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课时跟踪·分层训练学业考达标练选择题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1~3题。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 D.气温年较差小3.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解析】 第1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沙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故选D。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故选C。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等,故图示地貌景观形成于风力侵蚀。故选C。下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①地貌为(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C.海蚀崖 D.沙堤5.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解析】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故第4题选C,第5题选A。(2024·青岛市开学考试)读“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图中海岸地貌主要为( )A.海浪侵蚀地貌 B.海岸堆积地貌C.风力堆积地貌 D.雅丹地貌7.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C.沙滩 D.海蚀崖【解析】 第6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因此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B正确。与海浪侵蚀、风力堆积、雅丹地貌无关,A、C、D错误。故选B。第7题,风蚀蘑菇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的风蚀地貌,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风蚀蘑菇,B正确。海岸附近可以看到三角洲、沙滩、海蚀崖,A、C、D错误。故选B。选择考提升练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读图,回答8~10题。8.关于图示地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坚硬 B.地表植被覆盖少C.地貌季相变化明显 D.地表形态独特9.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C.地形 D.气候10.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解析】 第8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岩石比较坚硬,A正确;植被覆盖少,B正确;地貌季相变化不明显,C错误;风蚀地貌形态独特,D正确。C项符合题意,故选C。第9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风力作用显著,受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风蚀地貌。故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D正确。故选D。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植被覆盖少,多风蚀地貌,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气候相对湿润,A、B、D错误。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图示地点最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C正确。故选C。(2023·北京朝阳区模拟)在自然界,石头经常充当“被欺负”的角色,风霜雨雪、海浪冰冻会把看似坚硬的石头“啃”成“马蜂窝”。读“我国两处蜂窝石景观图”,完成11~12题。11.甲、乙两处地貌主要分布在( )A.甲—云贵高原 B.乙—东南沿海C.甲—黄土高原 D.乙—四川盆地12.乙处蜂窝石的形成,解释最恰当的是( )A.侵蚀强度的差异 B.岩石硬度的差异C.侵蚀时间的差异 D.沉积作用的差异【解析】 第11题,据图可知,甲图植被稀少,气候干旱,推断应该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乙图位于海岸地带,可以推断位于沿海地区,故选B。第12题,同一个地点,同一块岩石,侵蚀强度、侵蚀时间的差异不大,故A、C错误;同一块岩石也会存在硬度的差异,侵蚀作用下会导致蜂窝石的形成,故B正确;蜂窝石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不是沉积作用形成,故D错误。故选B。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 )A.冰斗、U形谷、角峰 B.U形谷、冰斗、角峰C.冰斗、角峰、U形谷 D.角峰、冰斗、U形谷14.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③地貌属于分布在山岳冰川的沉积地貌B.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大陆冰川C.①地貌是两侧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而成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解析】 第13题,冰斗是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读图可知,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角峰、冰斗和U形谷,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4题,③为U形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A错误;②为冰斗,应出现在山岳冰川,B错误;①为角峰,是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C错误;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被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D正确。故选D。碧海、蓝天、椰子树、沙滩……人们被海边美景深深吸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沿海景观图。据此回答15~16题。15.沙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16.沙滩广阔的地方( )A.多基岩海岸B.是海滨浴场的理想场所C.涨潮时不会被淹没D.落潮后海沙堆积【解析】 第15题,图中的沙滩分布在沿海地区,是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沙砾堆积而成的,C正确;海浪侵蚀多形成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A错误;流水侵蚀多形成沟谷、峡谷等地貌,B错误;流水堆积多形成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等地貌,D错误。故选C。第16题,基岩海岸易受海浪侵蚀形成各种海蚀地貌,不易形成沙滩,A错误;沙滩往往地势平缓,水质洁净,是海滨浴场的理想场所,B正确;涨潮时海水上涨,沙滩会被淹没,C错误;落潮后海沙会受潮流侵蚀,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17.下图为海蚀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海蚀地貌主要是受_海浪侵蚀__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A_海蚀穴__。A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_崩塌__,便形成B_海蚀崖__。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A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C_海蚀拱桥__。C顶部崩塌,可能形成D_海蚀柱__。(2)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_海积地貌__。(3)位于海南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类似于_D__。(填字母)【解析】 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第(1)题,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如图中A。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陡壁悬崖,便形成海蚀崖,如图中B。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则形成海蚀拱桥,如图中C。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如图中D。第(2)题,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海积地貌。第(3)题,海南的“南天一柱”是由地壳的运动加上海水的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是海蚀柱,类似于D。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标导读 思维导图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各地貌分布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区域认知)2.分析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综合思维)3.运用视频、景观图片等资料,识别相关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点。(人地协调观)●情境导学如果沙漠中出现绿洲,人们并不感到稀奇,但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季风区尤其水域附近出现高大的沙丘,生长仙人掌、野菠菜,会引起人们无尽遐想,无不为自然的力量惊叹。这些沙丘或沙地总体面积较小,称为“迷你沙漠”,也被沙漠学家称为“飞来沙漠”。它们究竟从何而来?提示:“迷你沙漠”的形成实际就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风沙化,当气流(风)作用于沙质地表时所产生的风蚀、风沙流、风沙沉积、沙丘前移和粉尘吹扬等地质地貌过程。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风沙地貌1.形成:在干旱地区,以_______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2.我国风沙地貌的分布(1)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区。(2)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_______湖岸和海岸也有分布。3.主要类型风蚀地貌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等地貌风积地貌 分为固定沙丘和_______沙丘。_________沙丘较为常见风力西北沙质雅丹流动新月形1(1)植被对沙丘有什么作用?(2)沙丘是不是只分布在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3)新月形沙丘背风坡自上到下沙粒的粒径有何变化?提示:(1)植被能对沙丘起到固定作用,如果没有植被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形成流动沙丘。(2)不是,湿润地区的河流附近、海边或者湖边等地区也可能会形成沙丘。(3)新月形沙丘背风坡自上到下沙粒的粒径由小到大。?海岸地貌类型 地貌景观 景观特点海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_______海蚀穴、海蚀_______、海蚀柱 海蚀崖:高出海面的_______海蚀平台:微微向_____倾斜的平台海积地貌 海滩(砾滩、沙滩、_____滩) 海滩:地势_______,滩面广阔沙坝、沙嘴、潟湖等 沙坝:伸入海中的长条形沙垄平台拱桥陡崖海泥平坦2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提示: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1.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2.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3.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4.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5.波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较为明显。(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解读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其中一斜坡两侧形成接近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左图为新月形沙丘景观图,右图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线示意图。任务一 风沙地貌●问题探究问题1.在图中画出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并指出该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提示:西北地区。问题2.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提示: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而较陡;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问题3.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新月形沙丘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并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提示:基本条件:丰富的沙源;地表缺乏植被;相对单一的风向。形成原因:在风挟带大量沙粒运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风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归纳提升1.风沙地貌风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2.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所示。3.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的对比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风蚀地貌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风蚀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风蚀地貌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雅丹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形沙丘 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尖角(翼)。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知识拓展:水岸沙丘形成条件(1)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泥沙出露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2)沙丘形成的物质来源——泥沙,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堆积。(3)沙丘形成的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1.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貌为( )A.流水堆积地貌 B.风蚀地貌C.冰川堆积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典例剖析(2)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解析】 第(1)题,图示地貌为沙丘,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故选D。第(2)题,沙丘的缓坡一侧为迎风坡,迎风坡位于西南方向,因此该地盛行西南风。故选C。●对点训练1.“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在河湖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1)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A.风 B.海浪C.流水 D.生物(2)该图片最可能拍摄于( )A.西欧平原 B.甘肃敦煌C.云南大理 D.亚马孙平原【解析】 第(1)题,雅丹地貌多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因素是风。故选A。第(2)题,风蚀地貌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选项中的四地只有甘肃敦煌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西欧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云南大理和亚马孙平原降水也较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情境解读英国南部的英吉利海峡,长约560 km,是英国最壮观的海岸线,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自然景观之一。该地区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地理特性,展现了多种多样的海岸地貌。如图为该海峡著名景点杜德尔门(海蚀拱桥)景观图,弯月形海滩漂亮迷人,如童话中的仙境。任务二 海岸地貌●问题探究问题1.图中海滩属于哪类地貌类型?提示:海岸堆积地貌。问题2.杜德尔门未来可能会演化成哪些海岸地貌?提示:海蚀拱桥坍塌后,前端孤立为海蚀柱;与陆地连为一体的岩石陡壁成为海蚀崖;海水不断侵蚀,发展为向海洋一侧倾斜的海蚀平台。●归纳提升1.海岸地貌的类型主要地貌 地貌特征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海蚀穴 波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断续续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地貌 地貌特征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似拱桥海蚀柱 海蚀崖后退过程中,抗侵蚀能力强的部分残留下来形成的柱状体海岸堆积地貌 海滩 海浪抵达海岸时,挟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的海岸。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沙坝 大致与海岸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离岸堤 沙坝露出海面形成的沙堤沙嘴 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2.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知识拓展:冰川地貌(1)分布: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或中低纬度高山地区。(2)主要类型类型 特点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冰川槽谷(“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2.(2022·浙江7月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题。材料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略图,图2和图3分别是某学生在浙江南麂岛、福建平潭岛旅游考察时拍摄的海岸地貌景观照片。●典例剖析景观照片中,可观察到的海蚀地貌有A_________和B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海积地貌有C_____________(填地貌名称)。请将判断出的海岸地貌类型对应的字母在图上适当的位置正确标注出来,并任选其中一种地貌类型,从地貌形态和物质组成角度描述其特征。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蚀崖海蚀柱(A,B可互换)沙滩或海滩图上标注略。海蚀崖:坡度陡峭,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蚀柱:柱状,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沙滩或海滩:较为平坦,由砂砾组成。【解析】 海岸地貌一般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景观照片中,图2主要为海蚀地貌,图中明显可见海蚀崖和海蚀柱,图3为海积地貌,图中明显可见海滩或沙滩。海蚀崖:坡度陡峭,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蚀柱:柱状,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沙滩或海滩:较为平坦,由砂砾组成。●对点训练2.(2024·大庆高一检测)下图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2)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 B.海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解析】 第(1)题,由于岩性、构造差异,海浪侵蚀形成不规则海岸,形成海蚀崖,在海蚀崖与高潮海面接触处,常有海蚀穴形成;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①是海蚀穴形成前,④是形成海蚀穴,②③海蚀穴垮塌并形成海蚀柱,③图中海蚀柱比②图中的海蚀柱体积小且更形象,因此②在③之前。因此,“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③。故选C。第(2)题,由上题可知,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与海水堆积关系较小。法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故选A。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如图为新月形移动沙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南风C.东南风 D.北风2.下图中,表示甲到丁的剖面示意图的是( )【解析】 第1题,沙丘所在地盛行风的风向较为固定,沙丘的迎风坡一般都较缓,背风坡较陡。据此结合图示的指向标分析可知,该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东南风。故选C。第2题,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甲到丁的剖面实际上是指从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地带到背风地带的剖面,该类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顶部最陡;盛行风挟带沙源遇到灌丛等阻碍物时会堆积,故沙源会在风力遇阻前缘最先堆积。故选D。(2024·重庆高一检测)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看似干旱却蕴藏着几百个湖泊。每天中午到下午,沿着沙丘向上,风吹沙起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观——“太阳风”。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太阳风”景观。据此完成3~4题。3.巴丹吉林沙漠“太阳风”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沙漠植被稀疏,沙尘暴多发B.地处迎风坡,气流抬升C.受太阳活动影响大D.湖泊与附近沙丘气温差异4.夏季科考人员在该沙漠考察时,感受到白天酷热难耐,晚上却很凉爽,主要原因是( )①白天地面辐射弱,损失能量少②白天地面升温快,地面辐射强③夜晚大气逆辐射强④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丹吉林沙漠虽然干旱,但是分布着许多湖泊,受水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相反,湖泊湖面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是从湖区吹向陆地,形成“湖风”。风沿着沙丘向上吹,吹起沙尘,形成了特殊景观——“太阳风”。故选D。第4题,①白天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强,故①错误;②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温度高,地面辐射强,故②正确;③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故③错误;④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④正确。故选D。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其海岸常被称为“象鼻海岸”。读图,完成5~6题。5.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6.“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三角洲B.福建沿海(多岩石)C.海河入海口D.江苏沿海(多滩涂)【解析】 第5题,结合图可知,“象鼻海岸”深入海洋,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故选D。第6题,长江三角洲、海河入海口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福建沿海多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象鼻海岸”的地貌;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广布,以沉积作用为主。故选B。7.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面部分新疆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描述图中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景观特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_______(外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外力_______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外力_______的结果。【解析】 第(1)题,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即可,从形态、结构等方面读取两种地貌的景观特征。第(2)题,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位于干旱地区,故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只不过由于风速的不同,导致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不同。风力较大的地区表现为侵蚀作用,风力较小的地区表现为堆积作用。雅丹地貌:大片高出地表的土(山)丘、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有层理结构。沙丘地貌: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风力侵蚀堆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