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1.(2024六下·吴兴期末)请将下面的活动主题词抄写在展板上。
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梭罗
【答案】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梭罗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字内容的直接誊写,需注意书写的准确性,包括标点符号、文字顺序、作者署名等,要与原文完全一致,保证信息精准呈现 。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抄写活动主题词,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精准复制能力,强调书写过程中对细节(如文字、标点、格式 )的把握,有助于培养严谨的书写习惯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024六下·吴兴期末)文文负责撰写毕业典礼主持稿,请你协助他完成。
拨动时光的chǐ lún____, zhǎ yǎn____来到分别的六月。课堂上,留下我们quán shén guàn zhù____的身影;运动场上,记录着我们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____的瞬间;我们还从一本本shū jí____中,采xié知识的花朵,收获智慧的芬芳。分别在即,bǐ cǐ____都舍不得分开,让我们把这份记忆珍藏心间,怀揣梦想,走向多彩的明天!
2.请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将上述主持稿内容补充完整。
3. 根据字典中的义项,“采xié”的“xié”应该选(  )
A.
协:xié ①共同合作,辅助:~作。
②调和,和谐。
B.
挟:xié ①夹在胳膊底下。②依仗势力:要~。③心里怀着怨恨。
C.
撷:xié ①摘下,取下。
②用衣襟兜东西。
D.
携:xié ①带:~眷。②拉着手:扶老~幼。
4.片段画线处,文文想用一个成语来替换,以下词语适合的是(  )
A.依依惜别 B.忍痛割爱 C.乐而忘返 D.恋恋不舍
【答案】2.齿轮、眨眼、全神贯注、跌跌撞撞、书籍、彼此
3.C
4.D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通过语境与拼音的结合,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掌握,以及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汉字的能力,有助于夯实汉字基础。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字义的辨析能力。结合词语 “采撷” 的语境,在多个同音字中选择正确的字,考查对汉字字义的精准理解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提升对汉字的辨析水平。
(3)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及语境运用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成语与语境的契合度,考查对成语准确含义的掌握和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的能力,助力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根据拼音和语境,“chǐ lún” 对应 “齿轮” ,是时光转动的象征;“zhǎ yǎn” 是 “眨眼” ,形容时间过得快;“quán shén guàn zhù” 为 “全神贯注” ,体现课堂上专注的状态;“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是 “跌跌撞撞” ,描绘运动场上的状态;“shū jí” 是 “书籍” ,知识的载体;“bǐ cǐ” 是 “彼此” ,指大家。
故答案为:齿轮、眨眼、全神贯注、跌跌撞撞、书籍、彼此
3.“采撷” 意思是采摘,“撷” 有摘下、取下的意思,A 选项 “协” 侧重合作;B 选项 “挟” 多含依仗、挟持等意思;D 选项 “携” 侧重携带、拉着,只有 C 选项 “撷” 符合 “采摘知识花朵” 的语境 。
故答案为:C
4.“恋恋不舍” 形容舍不得离开,符合 “分别在即,舍不得分开” 的语境;A 选项 “依依惜别” 更强调惜别时的不舍神态和情感表达,常作谓语、定语,此处语境用 “恋恋不舍” (作谓语 )更自然;B 选项 “忍痛割爱” 是放弃心爱的东西,不符合语境;C 选项 “乐而忘返” 是因快乐忘记回去,与分别不舍无关 。
故答案为:D
5.(2024六下·吴兴期末) 小州准备以“惜时奋进”为主题演讲,下列不适合在演讲稿中引用的是(  )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强调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与 “惜时奋进” 主题契合。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告诫年少时要珍惜时间努力,不然年老会后悔,符合主题。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主要说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体验的重要性,重点不在惜时,不适合 “惜时奋进” 主题。
D.“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劝人珍惜当下,不要拖延等待明日,与主题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含义及主题契合度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名句与 “惜时奋进” 主题的关联,考查对名句内涵的准确把握,以及在特定主题下筛选合适素材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对经典语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6.(2024六下·吴兴期末)下面是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其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每个人生活在时间的洪流里,但有的人却碌碌无为,让时间白白流逝。
B.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等待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C.我们要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要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
D.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面对生活。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碌碌无为” 形容平庸无所作为,用于形容虚度时间的状态,符合语境。
B.“重见天日” 指脱离黑暗或困境,重新获得光明,多形容经历艰难后的转机。句中仅表达努力奋斗后的成果,用 “重见天日” 语义过重且不合语境,可改为 “梦想成真” 或 “功成名就”。
C.“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视,用于形容对教导不重视的态度,恰当。
D.“心平气和” 指心情平静、态度温和,用于描述面对生活的心态,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及语境适用性的辨析能力。通过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句中的搭配和语义轻重,考查对词语精准含义的掌握及在实际表达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7.(2024六下·吴兴期末)下面是宣传小组为名著阅读设计的展板内容,我猜测这本书是(  )
目 录 ●第八章 最初的日子……………………
●第九章 食物和住所……………………
●第十章 天灾……………………
●第十一章 生病…………………… ◎这是一本冒险类小说。
◎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 ——卢梭
A.《爱丽丝漫游奇境》 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骑鹅旅行记》
【答案】B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目录分析:“食物和住所”“天灾”“生病” 等章节内容,对应鲁滨逊流落荒岛后自建住所、应对自然灾难(如地震)、生病自救等情节,符合其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冒险经历。
卢梭评价:“自然科学的注释” 暗示书中包含大量生存技能(如制作工具、种植养殖)和自然知识,与《鲁滨逊漂流记》中荒岛求生的科学细节(如历法计算、物资利用)高度契合。
选项排除:
A.《爱丽丝漫游奇境》以奇幻梦境为核心,无生存冒险和自然科学元素;
C.《汤姆 索亚历险记》侧重儿童冒险和社会讽刺,无荒岛求生情节;
D.《骑鹅旅行记》以奇幻旅行和地理知识为主,生存主题不突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主题及文学评论的综合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目录关键词和名人评价,考查对经典冒险小说核心情节的记忆,以及结合文本特征快速匹配名著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名著结构和主题的深层认知。
8.(2024六下·吴兴期末)宣传组想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感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游记》中有师徒四人坚定的背影和永不停歇的脚步,他们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学习。
B.《红楼梦》既有家族盛衰、世事变迁,也有命运沉浮、人情冷暖。
C.《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孩子。
D.《爱的教育》通过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
【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童年》
【解析】【分析】ABC.正确。
D.《爱的教育》是日记体小说,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所见所闻,而非 “自传体”(自传体以作者自身经历为核心),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内容、体裁及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能力。通过分析阅读感言的细节表述,考查对名著体裁特征(如日记体与自传体的区别)、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精细化阅读能力。
9.(2024六下·吴兴期末)文案组负责修改节目串词,以下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刚才的琴音真如天籁之音,当音乐与名著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接下来请欣赏音乐剧《海底两万里》。
②我相信接下来的架子鼓表演必定让同学们感受到梦想燃烧的炽热,让我们勇敢追梦吧!
③人生难觅是知音,朋友伴你走过山花烂漫,陪你跨过荆棘密林,让我们携手,在古琴《高山流水》中开启本次音乐节的追梦之旅。
④名著人物的追梦之旅与同学们的追梦呐喊是否有共鸣之处?请大家聆听歌曲串烧《我的未来梦》。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答案】B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逻辑顺序分析:③句以古琴曲《高山流水》开篇,点明 “追梦之旅” 的主题,适合作为开场引入,奠定整体基调。①句承接③句的 “音乐”,由古琴过渡到 “音乐剧《海底两万里》”,通过 “音乐与名著碰撞” 自然衔接,符合节目转换逻辑。④句从 “名著” 延伸到 “名著人物的追梦之旅”,引出 “歌曲串烧《我的未来梦》”,将 “名著” 与 “追梦” 主题进一步结合。②句以 “架子鼓表演” 的炽热氛围收束,用 “勇敢追梦” 呼应开篇主题,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逻辑连贯性和节目串词的衔接技巧。通过分析句子间的主题关联(如 “音乐 — 名著 — 追梦” 的层层递进)和节目转换的自然过渡,考查对活动流程编排合理性的把握,有助于提升在实际场景中组织语言、衔接内容的能力。
10.(2024六下·吴兴期末)后勤组为参演的同学准备了特色礼物。下面礼物与寓意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礼物:藕
赠予:音乐剧表演人员
寓意:无独有“藕”,化腐朽为神奇
B.
礼物:笔
赠予:古琴表演人员
寓意:高山流水,非“笔”寻常
C.
礼物:糕
赠予:架子鼓表演人员
寓意:技艺“糕 ”超,震撼人心
D.
礼物:酥糖
赠子:歌曲演唱人员
寓意:声色酥软,登“糖”入室
【答案】A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无独有偶” 本指并非独有的情况,“藕” 与 “偶” 谐音,但该成语多含贬义或中性,用于形容音乐剧表演 “化腐朽为神奇” 不恰当,且寓意牵强,未体现对表演的赞美。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谐音寓意、成语运用及礼物祝福语境的综合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礼物与表演形式的关联性、谐音成语的情感色彩和语义适配度,考查在实际场景中准确传递祝福的能力,有助于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文化趣味性。
11.(2024六下·吴兴期末)请根据语境把毕业典礼的结束语填写完整。
时光荏苒,正如朱自清所说的:“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但不能平的,   ?”我们驻足大地,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啊,那里怀抱着无尽的梦,有诗人王建“   ,   ”的缠绵思乡梦;有文天祥“   ,   ”的民族复兴梦;更有李贺“   ,   ”的为国建功梦……花开向阳,绽放为光,让我们一起带着梦想出发!
【答案】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或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等《匆匆》原文句子);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出自朱自清散文《匆匆》,需填写体现时光流逝悄无声息的句子及作者对时光追问的反问句,需注意引用准确。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符合 “缠绵思乡梦” 的语境。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展现为民族大义献身的理想,契合 “民族复兴梦”。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借用典故,表达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对应 “为国建功梦”。
故答案为: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或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等《匆匆》原文句子);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文学作品的积累与语境化运用能力。通过串联现代散文、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语句,考查对不同体裁作品的记忆准确性,以及结合 “梦想” 主题进行诗句筛选和意境匹配的能力,体现了对文学作品情感内涵的深层理解与综合运用。
(2024六下·吴兴期末)文言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②,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③,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之:“此何字也?”丞相视之良久,亦不自识。诟④其侄曰:“汝⑤胡⑥不早问,致余⑦忘之。”
【注释】①流辈:同行的人。②得句:得到佳句。③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④诟:责骂。⑤汝:你。⑥胡:为什么。⑦余:我。
12.同学们读了这则故事展开了交流。请你完成下列对话。
小兴:我知道“好书而不工”的“好”是   的意思,“好学不倦”也是这个意思。 小洲: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自若”的意思是   。 小文:我发现古文中有些字词的意思跟现在不同,如“视之良久”的“良”是   的意思;而有些字词的意思相近,如,文中“讥笑”,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的意思。
13.文言文中的“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①当时流辈皆讥笑之   
②使侄录之   
③执所书问之   
④丞相视之良久   
1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张丞相说什么?结合文言文的内容写一写。
1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答案】12.喜爱(或 “爱好”);神情平静 / 像平常一样;很(或 “极”);嘲笑(或 “讥笑”)
13.张丞相(或 “他”);诗句(或 “得句” 的内容);张丞相(或 “他”);所写的字(或 “书法作品”)
14.张丞相,您喜爱书法是好事,但应注重书写规范。自己写的字连侄儿都不认识,您却责怪侄儿不早问,这是不虚心的表现。只有认真对待书写,勤加练习,才能真正提升书法水平。
15.这则故事启示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敷衍了事。比如我在学习中有时写作业潦草,导致自己复查时都看不懂,浪费了时间。我们应像对待书法一样,对待每一项任务,既要态度端正,也要注重结果。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与迁移能力。通过联系成语、语境推断等方法,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以及古今词义异同的辨析能力,强化文言基础积累。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之” 的指代作用。通过分析 “之” 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结合上下文确定其具体指代对象,考查对文言文句法关系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虚拟对话,考查对人物行为的评价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要求结合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提炼与现实迁移能力。通过分析故事寓意,结合自身经历谈启示,考查对文本深层内涵的理解,以及将道理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意识。
12.“好书而不工” 中 “好” 与 “好学不倦” 的 “好” 均为 “喜爱” 义,需结合学过的成语迁移理解。“自若” 通过语境(同行讥笑但丞相态度不变)可推断为 “神情平静、像平常一样”。“良” 在 “视之良久” 中表程度,意为 “很、极”,与现代汉语 “良久” 用法一致;“讥笑” 即 “嘲笑”,古今义相近。
故答案为:喜爱(或 “爱好”);神情平静 / 像平常一样;很(或 “极”);嘲笑(或 “讥笑”)
13.①“讥笑之” 中 “之” 指代被讥笑的对象,即张丞相。②“录之” 的 “之” 指前文 “得句” 的内容,即诗句。③“问之” 的 “之” 指被询问的人,即张丞相。④“视之” 的 “之” 指张丞相所写的字,即书法作品。
故答案为:张丞相(或 “他”);诗句(或 “得句” 的内容);张丞相(或 “他”);所写的字(或 “书法作品”)
14.需结合文中张丞相 “书不工”“不自识”“诟其侄” 等关键情节,指出其问题(不重规范、推卸责任),并给出合理建议,语言要符合文言文劝谏的语境。
故答案为:张丞相,您喜爱书法是好事,但应注重书写规范。自己写的字连侄儿都不认识,您却责怪侄儿不早问,这是不虚心的表现。只有认真对待书写,勤加练习,才能真正提升书法水平。
15.需紧扣故事主旨(做事不认真、推卸责任),联系生活实际(如学习、做事马虎等),点明启示(认真严谨、勇于担责),体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迁移思考。
故答案为:这则故事启示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敷衍了事。比如我在学习中有时写作业潦草,导致自己复查时都看不懂,浪费了时间。我们应像对待书法一样,对待每一项任务,既要态度端正,也要注重结果。
(2024六下·吴兴期末)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
【梗概】
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孩子曼诺林跟他一道出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他“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时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是常梦见狮子。
第85天,老人一大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和这条大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老人才使尽平生的气力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帮上。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死鱼的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桨、舵把、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只留下了一副大鱼的骨架。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海港,回到了他的
六年级语文练习卷 第 3 页 共 6 页
小窝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时,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路边的小棚子里,老人睡着了,他又梦见了狮子。
【节选】(选文有删改)
①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②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鳞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③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④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⑤“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6.阅读梗概,想一想这部小说写了老人的哪些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7.阅读节选,老人再战鲨鱼时面临哪些困难?(  )(多选)
A.老人身体僵硬、疼痛 B.天气闷热
C.鲨鱼成群结队袭来 D.鲨鱼袭击了小船
18.下面关于节选中第②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通过对老人动作的描写,看出老人为了保护自己捕获的大鱼免受鲨鱼的攻击,奋力搏斗。
B.尽管老人知道鲨鱼还是回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但他还是坚持抵抗。
C.从选文对鱼的描写中,看出尽管老人捕获大鱼,但与鲨鱼搏斗中失去大部分鱼肉。
D.这些鱼肉在水下面发亮,可以看出鱼肉的新鲜和美丽,也增添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19.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的《老人与海》中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①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样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译者:吴劳)
②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 (译者:余光中)
我喜欢   句,因为   
20.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你对文中“   ”句子的理解。
21.结合梗概和节选部分的内容,为《老人与海》写一则推荐语。
   
【答案】16.第 85 天;与鲨鱼搏斗;回到海港;没捕到鱼;只剩大鱼骨架
17.A
18.A
19.①;因为 “像海水一样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神态描写,精准展现老人眼睛的特点,突出其乐观、坚毅的精神,语言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若选②句,如 “活泼而坚定” 简洁勾勒老人眼睛特质,体现其精神,言之有理也可 )
20.示例:对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的理解,生活中遇到困难(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 ),不能一蹶不振,要像老人一样,哪怕结果不如意(如老人最终只剩鱼骨 ),但奋斗过程中坚守信念、拼搏抗争,精神就不会被打败,要以这种精神面对生活挑战。
21.示例:《老人与海》讲述老渔夫圣地亚哥的传奇故事,他在海上历经艰辛,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 的精神震撼人心。书中既有精彩的海上冒险情节,又蕴含深刻人生哲理,能让你体会到坚韧与勇气的力量,快来感受这份震撼吧!
【知识点】老人与海;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小说主要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构建情节脉络,有助于把握故事整体框架,提升文本内容提炼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本细节信息的筛选与判断能力。需要从选文中准确提取老人面临的困境相关内容,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细致理解,提升信息甄别水平。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动作描写、情节逻辑、内容细节等角度,深入解读段落,考查对文本的多元理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本题考查对不同翻译语言风格的赏析能力。通过比较不同译文的表达,体会语言的多样性,提升对文学语言的审美和品鉴能力,培养语言感悟力。
(5)本题考查对经典语句的理解与生活迁移能力。要求将文学作品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结合,深化对语句的感悟,提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运用能力。
(6)本题考查推荐语的撰写能力。需整合文本内容,提炼亮点,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推荐作品,考查对文本的综合把握和语言推广能力,助力提升创意表达水平。
16.依据梗概内容,老人先是连续 84 天没捕到鱼,第 85 天钓到马林鱼,接着与鲨鱼搏斗,最后回到海港时只剩骨架,按照思维导图的逻辑梳理填充。
故答案为:第 85 天;与鲨鱼搏斗;回到海港;没捕到鱼;只剩大鱼骨架
17.从节选 “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它们是成群袭来的” 可知,A 选项老人身体状况差、C 选项鲨鱼成群是面临的困难;文中未提及天气闷热(B 选项错误 ),也不是鲨鱼袭击小船(是袭击大马林鱼 ,D 选项错误 )。
故答案为:AC
18.A.“朝它们的头打去”“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 等动作描写,体现老人为护鱼奋力搏斗,正确;
B.结合前文 “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 ,可知老人明知鲨鱼再来仍抵抗,正确;
C.从 “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能看出失去大部分鱼肉,正确;
D.“鱼肉在水下面发亮” 主要体现鲨鱼咬食后鱼肉的状态,突出搏斗的惨烈,而非 “新鲜和美丽” ,错误。
故答案为:ABC
19.分析句子时,从描写手法(比喻、神态等 )、体现的人物精神、语言表达效果等角度对比,阐述喜欢的理由。
故答案为:示例:我喜欢①句,因为 “像海水一样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神态描写,精准展现老人眼睛的特点,突出其乐观、坚毅的精神,语言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若选②句,如 “活泼而坚定” 简洁勾勒老人眼睛特质,体现其精神,言之有理也可 )
20.先明确句子,再联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境,结合句子蕴含的 “不向失败低头,精神永不被打败” 的哲理阐述理解。
故答案为:示例:对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的理解,生活中遇到困难(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 ),不能一蹶不振,要像老人一样,哪怕结果不如意(如老人最终只剩鱼骨 ),但奋斗过程中坚守信念、拼搏抗争,精神就不会被打败,要以这种精神面对生活挑战。
21.结合梗概(老人捕鱼经历 )和节选(与鲨鱼搏斗、精神体现 ),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故事亮点(情节、哲理 )和阅读价值,吸引读者。
故答案为:示例:《老人与海》讲述老渔夫圣地亚哥的传奇故事,他在海上历经艰辛,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 的精神震撼人心。书中既有精彩的海上冒险情节,又蕴含深刻人生哲理,能让你体会到坚韧与勇气的力量,快来感受这份震撼吧!
(2024六下·吴兴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小学生睡眠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儿童青少年的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情绪行为发展、代谢功能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当下,如何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调查发现,睡眠时间不够理想,除了跟学业息息相关,还跟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如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就会影响大脑处理事情,导致工作效率或学习成绩下降,还易产生焦躁、忧郁情绪等。生长激素在人熟睡后分泌得多,青少年睡眠不足还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身体长高。
【材料二】某区域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表
学生类别 睡眠时间 平均时间
小学生 不足10小时 8.7小时
初中生 不足9小时 7.6小时
高中生 不足8小时 7.2 小时
【材料三】科学运动助睡眠
6至12周岁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在9至12小时。年纪小的孩子改善睡眠问题可通过运动来进行干预,有氧运动是改善睡眠的最好方式。建议充分利用课间时间,每天坚持最少60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以多跑多跳等有氧运动为主。在阳光下进行运动锻炼,既可以舒展身心缓解抑郁,还能预防儿童近视眼。
除此之外,家长的睡眠对孩子有强示范性,家长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和习惯,会显著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长,为了改善孩子的睡眠,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睡眠好榜样。
2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材料一主要讲了睡眠的重要性。   
②只要是运动就能改善孩子的睡眠问题,还能预防儿童近视。   
③从上述材料得知,某区域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还未达到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   
④结合材料,我们发现孩子睡眠不足的原因是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家长的不良示范。   
23.下面是明明暑假一天的生活作息记录,你觉得合理吗?结合材料,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明明的暑假一天生活作息记录 7:00-8:00 起床 13:00-17:30 玩电脑
8:30-10:00 做作业 18:00-21:30看电视
10:30-12:00 弹钢琴 22:00-23:00阅读
23:00——睡觉
【答案】22.错误;错误;正确;错误
23.不合理。理由:①明明玩电脑、看电视时间长(13:00 - 17:30 玩电脑,18:00 - 21:30 看电视 ),材料一提到电子产品普及影响睡眠,易导致睡眠不足;②明明睡觉时间晚(23:00 ),6 - 12 周岁小学生需 9 - 12 小时睡眠,这样难以保证充足睡眠;③明明运动时间缺失,材料三建议小学生每天坚持最少 60 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明明暑假一天无运动,不利于改善睡眠和健康。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判断能力。需要梳理各材料关键信息,对每个说法进行细致甄别,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精准把握,提升信息解读和逻辑判断水平。
(2)本题考查对文本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需结合材料内容,对实际生活作息进行评判,考查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文本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22.①材料一围绕睡眠,既阐述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又说明睡眠不足的影响(如影响思维、生长等 )和原因(学业、电子产品 ),并非只讲重要性。
②材料三说 “年纪小的孩子改善睡眠问题可通过运动来进行干预,有氧运动是改善睡眠的最好方式。建议充分利用课间时间,每天坚持最少 60 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 ,并非所有运动都能改善,且预防近视是 “在阳光下进行运动锻炼” 的附加效果,表述不准确。
③材料二显示某区域小学生平均睡眠 8.7 小时,材料三表明 6 - 12 周岁需 9 - 12 小时,所以未达标。
④材料一提到 “睡眠时间不够理想,除了跟学业息息相关,还跟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 ,材料三提到家长示范影响,但不是唯一原因,还有学业因素,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错误
23.从材料中提取影响睡眠的因素(电子产品、睡眠时长、运动 ),对应明明作息:玩电子产品时间长、睡觉晚、无运动,逐一分析不合理之处。
故答案为:不合理。理由:①明明玩电脑、看电视时间长(13:00 - 17:30 玩电脑,18:00 - 21:30 看电视 ),材料一提到电子产品普及影响睡眠,易导致睡眠不足;②明明睡觉时间晚(23:00 ),6 - 12 周岁小学生需 9 - 12 小时睡眠,这样难以保证充足睡眠;③明明运动时间缺失,材料三建议小学生每天坚持最少 60 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明明暑假一天无运动,不利于改善睡眠和健康。
24.(2024六下·吴兴期末)同学们,行走在追梦的路上,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痛苦,也有过面对挑战的犹豫……这点点滴滴,都成了追梦路上的足迹。请你结合小学六年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我的追梦故事”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要求:⑴请围绕中心意思,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
⑵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⑶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例文:
我的追梦故事
小学六年,像一幅五彩的长卷,而 “追梦” 是画卷里最动人的色彩。我的 “绘画梦”,就藏在这六年的时光里,有笑有泪,却无比珍贵。
三年级时,我被美术老师的一幅水彩画吸引,那灵动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像施了魔法,让我瞬间迷上绘画。我对老师说:“我也想画出这样美的画!” 于是,我的绘画梦悄悄萌芽。
刚开始学素描,握着铅笔的手总是颤抖,简单的几何图形,我画得歪歪扭扭。每次看到同学轻松画出流畅的线条,我心里又着急又难过,甚至想过放弃。可望着美术教室墙上的优秀作品,想起最初的向往,我咬咬牙,每天放学后留在教室练习。冬天,手指冻得发红;夏天,汗水湿透画纸,我都没停下。
五年级的校园文化节,我报名参加绘画比赛,主题是 “校园一角”。我每天早起,去校园里观察紫藤花架,看阳光透过花瓣的光影;课间,坐在花架下,一笔笔勾勒轮廓、涂抹色彩。比赛那天,我却因紧张,把紫藤花瓣的颜色调错了。望着画纸上不协调的色彩,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想起那些日夜练习的日子,我深吸一口气,用白色颜料轻轻覆盖,重新调色,像在修补一个破碎的梦。最终,我的画获得了三等奖。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的老师和同学,我知道,追梦路上的挫折,都是成长的颜料。
如今,小学即将毕业,我的绘画本上,画满了校园的四季、同学的笑脸。绘画梦,让我学会坚持,懂得在挫折里寻找转机。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爱,继续追更广阔的 “艺术梦”,因为我知道,只要心怀热爱,每一步都是向着梦想靠近。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追梦路上的经历与感悟” 展开,关键词是 “追梦”“小学六年生活”“具体事例”,体裁为命题作文,需结合小学阶段追梦的真实故事创作。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聚焦小学六年追梦过程中的不同情绪体验(成功喜悦、失败痛苦、面对挑战的犹豫等 ),这些经历构成追梦足迹,引导写作围绕小学阶段真实追梦事件,融入真情实感。
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小学阶段追的 “梦” 是什么(如学习某项技能、达成学业目标、参与竞赛等 ),确定具体事例。为什么:阐述为何有这个 “梦”,以及在追梦过程中经历的波折(失败、犹豫 )和收获(成功、成长 ),体现 “梦” 对自己的意义。怎么做:详略:详写追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关键事件(如失败时的挣扎、成功时的努力 )、情感变化(从犹豫到坚定等 );略写梦的起源、无关紧要的过渡内容。开头:可情景式开头(如 “阳光洒在学校的跑道上,我望着领奖台,想起小学六年里追‘跑步梦’的那些日子” ),或疑问式开头(“小学六年,什么最难忘?是我追‘绘画梦’时,那些哭哭笑笑的故事” )。事例:选小学阶段真实、有情感波动的追梦事,如参加朗诵比赛、学习乐器、攻克数学难题等。结尾:升华式(“小学六年的追梦路,让我明白……,这份力量会伴着我走向新的追梦旅程” ),或感悟式(“原来追梦不是只为成功,路上的酸甜苦辣,都是成长的礼物,我会带着这份热忱继续追新的梦” )。
【立意提取】1.我的追梦故事 —— 书法之路:聚焦小学学习书法的追梦经历,写从握笔颤抖到写出漂亮字体,面对放弃念头又坚持,体现追梦的坚持与成长。
2.追梦 逐光 —— 小学朗诵梦:围绕小学参加朗诵比赛的追梦过程,写从紧张忘词到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展现追梦路上的突破与喜悦。
【点评】情感真挚:从绘画梦的萌芽,到遇到困难想放弃又坚持,再到比赛挫折后的成长,情感变化细腻真实,让读者能共情追梦的酸甜苦辣。细节丰富:如 “冬天,手指冻得发红;夏天,汗水湿透画纸”“观察紫藤花架,看阳光透过花瓣的光影” ,这些细节让追梦过程具体可感,画面鲜活。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三年级萌芽、五年级比赛、毕业感悟 ),串联起小学六年追梦故事,结尾升华,点明追梦的收获与对未来的影响。
1 /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1.(2024六下·吴兴期末)请将下面的活动主题词抄写在展板上。
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梭罗
(2024六下·吴兴期末)文文负责撰写毕业典礼主持稿,请你协助他完成。
拨动时光的chǐ lún____, zhǎ yǎn____来到分别的六月。课堂上,留下我们quán shén guàn zhù____的身影;运动场上,记录着我们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____的瞬间;我们还从一本本shū jí____中,采xié知识的花朵,收获智慧的芬芳。分别在即,bǐ cǐ____都舍不得分开,让我们把这份记忆珍藏心间,怀揣梦想,走向多彩的明天!
2.请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将上述主持稿内容补充完整。
3. 根据字典中的义项,“采xié”的“xié”应该选(  )
A.
协:xié ①共同合作,辅助:~作。
②调和,和谐。
B.
挟:xié ①夹在胳膊底下。②依仗势力:要~。③心里怀着怨恨。
C.
撷:xié ①摘下,取下。
②用衣襟兜东西。
D.
携:xié ①带:~眷。②拉着手:扶老~幼。
4.片段画线处,文文想用一个成语来替换,以下词语适合的是(  )
A.依依惜别 B.忍痛割爱 C.乐而忘返 D.恋恋不舍
5.(2024六下·吴兴期末) 小州准备以“惜时奋进”为主题演讲,下列不适合在演讲稿中引用的是(  )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6.(2024六下·吴兴期末)下面是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其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每个人生活在时间的洪流里,但有的人却碌碌无为,让时间白白流逝。
B.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等待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C.我们要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要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
D.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面对生活。
7.(2024六下·吴兴期末)下面是宣传小组为名著阅读设计的展板内容,我猜测这本书是(  )
目 录 ●第八章 最初的日子……………………
●第九章 食物和住所……………………
●第十章 天灾……………………
●第十一章 生病…………………… ◎这是一本冒险类小说。
◎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 ——卢梭
A.《爱丽丝漫游奇境》 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骑鹅旅行记》
8.(2024六下·吴兴期末)宣传组想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感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游记》中有师徒四人坚定的背影和永不停歇的脚步,他们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学习。
B.《红楼梦》既有家族盛衰、世事变迁,也有命运沉浮、人情冷暖。
C.《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孩子。
D.《爱的教育》通过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
9.(2024六下·吴兴期末)文案组负责修改节目串词,以下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刚才的琴音真如天籁之音,当音乐与名著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接下来请欣赏音乐剧《海底两万里》。
②我相信接下来的架子鼓表演必定让同学们感受到梦想燃烧的炽热,让我们勇敢追梦吧!
③人生难觅是知音,朋友伴你走过山花烂漫,陪你跨过荆棘密林,让我们携手,在古琴《高山流水》中开启本次音乐节的追梦之旅。
④名著人物的追梦之旅与同学们的追梦呐喊是否有共鸣之处?请大家聆听歌曲串烧《我的未来梦》。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10.(2024六下·吴兴期末)后勤组为参演的同学准备了特色礼物。下面礼物与寓意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礼物:藕
赠予:音乐剧表演人员
寓意:无独有“藕”,化腐朽为神奇
B.
礼物:笔
赠予:古琴表演人员
寓意:高山流水,非“笔”寻常
C.
礼物:糕
赠予:架子鼓表演人员
寓意:技艺“糕 ”超,震撼人心
D.
礼物:酥糖
赠子:歌曲演唱人员
寓意:声色酥软,登“糖”入室
11.(2024六下·吴兴期末)请根据语境把毕业典礼的结束语填写完整。
时光荏苒,正如朱自清所说的:“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但不能平的,   ?”我们驻足大地,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啊,那里怀抱着无尽的梦,有诗人王建“   ,   ”的缠绵思乡梦;有文天祥“   ,   ”的民族复兴梦;更有李贺“   ,   ”的为国建功梦……花开向阳,绽放为光,让我们一起带着梦想出发!
(2024六下·吴兴期末)文言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②,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③,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之:“此何字也?”丞相视之良久,亦不自识。诟④其侄曰:“汝⑤胡⑥不早问,致余⑦忘之。”
【注释】①流辈:同行的人。②得句:得到佳句。③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④诟:责骂。⑤汝:你。⑥胡:为什么。⑦余:我。
12.同学们读了这则故事展开了交流。请你完成下列对话。
小兴:我知道“好书而不工”的“好”是   的意思,“好学不倦”也是这个意思。 小洲: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自若”的意思是   。 小文:我发现古文中有些字词的意思跟现在不同,如“视之良久”的“良”是   的意思;而有些字词的意思相近,如,文中“讥笑”,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的意思。
13.文言文中的“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①当时流辈皆讥笑之   
②使侄录之   
③执所书问之   
④丞相视之良久   
1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张丞相说什么?结合文言文的内容写一写。
1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2024六下·吴兴期末)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
【梗概】
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孩子曼诺林跟他一道出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他“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时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是常梦见狮子。
第85天,老人一大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和这条大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老人才使尽平生的气力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帮上。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死鱼的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桨、舵把、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只留下了一副大鱼的骨架。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海港,回到了他的
六年级语文练习卷 第 3 页 共 6 页
小窝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时,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路边的小棚子里,老人睡着了,他又梦见了狮子。
【节选】(选文有删改)
①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②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鳞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③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④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⑤“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6.阅读梗概,想一想这部小说写了老人的哪些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7.阅读节选,老人再战鲨鱼时面临哪些困难?(  )(多选)
A.老人身体僵硬、疼痛 B.天气闷热
C.鲨鱼成群结队袭来 D.鲨鱼袭击了小船
18.下面关于节选中第②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通过对老人动作的描写,看出老人为了保护自己捕获的大鱼免受鲨鱼的攻击,奋力搏斗。
B.尽管老人知道鲨鱼还是回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但他还是坚持抵抗。
C.从选文对鱼的描写中,看出尽管老人捕获大鱼,但与鲨鱼搏斗中失去大部分鱼肉。
D.这些鱼肉在水下面发亮,可以看出鱼肉的新鲜和美丽,也增添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19.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的《老人与海》中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①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样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译者:吴劳)
②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 (译者:余光中)
我喜欢   句,因为   
20.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你对文中“   ”句子的理解。
21.结合梗概和节选部分的内容,为《老人与海》写一则推荐语。
   
(2024六下·吴兴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小学生睡眠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儿童青少年的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情绪行为发展、代谢功能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当下,如何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调查发现,睡眠时间不够理想,除了跟学业息息相关,还跟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如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就会影响大脑处理事情,导致工作效率或学习成绩下降,还易产生焦躁、忧郁情绪等。生长激素在人熟睡后分泌得多,青少年睡眠不足还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身体长高。
【材料二】某区域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表
学生类别 睡眠时间 平均时间
小学生 不足10小时 8.7小时
初中生 不足9小时 7.6小时
高中生 不足8小时 7.2 小时
【材料三】科学运动助睡眠
6至12周岁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在9至12小时。年纪小的孩子改善睡眠问题可通过运动来进行干预,有氧运动是改善睡眠的最好方式。建议充分利用课间时间,每天坚持最少60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以多跑多跳等有氧运动为主。在阳光下进行运动锻炼,既可以舒展身心缓解抑郁,还能预防儿童近视眼。
除此之外,家长的睡眠对孩子有强示范性,家长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和习惯,会显著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长,为了改善孩子的睡眠,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睡眠好榜样。
2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材料一主要讲了睡眠的重要性。   
②只要是运动就能改善孩子的睡眠问题,还能预防儿童近视。   
③从上述材料得知,某区域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还未达到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   
④结合材料,我们发现孩子睡眠不足的原因是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家长的不良示范。   
23.下面是明明暑假一天的生活作息记录,你觉得合理吗?结合材料,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明明的暑假一天生活作息记录 7:00-8:00 起床 13:00-17:30 玩电脑
8:30-10:00 做作业 18:00-21:30看电视
10:30-12:00 弹钢琴 22:00-23:00阅读
23:00——睡觉
24.(2024六下·吴兴期末)同学们,行走在追梦的路上,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痛苦,也有过面对挑战的犹豫……这点点滴滴,都成了追梦路上的足迹。请你结合小学六年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我的追梦故事”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要求:⑴请围绕中心意思,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
⑵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⑶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梭罗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字内容的直接誊写,需注意书写的准确性,包括标点符号、文字顺序、作者署名等,要与原文完全一致,保证信息精准呈现 。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抄写活动主题词,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精准复制能力,强调书写过程中对细节(如文字、标点、格式 )的把握,有助于培养严谨的书写习惯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答案】2.齿轮、眨眼、全神贯注、跌跌撞撞、书籍、彼此
3.C
4.D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通过语境与拼音的结合,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掌握,以及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汉字的能力,有助于夯实汉字基础。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字义的辨析能力。结合词语 “采撷” 的语境,在多个同音字中选择正确的字,考查对汉字字义的精准理解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提升对汉字的辨析水平。
(3)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及语境运用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成语与语境的契合度,考查对成语准确含义的掌握和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的能力,助力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根据拼音和语境,“chǐ lún” 对应 “齿轮” ,是时光转动的象征;“zhǎ yǎn” 是 “眨眼” ,形容时间过得快;“quán shén guàn zhù” 为 “全神贯注” ,体现课堂上专注的状态;“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是 “跌跌撞撞” ,描绘运动场上的状态;“shū jí” 是 “书籍” ,知识的载体;“bǐ cǐ” 是 “彼此” ,指大家。
故答案为:齿轮、眨眼、全神贯注、跌跌撞撞、书籍、彼此
3.“采撷” 意思是采摘,“撷” 有摘下、取下的意思,A 选项 “协” 侧重合作;B 选项 “挟” 多含依仗、挟持等意思;D 选项 “携” 侧重携带、拉着,只有 C 选项 “撷” 符合 “采摘知识花朵” 的语境 。
故答案为:C
4.“恋恋不舍” 形容舍不得离开,符合 “分别在即,舍不得分开” 的语境;A 选项 “依依惜别” 更强调惜别时的不舍神态和情感表达,常作谓语、定语,此处语境用 “恋恋不舍” (作谓语 )更自然;B 选项 “忍痛割爱” 是放弃心爱的东西,不符合语境;C 选项 “乐而忘返” 是因快乐忘记回去,与分别不舍无关 。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强调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与 “惜时奋进” 主题契合。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告诫年少时要珍惜时间努力,不然年老会后悔,符合主题。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主要说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体验的重要性,重点不在惜时,不适合 “惜时奋进” 主题。
D.“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劝人珍惜当下,不要拖延等待明日,与主题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含义及主题契合度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名句与 “惜时奋进” 主题的关联,考查对名句内涵的准确把握,以及在特定主题下筛选合适素材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对经典语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6.【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碌碌无为” 形容平庸无所作为,用于形容虚度时间的状态,符合语境。
B.“重见天日” 指脱离黑暗或困境,重新获得光明,多形容经历艰难后的转机。句中仅表达努力奋斗后的成果,用 “重见天日” 语义过重且不合语境,可改为 “梦想成真” 或 “功成名就”。
C.“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视,用于形容对教导不重视的态度,恰当。
D.“心平气和” 指心情平静、态度温和,用于描述面对生活的心态,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及语境适用性的辨析能力。通过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句中的搭配和语义轻重,考查对词语精准含义的掌握及在实际表达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7.【答案】B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目录分析:“食物和住所”“天灾”“生病” 等章节内容,对应鲁滨逊流落荒岛后自建住所、应对自然灾难(如地震)、生病自救等情节,符合其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冒险经历。
卢梭评价:“自然科学的注释” 暗示书中包含大量生存技能(如制作工具、种植养殖)和自然知识,与《鲁滨逊漂流记》中荒岛求生的科学细节(如历法计算、物资利用)高度契合。
选项排除:
A.《爱丽丝漫游奇境》以奇幻梦境为核心,无生存冒险和自然科学元素;
C.《汤姆 索亚历险记》侧重儿童冒险和社会讽刺,无荒岛求生情节;
D.《骑鹅旅行记》以奇幻旅行和地理知识为主,生存主题不突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主题及文学评论的综合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目录关键词和名人评价,考查对经典冒险小说核心情节的记忆,以及结合文本特征快速匹配名著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名著结构和主题的深层认知。
8.【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童年》
【解析】【分析】ABC.正确。
D.《爱的教育》是日记体小说,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所见所闻,而非 “自传体”(自传体以作者自身经历为核心),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内容、体裁及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能力。通过分析阅读感言的细节表述,考查对名著体裁特征(如日记体与自传体的区别)、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精细化阅读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逻辑顺序分析:③句以古琴曲《高山流水》开篇,点明 “追梦之旅” 的主题,适合作为开场引入,奠定整体基调。①句承接③句的 “音乐”,由古琴过渡到 “音乐剧《海底两万里》”,通过 “音乐与名著碰撞” 自然衔接,符合节目转换逻辑。④句从 “名著” 延伸到 “名著人物的追梦之旅”,引出 “歌曲串烧《我的未来梦》”,将 “名著” 与 “追梦” 主题进一步结合。②句以 “架子鼓表演” 的炽热氛围收束,用 “勇敢追梦” 呼应开篇主题,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逻辑连贯性和节目串词的衔接技巧。通过分析句子间的主题关联(如 “音乐 — 名著 — 追梦” 的层层递进)和节目转换的自然过渡,考查对活动流程编排合理性的把握,有助于提升在实际场景中组织语言、衔接内容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无独有偶” 本指并非独有的情况,“藕” 与 “偶” 谐音,但该成语多含贬义或中性,用于形容音乐剧表演 “化腐朽为神奇” 不恰当,且寓意牵强,未体现对表演的赞美。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谐音寓意、成语运用及礼物祝福语境的综合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礼物与表演形式的关联性、谐音成语的情感色彩和语义适配度,考查在实际场景中准确传递祝福的能力,有助于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文化趣味性。
11.【答案】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或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等《匆匆》原文句子);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出自朱自清散文《匆匆》,需填写体现时光流逝悄无声息的句子及作者对时光追问的反问句,需注意引用准确。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符合 “缠绵思乡梦” 的语境。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展现为民族大义献身的理想,契合 “民族复兴梦”。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借用典故,表达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对应 “为国建功梦”。
故答案为: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或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等《匆匆》原文句子);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文学作品的积累与语境化运用能力。通过串联现代散文、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语句,考查对不同体裁作品的记忆准确性,以及结合 “梦想” 主题进行诗句筛选和意境匹配的能力,体现了对文学作品情感内涵的深层理解与综合运用。
【答案】12.喜爱(或 “爱好”);神情平静 / 像平常一样;很(或 “极”);嘲笑(或 “讥笑”)
13.张丞相(或 “他”);诗句(或 “得句” 的内容);张丞相(或 “他”);所写的字(或 “书法作品”)
14.张丞相,您喜爱书法是好事,但应注重书写规范。自己写的字连侄儿都不认识,您却责怪侄儿不早问,这是不虚心的表现。只有认真对待书写,勤加练习,才能真正提升书法水平。
15.这则故事启示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敷衍了事。比如我在学习中有时写作业潦草,导致自己复查时都看不懂,浪费了时间。我们应像对待书法一样,对待每一项任务,既要态度端正,也要注重结果。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与迁移能力。通过联系成语、语境推断等方法,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以及古今词义异同的辨析能力,强化文言基础积累。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之” 的指代作用。通过分析 “之” 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结合上下文确定其具体指代对象,考查对文言文句法关系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虚拟对话,考查对人物行为的评价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要求结合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提炼与现实迁移能力。通过分析故事寓意,结合自身经历谈启示,考查对文本深层内涵的理解,以及将道理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意识。
12.“好书而不工” 中 “好” 与 “好学不倦” 的 “好” 均为 “喜爱” 义,需结合学过的成语迁移理解。“自若” 通过语境(同行讥笑但丞相态度不变)可推断为 “神情平静、像平常一样”。“良” 在 “视之良久” 中表程度,意为 “很、极”,与现代汉语 “良久” 用法一致;“讥笑” 即 “嘲笑”,古今义相近。
故答案为:喜爱(或 “爱好”);神情平静 / 像平常一样;很(或 “极”);嘲笑(或 “讥笑”)
13.①“讥笑之” 中 “之” 指代被讥笑的对象,即张丞相。②“录之” 的 “之” 指前文 “得句” 的内容,即诗句。③“问之” 的 “之” 指被询问的人,即张丞相。④“视之” 的 “之” 指张丞相所写的字,即书法作品。
故答案为:张丞相(或 “他”);诗句(或 “得句” 的内容);张丞相(或 “他”);所写的字(或 “书法作品”)
14.需结合文中张丞相 “书不工”“不自识”“诟其侄” 等关键情节,指出其问题(不重规范、推卸责任),并给出合理建议,语言要符合文言文劝谏的语境。
故答案为:张丞相,您喜爱书法是好事,但应注重书写规范。自己写的字连侄儿都不认识,您却责怪侄儿不早问,这是不虚心的表现。只有认真对待书写,勤加练习,才能真正提升书法水平。
15.需紧扣故事主旨(做事不认真、推卸责任),联系生活实际(如学习、做事马虎等),点明启示(认真严谨、勇于担责),体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迁移思考。
故答案为:这则故事启示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敷衍了事。比如我在学习中有时写作业潦草,导致自己复查时都看不懂,浪费了时间。我们应像对待书法一样,对待每一项任务,既要态度端正,也要注重结果。
【答案】16.第 85 天;与鲨鱼搏斗;回到海港;没捕到鱼;只剩大鱼骨架
17.A
18.A
19.①;因为 “像海水一样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神态描写,精准展现老人眼睛的特点,突出其乐观、坚毅的精神,语言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若选②句,如 “活泼而坚定” 简洁勾勒老人眼睛特质,体现其精神,言之有理也可 )
20.示例:对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的理解,生活中遇到困难(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 ),不能一蹶不振,要像老人一样,哪怕结果不如意(如老人最终只剩鱼骨 ),但奋斗过程中坚守信念、拼搏抗争,精神就不会被打败,要以这种精神面对生活挑战。
21.示例:《老人与海》讲述老渔夫圣地亚哥的传奇故事,他在海上历经艰辛,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 的精神震撼人心。书中既有精彩的海上冒险情节,又蕴含深刻人生哲理,能让你体会到坚韧与勇气的力量,快来感受这份震撼吧!
【知识点】老人与海;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小说主要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构建情节脉络,有助于把握故事整体框架,提升文本内容提炼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本细节信息的筛选与判断能力。需要从选文中准确提取老人面临的困境相关内容,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细致理解,提升信息甄别水平。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动作描写、情节逻辑、内容细节等角度,深入解读段落,考查对文本的多元理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本题考查对不同翻译语言风格的赏析能力。通过比较不同译文的表达,体会语言的多样性,提升对文学语言的审美和品鉴能力,培养语言感悟力。
(5)本题考查对经典语句的理解与生活迁移能力。要求将文学作品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结合,深化对语句的感悟,提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运用能力。
(6)本题考查推荐语的撰写能力。需整合文本内容,提炼亮点,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推荐作品,考查对文本的综合把握和语言推广能力,助力提升创意表达水平。
16.依据梗概内容,老人先是连续 84 天没捕到鱼,第 85 天钓到马林鱼,接着与鲨鱼搏斗,最后回到海港时只剩骨架,按照思维导图的逻辑梳理填充。
故答案为:第 85 天;与鲨鱼搏斗;回到海港;没捕到鱼;只剩大鱼骨架
17.从节选 “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它们是成群袭来的” 可知,A 选项老人身体状况差、C 选项鲨鱼成群是面临的困难;文中未提及天气闷热(B 选项错误 ),也不是鲨鱼袭击小船(是袭击大马林鱼 ,D 选项错误 )。
故答案为:AC
18.A.“朝它们的头打去”“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 等动作描写,体现老人为护鱼奋力搏斗,正确;
B.结合前文 “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 ,可知老人明知鲨鱼再来仍抵抗,正确;
C.从 “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能看出失去大部分鱼肉,正确;
D.“鱼肉在水下面发亮” 主要体现鲨鱼咬食后鱼肉的状态,突出搏斗的惨烈,而非 “新鲜和美丽” ,错误。
故答案为:ABC
19.分析句子时,从描写手法(比喻、神态等 )、体现的人物精神、语言表达效果等角度对比,阐述喜欢的理由。
故答案为:示例:我喜欢①句,因为 “像海水一样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神态描写,精准展现老人眼睛的特点,突出其乐观、坚毅的精神,语言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若选②句,如 “活泼而坚定” 简洁勾勒老人眼睛特质,体现其精神,言之有理也可 )
20.先明确句子,再联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境,结合句子蕴含的 “不向失败低头,精神永不被打败” 的哲理阐述理解。
故答案为:示例:对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的理解,生活中遇到困难(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 ),不能一蹶不振,要像老人一样,哪怕结果不如意(如老人最终只剩鱼骨 ),但奋斗过程中坚守信念、拼搏抗争,精神就不会被打败,要以这种精神面对生活挑战。
21.结合梗概(老人捕鱼经历 )和节选(与鲨鱼搏斗、精神体现 ),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故事亮点(情节、哲理 )和阅读价值,吸引读者。
故答案为:示例:《老人与海》讲述老渔夫圣地亚哥的传奇故事,他在海上历经艰辛,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 的精神震撼人心。书中既有精彩的海上冒险情节,又蕴含深刻人生哲理,能让你体会到坚韧与勇气的力量,快来感受这份震撼吧!
【答案】22.错误;错误;正确;错误
23.不合理。理由:①明明玩电脑、看电视时间长(13:00 - 17:30 玩电脑,18:00 - 21:30 看电视 ),材料一提到电子产品普及影响睡眠,易导致睡眠不足;②明明睡觉时间晚(23:00 ),6 - 12 周岁小学生需 9 - 12 小时睡眠,这样难以保证充足睡眠;③明明运动时间缺失,材料三建议小学生每天坚持最少 60 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明明暑假一天无运动,不利于改善睡眠和健康。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判断能力。需要梳理各材料关键信息,对每个说法进行细致甄别,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精准把握,提升信息解读和逻辑判断水平。
(2)本题考查对文本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需结合材料内容,对实际生活作息进行评判,考查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文本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22.①材料一围绕睡眠,既阐述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又说明睡眠不足的影响(如影响思维、生长等 )和原因(学业、电子产品 ),并非只讲重要性。
②材料三说 “年纪小的孩子改善睡眠问题可通过运动来进行干预,有氧运动是改善睡眠的最好方式。建议充分利用课间时间,每天坚持最少 60 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 ,并非所有运动都能改善,且预防近视是 “在阳光下进行运动锻炼” 的附加效果,表述不准确。
③材料二显示某区域小学生平均睡眠 8.7 小时,材料三表明 6 - 12 周岁需 9 - 12 小时,所以未达标。
④材料一提到 “睡眠时间不够理想,除了跟学业息息相关,还跟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 ,材料三提到家长示范影响,但不是唯一原因,还有学业因素,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错误
23.从材料中提取影响睡眠的因素(电子产品、睡眠时长、运动 ),对应明明作息:玩电子产品时间长、睡觉晚、无运动,逐一分析不合理之处。
故答案为:不合理。理由:①明明玩电脑、看电视时间长(13:00 - 17:30 玩电脑,18:00 - 21:30 看电视 ),材料一提到电子产品普及影响睡眠,易导致睡眠不足;②明明睡觉时间晚(23:00 ),6 - 12 周岁小学生需 9 - 12 小时睡眠,这样难以保证充足睡眠;③明明运动时间缺失,材料三建议小学生每天坚持最少 60 分钟或以上中度户外阳光运动,明明暑假一天无运动,不利于改善睡眠和健康。
24.【答案】例文:
我的追梦故事
小学六年,像一幅五彩的长卷,而 “追梦” 是画卷里最动人的色彩。我的 “绘画梦”,就藏在这六年的时光里,有笑有泪,却无比珍贵。
三年级时,我被美术老师的一幅水彩画吸引,那灵动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像施了魔法,让我瞬间迷上绘画。我对老师说:“我也想画出这样美的画!” 于是,我的绘画梦悄悄萌芽。
刚开始学素描,握着铅笔的手总是颤抖,简单的几何图形,我画得歪歪扭扭。每次看到同学轻松画出流畅的线条,我心里又着急又难过,甚至想过放弃。可望着美术教室墙上的优秀作品,想起最初的向往,我咬咬牙,每天放学后留在教室练习。冬天,手指冻得发红;夏天,汗水湿透画纸,我都没停下。
五年级的校园文化节,我报名参加绘画比赛,主题是 “校园一角”。我每天早起,去校园里观察紫藤花架,看阳光透过花瓣的光影;课间,坐在花架下,一笔笔勾勒轮廓、涂抹色彩。比赛那天,我却因紧张,把紫藤花瓣的颜色调错了。望着画纸上不协调的色彩,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想起那些日夜练习的日子,我深吸一口气,用白色颜料轻轻覆盖,重新调色,像在修补一个破碎的梦。最终,我的画获得了三等奖。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的老师和同学,我知道,追梦路上的挫折,都是成长的颜料。
如今,小学即将毕业,我的绘画本上,画满了校园的四季、同学的笑脸。绘画梦,让我学会坚持,懂得在挫折里寻找转机。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爱,继续追更广阔的 “艺术梦”,因为我知道,只要心怀热爱,每一步都是向着梦想靠近。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追梦路上的经历与感悟” 展开,关键词是 “追梦”“小学六年生活”“具体事例”,体裁为命题作文,需结合小学阶段追梦的真实故事创作。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聚焦小学六年追梦过程中的不同情绪体验(成功喜悦、失败痛苦、面对挑战的犹豫等 ),这些经历构成追梦足迹,引导写作围绕小学阶段真实追梦事件,融入真情实感。
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小学阶段追的 “梦” 是什么(如学习某项技能、达成学业目标、参与竞赛等 ),确定具体事例。为什么:阐述为何有这个 “梦”,以及在追梦过程中经历的波折(失败、犹豫 )和收获(成功、成长 ),体现 “梦” 对自己的意义。怎么做:详略:详写追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关键事件(如失败时的挣扎、成功时的努力 )、情感变化(从犹豫到坚定等 );略写梦的起源、无关紧要的过渡内容。开头:可情景式开头(如 “阳光洒在学校的跑道上,我望着领奖台,想起小学六年里追‘跑步梦’的那些日子” ),或疑问式开头(“小学六年,什么最难忘?是我追‘绘画梦’时,那些哭哭笑笑的故事” )。事例:选小学阶段真实、有情感波动的追梦事,如参加朗诵比赛、学习乐器、攻克数学难题等。结尾:升华式(“小学六年的追梦路,让我明白……,这份力量会伴着我走向新的追梦旅程” ),或感悟式(“原来追梦不是只为成功,路上的酸甜苦辣,都是成长的礼物,我会带着这份热忱继续追新的梦” )。
【立意提取】1.我的追梦故事 —— 书法之路:聚焦小学学习书法的追梦经历,写从握笔颤抖到写出漂亮字体,面对放弃念头又坚持,体现追梦的坚持与成长。
2.追梦 逐光 —— 小学朗诵梦:围绕小学参加朗诵比赛的追梦过程,写从紧张忘词到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展现追梦路上的突破与喜悦。
【点评】情感真挚:从绘画梦的萌芽,到遇到困难想放弃又坚持,再到比赛挫折后的成长,情感变化细腻真实,让读者能共情追梦的酸甜苦辣。细节丰富:如 “冬天,手指冻得发红;夏天,汗水湿透画纸”“观察紫藤花架,看阳光透过花瓣的光影” ,这些细节让追梦过程具体可感,画面鲜活。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三年级萌芽、五年级比赛、毕业感悟 ),串联起小学六年追梦故事,结尾升华,点明追梦的收获与对未来的影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