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天眼”这一伟大工程,学习南仁东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可贵品质。◎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思维能力:抓住时间线索梳理南仁东不同人生阶段中的重要事件,把握其中反映出的品格。学实的叙述中穿插大量语言、环境、场景描写的写法。(重点)◎审美创造:品味本文平实而生动的语言,体会其中浓厚的抒情意味。(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时间线索梳理南仁东不同人生阶段中的重要事件,把握其中反映出的品格。学实的叙述中穿插大量语言、环境、场景描写的写法。(重点)【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实而生动的语言,体会其中浓厚的抒情意味。(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第9课预习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这张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吗?(生:“中国天眼”)没错,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并领导团队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它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师: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上面文字中提到的人物——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这22年里,他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板书: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王宏甲]【设计意图】由“中国天眼”的图片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相关知识,从而引入课文主人公——“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最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学展示。(1)人物简介南仁东(1945—2017),吉林辽源人,满族,天文学家。曾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2)写作背景(3)文体知识(4)字词积累【设计意图】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 整体感知师: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交流、讨论、概括)预设 第一部分(1—7):介绍了南仁东少年时期心怀梦想、中学时期努力读书、青年时期专注工作等早年经历。第二部分(8—20):南仁东提出在中国建设“大射电望远镜”的建议得到支持,他开始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为选址工作历尽艰辛,南仁东深刻感悟到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第三部分(21—39):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正式开工,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南仁东带领众多科学家及建设者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他自己却病倒了。第四部分(40—42):南仁东逝世,国际永久编号第79694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仁东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梳理事迹,把握形象师: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其性格特点。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概括各个时间段的典型事件,说说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南仁东具有怎样的品格。(学生默读,教师点名回答并归纳)预设时间 典型事件 品格少年时 到龙首山上看星星,问老师关于星星的问题 求知欲强中学时 老师和他畅谈未来和理想,因成绩优异,考入清华大学 胸怀大志,勤奋努力毕业后 在无线电厂做技术活儿,得到成长;参与新产品研发,取得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丝不苟,永不服输1993年 参加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提出“把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的建议并得到支持 充满激情,自信昂扬1994年 开始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历经了十余年时间 艰苦奋斗,脚踏实地2006年 国际项目落选,决定中国独立建造一台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独立自主,奋发图强2011年 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在贵州平塘大窝凼开工,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南仁东抱病坚持带领众人争分夺秒工作 干劲十足,鞠躬尽瘁2015年 南仁东目睹馈源舱升空的全过程,再次病倒 永不言弃,持之以恒2016年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一天,南仁东前往观看,在夕阳下泪流满面 热爱科学,坚守理想教师小结:作者选取了南仁东人生中的多个重要阶段,依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从少年时的求学、青年时的成长,到主持伟大工程落成启用,着重展现他为建成“中国天眼”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时以“看星星”串起全文,展现了一个爱看星星的少年是怎样成为“让无数少年仰望的星星”的,自然呈现他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可贵品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时间线索,梳理典型事件,把握人物形象,从而理解人物精神品质。四、深入体会,理解情感师:本文以概括式的叙述为主,读来却让人深受感动。作者是如何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一下。1.品读语言文中多次引用了南仁东的话,画出让你受到触动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力量。预设 ①原文:“怎么不可能!”分析:南仁东认为世上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句话体现了他探索、创造的内在精神力量。②原文:“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分析:面对质疑声,南仁东朴素的话语表现了他的不甘落后和自信坚定。③原文:“我们只是刚刚出发,但是,我们正向宇宙的深处进军。”分析:寥寥数语,简洁有力,表现了南仁东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自信,充满力量,鼓舞人心。④原文:“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分析:写南仁东在再次病倒之后对学生说的话,表现出他为了民族的发展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坚定意志和决心。2.感受画面文中还通过环境、场景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试找一找并作简要分析。预设 ①原文:南仁东目睹了馈源舱升空的全过程。当他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银光闪闪的馈源舱敬礼。阳光照在他仰起的脸上,他那从青年时就蓄起的胡子已经花白了,而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眼”了。分析:这段话详细描写南仁东看馈源舱升空过程的场景,表现了他对“天眼”即将建成的期待,充满抒情意味。胡子颜色变化这一细节,写出了南仁东对“天眼”倾注的时间之长、心血之多。②原文:这个黄昏,高原的夕阳又大又圆。戴着安全帽的南仁东一步一步向“中国天眼”走去,身后只有一只名叫凼凼的狗紧紧跟着他,夕阳映出他们长长的影子。分析:这段话描写南仁东最后一次独自去看“中国天眼”的场景,描写生动,极具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③原文:多么壮观啊,“中国天眼”!火红的夕阳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如今,胡须花白的南仁东在夕阳下泪流满面。分析:眼前壮观的景象,让南仁东想起了学生时代经常朗读的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从少年的希望到老年的成就,南仁东为中国乃至整个人类带来的贡献是巨大的,将永垂青史。【设计意图】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以语言和画面为抓手,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平实叙述中的深挚情感,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南仁东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五、拓展积累,感受伟大师:建设科技强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的精神、前仆后继的奋斗。从埋名戈壁数十载的邓稼先,到毕生为“中国天眼”奉献的南仁东、一生追求“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再到“向地下要空间”的杨春和、为玉米嵌入“中国芯”的番兴明、在大洋深处钻下“中国孔”的万步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他们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结束语: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南仁东在崇山峻岭间为“中国天眼”燃尽了生命。“美丽的宇宙太空,正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无垠的广袤。”这是南仁东生前在接受视频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屏幕中的他面容憔悴、说话吃力、声音嘶哑,但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观天望宇的梦想。通过南仁东,我们或许可以真正理解那句话——世界上最宽广的存在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星空,而比星空更永恒的只能是人的灵魂。【设计意图】搜集关于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加强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并培养其学习科学精神的意识。【板书设计】【设计亮点】阅读传记类文章要充分理解传主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本课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通过剖析事例,引导学生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文章的文体特色,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言、画面的方式深入体会文章的抒情意味,使学生对传主的伟大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引发更深的感触。层层推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疑难探究传记文学要求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统一,即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文中的人物、地点、时间都具体可考,多处引用传主自己及他人的话,更全面地补充了历史细节,使叙事更加真实可信,这些都是传记真实性的体现。文学性主要体现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中,如写南仁东在圈梁看“天眼”的那一段想象文字,营造出一幅恢弘的画卷,让人动容。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深沉的情感,使得文章的语言充满浓厚的抒情意味。文化素养中国超级工程里的“世界之最”1.白鹤滩水电站: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河段上,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白鹤滩水电站2010年开始筹建,2022年12月20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电站投运以来,各项功能均达到设计目标,枢纽建筑物各项性态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机组运行稳定高效。截至2024年3月底,累计发电量突破1200亿千瓦时。2.港珠澳大桥: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广东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它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