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文化自信: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关注航天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增强民族自信心。 ◎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重点) ◎审美创造:揣摩、品析本则消息语言的简洁性。(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报新闻,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关注最近的新闻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来给大家播报一则关于航天航空的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30日12时51分,驾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聚首,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听完新闻播报,同学们,有没有勾起你的某些相关回忆?你们还知道哪些飞行任务? 预设?有的。还有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一)历史背景?1992年,中国政府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二)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师: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30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在建设航天强国、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树立了一座座彪炳史册的里程碑。而神舟十二号三名宇航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天,让我们通过荣获了第3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来了解这一事件。?(板书: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设计意图以播报航天航空领域近期的新闻引入,再简要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把握内容,探究写法?1.解读标题,辅助理解?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的标题是复合型标题,由引题和正题两部分组成。请同学们体会标题中的关键词,说说标题好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顺利进驻”“首次”“自己”等关键词点明了新闻的关键信息,突出了中国航天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取得的成就,客观叙述中包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题“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讲的是新闻事实;正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聚焦新闻点,醒目夺人。引题和正题相互配合,共同起到了传递信息和吸引读者的作用。?教师小结:这则标题既写了新闻事实,又聚焦了新闻点,不仅将新闻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也突出了该条新闻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彰显了新闻报道书写时代、记录历史的功能。?2.提取要素,把握内容?师:在第一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六要素”,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六要素吗??(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追问:阅读课文,你能梳理出其中的新闻要素吗?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内容,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并用表格梳理,教师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何时 2021年6月17日何地 酒泉—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空间站)何人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何事 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如何 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3.梳理结构,探究写法?(1)回顾知识?师:在梳理完本则消息的要素后,相信同学们对新闻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消息正文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2)梳理结构?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消息,根据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及课件所示资料,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学生自主在书上勾画) 课件出示注意:消息虽然有着比较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但它并不是简单的格式文本。有些消息的写法比较自由,标题中会容纳较多的关键信息,导语仅呈现部分新闻事实,而将其他一些关键内容安排在主体部分。 ?追问:参考课文旁批,说说各部分传递了什么信息。?(学生阅读旁批,举手回答) 预设?电头和导语部分(第1段):交代时间、地点与部分新闻事件,即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主体部分(第2、3段):交代了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环节及后续即将开展的相关工作。再次追问:本则消息的写法相对自由,请你具体分析它是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预设?消息正文按时间顺序展开,依次介绍新闻事件的原委始末。这样的结构脉络清楚,方便读者对事件的过程获得清晰、完整的印象。设计意图因本则消息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环节分为三个板块,通过分析标题、把握要素、梳理结构来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温故知新。三、品味语言,体会特点?师:消息的语言要准确、简练、易懂。本则消息是关于航天科技的报道,专业性强,表述需准确,但又要让读者看得明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赏析以下语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课文语言的特点) (1)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2)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3)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4)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5)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预设?(1)交代消息来源,增强消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准确性。?(2)准确交代了神舟十二号升空及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时间,“约”表示大概,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3)“首次”表明这是第一次,揭示了这次交会对接的重要性。?(4)逐一介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具体了解标题中的信息。“首次”点明了这次进入空间站的重大意义。?(5)概述后续工作,文字简洁,信息完备。师:这则消息短小精悍,在有限的篇幅,做到了内容充实。写得既规范准确又通俗流畅,使读者看得很明白。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逐句分析,体会消息语言的特点。四、联系实际,布置作业?“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而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航天员们会在“课堂”上展示空间站内的工作生活场景、实验舱,演示各种太空试验等。?学习完本课后,请同学们在课后观看“天宫课堂”的科普视频或直播,并写下你的感受和你想对航天员说的话。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布置学生课后观看“天宫课堂”并写感受体会,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板书设计设计亮点?本教学设计首先介绍航天航空的相关知识,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本则新闻的特殊性,分为了三个教学板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温故知新,还引导学生理解本则消息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消息并不是简单的格式文本,好的消息往往能体现历史的发展,引领时代的方向,反映人民的愿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