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春华秋实“研”硕果 深耕细磨“教”新程研路撷英,步履铿锵。2025年春季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期初既定目标,在校领导的有力支持下,全体教师秉持“研教融合、提质增效”的理念,聚焦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转型与教师专业成长,以“深耕”促“深研”,以“务实”求“实效”。本学期,我们以关键问题为导向,以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成果转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教研工作,在规范管理、活动深化、成果凝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开篇语CONTENTS目录固本培元,常规教研“实”字托底01强师赋能,团队建设“长”效机制03深度耕耘,主题教研“深”字为要02春华秋实,成果收获“显”字为证04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05一、固本培元,常规教研“实”字托底教学常规是教研之基,本学期,我们着力于教研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确保教研活动“实”效落地。(一)制度引领,“严”字规范强执行修订并严格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管理制度》、《校级公开课(研讨课)管理办法》、《教学反思撰写与交流要求》等规章制度,明确活动频次、流程、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实施教研活动“预告-签到-记录-简报”闭环管理,确保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实效。1.完善机制一、固本培元,常规教研“实”字托底(一)制度引领,“严”字规范强执行教务处坚持“周巡查、月反馈、期末评优”机制。本学期深入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现场督导检查累计38次,重点查看活动主题聚焦度、教师参与度、研讨深度及记录规范性。对发现的个别组活动流于形式、记录简略等问题,及时约谈组长,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2.过程督导规范建立学期教研工作电子与纸质档案,系统整理教研计划、活动记录、公开课资料、优秀案例、反思总结、获奖证书等,做到过程清晰、成果可见、有据可查。3.档案建设一、固本培元,常规教研“实”字托底(二)聚焦课堂,“精”字着力提备课1.备课模式优化个人初备(重学情分析)集体精备(重核心问题与策略研讨)个性复备(重班级差异与个性设计)教后反思(重实效评估与改进)四级备课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率先尝试使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引导教师从课时思维转向单元整体建构。一、固本培元,常规教研“实”字托底(二)聚焦课堂,“精”字着力提备课2.集体备课增效强化备课组长职责要求:每次集体备课围绕1-2个核心教学问题本单元核心素养如何落实?重难点突破的有效策略?分层作业如何设计?本学期共组织校级示范性集体备课展示3次(语文组“习作单元教学”、数学组“度量衡单元整合”、综合组“项目式学习设计”),年级组/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总计超200次。一、固本培元,常规教研“实”字托底(二)聚焦课堂,“精”字着力提备课3.作业设计研讨常规教研议题高质量作业设计单元作业目标分层设计(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探究)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标准学期末组织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展评”活动,评选并汇编优秀案例36份。二、深度耕耘,主题教研“深”字为要本学期教研工作以“深”度研究为追求,聚焦关键领域,推动教学理念与行为的实质性转变。(一)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求突破1.精准把脉问卷调查教学干部听课反馈教研组长座谈……共性问题“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参与和思维品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设计与实施路径?”“基于新课标的学业质量评价方式探索?”二、深度耕耘,主题教研“深”字为要(一)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求突破2.主题教研序列化围绕核心问题,各教研组制定学期教研主题及活动序列。“聚焦高阶思维,提升阅读教学对话深度”(共5次专题研讨,含课例分析、策略分享、理论研读)。语文组“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中高段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与实践”(共4次活动,含模型构建、案例分析、学生作品研究)。数学组“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项目式学习本土化实践探索”(共3次研讨,含理论学习、案例设计、实施困惑交流)。综合组(科学+道法)二、深度耕耘,主题教研“深”字为要(一)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求突破3.微课题驱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教研主题,申报校级微课题。本学期立项微课题12项!【如】:《利用“学习任务单”提升四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广度的策略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实践》《基于校园资源的小学低年级“植物生长”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等。教务处提供过程指导与资源支持。二、深度耕耘,主题教研“深”字为要(二)活动载体,“活”字呈现激活力1.“教学风采月”精彩纷呈“深耕课堂·素养绽放”-2025春季教学风采展示月活动-“新秀亮相课” 聚焦教学基本功与规范。“骨干示范课”(市区级骨干)展示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创新。“专题研讨课”(围绕教研主题)“跨学科融合课”探索推出3节融合课例,引发广泛讨论。二、深度耕耘,主题教研“深”字为要(二)活动载体,“活”字呈现激活力2.“深度评课”促进反思你好我好大家好“2+1+1”评课模式2条具体优点、1个核心问题或建议、1条自身启发邀请校外专家(区教研员4人次)参与关键课例点评,提升评课的专业性和建设性。教师撰写高质量课后反思150余篇。二、深度耕耘,主题教研“深”字为要(二)活动载体,“活”字呈现激活力3.“走出去,请进来”拓展视野组织骨干教师、教研组长28人次赴区域内优质校观摩学习。邀请市级学科专家、特级教师3人次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新课标背景下学业质量评价的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三、强师赋能,团队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和受益者。本学期着力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梯队培养,“梯”次推进共成长。1“青蓝工程”精耕细作为5位青年教师配备“双导师”(学科+班主任)。制定个性化《青蓝工程成长手册》,明确学期目标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含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课堂)举办“教育故事演讲比赛”,加速其站稳讲台。期末考核,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率100%,优良率85%。三、强师赋能,团队建设“长”效机制(一)梯队培养,“梯”次推进共成长。2骨干教师“领航计划”名师工作坊语文阅读教学坊01数学思维训练坊02项目式学习实践坊03由骨干教师领衔,吸纳有志教师参与,开展专题研修、课例研磨、资源开发。骨干教师承担示范课、讲座、指导任务25次。三、强师赋能,团队建设“长”效机制(一)梯队培养,“梯”次推进共成长。3“全员阅读”厚积底蕴持续开展“共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共读书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可见的学习》读书沙龙阅读感悟与实践分享鼓励教师自主订阅专业期刊,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三、强师赋能,团队建设“长”效机制(二)专业修炼,“修”炼内功强素养1“校本研修”精准供给100%校本培训1“新课标再解读与新教材研用”工作坊(分学科):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及教材编排意图的理解。2“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培训实用工具(如问卷星、思维导图软件、简单视频剪辑)在教学中的应用。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识别与应对”专题讲座:提升教师心育能力。4“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实战指导:助力教师提炼成果。三、强师赋能,团队建设“长”效机制(二)专业修炼,“修”炼内功强素养2“反思性实践”常态推进要求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撰写高质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或案例分析。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教学反思和案例20篇,并结集分享。三、强师赋能,团队建设“长”效机制(二)专业修炼,“修”炼内功强素养3“以赛促研”提升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本学期,3位教师获区级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5篇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四、春华秋实,成果收获“显”字为证一学期的深耕细研,在多个维度收获了可见的成果,彰显了教研工作的价值。(一)课堂生态,“亮”点纷呈显活力1教学方式转变注重创设情境注重设计挑战性任务注重组织合作探究注重鼓励质疑反思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合作交流的现象显著增多。教学干部随机听课优良课率提升至92%。四、春华秋实,成果收获“显”字为证(一)课堂生态,“亮”点纷呈显活力2学生素养提升主题教研实现学生进步阅读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艺术表现力……学生学业质量在区级调研中保持稳定并略有提升。3典型案例涌现形成了一批体现新课标理念和教研主题的优秀课例、教学设计和作业案例。汇编《2025春校级优秀教学案例集》(含课例15个、设计20份、作业案例10份)。四、春华秋实,成果收获“显”字为证(二)教研文化,“特”色渐成蕴内涵1.团队研究氛围浓厚教研组、备课组凝聚力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深度显著提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深入人心,围绕微课题的研讨更加聚焦和深入。2.校本资源初具规模各学科初步建立了包含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习题集、特色活动方案等在内的校本资源库,并实现组内共享。语文组整本书阅读资源包、数学组的错题资源库、综合组的项目式学习案例集等初具特色。3.跨学科探索起步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热情,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与挑战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精准教研服务能力需提升问题4跨学科教研的深度和机制有待完善问题1部分微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成果转化率需提高问题2校本教研成果的系统提炼与推广力度有待加强问题3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1.“深”化课标研读与转化持续深入研读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的学科化表达和教学化实施。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制校本化学业质量评价工具。探索重点表现性评价量规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2.“拓”展跨学科教研路径1、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项目组”,系统规划学期主题,建立稳定的跨学科教研团队和运行机制。2、开发1-2个成熟的、可推广的跨学科学习校本案例。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3.“精”进课题研究与管理加强对校级微课题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内容选题论证方案指导过程跟踪结题鉴定成果推广争取有1-2项课题在区级立项。举办校级科研成果汇报会。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4.“优”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梳理、分类整合已有校本资源,建设校级优质教学资源库平台。单元作业资源库和特色实践活动资源包。强化资源的常态化应用与迭代更新。建设重点单元作业资源库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5.“特”化教研文化品牌“教学风采月”活动品牌教研沙龙加入名师讲坛加入其他活动加入加大对教研先进个人、先进团队的表彰宣传力度,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深耕沃土育桃李,细研笃行谱华。2025年春季学期的教科研工作,每一份制度的完善、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每一节课堂的打磨、每一篇反思的撰写、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五、展望未来,蓄力新程“新”字引领展望展望新学期,我们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深耕教研沃土,细研教学之道,在深耕细研的道路上,我们教科研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谢谢大家!不妥之处 敬请指正!春华秋实“研”硕果 深耕细磨“教”新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