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李白
将进酒
作者:李白
目标
01
反复吟诵诗篇,体会李白那自由奔放的诗意。
02
以“劝酒”为核心,深究诗人放纵畅饮的动因。
03
体会诗歌的魅力,激发研究诗歌的兴趣,增进文化修养。
04
深刻领会中国酒文化与儒家文化对李白等文人的影响,从而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导入
金樽清酒都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
请大家欣赏几句古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酒肆留别》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问:这几句诗歌有什么共同之处?
诸位,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流淌着诗意,到处散发着酒香。在探讨诗与酒的奥秘时,李白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对诗歌的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对酒的嗜好更是到了狂热的程度,一生与酒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杜甫在诗中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
在酒中,我们能感受到李白那澎湃的生命力,激昂的情感,以及那绵绵不绝的忧愁。今天,让我们一起品尝这杯历经千年的佳酿,李白的千古绝唱——《将进酒》。
这些诗句都与“酒”有关,并且都是李白的诗句。
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
生平经历
兼济天下
读书和任侠时期
仗剑远游期
长安当官期
25岁之前,主要在蜀中学习,个性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乐于助人,慷慨解囊。
漂泊四海的日子,剑似长虹,激情澎湃。
二十四岁时创作《望庐山瀑布》与《峨眉山月歌》,
二十五岁完成《望天门山》,
二十六岁写下《静夜思》,
二十八岁著有《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十二岁则有《蜀道难》问世。
在三十五岁的年纪,唐玄宗狩猎时,李白西行,获得了玄宗的青睐。
到了三十八岁,李白的首任妻子不幸离世。
四十一岁时,他创作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十五岁时,李白写下了著名的《将进酒》。
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这位诗人遭长安排斥后,再次启程,开始了他遍访祖国山川的长途跋涉。《将进酒》这首诗诞生于天宝十一年,距离李白被赐金遣返已过去八年。在这段时间里,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前往嵩山,拜访另一位好友元丹丘位于颍阳的山间居所,三人一同登高畅饮,以酒助兴。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李白常以饮酒来抒发内心的郁闷。在人生得意之时,莫过于与友共饮,而李白正逢“怀才不遇”之时,便借酒激发诗意,创作了这首《将进酒》。
创作背景



““将进酒”本为汉代乐府的曲名。
“将”字读作qiāng,意指“请”或“愿”。
在《诗经·卫风·氓》中,“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便是一个“将”字用作“请”或“愿”的例证。
“将进酒”作为乐府的一个传统主题,其含义类似于“劝酒歌”,通常描绘的是畅饮欢歌时的心境。
解题
劝酒辞:应朗读得畅快淋漓,展现诗人豪放不拘的气质,此诗意境雄伟,且情感波动强烈,因此同学们在朗诵时需随着诗人情绪的转变,适时调整语调与节奏,努力重现诗人的风采。
吟诵指导
恣 ( )
欢谑( )
沽酒( )
斟酌( )
千金裘( )

xuè

zhuó
qiú
将进酒( )
金樽( )
烹羊( )
岑夫子( )
馔玉( )
qiāng
zūn
pēng
cén
zhuàn
字音、字词
课文研读

文章标题为《将进酒》,通过注解,辨识出是谁邀请谁共饮?谁主持了这场聚会?
李白邀请岑勋和元丹丘共饮,而元丹丘正是宴席的东道主。
1.劝谁喝酒
译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是否目睹了那黄河之水,如滚滚洪流从天际倾泻而下,波澜壮阔地直冲东海,一去不复返?你是否在高堂的明镜前,感慨自己已生华发,昔日的满头乌丝在岁月的洗礼下,如今已成霜白?
讨论这几句诗的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起兴——李白与友人畅饮欢聚,颍阳靠近黄河。
比喻——将黄河的流逝比作青春的逝去,难以再次拥有
反衬——用黄河的壮丽不朽映照出生命的微不足道
夸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岁月匆匆,生命易逝。
黄河水----不会留
明镜映青丝---终成银丝
人生短促
悲壮
思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酒杯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得意之时,人生应尽情欢笑,切勿让金杯空对皎洁月光。
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便黄金万两一朝散尽,亦可重新赚取。
烹羊宰牛,我们暂且享乐,痛饮三百杯亦不嫌多!
译文
思考
此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①面对短暂的人生,我们更应尽情享受欢乐。
②悲伤又有何用?既然此处不如意,就应寻找其他寄托。朋友聚首,正好畅饮欢歌,把握当下,享受此刻的美酒。

情感转悲为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在这些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所展现的极度自信、豁达和豪迈。除了自信,李白的深沉无奈也映入眼帘。
在742年,即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召唤,前往京城。他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临,迅速返回南陵家中与家人告别,并赋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前,李白曾短暂访问长安,但未获得重用。因此,这次玄宗的召唤对他而言,是展示才华的良机。然而,抵达京城后,他仅被授予翰林供奉职位,未得到充分的重用。几年后,他被礼貌地遣返长安,即744年的“赐金放还”。在朋友们为他送行时,李白满怀不满地创作了《行路难》,其中包含这样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他坚信理想终将实现的决心。随后,他开始游历山东,并创作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总结了在长安的两三年生活,并得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结论。
那么,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首诗是哪一年的作品呢?是公元752年,距离李白被“赐金放还”已有八年。那时的李白,尽管已无望被重用,但内心仍怀揣着希望之火。因此,“欢”字背后,隐藏着无奈和未被赏识的辛酸。
介绍背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岑夫子与丹丘生,速速举杯畅饮!切勿停杯。
我将为二位献上一曲,敬请侧耳倾听。
译文
思考
此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李白在酒意渐浓中逐渐寻回了本真,在畅饮至兴头上时,他招引伙伴们畅所欲言,不仅自斟自饮,还鼓励朋友们一同畅饮。这也清晰地揭示了“将进酒”这一标题的含义,即是一首劝酒的曲。

情感从欢乐变为狂热
诗人连续运用了四个三字短句,这不仅避免了诗歌节奏的单一性,还加速了其韵律,甚至赋予了诗歌一种逼人的气势,加快了其旋律,显露出诗人此刻情绪的极度激动。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享受美妙音乐与佳肴的奢侈生活固然宝贵,但更愿沉溺于美酒之中,不愿自醉中苏醒。自古圣人皆寂寞,唯有酒徒能留芳名。昔日陈王曹植于平乐观设宴,豪饮斗酒十千,令宾主尽欢。
译文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这是仕途挫折,抱负未展的激愤之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真的在羡慕饮酒者,还是别有深意?
另有所指。
李白借助个人经历,联想到历史,以孔子、孟子、屈原等历史圣贤未获重用的遭遇,自我安慰。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荒谬社会的愤怒讽刺和深刻反思。
思考
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情感从狂热变为愤怒
才思同样敏捷,同样遭遇他人的嫉妒与排斥。作者感慨自己如同曹植一般,遭受排挤,才华未得施展,抱负难以实现。这不仅是对往昔陈王宴乐的向往,也是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与抗议。
思考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些珍贵的五花马,昂贵的狐裘,唤出你的孩子,让他拿去换取美酒。我要与你共同消解这永恒的忧愁!主人啊,你为何言我囊中羞涩?只管购酒来,让我们尽情畅饮。
译文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花马,千金裘”这些人们梦寐以求的珍品,在李白看来却不如一杯佳酿,他眼中流露出的尽是轻蔑之意。
“呼儿将出换美酒”再次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感。
思考
2.李白是怎么劝人喝酒的?与一般人相比,他劝酒的方式有何不同?
【明确】
“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壮阔起兴,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破题,借 “陈王斗酒” 的典故烘托豪情,喊出 “会须一饮三百杯” 的狂言,最后以 “五花马换美酒” 的决绝姿态劝酒。与常人劝酒的客套或功利不同,他的劝酒是对生命短暂的呐喊、对自我价值的张扬,将饮酒升华为超越世俗的精神狂欢。
思考
如何理解“与尔同销万古愁?

情感从愤怒转变为忧愁
酒至兴头,本应是欢乐时光,但愁绪却愈发浓重。欢快仅能以酒来麻痹,短暂的愉悦亦被愁云所轻易打破。在放纵的酒宴中,诗人突感愁如影随形,时刻不离。
整首诗紧密围绕“酒”这一主题,情感波动剧烈:从悲壮到欢乐,从狂放到愤恨,再到癫狂和愁苦,所有这些情感均植根于一个“愁”字。
作者因忧愁而哀叹光阴飞逝,因忧愁而沉溺于酒宴欢愉,因忧愁而激昂愤慨,也因忧愁而放纵失态,展现了既有才华却未得赏识,同时又期盼得到重用的复杂矛盾情感。
它的外表是豪迈的,但其核心却是激愤的。
小结
李白的血液中流淌着儒家的教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李白终生的志向,也是他心中的梦想。然而,现实的残酷无情打破了李白的梦想,他转而沉溺于酒中,放声歌唱,陷入了无尽的忧愁。在诗篇中,他自诩为圣贤,借酒消愁,以酒为武器抵抗现实的污浊,以精神的自由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对李白而言,酒是灵感的源泉,忧愁是生命的本质,而狂放则是他的精神支柱。
同学们,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也会面临各种忧愁,我们是否能在忧伤中保持一份洒脱,一份旷达与豪情,以此来支撑我们生命的骨架呢?
总结
以“李白在我心中”为题撰写一篇文章。
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