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度建平中学高一第二学期5月阶段测试卷政治 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 本试卷标有“多选”的试题正确选项有2~3个,但不允许全选,未特别标注的选择性类试题,均只有1个正确选项2. 试卷共4页,请作答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予评分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共37分)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__________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_________政治制度。2.(多选题)某市人大常委会首创“党建+代表”工作模式,以人大代表乡村振兴联络站为平台,对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会商共议。自联络站设立以来,共收集30多条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社会民生以及村集体发展等多个方面,目前这些建议均已办结。建立人大代表乡村振兴联络站( )A.开创了思路,能完善新时代人大工作机制B.创新了方法,促进代表在闭会期间积极履职C.开拓了路径,推动了代表权力向基层延伸3.(多选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就如何疏通交通“堵点痛点”进行现场调查,向周边居民进行走访了解,并对当前城区交通秩序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优化交通拥堵点整治方案。作为新时代人大代表要( )A.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密切联系人民群众C.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努力为人民服务4.(单选题)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国家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就业扶贫、教育帮扶等手段帮助新疆各族人民脱贫。新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A.推动了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B.消除了新疆各民族间的差异C.实现了新疆同步富裕5.(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自治机关可以( )A.享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B.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C.同外国签订双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6.(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必须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B.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C.必须借鉴和套用西方三权分立制度7.(多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下列选项与这一表述契合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并征求意见B.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时,通过走访与基层群众进行交流C.杭州市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产生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8.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图。A.受监督 B.选举产生 C.组成有人对“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如下观点,请运用有关知识判断其合理与否。9.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人大的所有职责( )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共31分)某校辩论赛中,正方主张“人应当仰望星空”,强调理想、信念与精神追求对个人和社会的引领作用;反方主张“人应当脚踏实地”,强调务实行动、实践积累对目标实现的基础性作用。双方均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支撑观点。11.(单选题)辩论中“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争,本质上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12.(单选题)反方强调“脚踏实地”的合理性在于,其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3.(单选题)若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该辩题,最恰当的结论是( )A.双方观点根本对立,无法调和B.“仰望星空”是主要矛盾,决定人生方向C.二者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促进D.“脚踏实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事物性质14.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仰望星空”的哲学依据。(6分)15.为什么说“脚踏实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请结合认识论原理说明。(10分)16.综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青年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理想与实践的关系。(6分)三、多元共治: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共32分)上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上海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超大型城市治理之中,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持续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推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目前全市共建成5700多个人大代表“家、站、点”,设立了1100多个基层建议征集工作站、联系点,布设了500多个建议征集红色邮筒等。2022年1月1日起,《上海市数据条例》施行,作为国内首部省级人大制定的数据条例,把数据纳入法治的轨道,探索“数治”新范式,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2021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浦东新区探索“小快灵”立法实践,坚持急用先行、成熟优先,提升立法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17.(单选题)上海市政协为促进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打造人民城市建设上海样本,组织广泛调研、协商形成共识,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市政协( )A.优化执法管理 B.行使政府职能 C.独立行使检察权 D.履行参政议政职能18.(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上海城市社区居委会是我国( )A.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B.地方国家行政机关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基层政权组织机构19.(多选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上海市数据条例》,重点规定了公共数据的治理、开放和共享,重点规范了非公共数据的采集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重点规定”“重点规范”体现了(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C.解决问题需要重视抓住主要矛盾 D.坚持“重点论”,牵好“牛鼻子”20.上海坚持办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2024年5月“老年综合津贴”实施“免申即享”。此外,津贴领取渠道也有所拓宽,除了原有的敬老卡,此次还新增了社保卡,老年人可以选择任一渠道领取津贴。“老年综合津贴”属于( )A.社会保险 B.社会互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21.结合材料,论述发扬人民民主和推进法治建设对提升上海城市治理效能的必要性。要求:(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上海发扬人民民主和推进法治建设对提升上海城市治理效能的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3)可概括引用本主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共37分)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 (2×2=4分)2. AB (4分)3. BD (4分)4. A (3分)5. B (3分)6. B (3分)7. AB (4分)8. BCA (3×2=6分)9. 错误 (3分)10. 错误 (3分)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共31分)11. A (3分)12. B (3分)13. C (3分)14.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仰望星空)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1分);正确的意识推动社会发展(2分),如科学理论、远大目标引领人类进步(1分)。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2分),行动(脚踏实地)中获取真知(2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服务于实践(2分),理想需通过实践实现(2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标合理性需行动验证(2分)。16.坚持两点论:既要树立远大理想(仰望星空),又要立足实干(脚踏实地)(2分);把握重点论:根据发展阶段调整侧重(如青年时期以学习积累为主)(2分);促进矛盾转化:以实践推动理想现实化,以理想引领实践方向(2分)。三、多元共治: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共32分)17. D (3分)18. C (3分)19. ACD (3分)20. C (3分)21. 参考范文:提升城市治理效能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需要法治保障,上海在城市治理中充分发扬民主、推进法治建设,促进上海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上海在城市治理中充分发扬民主是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投身上海城市治理,促进提升上海城市治理效能的客观要求,上海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超大型城市治理之中,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建成相当数量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基层建议征集工作站、联系点等,不断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发挥人大制度、人民政协、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的作用,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彰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以更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城市治理,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新格局,构建起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促进提升上海城市治理效能。上海在城市治理中推进法治建设是为提升上海城市治理效能提供法治保障的客观要求,上海在城市治理中推进法治建设,《上海市数据条例》出台,把数据纳入法治的轨道,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探索上海城市治理“数治”新范式;浦东新区探索“小快灵”立法实践,(因地制宜,)提升立法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良法之治,以发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作用,发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的作用,提高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城市治理能力提供法治保障,促进提升上海城市治理效能。 (2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