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作者介绍返 回写作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甘做洋奴,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作了此篇杂文。文体介绍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4、说理形象,议论生动其中,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的特点:自诩( ) 脑髓( )孱头( ) 吝( )啬( )蹩( ) 犀( )利给( )与 糟( )粕( )国粹( ) 譬如( )残羹( )冷炙( ) 阿剌伯( )冠冕( )堂皇xǔsuǐcànlìnsèbiéxījǐzāopòcuìpìgēngzhìlàguān miǎn正字音释词义(1)自诩:(2)礼尚往来:(3)冠冕堂皇:(4)残羹冷炙:(5)故弄玄虚:(6)勃然大怒:(7)嗟来之食:自夸,书面用语。指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也指用对等的方式回报对方。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光明正大的样子(多含讥讽意)。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非常生气和愤怒。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5-7)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8-9)“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第四部分(10)实行“拿来主义”对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拿来”?什么“拿来”?怎么“拿来”?“拿来”的意义?文章脉络“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用“一串”修饰“钉子”,体现了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之多,形象的讽刺了闭关锁国导致的恶果。落后就要挨打文中列举了“送去主义”的哪些媚外丑态?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显出一点进步了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捧”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奴颜婢膝,谄媚讨好的样子;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碜可笑;“挂”勾勒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态;“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嘴脸。反语。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大有执迷不悟,愈演愈深之势。“活人”替代“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盛,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憎恶和鄙视。描绘出卖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是欺世惑众的自夸,是媚外求荣的借口。讽刺了“送去主义”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研读第三段,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丰富大度褒词贬用磕头贺喜残羹冷炙勾画出“送去主义”者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悲可怜形象。犀利辛辣表现: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结果:发疯而死表现: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结果:亡国灭种尼采中国类比论证 假设论证思考:本文题目为“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谈起?首先,是铺垫。“闭关主义”是因,“送去主义”是果。正是因为清政府推行“闭关主义”政策才导致了卖国求荣的“送去主义”,以惨痛的历史教训做铺垫,引出“拿来主义”。其次,是反衬。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弊端愈多,批之愈深,就愈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阅读第四段,比较“拋来”“抛给”“送来”的区别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抛来”:指抛弃无用东西,或无代价地送人,一般没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犹如“嗟来之食”。“送来”: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小结揭露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极其严重后果,间接回答了“为什么要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第五段,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鼓吹吝啬贬词褒用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德国洛伊公司冒用毛瑟公司的名号,向清政府出售的劣质M88式步枪1887年头,一名法国步兵叛逃到德国,这并不稀奇,但他却将手中的一支步枪开价2万马克,足以购买400支德国当时装备的毛瑟M1871式步枪。德国因此立即开始着手研制运用无烟火药弹的新式步枪。任命路德维希·洛伊公司担任新式步枪的研制。洛伊公司以奥地利“曼利夏”步枪为范本,照搬法国勒贝尔M1886的膛线,重新规划五发弹夹,全长式枪管套筒。最终研制成功的步枪,命名为1888式委员会步枪,也就是M88式步枪。结果悲剧发生了,M88式步枪列装德国不久,就发生了多起炸膛事情,于是想尽快甩掉这个包袱,环顾世界准备找个买家把这批货处理掉。清政府以前就屡次购买毛瑟公司的兵器,对“毛瑟制作”也十分放心,当时一次就订货了26000支M1871。这样的大生意当然引起了洛伊公司的觊觎,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清朝。洛伊公司以“最新式的毛瑟步枪”为名,忽悠清政府买了一批膛线都快磨平了的二手M88式步枪,又以“毛瑟新式步枪规划图纸”为名出售了全套的M88式步枪图纸。汉阳兵工厂后来仿制出的产品就是著名的“汉阳造”。就是这支德国的“废枪炮”,我国军民从清末民初一直用用到抗日战争结束。一为什么“拿来”?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了几个“主义”?他们的表现、实质和危害是什么?表现 实质 危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鸦片、废枪炮……排外媚外倾销枪炮打开大门,什么都是送去主义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清醒的青年恐惧否定破立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研读课文1、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2、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外来文化喻体 态度 本质孱头昏蛋废物怕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羡慕旧主人,欣欣然接受一切害怕逃避全盘否定全盘肯定否定破比喻论证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文章在论述文化遗产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细细体会“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比喻有什么论证效果。喻体 本体 应有的态度 表达效果大宅子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文化遗产占有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精华与糟粕并存要批判吸收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适当保存当反面教材文化糟粕果断抛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幽默风趣且极有批判力度。先占有后挑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立比喻论证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小结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了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间接回答了“什么是拿来”的问题。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对待外来文化?1拿来之后怎么区别对待呢?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什么积极作用?3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4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呢?51.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2.结尾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用: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深刻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阅读第十段文本特色运用比喻论证,把道理说的通俗易懂先破后立,强烈的反衬,使文章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语言犀利、幽默,在嬉笑怒骂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叙述详略得当,显示出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图。你有何感想?写作李子柒,一个“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她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30亿,YouTube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确定选题。李子柒是对“拿来主义”的践行吗?要求: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