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风端午安康诗词会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水墨中国风端午安康诗词会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汇报人:XXX
端午诗词鉴赏大会通用PPT模板
起源习俗
诗词赏析
活动介绍
竞赛环节
Origin customs
Poetry appreci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
Competition
起源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
屈原与端午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划船打捞,并向江中投入粽子,以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端午节因此被赋予了纪念屈原的意义
屈原与端午
屈原因遭谗言被流放,最终在楚国灭亡后投江自尽,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成为端午节的核心精神象征,后世以端午节纪念屈原,传承其爱国精神
其他起源说法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夏季,天气炎热,蚊虫滋生,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毒月”,因此端午节的习俗多与辟邪防疫有关,如挂菖蒲、艾草等
历史演变
从祭祀到节日:端午节最初是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全民参与的传统节日,不同历史时期端午节的习俗变化,如唐代的龙舟竞渡、宋代的诗词创作等
端午节的习俗
挂艾草
佩香囊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习俗,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赛龙舟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还承载着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吃粽子
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也象征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源习俗总结
端午节的起源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划船打捞,并向江中投入粽子,以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端午节因此被赋予了纪念屈原的意义
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也象征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龙舟承载着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屈原的爱国情怀成为端午节的核心精神象征,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正义和理想。端午节的习俗都与纪念屈原有关,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端午节的起源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划船打捞,并向江中投入粽子,以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端午节因此被赋予了纪念屈原的意义
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也象征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龙舟承载着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屈原的爱国情怀成为端午节的核心精神象征,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正义和理想。端午节的习俗都与纪念屈原有关,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解析
描绘了端午节的饮食习俗,盐梅调味,酒宴欢庆。通过槿花的繁茂和芦苇的清香,描绘了端午节的自然美景
安全生态构建
诗词解析
描绘了端午节前的炎热天气和沐兰汤的习俗。
通过香料的香气弥漫,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氛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佳人的思念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唐·李隆基)
Sa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
文化内涵
立春时节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温回升但波动频繁,降水增多,昼夜温差大,且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显著
1
纪念屈原
许多端午诗词都表达了对屈原的纪念和敬仰,如苏轼的《浣溪沙·端午》中提到的“明朝端午浴芳兰”,体现了对屈原的缅怀
2
民俗文化
端午诗词中常常描写各种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3
自然与健康
端午诗词中常常描绘端午节时的自然景色,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许多诗词中提到的辟邪防疫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的祈愿
诗词赏析
端午诗词的价值
端午诗词通过描写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端午诗词中对屈原的纪念和敬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01
端午诗词的意义
端午诗词描绘了端午节的生活情趣和节日氛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端午诗词中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健康的祈愿,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02
对未来的展望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和传承端午诗词的文化内涵,同时在现代社会中赋予端午诗词新的意义和活力
03
活动介绍
活动背景与目的
气温
回升
降水
增多
日照
增加
农业
生产
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端午节的核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精神象征着忠诚
01
活动目的
通过诗词大会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诗词朗诵、知识竞赛等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02
活动总结
活动通过诗词大会的形式,成功地传承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04
活动意义
通过诗词大会的形式,成功地传承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结合多种活动形式,丰富了文化传承的方式
03
活动形式与内容
活动形式
在指定的活动场地举办,设置舞台、观众席和互动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让更多人能够参与
活动内容
参赛者选择与端午节相关的经典诗词进行朗诵,鼓励参赛者结合音乐、舞蹈等元素,增强朗诵的表现力
活动亮点
结合朗诵、竞赛、创作和互动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通过诗词朗诵和创作,传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本次端午诗词大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涵盖了诗词朗诵、诗词知识竞赛、诗词创作以及互动环节等多个板块。在诗词朗诵环节,参赛者们声情并茂地演绎了经典端午诗词,展现了诗词的魅力与文化底蕴;诗词知识竞赛则通过问答形式,考验了选手们对诗词背景、作者及含义的理解,普及了诗词知识
活动流程与安排
开场致辞(8:30 - 9:00)
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欢迎到场嘉宾和观众
诗词朗诵(9:00 - 9:30)
参赛者依次朗诵经典诗词。评委点评并打分,汇总后排名
诗词知识竞赛(9:30 - 10:30)
参赛者现场创作诗词。
评委点评并评选优秀作品后打印成册
互动游戏(10:30 - 11:30)
观众参与诗词接龙、飞花令等互动游戏。现场抽奖,颁发纪念品
颁奖仪式(11:30 - 13:00)
对优秀选手进行颁奖。颁发证书和奖品。评委与获奖选手合影留念
闭幕致辞(11:30 - 13:00)
总结活动,感谢参与者的支持。主办方讲述对未来活动的展望
竞赛环节
竞赛形式
每组人数建议为4-6人,确保比赛的紧凑性和互动性
01
每轮比赛限时作答,选手超时未答视为放弃
02
评委有权对选手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确保比赛的专业性和教育意义
03
分组竞赛
根据参赛者的年龄、职业或诗词水平,将选手分成若干小组
评委点评
邀请诗词专家、文化学者担任评委,对选手的回答进行点评
现场答题
参赛者在舞台上依次答题,通过抢答器或举手示意进行抢答
比赛流程:
开场介绍: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和评委。
第一轮:必答题:每组选手依次回答题目,每题限时30秒。
第二轮:抢答题:所有选手同时抢答,每题限时20秒。
第三轮:风险题:选手可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第四轮:飞花令:以“端午”“屈原”等为主题词,进行飞花令比赛。
评委总结:评委对比赛进行总结点评。
颁奖仪式:对优秀选手进行颁奖。
竞赛流程
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和评委,请选手们入场
开场介绍
必答题:每组选手依次回答题目,每题限时30秒
第一轮
抢答题:所有选手同时抢答,每题限时20秒
第二轮
风险题:选手可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第三轮
飞花令:以“端午”“屈原”等为主题词,进行飞花令比赛
第四轮
评委对比赛进行总结点评和打分,收集结果后排名
评委总结
对优秀选手进行颁奖,总结活动,感谢参与者的支持
颁奖仪式
题型设计
选择题
提供四个选项,考察参赛者对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
填空题
提供诗词中的部分句子,要求参赛者填写缺失的部分
简答题
要求参赛者对诗词的背景、意义或作者进行简要回答
抢答题
所有参赛者同时抢答,考察反应速度和知识储备
题型设计
“端午诗词大会”的竞赛环节中,题型设计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诗词知识、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题型设计
“端午诗词大会”的竞赛环节中,题型设计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诗词知识、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汇报人:XXX
汇报结束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