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卓越联盟2024一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A项,“春节对于非遗保护事业的意义就在于…”错误,原文是“春节对于中国社会、对于全世界非遗保护事业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很好的案例”。B项,“可以解决当前世界上由现实政治思维造成的诸多困境和各种问题”错误,原文是“可以为解决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现实政治思维造成的诸多困境和问题提供启示”。C项,“在春节被收入‘非遗’名册前,全球超过1/5的人口”错误,原文是“如今,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C(“但春节习俗的本质是不变的”错误,原文是“年俗的本质是精神的、理想的,但又以物质形式为依托、以物质水平为基础,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可见春节习俗的本质也会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变化)3.A(A项,中国春节传统节目舞龙、舞狮表演吸引了当地民众观看,体现了春节文化“推动了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的观点。B项“现代体育活动”、C项“云团聚”“云拜年”、D项“传统小吃”都没有体现春节文化“推动了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的观点)4.①材料二首先引出话题“春节”。②接着分别阐述了春节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关系。③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春节习俗的文化意义。④最后阐述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5.①春节所承载的团圆、坚韧、奋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等价值观与当前世界对和平、和谐的期冀是一致的,这使春节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普遍吸引力。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文化日益受到世界重视,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自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和传播。③春节习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春节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大百科全书”。④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春节习俗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的融入使春节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其全球化传播。(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6.D(文中“墙头草”用了双引号,此处有调侃的意味。“年幼的‘我’也拿不定主意”理解不当,应该是“我”偶尔的“墙头草”作风,让亲人之间更多了几分生活情调)7.A(“终于过上了自由自主的生活”说法欠妥,在老楼时“一家只需在自己所在的楼层”,可知一家住一层,大家经常聚餐、聊天等,原本就过着自由自主的生活,而不是搬迁后才过上自由自主的生活)8.①“仿佛夹杂着时光远逝的一丝悲凉”指随着时间的流逝,亲人各在一方,曾经温暖的大家庭现在变得冷清,体现了“我”对过去大家庭生活的怀念。②“但在苦累暗淡之中,又一切都生了光辉”指尽管生活又苦又累,但小家庭的独立、子孙的勒奋,让人看到家族发展的希望,体现了“我”对新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25-544B·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采用想象的手法,虚构归有光多年以后回到老家的场面,引领着读者进入文章的情景。B.“三只小火柴人儿”让“我”眼神“定格”,触景生情,回望少年时代,传递出物是人非的感慨。C.“我”感叹自己的旧屋“幸甚至哉”,是因为比起项脊轩,“我”的旧屋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它。D.父母争论谁的植物更耐看,“我”偶尔充当“墙头草”,说明年幼的“我”也拿不定主意。7.关于文中父辈各自买房、从老楼搬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部分重点写了爸爸、三叔和四叔先后搬出老楼,改善了居住环境,终于过上了自由自主的生活。B.三家从老楼搬到不同的小区,难得再聚首围桌吃饭,言语中饱含着“我”对往昔热闹生活的怀念。C.由于年龄的增长,腿脚不便,奶奶不再能够频繁地往返于三家,内心期待着孙辈能好好读书。D.父辈先后买房,相继从老楼搬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人们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8.请结合文本简要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9.本文以“我的项脊轩”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钻每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③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铁然①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⑤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⑥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⑦,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湾灣⑧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⑨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洋、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念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选自柳宗元《钴每潭西小丘记》,有删改)材料二:余自线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高二语文第5页(共8页)】·25-544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B000686218_544B_1语文答案.pdf 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