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写游览胜景 抒内心感怀
大情境创设:
参加“龙泉旅游”与“龙泉作协”官方联合发起的以“山水·文明·起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争当优秀推荐官。
活动一:
“寻江河之源,品文字之美”
活动二:
“攀高山之巅,悟生命之贵”
活动三:
“书游览胜景,抒内心感怀”
参与活动三,成为优秀游记小作家!
学习目标:
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
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
己的所思所感。
同学们,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其中说到旅行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旅行不只是“某某到此一游”的一种经过,而是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呢 这就是写作专题《学写游记》想要解答的问题。
一、温故知新忆游记
1.梳理归纳本学期学过的游记,总结游记写作指南。
(1)梳理游记顺序
课文 主要写作顺序
《小石潭记》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登勃朗峰》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温故知新忆游记
(1)梳理游记顺序
课文 主要写作顺序
《小石潭记》 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路线
《壶口瀑布》 立足于“河心”四下观察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作者的行程路线
《登勃朗峰》 作者登山游览路线及见闻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的流动路线
一、温故知新忆游记
(2)了解选材特点
课文 选取的材料特点
《小石潭记》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登勃朗峰》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温故知新忆游记
(2)了解选材特点
课文 选取的材料特点
《小石潭记》 小石潭的石、水、树、鱼等清幽景物
《壶口瀑布》 龙槽中的巨石与河水的雄浑壮美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冰塔林中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观
《登勃朗峰》 登勃朗峰所见的奇丽景色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丽江景物在时空上的变化
一、温故知新忆游记
(3)领会游记立意
课文 立意(通过写......表达了......)
《小石潭记》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登勃朗峰》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温故知新忆游记
(3)领会游记立意
课文 立意(通过写......表达了......)
《小石潭记》 通过描写小石潭幽静冷寂的环境,表达自己被贬后凄凉忧伤的情感。
《壶口瀑布》 通过重点描写枯水季节龙槽的河水与巨石,抒发了作者内心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写“游览”冰塔林的经历,生动戏表现出自己置身于难得一见的景物之中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
《登勃朗峰》 写登山过程中的奇景与奇遇,表现乐观、洒脱的性情。
《一滴水经过丽江》 以一滴水串起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表达赞美之情。
一、温故知新忆游记
游记写作指南
项目 内容 习得方法
四要素 所至 所见 所绘 所感 写作内容应充实
顺序 游踪(移步换景) 时间 确定好写景的顺序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俯视、仰视、环视) 移步换景 观察角度要精准
写作方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景与写人结合;写景与抒情结合。 运用多种写作方法
写好游记的关键:
描写景物时,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
二、心灵手巧改游记
游览北海公园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所至:所见:
所感:
公园门口—湖—亭子—琼岛—白塔。
公园门口—湖(大,游人多)—亭子(有人休息)—琼岛(小岛)—白塔(有名)
没有写。
缺点:缺少对具体景物的描写;
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
缺少自己游览时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二、心灵手巧改游记
游览北海公园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假如让你来修改这个案例,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该如何修改
三、探究写法写游记
游记主要写什么
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
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宜简写,不必事无巨细地叙述。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三、探究写法写游记
游记应该怎样写
捕捉信息,梳理素材。
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经历,都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逸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下樟古村
龙泉山日出
(一)
写作顺序
所至 所 见 景物特点 视角
河心的“河中河” 龙槽 “壶口” 奇 俯视
瀑布
千姿百态的黄河水、 水雾、彩虹 多姿多彩
脚下巨石
河面
雄
跌入深沟,碎为点和雾
龙槽两边
被河水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险
阅读《壶口瀑布》第3-4段,回顾作者枯水季观壶口瀑布的所至所见所感。
仰视
由上至下
由下至上
平视
俯视
黄河水排排涌来,气势如千军万马……
河心
(立足点)
窟窟窍窍
定点观景
(动态)
(静态)
视角反复转换
描写美
方法和启示
定点观景:
定点观察由于受到观察范围的限制,必须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这样描绘景物,才有层次感,否则就会显得单调。
观察角度:
仰望、俯瞰、平视
空间顺序:
中心-四周,左-右、上-下、前-后、远-近
作者用了什么顺序来写《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这篇游记?
答: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时间:第一天 → 第二天
空间:驶向各拉丹冬
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的草坝子
踏进冰河上的一个砾石堆
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坐在冰河上(冰山脚)、置身于冰窟
再次进入冰塔林、冰河间
方法和启示
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叙述和说明所看到的不同事物。移步换景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移步换景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注意交代游踪,注意行文结构的清晰、明了。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选取让你印象最深,或者最具特点、最能打动人的景色来描写。
(二)
内容布局
略写是为详写蓄势
《壶口瀑布》第一次写的是作者在雨季远观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感受是为下文描写第二次写枯水季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做了渲染和铺垫。
详写是为突出重点
《一滴水经过丽江》详写四方街,是因为它名扬四海,集自然美和人文美于一体,能够彰显丽江的核心与灵魂。
1.详略得当
把游记写得出彩有新意的思路:
(一)选景
写人所未至之景
写人所曾至而未见之景
(二)叙事
写旅程中一些新鲜有趣的故事
写旅程中一些具有感悟性、启发性的经历
写旅程中一些难忘、感动的经历
2.选材构思
《壶口瀑布》
选择最能体现黄河壮观景象的“美点”进行集中描绘,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形美”着墨不多,写个人的苦难占不少篇幅,更偏向于主观化、印象化地写景物的“神韵”。
《登勃朗峰》
用散文笔法,描绘上山时所见勃朗峰的美丽景致;用小说笔法,记叙下山所遇的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
《一滴水经过丽江》
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三)
写景方法
(一)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壶口瀑布》(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与朱元思书》(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
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
对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物我相融、以小见大、情景交融……
多感官的调用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多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语言风格
严谨的、庄重的、幽默的、轻松的、理性的、感性的、华美的、清新的、凝练的、细腻的、典雅的、通俗的……
《登勃朗峰》用散文笔法,描绘上山时所见勃朗峰的美丽景致;用小说笔法,记叙下山所遇的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
宏观的强烈冲击与细节的别出心裁相辅相成
宏观的强烈冲击: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激越、波澜壮阔的气势。
细节的别出心裁: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
相辅相成:
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黄河的博大宽厚、刚柔并济。
(四)
思想情感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壶口瀑布》
四、锦上添花补标题
游记的标题应该怎样拟
明确方法:
1.游记的拟题一般字面上会出现“游”或“记”。可拟为:旅游对象+游记。
2.根据名胜景点的特点来拟题。如《崂山观瀑记》。
3.可以以时令、季节来拟题。如《春游瘦西湖》。
4.可以加上时限。如《长江三日》。
1.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
2.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
3.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
4.选择印象深刻的点来做发挥,做到有详有略。
5.注意历史事物、传说的巧妙结合,升华游览的意义,提升文章的深度。
6.写下的见闻应是经过选择的,渗透着情感和思考。建议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写游记需要注意什么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菊……
点明描写对象。
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至此,“仰望”“俯瞰”“远望”“近处”,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名师总评:该片段抓住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