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刑罚的种类?主刑: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刑罚温故知新A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B刑事违法性——法律分界线C应受刑罚处罚性——(强制性法律制裁)1.犯罪的特征?主刑和附加刑。11.3严于律己部编版(2024)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自学导航1★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2★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别阅读课本P99-102页的内容安某嫌下楼扔垃圾费劲,把垃圾从楼上扔下去,砸到了人。情境一黄 某 拨 打火警电话,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来了!袁某借了吴某的钱一直不还,吴某把他关了几天让他还钱。生活观察:P99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违法行为的发生?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没有严于律己情境三情境二课堂笔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1.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2.学生欺凌、网络暴力行为有什么危害?我们应怎么做?(1)案例一中涉及了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案例二中涉及了侮辱罪、诽谤罪。探究与分享1阅读课本P100页的探究与分享两个案例,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3分钟,每个小组要有一名记录员记录观点,然后指派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2.学生欺凌、网络暴力行为有什么危害?遇到这些行为该怎么办?①学生欺凌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双重伤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受害者可能会受到身体伤害,甚至导致重伤或死亡。此外,学生欺凌还会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②网络暴力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自尊心受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危险和安全风险,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从而对个人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第十七条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调整,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年龄小的人与犯罪无关”vs“不管什么年龄违法犯罪都应承担责任”法律链接课堂笔记★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1)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探究与分享215岁中学生小陈,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1)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2)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结识游手好闲的“朋友偷东西、打骂同学经常偷窃12345品学兼优旷课违反纪律一般违法行为犯罪6拦路抢劫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交友不慎不良行为违纪一般违法犯罪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①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②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若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甚至滑向犯罪的泥潭。陈某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拒绝不良行为,要从了解不良行为开始。行为一 吸烟、饮酒行为二 参与赌博、变相赌博行为三 非法携带弩、匕首等管制器具行为四 多次旷课、逃学行为五 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行为六 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说说以上行为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什么区别?探究与分享3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 区别旷课、夜不归宿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向他人索要财物 多次拦截欧打他人或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区别于多次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多次偷窃 区别于多次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传播淫秽等音像制品;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等活动 收听、观看属于不良;传播属于严重不良牛刀小试严良在超市偷东西给普普吃朱朝阳同学想让他协助自己考试作弊严良敲诈张东升30万朱朝阳拒绝帮助他考试作弊,同学对其进行捉弄和排挤同学对朱朝阳的恶劣行为甚至有发展为校园霸凌的趋势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看不健康的读物传播不健康的音像制品课堂笔记★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2)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知识归纳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意识层面)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行为层面)★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①国家: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②社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③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④家庭:家长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与抚养义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⑤未成年人自身: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知识拓展查找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良行为制订预防措施。不良行为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启思导航11.3严于律己课堂总结1、珍惜美好生活2、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3、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4、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