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24五下·兰溪期末)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让我们开启“探访童年”主题学习活动之旅,感受童年的快乐!活动开场白
童年是一条河,荡漾着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幅画,描绘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欢唱难忘的幸福。童年让人juàn liàn____!瞧。在运动场上,我们为赛道上的同学fàng sì____地nà hǎn____;在六一活动中,我们shǒu máng jiǎo luàn____地bù zhì____场地,为小朋友提供服务;在课堂上,我们xún sī____过后yuè yuè yù shì____;休息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我们来到远离喧xiāo的郊外自由奔跑……虽然有时也会徘徊、踌躇,但大人给予呵护,让我们yóu zhōng____感叹踉跄中成长的美好!
1.将“活动开场白”中画横线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2.根据语境把“活动开场白”补充完整。
3.“活动开场白”中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tí gōng) B.徘徊(pái huái)
C.踌躇(chóu zhú) D.踉跄(liàng qiàng)
4.小兰不知道“活动开场白”中“喧xiāo”的“xiāo”是哪个字,查字典后,他会选择(  )。
A.霄 xiāo ①云。②天空:重~|九~|~壤之别(形容相去很远)。
B.潇 xiāo 水清而深。[潇洒]行动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C.萧 xiāo ①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素。[萧条]寂寞冷落:晚景~。[喻]不兴旺:经济~。②姓。[萧萧]拟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
D.嚣 xiāo 喧哗:叫~。[嚣张]放肆。邪恶势力上升:气焰~。
5.在与家人游玩时,我们也走进大人的童年岁月,聆听了他们的童年故事。
我记录了   的童年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6.聆听了爷爷的童年故事,小兰想写一副对联送给六十岁的爷爷,下列最适合的是(  )。
A.童颜鹤发寿星体 松姿柏态古稀年
B.百年鸿福始 期颐祥瑞来
C.年逢花甲福满满 寿奕子孙乐融融
D.盛世常青树 百年不老松
7.(2024五下·兰溪期末) 学校举行“百词听写”比赛,获得全对的一组是(  )。
A.承认 荣幸 引荐 磨拳擦掌
B.端庄 飞弛 拇指 心惊胆战
C.慈祥 熟练 附庸 出谋画策
D.挺脱 骏马 耻笑 天衣无缝
8.(2024五下·兰溪期末)五(1)班举行“童年趣事我来说”活动,下列句子用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淘最积极了,他还没思考好该讲哪件趣事,就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
B.小七说起前两天奶奶被网络诈骗的经历,他夸诈骗犯神机妙算,手段高明。
C.小溪说他家妹妹平时非常娇气,就像一位养尊处优的小公主。
D.儿童节,我们游览了兰湖,那里的美景令我们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9.(2024五下·兰溪期末)在期末课文内容分项考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发现》一文“我的脸涨得通红”是因为“我”认为老师羞辱了自己。
B.《祖父的园子》将情感蕴含在景与事中,表达了“我”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C.小兰用缓慢深情的语调,朗读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30米迎面接力开始了,队员们一会儿领先,一会儿落后,真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024五下·兰溪期末)“品童年·巧积累”,走进课本你会体会到不一样的童年发现,请按要求填空。
10.诗中有乐。范成大的“   ,   ”是乡村儿童的劳动之乐;雷震的“   ,   ”是放牛孩子的悠闲之乐。
11.诗中藏情。《从军行》中的“   ,   ”是王昌龄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   ”是李白对孟浩然不舍的友情。
12.言中明理。爷爷经常对我说:“‘   ,小人长戚戚。’我们做人应该心胸开阔,不能斤斤计较。”
(2024五下·兰溪期末)“品童年·善阅读”,走近名著闯关活动开始了!加油!
13.第一关:水浒好汉我来识。将下面的人物形象描述与对应的名字连一连。
豹头环眼,枪法绝伦。 李逵
绰号“黑旋风”,疾恶如仇,脾气火暴。 吴用
曾读万卷书,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林冲
14.第二关:“三国英雄谱”我来填。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英雄人物 经典故事 上榜理由
刘备 三让徐州,   …… 宽厚仁义、求贤若渴
    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 有情有义、武艺高强
诸葛亮 舌战群儒,五伐中原……    、鞠躬尽瘁
15.第三关:阅读方法我来辨。小伙伴阅读古典名著方法不提倡的一项是(  )。
A.小兰:阅读时遇到较难理解的词语,需要反复琢磨,直到弄懂再往下读。
B.小溪:阅读人物众多的古典名著,梳理人物关系图是个好方法。
C.小语:阅读时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D.小文: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感兴趣的地方写写批注。
16.第四关:西游人物我来说。在原语段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处错误)
五(1)班开展西游记阅读分享活动,同学们都为自己争取分享。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等人物众多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学们纷纷为这样的分享活动叫好。
(2024五下·兰溪期末) 文言文阅读
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①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狗窦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④从此中出入。”
【注释】①先达:有德行学问而又声位显达的前辈。②不常:才能不凡。③窦:洞。④君辈:您这样的人。
17.下列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亏齿(吃亏) B.知其不常(知识)
C.故戏之曰(故意) D.故戏之曰(嬉戏)
18.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19.《张吴兴亏齿》和《杨氏之子》都选自《世说新语》,两人与他人对答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2024五下·兰溪期末) 现代文阅读
做情绪的小主人
【材料一】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某市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孩子情绪化越明显,受调查的中小学生里,约有37%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定”情况。
【材料二】
心理学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如在与人产生矛盾时,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同时也要恰当地肯定自己;生活中,多一些兴趣爱好,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多参加健康的活动;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向他们学习;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材料三】
苏轼一生遭受了许多挫折和不幸,但他从来没有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林语堂评价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20.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市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孩子有“情绪不稳定”情况。
B.与人产生矛盾时,要肯定自己,忽视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
C.生活中,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不存在“情绪不稳定”情况。
D.生活中,要多结交积极乐观的人,不做悲观者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21.苏轼面对生活坎坷和不幸从容应对,结合材料二、三把他调控情绪的方法整理出来。
面对坎坷 苏轼的做法 对应的调控情绪的方法
    与佛印结为好友    
被贬黄州和惠州     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健康活动
22.临近期末,文文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下列同学的帮助不妥的一项是(  )。
A.小兰:觉得烦躁的时候,就看看漫画、听听音乐,心情就好多啦!
B.小溪:你呀,肯定平时不够努力,这下来不及了吧?真是的!
C.小语:三招立马让你不心烦——深呼吸,放轻松,慢慢来!
D.小文:放学我们一起去打场篮球吧,可以赶走你的坏情绪!
23.在平时学习中,如果成绩不理想被家长批评了,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好情绪的小主人呢?(请至少写出两条可行的建议,字数合计不少于20字)
(2024五下·兰溪期末) 现代文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____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男孩子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放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轴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⑥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选入时有删改)
24.风筝牵出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选文中主要回忆了   和   两件和风筝有关的事。
25.文中风筝起起落落,孩子们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图示。
26.下列对第⑥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B.已经逝去的童年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让“我”永难忘怀。
C.表达了“我”不愿提起悄然离去的童年生活,只希望它逐渐远去。
D.表达了“我”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鹅黄色的童年的深深眷恋。
27.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补充在标题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风筝 B.童年 C.春天 D.快乐
28.读了选文,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你支持谁的观点?结合选文说说理由。
文文:文中的孩子自己摆弄风筝,自由自在,这样的童年真快乐。
乐乐:我们的风筝多数是现成的,有时我们只负责看风筝在天上飞,这样也轻松快乐。
我:   
29.(2024五下·兰溪期末) 童年经历的许多事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会让我们有所思考。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与童年有关的漫画,想想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要求:
①看清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②借助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思考漫画的含义及获得的启示;
③题目自拟;
④注意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童年是一条河,荡漾着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幅画,描绘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欢唱难忘的幸福。
2.眷恋;放肆;呐喊;手忙脚乱;布置;寻思;跃跃欲试;由衷
3.C
4.D
5.妈妈;妈妈玩过的翻花绳游戏。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翻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6.C
【知识点】对联;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1)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同音字顾名思义就是音同字不同的汉字,区分它们时可以根据字义区别,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字形区别,还可以通过给它们组词区别。
(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6)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用正楷抄写一遍,要求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注意“绘”别写成“会”, “忘”别写成“望”。
故答案为: 童年是一条河,荡漾着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幅画,描绘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欢唱难忘的幸福。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眷恋”的“眷”不要写成形近字“誊”;“跃跃欲试”的“试”不要写成形近字“式”;“由衷”的“衷”不要写成形近字“哀”。
故答案为: 眷恋;放肆;呐喊;手忙脚乱;布置;寻思;跃跃欲试;由衷
3.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正确。“提” 在此处表示 “举出、供给”,读 tí(如 “提供、提议”)。B:正确。形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C:错误。“躇” 应读 chú ,而非 zhú。“踌躇” 意为犹豫、停留,或形容得意的样子。D:正确。形容走路不稳。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了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喧嚣” 是指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吵闹、喧哗。嚣,喧哗。所以选“嚣”。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结合自己与妈妈的交流解答。如: 妈妈玩过的翻花绳游戏。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翻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故答案为: 妈妈;妈妈玩过的翻花绳游戏。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翻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6.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与运用。A:“古稀” 指七十岁,与爷爷六十岁年龄不符,排除。B:“期颐” 指百岁,远超出六十岁范畴,且未体现 “童年”“子孙” 主题,排除。C:“花甲” 直接对应六十岁,“寿奕子孙” 呼应 “聆听爷爷童年故事” 的家庭场景,既切年龄又含温情,最贴合题意。D:“百年”“不老松” 侧重长寿(非六十岁特定祝福),且未涉及 “童年”“子孙” 等关键词,不合适。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磨拳擦掌 ”的“磨”有误,应改为“摩”。
B:“飞弛”的“弛”有误,应改为“驰”。
C:“出谋画策”的“画”有误,应改为“划”。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8.【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A:“胸有成竹”形容做事前已有成熟计划或充分把握,但句中强调 “还没思考好”,前后矛盾,用词不当。B:“神机妙算”为褒义词,指计谋高明巧妙,用于形容 “网络诈骗犯” 明显褒贬误用,可改为 “诡计多端” 等贬义词。C:“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用来形容妹妹娇气、受宠的状态,符合语境,用词正确。D:“瞻前顾后”原指做事谨慎,现多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与 “游览美景” 的语境无关,此处应为 “目不暇接” 或 “流连忘返”,用词不当。故答案为:C。
【点评】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9.【答案】B
【知识点】歇后语;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诗朗读、歇后语的运用。A:《童年的发现》中“我的脸涨得通红” 是因为 “我” 的发现被老师误解为不怀好意,担心被同学们嘲笑,而非 “认为老师羞辱自己”,表述不准确。B: 《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描写园中的景物和 “我” 在园中的自由活动,将对祖父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融入叙事与写景中,符合课文情感主旨,正确。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听闻收复失地后的 “生平第一快诗”,表达的是狂喜之情,朗读时应使用激昂、欢快的语调,而非 “缓慢深情”,判断错误。D:“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 形容 “一直失败”,但句中接力赛 “一会儿领先,一会儿落后” 并非 “一直输”,歇后语与语境不符,使用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答案】1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君子坦荡荡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0.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中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绘了孩子们虽不懂耕织,却模仿大人在桑树下学种瓜的场景,展现乡村儿童参与劳动的天真乐趣。雷震《村晚》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刻画了牧童横坐牛背、随意吹奏短笛的画面,尽显放牛孩子的悠闲自在与无拘无束。
两首诗分别从 “劳动” 和 “休闲” 角度,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乡村儿童的快乐生活,符合题干 “诗中有乐” 的主题。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王昌龄的《从军行》 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 “百战穿金甲” 的艰辛与 “不破不还” 的决绝,直抒胸臆,展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体现诗人的壮志豪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通过目送友人船帆渐远直至消失于碧空尽头,仅余长江水天际流淌的画面,将不舍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以含蓄之笔传递深厚友情。
两首诗分别以 “豪迈誓言” 和 “借景抒情” 的方式,精准表达了 “壮志” 与 “不舍” 的情感内核,符合题干 “诗中藏情” 的要求。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本题考查名言填空。“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 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 较、患得患失。
故答案为: 君子坦荡荡
【答案】13.
14.三顾茅庐;关羽;神机妙算
15.A
16.五(1)班开展《西游记》阅读分享活动,同学们都为自己争取分享的机会。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等众多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学们纷纷为这样的分享活动叫好。
【知识点】修改病句;其他文学常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3.本题考查《水浒传》中人物的认识。《水浒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该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北宋徽宗时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起义,以及他们被朝廷的招安,为国效力的故事。
林冲是《水浒传》中典型的 “豹头环眼” 形象(原文描写),善使枪棒,有 “八十万禁军教头” 之称,枪法绝伦。
李逵绰号 “黑旋风”,性格鲁莽急躁、爱憎分明,符合 “疾恶如仇、脾气火暴” 的描述。
吴用绰号 “智多星”,足智多谋,常以 “万卷书”“藏战将、隐雄兵” 形容其才略。
故答案为:
14.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了解。 《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刘备上榜理由是宽厚仁义、求贤若渴,其经典故事除了三让徐州,“三顾茅庐”也能很好地体现他求贤若渴的特点。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访,这种行为充分展现了他对贤才的渴望 。所以此处应填三顾茅庐。
从经典故事“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可以判断出这个英雄是关羽。关羽在得知刘备下落之后,离开曹操,一路上突破重重关卡,斩杀众多将领,即“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中他只带一口单刀和少数随从前往东吴宴会,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武艺。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他有情有义(对刘备忠诚)、武艺高强的特点。所以此处应填关羽。
从“舌战群儒,五伐中原”等经典故事来看,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驳倒东吴众多谋士,为孙刘联盟奠定基础;“五伐中原”体现了他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精神。同时,他的诸多谋略也显示出他神机妙算。所以此处应填神机妙算。
故答案为:三顾茅庐;关羽;神机妙算
1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策略的运用。
A:古典名著因时代背景和语言习惯差异,常有生僻或难懂词汇。若遇到难词就 “反复琢磨”,容易导致阅读节奏中断,影响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提倡结合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暂时跳过,通读后再回顾,而非 “必须弄懂再往下读”,此方法不高效,不提倡。
B: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梳理图表能清晰呈现人物关联,辅助理解情节,提倡。
C:影视改编作品通常对名著内容有直观呈现,可帮助读者联想画面、记忆情节(如《西游记》电视剧),提倡。
D:联系自身经历能拉近与名著的距离,批注可记录感悟、疑问,属于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深度阅读方法,提倡。
故答案为:A
16.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
“西游记” 是书名,需用书名号标注,改为 “《西游记》”。
“争取分享” 缺少宾语,补充 “的机会”,使句意完整。
“人物众多形象” 语序混乱,改为 “众多人物形象”,符合语言习惯。
“能力” 与 “改善” 不搭配,改为 “提高”(或 “增强”),使动宾搭配合理。
故答案为: 五(1)班开展《西游记》阅读分享活动,同学们都为自己争取分享的机会。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等众多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学们纷纷为这样的分享活动叫好。
【答案】17.C
18.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张吴兴马上回答:“正是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19.两人都用智慧和勇气巧妙解决问题,随机应变。;张吴兴的回答带有自嘲和反击意味,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击了前辈的调侃。杨氏子的回答则是巧妙的反问,用孔雀的例子代替直接回答孔君平的提问。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张吴兴八岁时,牙齿有所缺损。有德行学问的前辈知道他才能不同寻常,便故意戏弄他说:“你嘴里为什么开了个狗洞 ”张吴兴立刻回应道:“正是为了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进出。”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A:“亏齿”牙齿有所缺损。亏,缺损。错误。B:“知其不常”知道他才能不同寻常。知,知道。错误。C:“故戏之曰”便故意戏弄他说。故,故意。正确。D:“故戏之曰”便故意戏弄他说。戏,戏弄。错误。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提取与理解。
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意思是:张吴兴马上回答:“正是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面对长辈戏谑其缺齿为 “狗窦”(狗洞),年仅八岁的张吴兴不仅未慌乱,反而迅速反用对方的比喻进行回应,以 “狗窦” 为 “使君辈出入” 之处,既巧妙呼应了对方的调侃,又暗讽对方 “如狗”,展现出机敏的反应力、尖锐的思辨能力和不卑不亢的气度,远超普通孩童的应对水平,故体现其 “不常”。
故答案为: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张吴兴马上回答:“正是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1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面对他人的调侃或提问,两人均能迅速反应,以巧妙的语言回应,展现出超出常人的应变能力。
如张吴兴以 “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反用对方 “狗窦” 的比喻进行回击;杨氏之子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巧妙否定孔君平的调侃,逻辑严密。不同点:张吴兴的回答带有自嘲和反击意味,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击了前辈的调侃。
杨氏子的回答则是巧妙的反问,用孔雀的例子代替直接回答孔君平的提问。
故答案为:两人都用智慧和勇气巧妙解决问题,随机应变。 张吴兴的回答带有自嘲和反击意味,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击了前辈的调侃。杨氏子的回答则是巧妙的反问,用孔雀的例子代替直接回答孔君平的提问。
【答案】20.D
21.被排挤出京;主动接近、观察和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的行为方式;写诗文、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
22.B
23.①与父母、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②与朋友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恰当肯定自己。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2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材料一原文为 “约有 37% 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定’情况”,选项中缺少 “约”“不同程度” 等限定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材料二明确提到 “在与人产生矛盾时,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同时也要恰当地肯定自己”,而选项中 “忽视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 与原文矛盾,错误。C:材料二指出 “多一些兴趣爱好” 是调控情绪的方法,但未说明 “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不存在情绪不稳定情况”,选项表述过于绝对,缺乏依据,错误。D:材料二提到 “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 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选项内容完全一致,正确。故答案为:D
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材料,
苏轼“ 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 ”,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其处世态度, 是对应材料二“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 ,观察他们的行为,向他们学习 ” 的方法。
“ 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 ”苏轼创作诗文 、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是一种自我疏导和内心梳理的过程,隐含对境遇的思考。
故答案为:被排挤出京;主动接近、观察和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的行为方式;写诗文、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A:建议 “看漫画、听音乐” 属于材料二中 “培养兴趣爱好” 的调控方法,能帮助转移压力,合理。B:指责文文 “平时不够努力”,不仅未提供情绪疏导方法,反而可能加剧其焦虑和自我否定,属于负面评价,不妥。C:“深呼吸、放轻松” 是常见的情绪放松技巧,符合材料二中 “调控负面情绪” 的需求,合理。D:“打篮球” 属于 “参加健康活动”,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对应材料二的方法,合理。故答案为:B
23.本题考查内容的拓展。结合材料二中 “多与家人沟通”可建议:与父母、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结合了材料二 “培养兴趣爱好” 和 “反思自己” 的策略可建议:与朋友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恰当肯定自己。
故答案为: ①与父母、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②与朋友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恰当肯定自己。
【答案】24.做风筝;放风筝
25.让人心醉;风筝往地上栽;欢呼;风筝断线
26.C
27.B
28.我支持乐乐的观点。现在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学生一般没有条件自己做风筝,而店里有许多现成的风筝,我们依然可以去户外公园放风筝,看着风筝飞起来、摇摇欲坠或是突然断线,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4.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选文,第2、3节主要讲了“我们”自己做风筝的经过。第4、5节主要讲了“我们”自己放风筝的经过。
故答案为:做风筝;放风筝
25.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第4节,当风筝飞向天空,我们的心醉了。仔细阅读第5节,结合句子“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 ”可知,当风筝往地上栽时,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结合句子“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可知,当风筝重新升起时,大家欢呼起来;结合句子“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可知,当风筝风筝断线时,大家不胜惋惜。
故答案为: 让人心醉;风筝往地上栽;欢呼;风筝断线
26.本题考查自然段的理解。仔细阅读第6自然段,这段并没有表达这种消极的情感,而是表达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的眷恋。
故答案为:C
27.本题考查拟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借风筝回忆了美好纯真的童年时光,故选“童年”。
故答案为:B
28.本题考查辩论。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回答。如:
我支持乐乐的观点。现在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学生一般没有条件自己做风筝,而店里有许多现成的风筝,我们依然可以去户外公园放风筝,看着风筝飞起来、摇摇欲坠或是突然断线,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故答案为: 我支持乐乐的观点。现在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学生一般没有条件自己做风筝,而店里有许多现成的风筝,我们依然可以去户外公园放风筝,看着风筝飞起来、摇摇欲坠或是突然断线,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29.【答案】范文:
别让“作业神器”替代思考
在众多童年趣事与思考中,一幅漫画吸引了我的目光。漫画里,一个孩子手举作业本,正任由“作业神器”在作业本上书写,孩子满脸笑容,直呼“作业神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这看似轻松的画面,背后却藏着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幅漫画生动地反映了当下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过度依赖“作业神器”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作业本是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作业神器”出现后,一些同学仿佛找到了“捷径”。一遇到难题,他们不再绞尽脑汁思考,而是迅速打开软件搜索答案。长此以往,知识无法真正掌握、思考能力也会逐渐退化。
在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的一位同学,每次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机搜。平时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可一到考试,没有了“作业神器”的帮助,他就慌了神,成绩一落千丈。这充分说明,过度依赖工具并不能提升学习能力,反而会成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作业神器”这类工具。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但绝不能替代我们的思考。当遇到难题时,我们应先静下心来,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在无法解答,再借助“作业神器”寻找思路,分析解题方法。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别让“作业神器”偷走我们思考的机会,要让它为我们的学习锦上添花。
【知识点】其他类写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看图作文,要先看图再思考图片上的内容。先介绍一下图片的主要内容是当下流行的有关作业神器的软件,然后讲清楚这幅图要批判什么现象,最后写出发出倡议,要杜绝这种现象。做到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
【点评】小作者能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由不动脑思考,依赖各种作业软件,可能导致能力下降,批判这种现象,希望能正确运用软件,语句通顺,有条理,符合要求。
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24五下·兰溪期末)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让我们开启“探访童年”主题学习活动之旅,感受童年的快乐!活动开场白
童年是一条河,荡漾着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幅画,描绘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欢唱难忘的幸福。童年让人juàn liàn____!瞧。在运动场上,我们为赛道上的同学fàng sì____地nà hǎn____;在六一活动中,我们shǒu máng jiǎo luàn____地bù zhì____场地,为小朋友提供服务;在课堂上,我们xún sī____过后yuè yuè yù shì____;休息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我们来到远离喧xiāo的郊外自由奔跑……虽然有时也会徘徊、踌躇,但大人给予呵护,让我们yóu zhōng____感叹踉跄中成长的美好!
1.将“活动开场白”中画横线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2.根据语境把“活动开场白”补充完整。
3.“活动开场白”中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tí gōng) B.徘徊(pái huái)
C.踌躇(chóu zhú) D.踉跄(liàng qiàng)
4.小兰不知道“活动开场白”中“喧xiāo”的“xiāo”是哪个字,查字典后,他会选择(  )。
A.霄 xiāo ①云。②天空:重~|九~|~壤之别(形容相去很远)。
B.潇 xiāo 水清而深。[潇洒]行动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C.萧 xiāo ①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素。[萧条]寂寞冷落:晚景~。[喻]不兴旺:经济~。②姓。[萧萧]拟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
D.嚣 xiāo 喧哗:叫~。[嚣张]放肆。邪恶势力上升:气焰~。
5.在与家人游玩时,我们也走进大人的童年岁月,聆听了他们的童年故事。
我记录了   的童年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6.聆听了爷爷的童年故事,小兰想写一副对联送给六十岁的爷爷,下列最适合的是(  )。
A.童颜鹤发寿星体 松姿柏态古稀年
B.百年鸿福始 期颐祥瑞来
C.年逢花甲福满满 寿奕子孙乐融融
D.盛世常青树 百年不老松
【答案】1.童年是一条河,荡漾着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幅画,描绘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欢唱难忘的幸福。
2.眷恋;放肆;呐喊;手忙脚乱;布置;寻思;跃跃欲试;由衷
3.C
4.D
5.妈妈;妈妈玩过的翻花绳游戏。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翻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6.C
【知识点】对联;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1)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同音字顾名思义就是音同字不同的汉字,区分它们时可以根据字义区别,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字形区别,还可以通过给它们组词区别。
(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6)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用正楷抄写一遍,要求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注意“绘”别写成“会”, “忘”别写成“望”。
故答案为: 童年是一条河,荡漾着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幅画,描绘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欢唱难忘的幸福。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眷恋”的“眷”不要写成形近字“誊”;“跃跃欲试”的“试”不要写成形近字“式”;“由衷”的“衷”不要写成形近字“哀”。
故答案为: 眷恋;放肆;呐喊;手忙脚乱;布置;寻思;跃跃欲试;由衷
3.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正确。“提” 在此处表示 “举出、供给”,读 tí(如 “提供、提议”)。B:正确。形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C:错误。“躇” 应读 chú ,而非 zhú。“踌躇” 意为犹豫、停留,或形容得意的样子。D:正确。形容走路不稳。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了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喧嚣” 是指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吵闹、喧哗。嚣,喧哗。所以选“嚣”。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结合自己与妈妈的交流解答。如: 妈妈玩过的翻花绳游戏。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翻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故答案为: 妈妈;妈妈玩过的翻花绳游戏。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翻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6.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与运用。A:“古稀” 指七十岁,与爷爷六十岁年龄不符,排除。B:“期颐” 指百岁,远超出六十岁范畴,且未体现 “童年”“子孙” 主题,排除。C:“花甲” 直接对应六十岁,“寿奕子孙” 呼应 “聆听爷爷童年故事” 的家庭场景,既切年龄又含温情,最贴合题意。D:“百年”“不老松” 侧重长寿(非六十岁特定祝福),且未涉及 “童年”“子孙” 等关键词,不合适。故答案为:C
7.(2024五下·兰溪期末) 学校举行“百词听写”比赛,获得全对的一组是(  )。
A.承认 荣幸 引荐 磨拳擦掌
B.端庄 飞弛 拇指 心惊胆战
C.慈祥 熟练 附庸 出谋画策
D.挺脱 骏马 耻笑 天衣无缝
【答案】D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磨拳擦掌 ”的“磨”有误,应改为“摩”。
B:“飞弛”的“弛”有误,应改为“驰”。
C:“出谋画策”的“画”有误,应改为“划”。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8.(2024五下·兰溪期末)五(1)班举行“童年趣事我来说”活动,下列句子用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淘最积极了,他还没思考好该讲哪件趣事,就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
B.小七说起前两天奶奶被网络诈骗的经历,他夸诈骗犯神机妙算,手段高明。
C.小溪说他家妹妹平时非常娇气,就像一位养尊处优的小公主。
D.儿童节,我们游览了兰湖,那里的美景令我们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A:“胸有成竹”形容做事前已有成熟计划或充分把握,但句中强调 “还没思考好”,前后矛盾,用词不当。B:“神机妙算”为褒义词,指计谋高明巧妙,用于形容 “网络诈骗犯” 明显褒贬误用,可改为 “诡计多端” 等贬义词。C:“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用来形容妹妹娇气、受宠的状态,符合语境,用词正确。D:“瞻前顾后”原指做事谨慎,现多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与 “游览美景” 的语境无关,此处应为 “目不暇接” 或 “流连忘返”,用词不当。故答案为:C。
【点评】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9.(2024五下·兰溪期末)在期末课文内容分项考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发现》一文“我的脸涨得通红”是因为“我”认为老师羞辱了自己。
B.《祖父的园子》将情感蕴含在景与事中,表达了“我”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C.小兰用缓慢深情的语调,朗读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30米迎面接力开始了,队员们一会儿领先,一会儿落后,真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答案】B
【知识点】歇后语;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诗朗读、歇后语的运用。A:《童年的发现》中“我的脸涨得通红” 是因为 “我” 的发现被老师误解为不怀好意,担心被同学们嘲笑,而非 “认为老师羞辱自己”,表述不准确。B: 《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描写园中的景物和 “我” 在园中的自由活动,将对祖父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融入叙事与写景中,符合课文情感主旨,正确。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听闻收复失地后的 “生平第一快诗”,表达的是狂喜之情,朗读时应使用激昂、欢快的语调,而非 “缓慢深情”,判断错误。D:“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 形容 “一直失败”,但句中接力赛 “一会儿领先,一会儿落后” 并非 “一直输”,歇后语与语境不符,使用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024五下·兰溪期末)“品童年·巧积累”,走进课本你会体会到不一样的童年发现,请按要求填空。
10.诗中有乐。范成大的“   ,   ”是乡村儿童的劳动之乐;雷震的“   ,   ”是放牛孩子的悠闲之乐。
11.诗中藏情。《从军行》中的“   ,   ”是王昌龄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   ”是李白对孟浩然不舍的友情。
12.言中明理。爷爷经常对我说:“‘   ,小人长戚戚。’我们做人应该心胸开阔,不能斤斤计较。”
【答案】1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君子坦荡荡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0.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中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绘了孩子们虽不懂耕织,却模仿大人在桑树下学种瓜的场景,展现乡村儿童参与劳动的天真乐趣。雷震《村晚》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刻画了牧童横坐牛背、随意吹奏短笛的画面,尽显放牛孩子的悠闲自在与无拘无束。
两首诗分别从 “劳动” 和 “休闲” 角度,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乡村儿童的快乐生活,符合题干 “诗中有乐” 的主题。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王昌龄的《从军行》 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 “百战穿金甲” 的艰辛与 “不破不还” 的决绝,直抒胸臆,展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体现诗人的壮志豪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通过目送友人船帆渐远直至消失于碧空尽头,仅余长江水天际流淌的画面,将不舍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以含蓄之笔传递深厚友情。
两首诗分别以 “豪迈誓言” 和 “借景抒情” 的方式,精准表达了 “壮志” 与 “不舍” 的情感内核,符合题干 “诗中藏情” 的要求。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本题考查名言填空。“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 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 较、患得患失。
故答案为: 君子坦荡荡
(2024五下·兰溪期末)“品童年·善阅读”,走近名著闯关活动开始了!加油!
13.第一关:水浒好汉我来识。将下面的人物形象描述与对应的名字连一连。
豹头环眼,枪法绝伦。 李逵
绰号“黑旋风”,疾恶如仇,脾气火暴。 吴用
曾读万卷书,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林冲
14.第二关:“三国英雄谱”我来填。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英雄人物 经典故事 上榜理由
刘备 三让徐州,   …… 宽厚仁义、求贤若渴
    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 有情有义、武艺高强
诸葛亮 舌战群儒,五伐中原……    、鞠躬尽瘁
15.第三关:阅读方法我来辨。小伙伴阅读古典名著方法不提倡的一项是(  )。
A.小兰:阅读时遇到较难理解的词语,需要反复琢磨,直到弄懂再往下读。
B.小溪:阅读人物众多的古典名著,梳理人物关系图是个好方法。
C.小语:阅读时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D.小文: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感兴趣的地方写写批注。
16.第四关:西游人物我来说。在原语段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处错误)
五(1)班开展西游记阅读分享活动,同学们都为自己争取分享。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等人物众多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学们纷纷为这样的分享活动叫好。
【答案】13.
14.三顾茅庐;关羽;神机妙算
15.A
16.五(1)班开展《西游记》阅读分享活动,同学们都为自己争取分享的机会。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等众多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学们纷纷为这样的分享活动叫好。
【知识点】修改病句;其他文学常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3.本题考查《水浒传》中人物的认识。《水浒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该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北宋徽宗时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起义,以及他们被朝廷的招安,为国效力的故事。
林冲是《水浒传》中典型的 “豹头环眼” 形象(原文描写),善使枪棒,有 “八十万禁军教头” 之称,枪法绝伦。
李逵绰号 “黑旋风”,性格鲁莽急躁、爱憎分明,符合 “疾恶如仇、脾气火暴” 的描述。
吴用绰号 “智多星”,足智多谋,常以 “万卷书”“藏战将、隐雄兵” 形容其才略。
故答案为:
14.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了解。 《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刘备上榜理由是宽厚仁义、求贤若渴,其经典故事除了三让徐州,“三顾茅庐”也能很好地体现他求贤若渴的特点。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访,这种行为充分展现了他对贤才的渴望 。所以此处应填三顾茅庐。
从经典故事“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可以判断出这个英雄是关羽。关羽在得知刘备下落之后,离开曹操,一路上突破重重关卡,斩杀众多将领,即“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中他只带一口单刀和少数随从前往东吴宴会,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武艺。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他有情有义(对刘备忠诚)、武艺高强的特点。所以此处应填关羽。
从“舌战群儒,五伐中原”等经典故事来看,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驳倒东吴众多谋士,为孙刘联盟奠定基础;“五伐中原”体现了他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精神。同时,他的诸多谋略也显示出他神机妙算。所以此处应填神机妙算。
故答案为:三顾茅庐;关羽;神机妙算
1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策略的运用。
A:古典名著因时代背景和语言习惯差异,常有生僻或难懂词汇。若遇到难词就 “反复琢磨”,容易导致阅读节奏中断,影响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提倡结合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暂时跳过,通读后再回顾,而非 “必须弄懂再往下读”,此方法不高效,不提倡。
B: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梳理图表能清晰呈现人物关联,辅助理解情节,提倡。
C:影视改编作品通常对名著内容有直观呈现,可帮助读者联想画面、记忆情节(如《西游记》电视剧),提倡。
D:联系自身经历能拉近与名著的距离,批注可记录感悟、疑问,属于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深度阅读方法,提倡。
故答案为:A
16.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
“西游记” 是书名,需用书名号标注,改为 “《西游记》”。
“争取分享” 缺少宾语,补充 “的机会”,使句意完整。
“人物众多形象” 语序混乱,改为 “众多人物形象”,符合语言习惯。
“能力” 与 “改善” 不搭配,改为 “提高”(或 “增强”),使动宾搭配合理。
故答案为: 五(1)班开展《西游记》阅读分享活动,同学们都为自己争取分享的机会。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等众多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学们纷纷为这样的分享活动叫好。
(2024五下·兰溪期末) 文言文阅读
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①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狗窦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④从此中出入。”
【注释】①先达:有德行学问而又声位显达的前辈。②不常:才能不凡。③窦:洞。④君辈:您这样的人。
17.下列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亏齿(吃亏) B.知其不常(知识)
C.故戏之曰(故意) D.故戏之曰(嬉戏)
18.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19.《张吴兴亏齿》和《杨氏之子》都选自《世说新语》,两人与他人对答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17.C
18.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张吴兴马上回答:“正是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19.两人都用智慧和勇气巧妙解决问题,随机应变。;张吴兴的回答带有自嘲和反击意味,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击了前辈的调侃。杨氏子的回答则是巧妙的反问,用孔雀的例子代替直接回答孔君平的提问。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张吴兴八岁时,牙齿有所缺损。有德行学问的前辈知道他才能不同寻常,便故意戏弄他说:“你嘴里为什么开了个狗洞 ”张吴兴立刻回应道:“正是为了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进出。”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A:“亏齿”牙齿有所缺损。亏,缺损。错误。B:“知其不常”知道他才能不同寻常。知,知道。错误。C:“故戏之曰”便故意戏弄他说。故,故意。正确。D:“故戏之曰”便故意戏弄他说。戏,戏弄。错误。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提取与理解。
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意思是:张吴兴马上回答:“正是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面对长辈戏谑其缺齿为 “狗窦”(狗洞),年仅八岁的张吴兴不仅未慌乱,反而迅速反用对方的比喻进行回应,以 “狗窦” 为 “使君辈出入” 之处,既巧妙呼应了对方的调侃,又暗讽对方 “如狗”,展现出机敏的反应力、尖锐的思辨能力和不卑不亢的气度,远超普通孩童的应对水平,故体现其 “不常”。
故答案为: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张吴兴马上回答:“正是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1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面对他人的调侃或提问,两人均能迅速反应,以巧妙的语言回应,展现出超出常人的应变能力。
如张吴兴以 “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反用对方 “狗窦” 的比喻进行回击;杨氏之子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巧妙否定孔君平的调侃,逻辑严密。不同点:张吴兴的回答带有自嘲和反击意味,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击了前辈的调侃。
杨氏子的回答则是巧妙的反问,用孔雀的例子代替直接回答孔君平的提问。
故答案为:两人都用智慧和勇气巧妙解决问题,随机应变。 张吴兴的回答带有自嘲和反击意味,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击了前辈的调侃。杨氏子的回答则是巧妙的反问,用孔雀的例子代替直接回答孔君平的提问。
(2024五下·兰溪期末) 现代文阅读
做情绪的小主人
【材料一】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某市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孩子情绪化越明显,受调查的中小学生里,约有37%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定”情况。
【材料二】
心理学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如在与人产生矛盾时,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同时也要恰当地肯定自己;生活中,多一些兴趣爱好,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多参加健康的活动;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向他们学习;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材料三】
苏轼一生遭受了许多挫折和不幸,但他从来没有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林语堂评价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20.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市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孩子有“情绪不稳定”情况。
B.与人产生矛盾时,要肯定自己,忽视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
C.生活中,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不存在“情绪不稳定”情况。
D.生活中,要多结交积极乐观的人,不做悲观者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21.苏轼面对生活坎坷和不幸从容应对,结合材料二、三把他调控情绪的方法整理出来。
面对坎坷 苏轼的做法 对应的调控情绪的方法
    与佛印结为好友    
被贬黄州和惠州     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健康活动
22.临近期末,文文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下列同学的帮助不妥的一项是(  )。
A.小兰:觉得烦躁的时候,就看看漫画、听听音乐,心情就好多啦!
B.小溪:你呀,肯定平时不够努力,这下来不及了吧?真是的!
C.小语:三招立马让你不心烦——深呼吸,放轻松,慢慢来!
D.小文:放学我们一起去打场篮球吧,可以赶走你的坏情绪!
23.在平时学习中,如果成绩不理想被家长批评了,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好情绪的小主人呢?(请至少写出两条可行的建议,字数合计不少于20字)
【答案】20.D
21.被排挤出京;主动接近、观察和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的行为方式;写诗文、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
22.B
23.①与父母、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②与朋友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恰当肯定自己。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2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材料一原文为 “约有 37% 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定’情况”,选项中缺少 “约”“不同程度” 等限定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材料二明确提到 “在与人产生矛盾时,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同时也要恰当地肯定自己”,而选项中 “忽视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 与原文矛盾,错误。C:材料二指出 “多一些兴趣爱好” 是调控情绪的方法,但未说明 “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不存在情绪不稳定情况”,选项表述过于绝对,缺乏依据,错误。D:材料二提到 “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 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选项内容完全一致,正确。故答案为:D
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材料,
苏轼“ 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 ”,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其处世态度, 是对应材料二“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 ,观察他们的行为,向他们学习 ” 的方法。
“ 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 ”苏轼创作诗文 、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是一种自我疏导和内心梳理的过程,隐含对境遇的思考。
故答案为:被排挤出京;主动接近、观察和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的行为方式;写诗文、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A:建议 “看漫画、听音乐” 属于材料二中 “培养兴趣爱好” 的调控方法,能帮助转移压力,合理。B:指责文文 “平时不够努力”,不仅未提供情绪疏导方法,反而可能加剧其焦虑和自我否定,属于负面评价,不妥。C:“深呼吸、放轻松” 是常见的情绪放松技巧,符合材料二中 “调控负面情绪” 的需求,合理。D:“打篮球” 属于 “参加健康活动”,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对应材料二的方法,合理。故答案为:B
23.本题考查内容的拓展。结合材料二中 “多与家人沟通”可建议:与父母、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结合了材料二 “培养兴趣爱好” 和 “反思自己” 的策略可建议:与朋友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恰当肯定自己。
故答案为: ①与父母、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②与朋友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恰当肯定自己。
(2024五下·兰溪期末) 现代文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____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男孩子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放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轴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⑥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选入时有删改)
24.风筝牵出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选文中主要回忆了   和   两件和风筝有关的事。
25.文中风筝起起落落,孩子们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图示。
26.下列对第⑥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B.已经逝去的童年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让“我”永难忘怀。
C.表达了“我”不愿提起悄然离去的童年生活,只希望它逐渐远去。
D.表达了“我”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鹅黄色的童年的深深眷恋。
27.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补充在标题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风筝 B.童年 C.春天 D.快乐
28.读了选文,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你支持谁的观点?结合选文说说理由。
文文:文中的孩子自己摆弄风筝,自由自在,这样的童年真快乐。
乐乐:我们的风筝多数是现成的,有时我们只负责看风筝在天上飞,这样也轻松快乐。
我:   
【答案】24.做风筝;放风筝
25.让人心醉;风筝往地上栽;欢呼;风筝断线
26.C
27.B
28.我支持乐乐的观点。现在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学生一般没有条件自己做风筝,而店里有许多现成的风筝,我们依然可以去户外公园放风筝,看着风筝飞起来、摇摇欲坠或是突然断线,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4.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选文,第2、3节主要讲了“我们”自己做风筝的经过。第4、5节主要讲了“我们”自己放风筝的经过。
故答案为:做风筝;放风筝
25.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第4节,当风筝飞向天空,我们的心醉了。仔细阅读第5节,结合句子“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 ”可知,当风筝往地上栽时,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结合句子“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可知,当风筝重新升起时,大家欢呼起来;结合句子“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可知,当风筝风筝断线时,大家不胜惋惜。
故答案为: 让人心醉;风筝往地上栽;欢呼;风筝断线
26.本题考查自然段的理解。仔细阅读第6自然段,这段并没有表达这种消极的情感,而是表达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的眷恋。
故答案为:C
27.本题考查拟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借风筝回忆了美好纯真的童年时光,故选“童年”。
故答案为:B
28.本题考查辩论。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回答。如:
我支持乐乐的观点。现在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学生一般没有条件自己做风筝,而店里有许多现成的风筝,我们依然可以去户外公园放风筝,看着风筝飞起来、摇摇欲坠或是突然断线,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故答案为: 我支持乐乐的观点。现在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学生一般没有条件自己做风筝,而店里有许多现成的风筝,我们依然可以去户外公园放风筝,看着风筝飞起来、摇摇欲坠或是突然断线,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29.(2024五下·兰溪期末) 童年经历的许多事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会让我们有所思考。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与童年有关的漫画,想想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要求:
①看清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②借助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思考漫画的含义及获得的启示;
③题目自拟;
④注意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不少于400字。
【答案】范文:
别让“作业神器”替代思考
在众多童年趣事与思考中,一幅漫画吸引了我的目光。漫画里,一个孩子手举作业本,正任由“作业神器”在作业本上书写,孩子满脸笑容,直呼“作业神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这看似轻松的画面,背后却藏着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幅漫画生动地反映了当下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过度依赖“作业神器”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作业本是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作业神器”出现后,一些同学仿佛找到了“捷径”。一遇到难题,他们不再绞尽脑汁思考,而是迅速打开软件搜索答案。长此以往,知识无法真正掌握、思考能力也会逐渐退化。
在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的一位同学,每次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机搜。平时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可一到考试,没有了“作业神器”的帮助,他就慌了神,成绩一落千丈。这充分说明,过度依赖工具并不能提升学习能力,反而会成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作业神器”这类工具。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但绝不能替代我们的思考。当遇到难题时,我们应先静下心来,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在无法解答,再借助“作业神器”寻找思路,分析解题方法。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别让“作业神器”偷走我们思考的机会,要让它为我们的学习锦上添花。
【知识点】其他类写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看图作文,要先看图再思考图片上的内容。先介绍一下图片的主要内容是当下流行的有关作业神器的软件,然后讲清楚这幅图要批判什么现象,最后写出发出倡议,要杜绝这种现象。做到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
【点评】小作者能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由不动脑思考,依赖各种作业软件,可能导致能力下降,批判这种现象,希望能正确运用软件,语句通顺,有条理,符合要求。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