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朝阳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C从宋代开始,建筑的室内空间度量单位由传统的“筵”“几”转变为“间”,这一变化反映了人
们起居方式和观念的演变
D.对中华建筑的发展来说,“制器尚象”不仅影响了建筑师设计房屋时的思想和美学观念,还
山外促进了传统营造技艺文明的传承。飘的,是大
3.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国建筑包容特性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皇宫和庙宇的建筑规模和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划分。
B.某些朝代的官式建筑,如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庙宇,有统一的建筑规范和风格。干件木
C白族建筑除大门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其余以砖瓦结构为主。高,

D,某些传统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坚持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

4,文章第三段是如何论述土木共济建造体系的发展过程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5.如何理解“制器尚象”这一设计思想?它在中华古典建筑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
容简要分析。(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
药生尘
发密处数地红身由丁转一

聂增爱

一条老街,两边全是店铺,一眼望过去,密密麻麻,连绵不断。一家中医铺坐落其间。它看
上去极不起眼,淹没在众多的店铺中,就像一颗水珠淹没在大海里
中医铺的招牌,是一块挂在门桶上的长方形木匾,上面有三个魏体黑字—“药生尘”。大
多数人是不大理会那三个字的,偶尔有人抬头无意看到了,就会忍不住抓一抓头发,心里纳闷:

怎么起这样的名字?药怎么会生尘呢?药都生尘了,还能赚线吗?
中医铺的大门是木质的,有些老旧,是被岁月熏染的颜色。推开那扇门走进去,就能看到一
溜长长的柜台。柜台是原木色,布满了像云朵一样层层叠叠的木头纹路。柜台后面是一排一人

多高的药柜,四方形的小抽屉整整齐齐排列着,里面装着不同的中药:黄芪、白芍、甘草、党参、白
术…拒子周围散发着中药特有的淡淡清香。
中医铺嘛,自然要有中医。医生六十岁左右,清瘦的一张脸。眉毛浓密,像用刷子刷出来

的,眉尾干脆利落地上挑。如果说跟别人有明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眼睛了。他的眼晴是清亮

的,像山涧清激的小溪。医生的医术也同样今人崇拜。据说病人坐在他面前,他只看几眼,就能
知道病灶在哪里;三根手指搭在脉上一摸,就能知道病情是轻是重,是将死还是能活。即使雁患
严重的病症,病人的痛苦在这里也能得以缓解。中医铺满墙的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医铺门面不大,来看病的人却很多,生的病也是五花入门:伤风感冒、胃疼胃胀、咳嗽气
喘、高血压,小孩积食…三两味简简单单的药,三两个小纸包,用棕色的纸绳捆在一起,如果衣
服上的口袋稍大一点,一只衣袋就能装得下。回去吃完了药,果然药到病除,不用再来第二趙。
真神!
时间长了,就分不清“药生尘”到底是店名还是医生的名字了,或者在他们心里,“药生尘”既
是店名,也是医生的名字。
那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每周都按时来。
【高一年级6月份联合考试·语文第3页(共8页)】
25-L-763A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6月份联合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中华建筑体系的连续性、适应性、灵活性和规范化,使得木构建筑体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域条件”错,根据
原文第四段“几千年来,…的使用功能”可知,这四种特点说的是中国木构建筑体系,而不是中华建筑体系
选项扩大了范围。)
2.C(“从宋代开始”错,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可知,应该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3.C(A项,等级制度体现了建筑的规范性,它并不直接反映包容性,因为等级制度更多强调的是社会秩序和规
范。B项,统一的建筑风格有助于维护文化一致性,但包容性更强调的是多样性和融合,因此这个选项并不
体现包容性。C项,白族建筑将砖石结构和木结构相互交融,形成具有其地方特色的白族木石结构建筑风
格,能体现中国建筑的包容性。D项,虽然坚持传统可以保留文化特色,但排斥外来文化影响并不体现包容
性,包容性更多指的是对不同文化元素的接纳和融合。故选C项。)
4.①论证思路上:此段采用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春秋至清代,不同时代土木共济建造体系的发展状况,思路清晰。
②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引用和举例等论证方法,如引用文言语句“度堂以筵,度室以几”来说明魏晋南北朝
之前中国人度量室内空间的观念,增强说服力。(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①“制器尚象”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它强调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应先有对自然万物形象的
观察和理解,然后通过建筑成果来表达这些形象和意象。②首先,体现在建筑的外在形态设计上。例如,古
代建筑的屋顶常采用曲线形态,模仿飞鸟展翅的形象,不仅赋予了建筑以生动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古人对
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③其次,体现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上。如《周易·系辞》中提到的周公作明
堂,上圆下方的设计,反映了古人对天地的崇拜和宇宙观念的休现。(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酌情给分)
6.D(“看到病人吃了·神医馆’的药丸而有所好转,中医铺的医生对自己的医术产生了怀疑”说法有误,文章说
的是“他们都因为得到了神药,脸上散发出红通通的光彩,似乎那药还没人口就已经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
而不是“病人吃了‘神医馆'的药丸而有所好转”,且中医铺的医生也没有“对自己的医术产生了怀疑”,中医铺
的关闭与医生看到人们追求“一颗神药可以包治百病”的场面后心生悲凉有关。)
7.D(“小说的倒数第三段从中医铺医生的视角”说法有误,小说倒数第三段是从小说叙述者的角度描写环境,
而不是“中医铺医生的视角”。)
8.①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正是因为“神医馆”的出现,才使得中医铺医生心生悲凉,最终关闭了店铺。
②“神医馆”将一颗药丸定价两千元,并宣称能包治百病,与中医铺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采用不同的疗法形成
对比,赞扬了中医铺医生强烈的责任心,也批判了一些人的唯利是图、利欲熏心。③人们听信“神医馆”的宜
传,争先恐后购买“神药”,表现他们因渴望快速痊愈而言信言从,表达对他们无知愚味的悲哀。(每点1分,
答出三点得4分。学生答案只要涉及“作铺垫”“对比”“悲哀”并分别作具体分析即可给分)
9.示例一:不能删去。①结尾交代了中医铺医生不知去向,是对中医铺关门后情节的补充,使小说内容更加丰
富,情节更加完整。②过去中医铺里的医生医术高超,人们纷纷去看病,如今中医铺关闭后医生不知所踪,暗
示了传统中医的艰难处境。③人们对中医铺医生去向毫不在意,体现了人情的淡漠。(每点2分,学生若只
答观点不作分析则不给分)
示例二:应当刚去。①小说题日为“药生尘”,前文交代了“药生尘”关门的结局,结构已经完整,没有必要画蛇
添足,应当删去。②小说借中医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盲目相信所谓“神药”的批判和对中医文化衰落
的感叹。结尾一段写人们对医生去向漠不关心,削弱了小说主题的表达,应当别去。③删去后,小说以人们
对“药生尘”关门后的感慨作结,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能够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
学生若只答观点不作分析则不给分)
10.BDG(原文标点为: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也。)
11.D(A项,“未睹克终之美故也”的“关”,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行为:“前史美之”的“美”,意动用法,认为关好。
两者用法不同。C项,“冀君实或见恕也”的“或”,或许。D项,“谓曾之不忠”的“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子孙视之不甚惜”的“之”,代词,指土地。两者用法不同。)
12.B(“但到贞观五六年后就不再听从谏言了”错,根据材料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可知,唐太宗
在贞观五六年后有时也听从谏言,只是不再像从前那样纳谏如流。)
13.(1)国君不信任(臣子)就无法驱使臣子,臣子不信任(国君)就不能侍奉国君,信任作为原则很重要。(“无
以”“使”“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作为一个臣子,应该上朝时竭尽忠诚,退朝时反省自己,弥补过失,对于美政要顺从施行,对于恶政要规
劝补救,这才是用来治理好国家的办法。(“竭”“过”“所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唐太宗鼓励大臣进谏,并能虚心纳谏,知错能改;②魏征敢于指出君王过错,尽忠直言,同时也善于进谏。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一定要依靠德行和礼义,国君所应该坚守的,只在于减实信用。诚实信用树立以
【高一年级6月份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5-1.-763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