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琵琶行 并序白居易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为我们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乐者本无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一探究竟。知其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琵琶行(并序)》《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忆江南》。著有《白氏长庆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代中期由白居易、元稹等人所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从诗歌体制上看,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写文章要为现在发生的天下大事而写的,诗歌应该为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写的。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创作阶段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前期 被贬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是直言敢谏的理想者。 为劳动人民的痛苦呼吁,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疾苦的讽喻诗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 被贬后 “独善其身”时期,糅合儒家“乐知天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以感伤诗和闲适诗为主。代表作品:《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文体知识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正字音倡( )女 贾( )人 荻( )花铮( ) 悯( )然 转徙( )浔( )阳 捻( ) 抹( )挑( ) 霓裳( ) 六幺( )舫( ) 教坊( ) 红绡( )谪( )居 间( )关 虾( )蟆陵钿( )头银篦( )呕哑( ) 嘲哳( )chāng gǔ dízhēng mǐn xǐxún niǎn mòtiǎo nícháng yāofǎng fáng xiāozhé jiàn hádiàn bìōu yā zhāo zhā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诗人被贬,江边送客遇琵琶女,听其演奏得知身份,闻其经历有所感叹,决定写诗读小序 明缘由品读序言,把握事件: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请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小序和诗歌的哪些段落分别照应。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乐,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有何看法?前两句是反语。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故遭贬的激愤。后两句与前文的“恬然自乐”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身世的同情,又侧面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术。古今异义字1.因为长句: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关联词。2.阑干: 古:参差错乱,纵横杂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3.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4.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年龄大。今:兄弟中排行第一。5.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神态、脸色。 今:颜色。6.明年秋: 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7.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在……中心。 今:提醒小心。8.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去了以后。 今:去和来。轻: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副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动词)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随便);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实在,副词)命: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命曰琵琶行(取名,命名,动词)辞: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动词);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动词)感斯人言(话,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言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数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语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初为《霓裳》后《六爻》(弹奏,动词wé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为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看轻。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词作动词,浸湿。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作动词,流泪。歌以赠之。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转徙于江湖。使(之)快弹数曲。送客(于)湓浦口。文言句式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之:琵琶女)省略句(于:在)整体感知:用七言概括各段故事情节◆江头送客伤别离◆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全文按时间顺序写谁解风物情谁解琵琶声谁解青衫泪首段景物描写琵琶女独守空船诗人生活环境问题探究:1.“枫叶荻花秋瑟瑟”与“别时茫茫江浸月”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有何作用?“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明情,景物成了承载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用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分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包含着兴衰的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家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将作者内心的悲痛融入到花与鸟,达到了情与景的相融。朗读课文,找出诗中描写演奏琵琶声的句段。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转轴拨弦三两声……东船西舫悄无言。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音乐的美侧面烘托音乐感人调弦“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诉悲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叠词急切愉快大量比喻忧愁暗恨第二乐曲曲终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侧面烘托激越奔涌高亢雄壮短促急迫戛然而止第三乐曲余音绕梁描摹音乐的方法1.比喻比喻句 音乐特点大弦嘈嘈如急雨 沉重舒长小弦切切如私语 轻细急促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滞涩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奔涌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2.叠词在这普“嘈嘈”“切切”叠词的使用,直接模拟声音,使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3.侧面衬托侧面描写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嘈嘈切切珠落玉盘急切喜悦粗重急促亲切细柔错落有致清脆圆润悠扬婉转悦耳动听低沉凝涩戛然而止激越雄壮高亢激昂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轨迹幸福欢乐窘迫凄凉悲愤呐喊琵琶女 时间 当年 当下身份容貌亲朋心情处境对比、反衬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社会中被轻视、被冷落的妇女形象,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京城名倡艳压群芳门庭若市春风得意盛极一时委身商人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孤苦寂寞漂泊憔悴琵琶女与乐曲的暗合年轻时春风得意的愉悦年老色衰时的孤苦寂寞回忆往昔时落差巨大的激愤暗合暗合暗合琵琶声的清脆圆润琵琶声的婉转低沉琵琶声的激越雄壮同病相怜伤迁谪白居易 时间 当年 当下身份仕途物质宴饮心境京师才俊才高位显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江州司马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凄凉惨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人生际遇共鸣?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后的第二年秋天。琵琶女白居易昔今名动京师漂泊憔悴才华相同来历相同遭遇相同情感相通琵琶女白居易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名属教坊第一部歌咏佳句尽为白公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直言进谏而遭贬谪梦啼妆泪红阑干江州司马青衫湿此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作品细致地描绘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艺术,交代了她坎坷不幸的身世,表现了她的凄凉愁苦之情,寄语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琵琶女的身世诗人的感受明线暗线民间变化朝政变化《琵琶行》白居易江头夜送客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琵琶女诉身世之苦诗人述迁谪之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课小结写作特色: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3.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彩浓厚。5.结构严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运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