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加深、延长 ,形成“V”形谷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加宽 形成宽而浅的“U”形谷2.河流堆积地貌名称 冲积扇(洪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位置 出山口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形成原因 河流从出山口流出,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形成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祼露形成河漫滩,如河流改道,河漫滩废弃,多个河漫滩便连接成平原 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名称 冲积扇(洪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地势平坦、宽广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流水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的判读判读依据有“四注意”:一注意位置:在流域内,位置偏上流的区域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位置偏下游的区域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二注意地貌高低起伏:起伏较大的区域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多沟谷;平缓的区域以堆积地貌为主,多平原。三注意地貌的颗粒:一般颗粒较大的区域以侵蚀作用为主,反之堆积作用强烈。四注意流速:流速大的区域以侵蚀为主,流速慢的区域以堆积为主。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1~2题。1.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风化 B.侵蚀C.搬运 D.堆积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港口选址,为避免船只搁浅比较适合的是( )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D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②处为凸岸,根据河流流水的惯性,①处受流水的冲刷,②处流水速度小,主要表现为堆积。故选D。第2题,码头港口选址不能在泥沙沉积的河岸,应该建设在受河流冲刷的一侧。凹岸侵蚀,水深,不容易淤积,①④比较适合。故选B。3.有关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B.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C.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搬运地貌D.河流地貌只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解析:河流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有V形谷和U形谷、瀑布等,堆积地貌有三角洲(河口)、河漫滩(中下游)、冲积扇(出山口)等,它们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B。B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地貌,它分布在河流的________;图B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貌,它分布在山区的________;它们都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河口三角洲入海口冲积扇(洪积扇)出山口流水堆积解析: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图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图B位于河流出山口,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下图为我国某条大河甲、乙两段的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乙河段一般位于河流的( )A.上游 B.中游C.下游 D.入海口2.甲河段河谷形态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A.溯源侵蚀 B.侧蚀作用C.下蚀作用 D.沉积作用AB解析:第1题,乙河段一般位于河流的上游,因为河流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A正确。故选A。第2题,甲河段河谷形态特征的主要成因是受地转偏向力或凹凸岸的影响,产生侧蚀作用,一侧泥沙淤积,河床较平缓;一侧流水侵蚀,河床较陡。B正确。故选B。流水作用的差异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3.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一、风沙地貌1.沙丘的形成条件沙丘的发育和形成受风力、地面形态、水分、植被及沙源供应等条件的影响。(1)风力风向:风力决定着沙丘的移动速度,风向决定着沙丘移动方向。一般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2)地面起伏:山岭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起伏大,易在其迎风侧大量堆积沙子,形成巨大的沙丘。(3)地表物质(沙源供应):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丘都较低矮,原因是地表细沙、中沙较少;沙漠内部的沙丘都较高大,这与地表细沙、中沙较丰富有关。(4)水分、植被条件越好,越不利于沙丘的发育。2.流动沙丘的特征和移动规律(1)运动: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2)特征:流动沙丘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斜坡之间有一明显的弧形脊梁。新月形沙丘高度一般为数米,很少超过15 米。下图示意移动沙丘运动机制。二、海岸地貌1.海蚀作用和海蚀地貌(1)海蚀作用:包括波浪对海岸的撞击、冲刷,对波浪挟带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2)海蚀地貌:海岸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3)类型类型 成因海蚀穴 波浪将海滨陆地侵蚀成槽形凹穴,沿海岸分布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导致顶部基岩崩塌而形成的陡壁海蚀拱桥 两个方向相反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连通海蚀柱 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2.海积地貌(1)成因:海积地貌是由海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海滨沉积物是海岸的松散物质,如河流冲积物、贝壳、生物残骸等,在波浪作用力推动下移动,被进一步研磨、分选、沉积而成。(2)分类①以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水下堆积台、离岸坝、潟湖等。②以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沙嘴、泥滩、草滩、岛沙坝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骸以记之”。(《大唐西域记》)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该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用P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沙丘解析:根据等高线示意图可知,绝对高度较大而相对高度较小,是沙丘地貌的特征。盛行风由缓坡吹向陡坡,植树种草宜在背风坡(陡坡)。答案:如图: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回答1~2题。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BC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岩石(或土体)形成的。故选B。第2题,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故选C。1.典型风沙地貌的判读方法依据景观图判断地貌的类型,调用风力作用的知识,结合信息分析具体特征和成因。2.风向的判读(1)利用流动沙丘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读风向3.风沙地貌分布风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体成分及溶蚀力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 形态 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 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2.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A.储水条件改善 B.土壤厚度增加C.地表趋于平坦 D.旅游资源增多DD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图示可知,丙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石林地貌发育,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增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D正确。石林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增加,储水条件变差,A错误。石林地貌发育,表明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会导致土壤厚度下降,B错误。石林地貌发育会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误。故选D。读某洞穴剖面素描图,回答1~3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多分布在( )A.石灰岩分布区 B.海洋深处C.火山周围 D.干旱、半干旱区2.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C.安徽黄山 D.东北平原3.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A.风化和堆积作用 B.溶蚀和淀积作用C.搬运和堆积作用 D.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ABB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有石钟乳、石笋、石柱,这些属于喀斯特地貌,多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区,故选A。第2题,云贵高原上多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比较典型,故选B。第3题,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中的石钟乳是碳酸钙长期淀积而形成的,故选B。1.图示法理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的因素2.图示法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教材第30页探索提示:沉积顺序:颗粒大的、较重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原因:受重力的作用。相似之处:都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不同之处:广口瓶中的物质是在同一个地方沉积,有分层;自然界中的河流在上、中、下游河段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越往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教材活动点拨]—————教材第32页思考提示:河流地貌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包括河谷、阶地、曲流等,河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呈V形;阶地是因地壳上升,流水下切而成,呈明显的阶梯状;曲流在河水侧蚀的作用下,河道呈弯曲的状态。堆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冲积扇指河流流出山口后的堆积体,呈扇形;河漫滩位于河床凸岸,是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滩地。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或入湖时泥沙沉积的平坦区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教材第33页思考提示:海蚀地貌是指海浪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积地貌是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以海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海积地貌强调海水的沉积作用。教材第34页思考提示:风蚀地貌是经由风沙对地表物质及基岩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包括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风蚀柱等。风积地貌是指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教材第35页思考提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有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教材第36页活动提示:地貌类型 冰斗 角峰 刃脊地貌特征 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如围椅状 金字塔形的尖峰,为凹形陡坡,峰顶突出成尖角,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 刀刃状的山脊。峰脊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地貌类型 冰斗 角峰 刃脊形成原因 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由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图示 教材第37页思考提示:受所处的位置、岩石性质、侵蚀时间等因素影响,敦煌地貌造型多样,密集度高,呈现出不同类型的风蚀地貌景观。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除了较为多见的雅丹地貌、风蚀谷和风蚀残丘,还有风蚀柱、风蚀蘑菇、石窝和摇摆石等。教材第38页作业题提示:1.a溶洞;b河谷;c海蚀柱;d风蚀柱。2.(1)重庆武隆天坑是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漏斗,是垂直的深坑,坑口近乎圆形,坑壁陡峭、光滑,周边还有其他的规模较小的垂直深坑。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相同点:坑口近似圆形,具有一定深度。不同点:①重庆武隆天坑坑底深,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底浅;②重庆武隆天坑坑体呈垂直状,是流水垂直向下侵蚀形成,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体呈碗状,撞击的深度不大。(2)①观察周边地区,找出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②观察地貌形态,判断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③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推测发生过程;④找专业的书籍核对或者请教专家。3.“石老人”是海蚀地貌。形成过程:青岛海岸硬度小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影响大,硬度大的岩石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海蚀穴。其周边的岩石受侵蚀不断崩塌,海蚀穴顶部岩石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穴被蚀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形成后不断受到海浪的侵蚀,形成类似老人的形状。课后提素养 深刻剖析 提升能力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题。1.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解析: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读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与西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A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题。2.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A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A.搬运作用 B.外力作用C.溶蚀作用 D.波浪侵蚀4.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a层最老 B.b层最老C.c层最老 D.一样老BC解析:第3题,根据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貌是由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属外力作用。故选B。第4题,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先沉积的岩层(底层)年代老,后沉积的岩层年代新,故c层最老,b层次之,a层最新。故选C。5.里亚斯型海岸,以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下图为里亚斯型海岸景观图及形成示意图。简述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形成过程。答案:在沿海谷地、山脉与海岸接近垂直分布的海岸,由于地面沉降或海水上升,海水淹没与海岸呈直角的山谷而形成。课时作业(五)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基础练2022年10月3日,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的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1)。经现场勘察,工作人员认为该现象并非突然形成,而是受长期外力作用的结果。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坍塌处岩石表面存在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图2为该海岸主要地貌类型图。据此完成1~2题。1.造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主要作用力是( )A.风化作用、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海浪侵蚀2.推测未来图2所示地区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B.海蚀平台的范围一直扩大C.海蚀柱会继续被侵蚀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DC解析:第1题,“石老人”海蚀柱在海水中浸泡时间长,经机械风化作用形成一些裂隙(节理);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裂隙中的海水及盐分会对岩石形成挤压,使裂隙逐渐增大、增多,导致岩石破碎、脱落;岩石表面存在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也是风化作用的结果。长此以往,海蚀柱的上半部分最终坍塌。可见,造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主要作用力是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故选D。第2题,海蚀崖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海蚀崖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A、D错误;岬角处两侧继续受到海浪的侵蚀,使海蚀崖后退,海蚀柱继续被侵蚀,海蚀平台范围扩大,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形成的海蚀平台也会受到海浪侵蚀,最终海蚀平台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小,并不会一直扩大,B错误。故选C。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4.与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光照 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 D.气候、土壤AB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风景名胜区位于贵阳市附近,结合图中峰林、峰丛、天坑、溶洞等的存在,推断这是喀斯特地貌,我国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因此该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A正确。故选A。第4题,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因此判断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一是要有石灰岩,二是要有水的溶蚀,因此B正确。故选B。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5~6题。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岩洞 B.岩礁C.沙滩 D.海岸AC解析:第5题,材料“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说明鼓浪石位于海边,受潮涨潮落时海浪的侵蚀形成,A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B错误;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形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C错误;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形)、瀑布和峡谷,D错误。故选A。第6题,海边地势平缓的地区,受海浪堆积作用的影响;地势陡峻的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因此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沙滩,C正确。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所以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A错误;岩礁是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B错误;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既有海浪侵蚀作用,也有海浪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 此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变化,解答时需区别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完成7~8题。7.左图地貌属于( )A.海蚀平台 B.海蚀崖C.海蚀柱 D.离岸堤8.关于右图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BC解析: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地貌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崖,B正确;海蚀平台主要特点是平台,海蚀柱的主要特点是呈柱状,都与图示不符,A、C错误。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海岸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就是离岸堤,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B。第8题,根据题干可知,右图分布在海岸地区,为海岸地貌——沙滩,主要由海浪堆积作用形成,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C正确。图示区域没有河流、冰川,因此与河流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D错误。故选C。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溶蚀作用形成的。由于地下河的长期溶蚀作用,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底部,只有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这样一座天生桥就诞生了。据此完成9~10题。9.天生桥属于(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10.下图中天生桥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AB解析:第9题,由材料“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可知,天生桥属于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海岸地貌发生在沿海地区,有海浪侵蚀地貌和海浪沉积地貌,C错误;冰川地貌发生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A。第10题,根据材料“由于地下河的长期溶蚀作用”可知,地下河从①到③,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底部,形成④,只有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这样一座天生桥就诞生了,形成②。在这个过程中溶洞范围逐渐扩大。因此形成顺序是①③④②,B正确。故选B。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 刘东生(1917—2008年)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过程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中间的土壤发红,最下边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如图表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过程,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风向主要是________风。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东生院士在陕西洛川县发现的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的黄土之前,这里曾是( )A.荒漠 B.草原C.森林 D.水乡戈壁沙漠黄土西北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D(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而现代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刘东生院士根据现代黄土高原的实际,建议中央考虑修改在此地区“植树种草”的做法。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A.蓄水植树种草 B.植树造林C.退耕还林 D.退耕还牧风力沉积流水的侵蚀与搬运D解析:第(1)题,风从西北吹向东南,黄土颗粒由粗变细。第(2)题,鹅卵石说明黄土高原在形成以前曾是水乡。第(3)题,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现在的主导外力是流水的侵蚀与搬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适合种草。提升练图1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个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图2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据此完成1~2题。1.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A.东北风 春夏 B.西南风 春夏C.东北风 冬春 D.西南风 冬春2.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风力沉积B.风力搬运—风力沉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海浪搬运—海浪沉积D.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C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东北方向上风频高,可判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携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沙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泥沙,在海岸堆积形成的,再受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原地堆积,最终由风力堆积逐渐形成巨大沙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4.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 )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BD解析:第3题,由材料“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可知,石灰岩为浅海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海底石灰岩被抬升成陆地,再经过海水侵蚀,形成天然拱桥,桥顶经过重力崩塌,变成陡峭的崖壁,B正确。故选B。第4题,由图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的侵蚀下,形成天然拱桥,拱桥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D正确。故选D。读图,完成5~7题。5.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6.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7.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BBD解析:第5题,读图并结合生活可知,图示景观地势崎岖,峰岭众多,山环水绕,峰岭秀丽,是桂林山水景观,B正确。故选B。第6题,桂林山水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正确。故选B。第7题,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分布在高山地区,A、B、C错误。故选D。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型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据此完成8~9题。8.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9.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C.海蚀柱 D.海蚀崖AC解析:第8题,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B、C、D错误。故选A。第9题,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拼搏,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掘穴……”。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及图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农业生产、安全防卫和日常生活取水产生的影响。(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作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注意在弯曲的河道,受离心力作用,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并分析由此所带来的影响。第(1)题,根据指向标判断洞穴坐北向南,主要与热量、冬季风有关。第(2)题,汭位为凸岸,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第(3)题,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流急,泥沙不易沉积,适宜建港。答案:(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向南开口)。原因: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2)农业:凸岸堆积,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防卫: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用作防御;取水:水流较缓,便于取水。(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泥沙不易沉积,利于建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1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学案.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1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