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梦回繁华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梦回繁华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2 梦回繁华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自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它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猎物”,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它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新课导入
《清明上河图》局部
读读写写
字词清单
绢( ) 驮( ) 檀( ) 冗( )
翰林( ) 题跋( ) 擅长
城郭( ) 考订 田畴( )
岔道( ) 簇拥 踏青
行旅( ) 宏敞 摄取( )
遒劲( ) 春寒料峭( )
长途跋涉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juàn
tuó
tán
rǒnɡ
hàn

ɡuō
chóu
chà
xínɡ
shè
qiú jìnɡ
qiào
zhǒnɡ

一种丝织物,故左边为“纟”。
区别“骆驼”的“驼”。
檀香、檀木
冗长、烦冗
畴:田地,种类
筹:筹划,办法
注意右边是“犮”。
注意读第三声。
·建议识记字词补充归纳·
汴京( ) 覆灭 薄雾( )
漕运( ) 枢纽( ) 舳舻( )
纤夫( ) 桅杆( ) 握篙( )
酒肆( ) 寺观( )
biàn

cáo
shū
zhú lú
qiàn
wéi
ɡāo

ɡuàn
多音字
【串句记忆法】
这幅手卷( )要慢慢卷( )起,不可随意折叠、揉搓。
juàn
juǎn
( )
( )

遒劲
干劲
jìnɡ
jìn
( )
( )

juàn
juǎn
手卷
卷尺
表“坚强有力,力量大”时读jìnɡ。
形近字
暇( )
瑕( )
xiá
xiá
遐( )
xiá
闲暇
遐思
瑕不掩瑜
擅( )
膻( )
shàn
shān
檀( )
tán
擅长
檀香
膻气
缺点掩盖不了优点。
【口诀记忆法】
整日忙碌,无暇(xiá)闲游;思绪远游,遐(xiá)想联翩;玉无杂质,则无瑕(xiá)疵。
订( )
钉( )
dìnɡ
dīnɡ
盯( )
dīnɡ
考订
盯梢
钉子
【形旁辨字法】
修订(dìnɡ)书稿慎言(讠)辞,
盯(dīnɡ)梢跟踪眼(目)不离,
钉(dīnɡ)锤镶金(钅)敲不停。
纽( )
扭( )
niǔ
niǔ
钮( )
niǔ
枢纽
按钮
扭头
畴( )
筹( )
chóu
chóu
田畴
筹谋
峭( )
俏( )
qiào
qiào
料峭
俊俏
词语集注
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雄健有力。
在某方面有特长。
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遒劲
近义词:川流不息
擅长
擅长:强调在某一方面显得才能突出,有专长,多用
于某种技能方面,程度比“善于”重。
善于:强调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很会做某种事,可
用于行为、活动、工作经验等方面,后面必须
带宾语。
车水马龙:侧重形容车马。
络绎不绝:多形容车马、船只、行人。
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车马、房屋或其他事物。
整体感知
《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一突出印象?
繁华
(第3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第4段)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第4段)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第4段)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第3段和第4段都提及“繁华”,两段有什么联系?
第3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4段则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两段之间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自主探究
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并说说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概括主要意思。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及其作者。
第二部分(3—5):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主体内容、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具体说明。
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按照“背景—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细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画卷内容的?
第4段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1)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2)接着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拖着船的纤夫;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上船夫呼喊、桥上的人呼应、行人围观的紧张一幕。
(3)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绘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主要使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通过具体而准确的数据,对《清明上河图》的大小加以说明,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格有直观的了解。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将长卷的画面布局比作乐章,形象地概括了画作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
(3)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这几句形象地描写了画作中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船上船下,河中岸边,情景众多,呼之欲出。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即准确、严谨。例如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具体、准确。同时,本文语言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如生动典雅。这主要体现在打比方、引用和摹状貌等说明方法的使用上。打比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引用古典文献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摹状貌生动描绘画面细节,使读者对文字所呈现的内容产生画面感。
哪些词句能让你体会到内容的“繁华”和语言的典雅?
第4段为了说明画作表现的“繁华”景象,大量使用“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四字词语,既再现了北宋时期繁荣的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典雅,富有韵味。
如果要你介绍这幅画,你会怎么介绍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文本深读
画作的时代背景
作者情况
画作的主体内容
画作的艺术特点
历史价值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繁盛,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绘画题材扩展到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幼读书游学,“后习绘事”,尤擅界画,自成一家
见课文第3、4段
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写实性很强
深刻揭示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状况,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形象资料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第4段主要采用空间顺序
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总结归纳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了一种体裁:文艺性说明文。
品了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说明对象)。
游了一座名城:汴京(繁华)。
懂了一些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赏了一种语言:生动典雅。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故宫藏画的故事》《〈清明上河图〉三大未解之谜》《解读〈清明上河图〉》,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观看《国家宝藏之〈千里江山图〉》,为这幅名画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简介。
课堂小结
一幅人物繁多、场景复杂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介绍得条理清晰、细腻具体,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样一幅传世名画,既是北宋当时繁荣的见证,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其中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梦回繁华,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负青春韶华,在今天这个繁华盛世,再创辉煌!
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
市井风情 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北宋繁荣局面
作者
张择端
铺垫
基本信息
主体内容
(略)
(详)
开卷:汴京近郊的风光
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
后段:汴京市区的街道
艺术特点
历史价值
(详)
具体介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