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小壁虎借尾巴(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壁、借”等生字和偏旁走字底,读准多音字“哪”。会写“向、边”等字。2.通过多种方法猜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借助插图和文字提示,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认识“壁、借”等生字和偏旁走字底,读准多音字“哪”。会写“向、边”等字。2.借助插图和文字提示,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通过多种方法猜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借助插图和文字提示,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谜语导入。教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是虎不上山,特别会爬墙,爱吃小蚊子,尾巴细又长”。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壁虎。2.教师出示图片及词语“壁虎”,引导学生读词语。3.教师:你知道壁虎最喜欢待在哪里吗?仔细观察这张图,上面有线索哟!学生:在墙壁上。4.教师出示词语“墙壁”,引导学生识记。教师指导:最早的时候,墙大多是用泥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两个字都有一个“土”。学生对照图片识记生字。5.教师过渡: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要去借尾巴,那它有没有借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师板书课题“小壁虎借尾巴”。学生朗读课题。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主读课文,尝试猜字。借助插图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识字。(1)小组成员分段朗读,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教师指导生字的读音。“难、您、赶、转”是前鼻音,“哪”是多音字。 na 留神哪哪nǎ 哪里(2)小组内交流生字,合作运用多种方法猜字、识字。(3)教师组织小组间交流识字的方法。你们组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预设:“咬、哪、您、赶、转”5个字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音,并理解字义;“借、爬、拨、摆”4个字可通过演示动作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记,如“向同桌借东西”“拨打电话”“摆头”。“咬、哪、您”字还可以通过熟字比较来识记。“难、过、孩”可以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来识记。(4)识记“过”字时,引导学生认识偏旁走字底。3.识读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壁虎 借尾巴 咬住 难看 哪里 爬行您好 拨水 赶走 摆动 过去 孩子 转身(1)学生带拼音齐读。(2)教师去掉拼音,学生齐读。(3)男女生比赛读。(4)学生开火车读。4.学习本课要书写的字。(1)出示本课要书写的字:向 边 行 草 赶 过 找(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明确字的笔顺规则。(3)教师出示笔顺视频,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向:撇从竖中线起笔,两边的竖向笔画都略向内倾斜;里面的“口”字要小一点儿,略偏上。边:“力”字偏右,横折钩的横、竖撇均穿过竖中线;走之底的平捺不要写得太斜或太短,要托住里边的“力”字。行:左高右低;右半部分第2横要长并穿插到双人旁第2撇的下方,竖钩的竖要直。草:草字头位于上半格中间;“日”字较扁,最后一横紧贴横中线下方;第8笔横为主笔,要写得舒展。赶:顶部“走”高“干”低,走字底第3笔横在横中线上,捺长,托住里边的“干”字。过:先写“寸”,再写走之底;“寸”的一点写在中心点;走之底的横折折撇稍斜且较为短小,平捺注意起伏变化。找:左右等高;右半部分的横向右上倾斜,斜钩要写得舒展。(4)学生描红并练习写字,教师指导点拨。(5)班级展示,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掌握猜读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二)探究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结合插图读课文,用圈画的方式将信息找出来。问题:①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②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2.学生交流。(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学生: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2)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学生:没有借到。教师追问:那小壁虎是不是再也没有尾巴了?学生:不是,小壁虎自己长出了新尾巴。3.借助插图和文字提示,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1)出示课本插图以及文字提示。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向( )、( )、( )借尾巴,结果( )。(2)教师指名说。(3)同桌间互相说。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壁、借”等生字和偏旁走字底,读准了多音字“哪”,会写了“向、边”等字;通过多种方法猜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借助插图和文字提示,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后任务 1.搜集资料,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妙用。 2.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并熟读课文。第20课 小壁虎借尾巴(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2.了解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2.了解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教学难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借助插图尝试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示例: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结果尾巴没有借到,而是自己长出来了。2.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壁虎尾巴的秘密。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找找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指名回答。学生:蛇咬住了小壁虎的尾巴,小壁虎为了逃命挣断了尾巴。2.理解词语“一挣”。教师:“一挣”是个什么动作?哪只“小壁虎”能上台为大家表演一下?教师指名让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引导学生感受“挣”这一动作的用力。3.教师:小壁虎挣断尾巴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说明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壁虎?学生:机灵、聪明。4.教师:此时没有尾巴的小壁虎是什么心情?学生:伤心、难过。教师:现在就请你带着伤心、难过的心情,读读第2自然段吧!(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并点评。5.教师过渡: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觉得很难看,它想借一条尾巴。小壁虎爬到了哪里?找谁借了尾巴呢?(二)探究二:学习第3~5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经过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思考交流:小壁虎爬到了哪里?向谁借了尾巴?他们为什么不能借给小壁虎尾巴?从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词语。(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2)教师用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如“小壁虎爬呀爬,先爬到了哪里?找到了谁?他为什么不能借出尾巴?接着……最后……”。(3)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关键词。(4)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及关键词,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预设:小壁虎爬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但小鱼要用尾巴拨水;小壁虎又爬到大树上,向老牛借尾巴,但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小壁虎最后爬到房檐下,向燕子借尾巴,但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2.体会小壁虎的心情,读好说话的语气。(1)教师:小壁虎一共借了几次尾巴?借尾巴时他都说了些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预设:学生1:小壁虎找小鱼借尾巴时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学生2:小壁虎找老牛借尾巴时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学生3:小壁虎找燕子借尾巴时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2)教师:从小壁虎说的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壁虎?学生:有礼貌。教师:具体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学生:从称呼上,“姐姐、伯伯、阿姨”,并且都用了“您”。“行吗?”是一种商量、询问的语气,让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3)教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中也学到了请求帮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小壁虎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他学习。再看小壁虎说的话,这三句话中,除了称呼不同外,其他都是一样的,那我们朗读时的语气也一样吗?应该怎么读呢?我们来学习一下吧!教师点拨:同样的句子,朗读的语气并不一定相同,这需要我们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小壁虎一开始满怀期望地向小鱼借尾巴;被拒绝后,小壁虎开始着急了,他既希望能快点借到尾巴,又担心再次被拒绝;第二次被拒绝后,小壁心情更糟糕了,他越来越着急,越来越难过,甚至有点失望。(4)教师:我们好好体会一下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不同的心情,然后试着读读这三句话吧。①学生自己练习朗读。②小组练习朗读并相互指导。③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师生共同点评。3.分角色读好小动物的对话。教师:虽然小壁虎非常有礼貌,态度也非常诚恳,但是大家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不能往外借呀!找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鱼、老牛和燕子,读读他们说的话。(1)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加上合适的动作。(2)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角色声音应该有不同的特点。(3)提醒学生要重读“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三)探究三:学习第6、7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1.教师: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难过地回家找妈妈去了。请你找出小壁虎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表演一下。同桌合作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然后在班级表演。2.教师:小壁虎虽然没有借到尾巴,但是他自己又长出了新的尾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发言。教师:没错,是再生功能。但是,这种再生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说明时间长的线索。学生:“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路程长,时间久。教师:没错,其实从插图中我们也能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是在不断生长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吧!学生对比观察插图,发现小壁虎尾巴的变化。(四)探究四:拓展知识,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教师: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能帮他在关键时刻弃尾逃生,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也各有各的功能。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样的功能吗?1.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2.教师相机补充: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大量营养;在食物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接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它就会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读出了角色的语气;了解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借助插图,讲述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课后任务 借助插图,给爸爸妈妈讲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 小壁虎借尾巴(第1课时)教案.docx 20 小壁虎借尾巴(第2课时)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