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和地理试题生物试题(共30分)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题1分,共15分)。1.盛产于连云港的沙光鱼、对虾、梭子蟹肉质鲜美,它们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紫2.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各种血细胞,这一过程为细胞分化。此过程中,细胞不发生改变的是A.遗传物质B.形态C.结构D.生理功能3.下列选项中,需要经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是A.谈虎色变B.膝跳反射C.缩手反射D.吮吸反射4.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病率高且逐渐低龄化,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以下用眼习惯科学的是A.躺卧看书B.长时间看电子屏幕C.边走路边看书D.看书一段时间后远跳几分钟5.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以下几种植物,其中属于种子植物,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的是A.贯众B.马尾松C.桃D.葫芦藓6.我国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大量古鸟化石。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由此推断鸟类的祖先可能是古代的A.哺乳类B.爬行类C.两栖类D.鱼类7.两株高茎豌豆作为亲本杂交,产生子代情况如图1所示,相关◆子代数量(株)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茎是显性性状150B.子代中矮茎占1/4100C.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50D.两亲本的基因组成均为DDΠ08.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用摄像机记录了家蚕髙茎矮茎子代性状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下列有关家蚕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图1A.卵→幼虫→成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一+蛹+成虫D.卵→蛹→幼虫→成虫9.“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雨水滋润谷物的生长体现了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适应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环境的改造10.图2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某位非糖尿病患者尿检时发现有血液葡萄糖,最可能是(▲)发生病变。A.②B.③④C.④D.⑤1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流感患者属于A.传染源B.传播途径⑤C.易感人群D.病原体血液12.以下关于生活中几种常见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尿液A.鲫鱼用鳃呼吸,有利于在水中生活图2B.家兔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C.青蛙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是在陆地进行的D.蝗虫有外骨骼,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