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核心考点】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沪科版(202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核心考点】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沪科版(2020)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核心考点 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5春 宁波校级期中)某二倍体植物(2n=24)的基因型为Aabb,这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为了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某研究者以该植物为材料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种育种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形成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数量相同
B.②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和再分化
C.进行③过程前应先选出基因型为Ab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D.个体Ⅰ和个体Ⅱ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48条和24条染色体
2.(2025春 仓山区校级期中)甲基消草磷可使植物微管系统彻底解聚,导致有丝分裂中期受到抑制。甲基消草磷能诱导玉米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和甲基消草磷作用于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同
B.利用玉米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支持
C.单倍体植株是进行体细胞诱变育种和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
D.单倍体育种相较于杂交育种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3.(2025 青岛模拟)图①染色体着丝粒两端的染色体臂称为长臂和短臂,如果只在长臂或短臂内部发生了倒位称为臂内倒位,如果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倒转180度发生的倒位称为臂间倒位。在发生倒位的杂合体中,由于倒位环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一次单交换,交换的产物都带有缺失或重复,不能形成有功能的配子,如图②→③→④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片段CF间发生了臂间倒位导致的
B.图②倒位环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②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会形成“桥”
D.正常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一次单交换后也可产生4种配子
4.(2025春 太原期中)生命科学史是探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史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以蝗虫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C.魏斯曼预测存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推动人们对细胞分裂的研究
D.袁隆平将优良性状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5.(2025春 温州期中)2017年袁隆平院士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该品系最早发现于野外)成功培育了具有耐盐、耐碱性状的高产杂交“海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杂交育种具有操作简单能够集优等优点
C.杂交育种通常需经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过程
D.“海水稻”的培育必须经过去雄等操作
6.(2025 武汉模拟)某种肾细胞癌的关键突变是由X染色体上的TFE3区段与其他基因片段相连形成融合基因导致,具体机制如图,统计发现其中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形成的融合基因在女性和男性中的比例接近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Ⅰ属于染色体倒位,Ⅱ、Ⅲ属于染色体易位
B.推测女性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能发生机制Ⅱ
C.机制Ⅲ中发生了2次染色体片段之间的移接
D.三种机制的发生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判断
7.(2025 河南模拟)三倍体杂交鱼高度不育,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目前,常用的培养三倍体鱼的方法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阻碍第二极体外排。我国科学家利用红鲫鱼(2N=100)与团头鲂(2N=48)进行育种培育了杂交种A(含3个染色体组,共124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红鲫鱼与团头鲂进行正交、反交均能培养杂交种A
B.杂交种A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
C.培育杂交种A利用的变异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
D.红鲫鱼与团头鲂可杂交,不能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8.(2025 开福区校级模拟)太空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下,作物或种子可以高频率地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如图是以某基因型BB的植物进行的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属于基因突变,B、b基因的碱基数目可能相同
B.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C.③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丙个体属于新物种
D.由于辐射导致乙中含变异染色体的花粉不育,乙自交三代,子代个体中含变异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9.(2025春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是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所作的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
B.过程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以得到4种基因型的玉米
C.c和d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D.图中过程a或过程c、d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0.(2025春 洛阳期中)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发现“野败”有很大的关系。“野败”即野生型的雄性不育水稻植株(雄蕊发育不正常,但雌蕊正常,可以接受外来的花粉而繁殖后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野败”植株在自然环境中比较常见
B.“野败”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子代
C.“野败”与其他水稻品种进行正反交可以确定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
D.在杂交育种时,“野败”的优点是无需进行去雄,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11.(2025春 莲湖区期中) 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人的14号环状染色体的形成机制如图所示,已知含有环状染色体的细胞能正常进行分裂。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环化不会改变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B.该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无法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以作出诊断
C.图示染色体环化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减少
D.通过羊水检查可判断胎儿是否患该病
12.(2025春 邗江区期中)XYY综合征又名YY综合征,系染色体数为47条,性染色体为XYY,常染色体正常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新生男婴。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
B.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C.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
D.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13.(2025 道里区校级二模)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称为相互易位(图a,图中染色体上的数字表示染色体的区段)。某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十字形图像(图b)。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会形成环形或8字形图,染色体分离时约有属于邻近离开(图c),属于交互离开(图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分裂过程可能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Ⅰ
B.相互易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的概率为
C.相互易位的花粉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正常
D.图b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14.(2025春 南昌县校级期中)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部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图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
C.图Ⅲ、Ⅳ过程中均需对材料进行去壁处理
D.图Ⅳ育种方式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
15.(2025春 杭州期中)拟显性是指杂合子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导致另一条染色体上对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得以表达的现象。下列变异容易导致“拟显性”现象的是(  )
A.染色体片段缺失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染色体片段倒位
D.染色体片段重复
期末核心考点 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5春 宁波校级期中)某二倍体植物(2n=24)的基因型为Aabb,这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为了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某研究者以该植物为材料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种育种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形成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数量相同
B.②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和再分化
C.进行③过程前应先选出基因型为Ab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D.个体Ⅰ和个体Ⅱ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48条和24条染色体
【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
【专题】正推法;育种;解决问题能力.
【答案】B
【分析】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优点是可以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且方法简单,可预见强。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植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①过程形成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数量不相同,A错误;
B、②过程是由花粉粒培养成单倍体幼苗,这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包括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以及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发育成幼苗。所以②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
C、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选出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C错误;
D、该二倍体植物(2n=24),个体Ⅰ是由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二倍体水平,即24条;个体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也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同样为24条,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植物育种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涉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数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单倍体育种操作以及染色体数目等内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生物变异和育种知识体系的理解。
2.(2025春 仓山区校级期中)甲基消草磷可使植物微管系统彻底解聚,导致有丝分裂中期受到抑制。甲基消草磷能诱导玉米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和甲基消草磷作用于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同
B.利用玉米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支持
C.单倍体植株是进行体细胞诱变育种和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
D.单倍体育种相较于杂交育种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考点】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
【专题】正推法;育种;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
【解答】解:A、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甲基消草磷作用于中期(微管解聚导致中期停滞),A错误;
B、利用玉米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支持,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由于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隐性性状容易显现,因此单倍体也是进行体细胞诱变育种和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C正确;
D、单倍体育种是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所以可获得正常生殖的纯合个体,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育种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2025 青岛模拟)图①染色体着丝粒两端的染色体臂称为长臂和短臂,如果只在长臂或短臂内部发生了倒位称为臂内倒位,如果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倒转180度发生的倒位称为臂间倒位。在发生倒位的杂合体中,由于倒位环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一次单交换,交换的产物都带有缺失或重复,不能形成有功能的配子,如图②→③→④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片段CF间发生了臂间倒位导致的
B.图②倒位环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②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会形成“桥”
D.正常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一次单交换后也可产生4种配子
【考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到。
【解答】解:A、染色体片段CF发生了断裂,断片后再倒转180度,属于臂间倒位,A正确;
B、图②倒位环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正确;
C、图②→③→④过程显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②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没有形成“桥”,C错误;
D、当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互换后可产生4种配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2025春 太原期中)生命科学史是探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史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以蝗虫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C.魏斯曼预测存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推动人们对细胞分裂的研究
D.袁隆平将优良性状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考点】杂交育种;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表型的概念;细胞的减数分裂;萨顿的假说.
【专题】归纳推理;基因;育种;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1、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5)实例:水稻的育种。
2、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解答】解:A、萨顿运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方法,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
B、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B正确;
C、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推动人们对细胞分裂的研究,C正确;
D、袁隆平将优良性状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这是杂交育种,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发现的相关实验,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答题。
5.(2025春 温州期中)2017年袁隆平院士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该品系最早发现于野外)成功培育了具有耐盐、耐碱性状的高产杂交“海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杂交育种具有操作简单能够集优等优点
C.杂交育种通常需经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过程
D.“海水稻”的培育必须经过去雄等操作
【考点】杂交育种.
【专题】归纳推理;育种;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5)实例:水稻的育种。
【解答】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杂交育种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具有操作简单能够集优等优点,B正确;
C、杂交育种通常需经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过程,以便获得纯合新品种,C正确;
D、“海水稻”培育利用雄性不育系,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6.(2025 武汉模拟)某种肾细胞癌的关键突变是由X染色体上的TFE3区段与其他基因片段相连形成融合基因导致,具体机制如图,统计发现其中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形成的融合基因在女性和男性中的比例接近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Ⅰ属于染色体倒位,Ⅱ、Ⅲ属于染色体易位
B.推测女性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能发生机制Ⅱ
C.机制Ⅲ中发生了2次染色体片段之间的移接
D.三种机制的发生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判断
【考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解答】解:A、据图可知,机制ⅠX染色体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着丝粒变化了位置,属于染色体倒位,而机制Ⅱ、Ⅲ与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易位,A正确;
B、统计发现其中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形成的融合基因在女性和男性中的比例接近2:1,说明女性中两条X染色体都能发生机制Ⅱ,B错误;
C、机制Ⅲ中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1发生交换后,又与常染色体2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之间的移接,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判断,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5 河南模拟)三倍体杂交鱼高度不育,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目前,常用的培养三倍体鱼的方法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阻碍第二极体外排。我国科学家利用红鲫鱼(2N=100)与团头鲂(2N=48)进行育种培育了杂交种A(含3个染色体组,共124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红鲫鱼与团头鲂进行正交、反交均能培养杂交种A
B.杂交种A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
C.培育杂交种A利用的变异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
D.红鲫鱼与团头鲂可杂交,不能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解答】解:A、常用的培养三倍体鱼的方法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阻碍第二极体外排。即由卵细胞提供两个染色体组,若杂交种A的染色体由红鲫鱼的卵子(抑制第二极体排出后其提供100条染色体)和团头鲂的精子(正常分裂形成,n=24)形成为正交,则反交为受精卵是红鲫鱼的精子(n=50)和团头鲂的卵子(2n=48)形成,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为98,A错误;
B、杂交种A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导致其不能产生可育配子,进而导致其不育,B正确;
C、培育的杂交种A的染色体组数为3组,所以其变异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
D、红鲫鱼与团头鲂可杂交,但产生的后代不育,二者属于不同的物种,因此二者能杂交不能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2025 开福区校级模拟)太空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下,作物或种子可以高频率地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如图是以某基因型BB的植物进行的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属于基因突变,B、b基因的碱基数目可能相同
B.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C.③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丙个体属于新物种
D.由于辐射导致乙中含变异染色体的花粉不育,乙自交三代,子代个体中含变异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
【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①属于基因突变,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A、①属于基因突变,若发生的突变为基因中碱基的替换,B、b基因的碱基数目可能相同,A正确;
B、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B正确;
C、③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丙个体是四倍体,二倍体与四倍体虽然可以杂交,但杂交后代不育,属于新物种,C正确;
D、乙的基因型为BO,自交时由于雄性的O配子不有,F1中只有BB、BO两种类型,比例为1:1,F1中BB、BO分别自交F2中也只有BB、BO两种类型,比例为3:1,F2中BB、BO再分别自交,F3中还是只有BB、BO两种类型,比例为7:1,即BO=,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变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
9.(2025春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是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所作的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
B.过程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以得到4种基因型的玉米
C.c和d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D.图中过程a或过程c、d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
【专题】模式图;育种;解决问题能力.
【答案】B
【分析】1、花药离体培养是指将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2、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
【解答】解:A、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使a过程由花粉粒变为单倍体幼苗,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花粉:Ab和ab,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得到2种单倍体幼苗,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可育玉米,B错误;
C、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所以c是脱分化,d是再分化,C正确;
D、过程a或过程c、d是植物细胞培育成了植物个体,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0.(2025春 洛阳期中)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发现“野败”有很大的关系。“野败”即野生型的雄性不育水稻植株(雄蕊发育不正常,但雌蕊正常,可以接受外来的花粉而繁殖后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野败”植株在自然环境中比较常见
B.“野败”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子代
C.“野败”与其他水稻品种进行正反交可以确定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
D.在杂交育种时,“野败”的优点是无需进行去雄,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考点】杂交育种.
【专题】正推法;育种;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杂交育种的方法是:杂交→自交→选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解答】解:A、“野败”植株在自然环境中比较少见,属于隐性性状,A错误;
B、“野败”即野生型的雄性不育水稻植株,无法自交,B错误;
C、“野败”即野生型的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只能作为母本,无法作为父本,即不能进行正反交,C错误;
D、野生型的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只能作为母本,无需进行去雄,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5春 莲湖区期中) 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人的14号环状染色体的形成机制如图所示,已知含有环状染色体的细胞能正常进行分裂。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环化不会改变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B.该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无法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以作出诊断
C.图示染色体环化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减少
D.通过羊水检查可判断胎儿是否患该病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解答】解:A、因为含有环状染色体的细胞能正常进行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染色体环化不会改变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A正确。
B、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等特征可以作出诊断,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到,染色体环化过程中有末端丢失,末端上的基因也随之丢失,所以图示染色体环化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减少,C正确。
D、羊水检查可以获取胎儿细胞,对胎儿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从而判断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类疾病,包括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
12.(2025春 邗江区期中)XYY综合征又名YY综合征,系染色体数为47条,性染色体为XYY,常染色体正常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新生男婴。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
B.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C.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
D.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XYY综合征的染色体数为47条,性染色体为XYY,XYY综合征的形成是含X的卵细胞和含YY的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而来的个体,即卵细胞正常,精子异常。含YY的精子异常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Y、Y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却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并参与受精,即该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YY综合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3.(2025 道里区校级二模)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称为相互易位(图a,图中染色体上的数字表示染色体的区段)。某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十字形图像(图b)。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会形成环形或8字形图,染色体分离时约有属于邻近离开(图c),属于交互离开(图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分裂过程可能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Ⅰ
B.相互易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的概率为
C.相互易位的花粉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正常
D.图b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考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图示分裂过程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因此为减数分裂Ⅰ,A错误;
B、发生相互易位后,由图a可知,有两条正常的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Ⅰ进入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概率为,因此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精子的概率为,则产生异常精子的概率为为,B正确;
C、有丝分裂所有染色体复制再平分,因此相互易位的花粉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不正常,C错误;
D、图b为联会时期,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14.(2025春 南昌县校级期中)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部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图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
C.图Ⅲ、Ⅳ过程中均需对材料进行去壁处理
D.图Ⅳ育种方式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
【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
【专题】正推法;育种;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Ⅰ表示将番茄韧皮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A的过程;Ⅱ表示先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B),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体植株B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Ⅲ表示花粉细胞融合形成细胞A,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得到植株C的过程;Ⅳ表示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杂种植株D的过程。
【解答】解:A、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该过程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关键步骤,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A正确;‘
B、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B错误;
C、Ⅲ、Ⅳ过程都存在植物细胞融合,首先都需要用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C正确;
D、图Ⅳ过程存在植物体细胞融合以及杂种细胞发育成植物体,该育种方式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15.(2025春 杭州期中)拟显性是指杂合子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导致另一条染色体上对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得以表达的现象。下列变异容易导致“拟显性”现象的是(  )
A.染色体片段缺失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染色体片段倒位
D.染色体片段重复
【考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包括以下4种类型:1、缺失: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2、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180°;4、易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拟显性是指杂合子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导致另一条染色体上对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得以表达的现象,即同源染色体的一条发生了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片段缺失,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