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广元市旺苍县2025年春季九年级第三次诊断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 广元市旺苍县2025年春季九年级第三次诊断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旺苍县2025年春季九年级第三次诊断性质量监测
语 文
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三个任务25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
当山河将晨昏酿成诗行,当草木把春秋织就画卷,曾驻足凝望的风景,终会在心底长成永不褪色的时光印记。我们将开展一期“生活处处是风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风景解码·知识储备营】 (18分)
活动一:字词探幽
①车窗外的梧桐正抖落最后几片枯叶,老人在树下铺开宣纸,墨色在清水里晕染成山影。有人说这不过是寻常街景,有人却看见笔尖游走时,岁月在纸上洇开的平仄韵律。风景从不是客观存在的堆(qì) ,而是灵魂与世界共振时,在时光湖面上激起的层层涟漪——我们看风景的目光,从来都是心灵投射的光束。
②敦煌月牙泉的沙丘在(mù) 色中泛着金光,驼铃声穿过千年风沙,与莫高窟壁画上飞天的飘带在想象中交织。当王维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甲]他眼中的云雾早已不是水汽的凝结,而是心灵在困境中寻得的突围路径。苏州园林的花窗(jié) 取半幅竹影,漏下的光斑在青砖上跳跃,像极了文徵明笔下未干的墨点——这些浸润着人类情感的风景,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并具成为文明基因的视觉密码。它们沉默地诉说着:当先民在岩壁上凿刻第一幅岩画,在黄河边筑起第一道堤坝,风景便不再是纯(cuì) 的自然存在,而是人类精神的外显形态。
③黄山松扎根于悬崖的虬曲枝干,常被视作坚韧品格的象征。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当暴雨冲刷山体时,这些松树的根系会沿着岩缝蜿蜒出令人惊叹的几何图案[乙]那是生命与绝境对话时创造的美学。正如苏轼在赤壁江头看见“乱石穿空”,转而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风景的意义总在观者的心灵褶皱里生长。王阳明被贬龙场驿,在瘴气弥漫的深夜看见星斗璀璨,那一刻的星空不仅是天体运行的(guǐ) 迹,更是心学思想破(jiǎn) 的第一道曙光。人类对风景的凝视,本质上是借自然之镜,照见自己灵魂的年轮。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
(1) 堆(qì) (2) (mù) 色 (3) (jié) 取
(4) 纯(cuì) (5) (guǐ) 迹 (6) 破(jiǎn)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
(1) 晕(A. yūn B. yùn ) (2) 漏(A. nòu B. lòu)
(3) 诉(A. sù B. shù ) (4) 堤(A. tí B. dī )
(5) 征(A. zhēng B. zhēn ) (6) 褶(A. zhě B. zhé )
3.依据文段,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风景浸润着的人类情感,成为文明基因的视觉密码,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
B.这些风景浸润着的人类情感,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成为文明基因的视觉密码。
C.这些被人类情感浸润的风景,成为视觉密码的文明基因,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
D.这些被人类情感浸润的风景,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成为文明基因的视觉密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句是并列复句。
B. “寻常街景” “层层涟漪” “坚韧品格”都是偏正短语。
C.“这些松树的根系会沿着岩缝蜿蜒出令人惊叹的几何图案”缩句为“岩缝蜿蜒出图案”。
D. [乙]处可用破折号。
活动二:山水藏珍
班级举办“夏日游山水”文化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5.夏日登山,途中听小导游介绍各名山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 以“雄伟壮丽”著称,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B.西岳华山以“险峻陡峭”闻名,主峰海拔2154米,是五岳中最险的山峰。
C.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因“山势险峻、壁立千仞”被称为“五岳独秀”。
D.武当山虽非“五岳”,但作为道教名山,以“古建筑群”和“武当武术”闻名天下。
6.游览江南某园林,见水池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下列哪句最适合作为下联 (3分)
A.近水遥山皆有情
B. 一片冰心在玉壶
C.水远山长处处同
D.明月松间照清泉
【任务二:风景品鉴·阅读万花筒】 (72分)
活动一:风景定格机
①站在海拔四千米的山巅,凛冽的风裹挟着细雪掠过脸颊,眼前云海翻涌,将连绵的山脉时隐时现地勾勒。摄影师屏息按下快门,这一刻,风景摄影不仅是机械的记录,更是一场与自然的深刻对话。
②记得在挪威的罗弗敦群岛,午夜的蓝调时刻,极光如绿色绸缎在天空舞动。摄影师等待数小时,捕捉极光与渔村灯火交融的瞬间。低角度的构图让小屋在画面中恰到好处,冷色调的极光与暖黄的灯光碰撞,营造出神秘而温馨的氛围。这便是光线、构图与色彩在风景摄影中的精妙运用,它们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创作者表达情感的语言。就像安塞尔·亚当斯拍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时,精准的曝光与细腻的影调,让冷峻的山脉与澄澈的湖泊,充满超越现实的壮美,将对自然的敬畏融入每一处细节。
③翻看老相册里泛黄的照片,故乡的老槐树、门前的石板路,这些风景照片承载着童年的回忆,每当凝视,总能唤起心底的乡愁。而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冰川消融、森林火灾的摄影作品,用震撼的画面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风景摄影就像一位无声的讲述者,它记录的不仅是景色,更是当时当地的情感与故事,跨越时空在观者心中激起涟漪。
④有时,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转角处一束斜射的阳光照亮斑驳的砖墙,光影的变幻构成独特的风景。此时,摄影者迅速调整角度,利用框架式构图,将那瞬间定格。技术服务于创作,而创作源于对世界的观察与热爱。当我们在地铁上、在公园长椅上, , , , 。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通过山巅摄影的场景描写,营造了画面感,自然引出 “风景摄影是与自然对话”的论述起点。
B.文中提及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说明技术运用能赋予自然风景超越现实的艺术感染力。
C. “老相册里泛黄的照片” 与 “社交媒体上的环保摄影作品” 形成对比论证,强调风景摄影记录的内容差异。
D.全文没有采用传统议论文的 “总分总” 结构,而是通过多个场景和事例的串联,自然呈现风景摄影的多重意义。
8.根据选文,在文中第④段画线处填入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仿佛能短暂逃离喧嚣
②浏览那些定格风景的照片
③感受风景摄影带来的宁静与慰藉
④沉浸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好之中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④③
活动二:文言解码室
材料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材料二: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①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②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⑧崖,庵宇皆精,亭榭皆古,桥碾④皆巧,山门皆古,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节选自袁宏道《初至天目双清庄记》,有删改)
【注】①庄:指双清庄,在天目山脚下。②石骨:山石的棱角。③县:同“悬”。④桥碾:指桥和碾磨之类的建筑。
9.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选项 文言词句 方 法 释义
A 可二十余里 课内外迁移: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峭削者鲜迂曲 组词法 新鲜
C 石峻毛枯 借鉴成语:不毛之地 草木
D 凡此皆山之病 结合语境推断 缺陷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峭削者鲜迂曲
B.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而天目雷声甚小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达于汉阴
D.山之僧智仙也 凡此皆山之病
11.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B.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C.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D.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分)
(2)诸山尖出云上若萍。 (3分)
13.两文都描绘了山水风景,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
活动三:诗意栖息地
舟上
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青山。
【注】徐照,南宋诗人, “永嘉四灵”之一,诗风清苦淡远。
14(1)诗中“贪看晓光侵月色”一句,“贪看”二字写出诗人对清晨光影交织之景的 ;“侵”字则生动展现了 逐渐被破晓光芒取代的动态过程。 (2分)
(2)结合全诗,分析“不知云气失青山”中“失”字的妙处。 (4分)
15.根据语境,补写下列诗句。 (8分)
自然风景是文人墨客笔尖流淌的诗行:俯瞰沧海,可见“① ,山岛竦峙”的壮阔波澜;穿行早春,能遇“②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蓬勃生机。长江浩渺,自有“③ ,风正一帆悬”的悠然畅意;边塞苍凉,更见“④ ,长河落日圆”的雄浑画卷。洞庭湖畔,“朝晖夕阴,⑤ ”的光影变幻写尽山水气象;小石潭边,“⑥ ,蒙络摇缀”的青蔓幽篁勾勒潭边清致。塞外风雪忽至, “⑦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景恍若春临;山乡漫步寻幽, “⑧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暗藏哲思。这些穿越千年的风景,在笔墨间定格成永恒,让我们于方寸之间,邂逅古人眼中的万千世界。
活动四:名著云游记
16.班级开展“名著中的风景”读书分享会,请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对名著中“风景”描写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朝花夕拾》)———细腻勾勒百草园,展现童年对自然的热爱。
B.“四面荒山旷野,顶上仙石” (《西游记》)———花果山的荒僻与仙石神奇,暗示孙悟空非凡身世。
C.“秋庄稼被雨水冲洗得青翠” (《骆驼祥子》)————清新景色烘托祥子拉车时的愉悦心情,展现自然对劳动者的馈赠。
D.“洋面下三十英尺的阳光与腔肠动物” (《海底两万里》)———海底瑰丽奇幻,体现科学之美与探索精神。
(2)下面两处“风景”描写任选一处,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如何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精神追求。 (4分)
A.《简·爱》中“沼泽居”的荒原风景描写: “那是一片光秃秃的高地,石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一些低矮的荆棘……”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筑路场景描写: “寒冷的秋雨浸透了衣服,路基两旁的光秃秃的树枝在冷风中颤抖……”
活动五:情感漂流瓶
犁尖上的往事
①乡村四月闲人少,一个弃耕已久的人,望着白花花的水田,蓦然想起一路从遥远的春秋战国犁过来的农事。
②在故乡, 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 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 “好日子,好日子呀。”
③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毛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 【甲】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倾听父亲的心跳。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自言自语地说: “好犁,好家伙呀!”
④转眼谷雨,布谷鸟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 “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扑面而来, 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
⑤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太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油的香味。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
⑥父亲一生视钱财如粪土,乐助乡人,唯独爱犁如命,从不肯借犁于他人。父亲打造犁,必先燃三炷香,念念有词,从不轻信一些蹩脚的匠人,非三叔公不打犁。父亲说,犁如其人,曲直是非,尽在榫卯之间,心眼不正的人打不出好犁,三叔公一身正气,所以,三叔公打出的犁好用。父亲打犁,非榆树不取,榆树的韧性就像父亲的倔脾气,榆树打的犁,才能犁出大地的脉络。
⑦农谚说: “冬天手不闲, 春天吃不难。 ”
⑧漫长的冬天, “铸犁头”在故乡,在农闲时节,成为一道独特的农事与风景。
⑨一行人,一律黑乎乎的烟火色,挑着担子,冷不丁就将一大摞行当歇在村边的旷地上,“铸犁头啰!”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马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有三三两两的汉子,陆陆续续地拎着或锈蚀或损坏的犁头、犁耳,哐当一声扔在地上。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摆开了架势,有人迅速地支起炉子,并用耐火泥糊起炉子里的内胆;有人砸起废铁噼里啪啦的声音格外刺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补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风箱,准备拉风……很快,炉子里就蹿出通红的火焰,司炉人不时向炉子里添加无烟煤和敲碎的废铁。拉风箱的是两个铁塔似的汉子,呼呼的拉风声不绝于耳,以至于那姿势、那声音,多年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也就半小时光景,一炉铁水沸腾着,吐着殷红的火舌,泥瓢中,滚烫的铁水“哧哧”地冒着热气,流入模具中。只半根烟的工夫,模子里的犁头、犁耳逐渐褪色,“哧”一声淬火,一股白烟袅袅腾空。敲去毛刺,新铸的犁头、犁耳散发着烧焦的泥土味,被铁丝贯穿着,“哐当、哐当”地响着,随优哉游哉的汉子们消失在狭窄的巷弄中。
⑩一晃10多年未见着犁了,血脉相连的犁,湮没于现代农业的机械轰鸣声中。犁,在故乡摇摇欲坠的老屋里,在我生命的谱系里, 已经锈迹斑斑,像一声遥远的叹息。
一张木爬犁,就是一部农耕史。
【乙】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
17.请梳理文中的农事活动,并完成下面的“助读小卡片”。 (4分)
农耕时节 农事活动
①_______ 擦拭、敲打犁
谷雨时节 ②_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_
冬天 新铸犁头
18.第③段中的“好犁,好家伙呀!”简单的话语表现了父亲什么复杂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3分)
19.下面是关于本文片段的朗读设计(“·”表重读, “∨”表停顿, “→”表稍稍延长),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并分析理由。 (4分)
一晃→10多年未见着犁了,血脉相连的犁,湮没于现代农业的机械轰鸣声中。 A B. 犁,在故乡摇摇欲坠的老屋里,在我生命的谱系里,已经 锈迹斑斑,像一声遥远 C 的叹息。(这一段朗读语调由铿锵而低沉,语速由快而缓慢) D
20.有同学认为文中画横线的【甲】 【乙】两句话几乎是重复的,所以【乙】处可以删除,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5分)
活动六:多样风景线
【材料一】
文学中的风景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 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材料二】
文化遗产与风景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的“风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双重特质:其北倚鸣沙山,东接三危山,月牙泉静卧其侧,构成“沙泉共生、崖洞相连”的地理奇观;洞窟内的壁画以佛教故事为核心,兼收并蓄山水、花鸟、建筑等元素,第220窟唐代壁画《阿弥陀经变》中,飞天衣袂飘举,与青山绿水、琼楼玉宇相映成趣,展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
20世纪8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工程,对壁画进行高清数字化采集,游客可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洞窟艺术,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共享的平衡。
(摘编自人民网《“盛世和光”系列之莫高窟第220窟介绍》2024年10月18日)
【材料三】
科技时代的新风景
2025年4月,杭州市上城区启动“运河记忆AR复兴计划”,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在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老旧社区、废弃仓库投射历史场景。例如,在拱宸桥西侧的废旧码头,AR°技术通过SLAM算法实现厘米级空间定位,结合5G网络实时传输数据,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的运河漕运景象:船夫摇橹的号子声、码头上堆叠的粮包、岸边叫卖的茶馆,通过手机摄像头即可清晰可见。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半年后,该区域游客量同比增长75%,市民主动参与“老照片征集”活动的数量增加200%,年轻群体对本地历史的认知度从28%提升至65%。
AR技术不仅激活了物理空间,更构建了“虚实融合”的文化体验。游客扫描特定建筑可触发历史场景弹窗,如还原1937年运河边的抗日救亡宣传画;社区居民通过AR小程序上传家族老照片, 系统自动将其嵌入虚拟场景,形成“集体记忆云”。这种技术赋能使风景从静态观赏转向动态共创,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后本地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同感提升至82%,年轻群体自发组织的“运河文化研学团”增加了3倍。
AR 技术应用前后对比表( 应用前 应用后
场景功能 闲置空间 可互动的“历史记忆窗口”
公众参与形式 单纯路过 拍照打卡、扫码听故事、上传老照片
文化传播效果 区域知名度低 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相关话题网络浏览量超1000万次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5年5月8日)
2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疏疏的林”“淡淡的月”等景物,勾勒出秦淮河夜晚空阔、朦胧的特点。
B.材料二指出莫高窟的“风景”既包括鸣沙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也包括洞窟壁画等文化遗产。
C.材料三的AR 技术让废旧码头变成“可互动的历史记忆窗口”,完全替代了真实的运河场景。
D.三则材料从文学描写、文化遗产、科技应用角度,展现了“风景”内涵的多样性。
2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描述了“风景”,但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23.根据材料三,AR技术为“风景”带来了哪些新的可能性 请分点概括。 (3分)
【任务三:风景创作·写作百草园】 (60分)
活动一:情境速写板
24.学校计划开展“校园风景导览”活动,需要选拔学生担任解说员。请你以九年级(1)班李华的名义,向校团委写一份申请书,表达你担任解说员的优势。要求格式正确、理由充分、语言诚恳。 (10分)
活动二:人生绘卷坊
25.“风景”是时光的切片,是心灵的镜像。它可以是自然山水间的云雾烟霞、草木荣枯,也可以是街巷市井里的烟火日常、人情往来;可以是历史长卷中定格的某个瞬间,也可以是生命旅程中沉淀的某次顿悟。有人用浓墨重彩勾勒风景的磅礴,有人以素笔留白蕴含风景的深意。
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结合你的观察、 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剧本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少于600字,不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任务一:风景解码·知识储备营】 (18分)
活动一:字词探幽(共12分)
1. (3分) (1) 砌 (2)暮 (3) 截 (4) 粹 (5)轨 (6)茧
2. (3分) (1) B (2) B (3) A (4) B (5)A (6)A
3.(3分) D 4.(3分)C
活动二:山水藏珍(共6分)
5. (3分)C 6.(3分)A
【任务二:风景品鉴·阅读万花筒】 (72分)
活动一:风景定格机(共6分)
7.(3分)C 8.(3分)B
活动二:文言解码室(共19分)
9. (3分) B 10.(3分) D 11.(3分) D
12. (1)(3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评分建议:①关键词: “得”,领会,1分;寓:寄托,1分;大意1分。②若关键词出现错别字,无大意分。)
(2)(3分)各座山峰的尖顶露出云端,像浮萍一样。
(评分建议:①关键词: “诸”,各座,1分; “若”,像,1分;大意1分。②若关键词出现错别字,无大意分。)
13. (4分)
材料一借山水抒怀,含蓄表达被贬后寄情自然的旷达; (2分)材料二直抒胸臆,通过“不可言”“绝胜处”等词,展现对天目山奇景的惊叹与喜爱。 (2分)
(评分建议:按点给分,共4分,意对即可)
活动三:诗意栖息地 (共14分)
14. (1) (2分)痴迷(或“沉醉” “贪恋”);月色(或“朦胧夜色”)
(评分建议:每空1分,共2分)
(2) (4分)
“失”字化静为动(1分),精准描绘了青山在云气升腾中逐渐隐没的动态过程(1分),既呼应前句“晓光侵月色”的光影流转(1分),又通过景物的朦胧变幻,展现出晨昏交替时自然景物的微妙层次,赋予画面以清幽的意境美(1分)。
(评分建议:按点给分,每点1分,共4分)
15. (8分)
①水何澹澹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潮平两岸阔 ④大漠孤烟直
⑤气象万千 ⑥青树翠蔓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
(评分建议:每空1分,共8分)
活动四:名著云游记(共7分)
16. (1)(3分)C
(2)(4分)
例1:我选A。①荒原“光秃秃、荆棘低矮”,环境荒芜冷峻;②对应简·爱逃离后孤独迷茫的状态;③“荆棘”象征她坚守尊严、不向困境低头;④暗示其拒绝依附,执着于精神独立。
例2:我选B。①秋雨寒冷、树枝颤抖,凸显条件恶劣;②反映保尔等人在饥饿严寒中修路的艰难;③恶劣环境反衬其以苦为乐的革命热情;④象征为革命目标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
(评分建议:每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未选择不得分)
活动五:情感漂流瓶(共16分)
17. (4分)
①初春②犁田③霜降④上油保养
(评分建议:每空一分,共4分)
18. (3分)
①视为命根子的犁,仁立在他前面,父亲由衷地喜悦;②父亲不厌其烦的擦拭、小心翼翼的敲打,表达了对犁的爱惜;③收拾妥帖的犁,光芒四射地出现在眼前,父亲满满成就感。
(评分建议:按点给分,每点1分,共3分,意对即可)
19. (4分)
设计不恰当的一处是D(1分)。理由:低沉的语调会使得整个朗读的节奏变得沉重,与文章的整体氛围不太相符(1分)。正确的朗读应该是轻柔的、带有怀旧色彩的语调,以突出老屋与犁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2分)
(评分建议:按点给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未选对不得分)
20. (5分)
不赞成(1分)。理由:①乙句与甲句前后呼应,凸显犁和父亲的紧密联系。②乙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让文章结构更完整。③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犁人的情感,丰富文章意境,便于读者体会父亲对犁的尊重爱护。④既展现犁在父亲心中的重要地位,也表达出作者对犁的深厚情感。
(评分建议:按点给分,观点1分,理由每点1分,共5分;意对即可;观点为“赞成”不得分)
活动六:多样风景线 (共10分)
21.(3分)C
22.(4分)
材料一侧重个人体验中的诗意风景(1分),通过朱自清的感官描写,展现秦淮河夜晚的光影朦胧与人文气息,体现风景对情感的触发(1分)。材料二侧重历史积淀中的文化风景 (1分),既写莫高窟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强调壁画等人类艺术创造,突出风景作为文明载体的传承价值与保护意义(1分)。
(评分建议:按点给分,每点1分,共4分,意对即可)
23. (3分)
①激活闲置空间:将废弃场所转化为可互动的“历史记忆窗口” (1分);②创新参与方式:通过拍照、扫码、上传老照片等增强公众互动(1分);③传播文化记忆:提升年轻群体对本地历史的认知,扩大文化影响力(1分)。
(评分建议:按点给分,每点1分,共3分,意对即可)
【任务三:风景创作·写作百草园】 (60分)
活动一:情境速写板(10分)
24. (10分)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
您好!我是九年级(1)班李华,申请担任“校园风景导览”活动解说员。我热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擅长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曾在“校园文化节”中担任班级讲解员,能清晰介绍景物背后的寓意。若能担任解说员,我会提前做足准备,用热情感染更多同学发现校园的美。恳请给予我为大家服务的机会!
申请人:李华
2025年X月X日
评分建议:
得分点 分值 具体要求
格式规范 3分 包含标题、称呼、正文(自我介绍+申请事项+个人优势+承诺)、结尾、
落款(姓名+日期),缺一不可。
内容完整 4分 ①明确申请事项(担任解说员);②列举个人优势(如表达能力、熟悉校园、责任心等);③表达服务承诺。
语言得体 2分 语言礼貌诚恳,符合申请书文体(如“尊敬的校团委”“恳请批准”),无生硬表述。
书写规范 1分 字迹工整,标点正确,无错别字。
活动二:人生绘卷坊(50分)
25. 作文等级评分建议
基础等级的分 一等(50——42分) 二等(41——37分) 三等(36——30分) 四等(29——0分)
思想健康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思想健康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畅 字迹清楚 较为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合使用较规范 思想基本健康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充实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畅 字迹潦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 思想欠健康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 内容单薄 感情虚假 结构混乱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发展等级记分 能在下列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即可评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材料丰富 ④形象丰满 ⑤意蕴丰厚 ⑥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⑦善于运用修辞方法 ⑧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⑨联想和想象独特 ⑩表达有一定个性特征
(1)未写标题,扣3分;未另拟标题,扣2分;若空行后才写标题,视作违规扣3分。
(2)文章不够600字,每少20字扣1分;若少于400字,一律纳入四等评分;若少于200字,评分在15分以内。
(3)错别字与用错标点符号,每错5个扣1分,重复不计,扣到3分为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