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课时 2
所在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形成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认知。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实例,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科学探究: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现象,尝试用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严谨观察、如实描述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难点 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判断。 难点:灵活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
一、课程导入(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一)生活现象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无处不在。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当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着窗外的树木、房屋,它们是在静止不动,还是在快速移动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树木和房屋好像在飞快地向后“跑”。但当我们站在地面上,又会觉得树木和房屋是稳稳地立在那里,一动不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同一组物体,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会有不同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物理的世界,去揭开这个谜团,学习《运动的描述》。 (二)视频展示激趣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运动的奇妙,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精彩的视频。视频中包含了各种运动场景,有天空中翱翔的飞机、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操场上奔跑的同学,还有宇宙中运转的星球。请大家认真观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运动形式,这些运动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播放视频,视频结束后) 好了,视频看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呢?(请几位同学发言)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描述得也很生动。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运动速度很快,有的运动速度较慢;有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有的运动轨迹是曲线。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地描述这些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构建概念)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引导思考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不同形式的运动,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运动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呢?它们和静止的物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定义
很好,大家说得都很对。这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飞机飞行、汽车行驶、同学奔跑、星球运转等,都属于机械运动。 举例巩固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老师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这些现象中,哪些属于机械运动: 雪花在空中飘落。 铁块在火炉中加热,温度升高。 河水在河道中流淌。 钟表指针的转动。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二)参照物的概念 情境创设
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描述一个情境。假设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坐在一辆行驶的火车上,你们面对面坐着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你会觉得你的好朋友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引导学生回答静止)那如果这个时候,你透过车窗看到窗外有一棵大树,你又会觉得这棵大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引导学生回答运动) 提出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在火车上,我们会觉得好朋友是静止的,而大树是运动的呢?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深入理解
当我们选择好朋友作为参照物时,因为好朋友相对于你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你觉得好朋友是静止的;而当我们选择火车作为参照物时,大树相对于火车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你觉得大树是运动的。由此可见,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就可能不同。 强调要点
这里老师要强调几点: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如果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么研究对象相对于它自己的位置永远不变,就无法判断它的运动状态了;另外,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它是静止的,然后根据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案例分析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为什么飞行员能够抓住子弹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解释原理
其实,这是因为子弹和飞行员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位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才能够轻松地抓住子弹。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 拓展思考
现在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一辆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上,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会落在抛出点的正下方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很多同学可能会认为会落在正下方,但实际上,在汽车上的人看来,物体会落在正下方,因为在汽车这个参照系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和汽车具有相同的速度;但在地面上的人看来,物体会落在抛出点的后方,因为在地面上的人看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汽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物体会落在后方。这再次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一步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二)实验器材 玩具小车、长木板、小木块、粉笔。 (三)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
将长木板平放在桌面上,把玩具小车放在长木板的一端,小木块放在小车上。 实验一:以长木板为参照物
用粉笔在长木板上标记出小车的初始位置,然后推动小车,使小车在长木板上做直线运动。观察小木块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以小车为参照物
再次将小车放回初始位置,推动小车的同时,轻轻按住小木块,使小木块相对于小车保持静止。观察小木块相对于小车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三:改变小车运动状态
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或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小木块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情况。 (四)实验讨论 小组交流
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感受。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
根据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在实验一中,以长木板为参照物,小车和小木块都在运动,因为它们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在实验二中,以小车为参照物,小木块是静止的,因为小木块相对于小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在实验三中,当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小木块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情况也会不同。这再次证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 (五)实验拓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我们刚才实验中用到的参照物,还可以选择哪些物体作为参照物来描述小车和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呢?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一)基础练习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流星划过夜空
B. 冰化成水
C. 河水流动
D. 树叶从树上落下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老师进行讲解,强调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冰化成水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汽车
C. 树木
D. 楼房
(引导学生分析,以地面、树木、楼房为参照物时,树木是静止的;只有以汽车为参照物时,树木才会向后退,所以答案是B) (二)提高练习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老师进行点评,强调要根据诗句的描述,分析出研究对象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确定参照物)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中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乙车中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相对于地面是向北运动的;甲车中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南运动,说明甲车相对于乙车是向北运动的,且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答案是B) (三)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三个体现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例子,并说明所选择的参照物。(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总结收获) (一)学生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哪位同学愿意来总结一下?(请几位同学发言,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肯定和补充) (二)教师总结 同学们总结得都很不错。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机械运动、参照物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三个重要概念。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参照物是我们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所选取的标准物体,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就可能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情感升华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各种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发现更多物理的奥秘。 六、课后作业(巩固拓展,深化学习) (一)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运动现象,并运用所学的参照物和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知识进行分析。 (二)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这一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