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资源简介

2.1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年初至2025年3月,山东诸城市林家村镇武某等3人在130.64亩土地上非法开采,导致土地资源受损,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说明( )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②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规律性,要实事求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别的把握,无论那一点都离不开人类的医生,这说明( )
①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某些功能上是可以替代人类的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始终不具有独立意识
③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却不如人类的情感丰富细腻
④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但很多方面可以超越人类思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过,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这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②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③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④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蛇年春晚上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并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从哲学角度,这表明,音乐对人的疗愈作用(  )
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离不开物质的载体和生理基础
③触及灵魂深处,超越了物质层面 ④源于音乐内容所具有的物质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A.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不受任何条件制约
B.意识都能够如实反映客观存在
C.人脑可以自行产生意识并反作用于客观存在
D.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漫画《奶茶的印象》寓意的是( )
①“印象”是奶茶刺激人脑后留下的客观实在
②“印象”是奶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后的结果
③奶茶的自身属性是“清甜芳香”的客观内容
④人脑分泌的多巴胺是“印象”产生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根据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 )
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演化里,跳动着生命有序变化的韵律与节奏。陆机《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在中国文人眼里,季节和物候变化映射着五光十色的生命情态和思想哲理。下列对材料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思想哲理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②在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能获得思想哲理
③人类的哲思情感决定着季节和物候变化
④敬畏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方言词汇学致力于研究方言中词语及其指代事物的关系。在方言世界里,“名堂”一词,在某些地区表示“花样、道理”,在另一些地区则意为“成就、结果”;同是“玉米”,各地又有“苞谷”“棒子”“玉蜀黍”等不同叫法。这种名实关系的复杂性,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这表明( )
①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方式各有特色
②方言词汇学研究无法绕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
③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其形式与内容完全由地理环境决定
④探究方言名实关系是为了实现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相契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阿西莫夫经典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中,两个喝得醉醺醺的“程序猿”向人工智能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使宇宙的总熵大幅降低?”“数据不足,无法作答。”人工智能未能在第一时间解答这个问题。尽管在小说的最后,这个仿若翻版ChatGPT的人工智能在时间的尽头交出了答卷,但贯穿整个宇宙生命的过程中,它始终都在做一件事:收集数据。由此可知( )
①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脑的全部工作   ②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模仿能力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的物化,并非思维本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地从月球背面采集了样品,并顺利返回地球。这次任务带回了1935.3克的月球样品,科学家们通过这些样品发现了月球背面较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发现说明(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
②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在脑科学研究中,脑机接口是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这项技术通过获取、解码脑信号,将用户的意图指令传输到外部设备上,用于替代或补充人类的外周功能,比如说通过意念控制假肢、移动光标,甚至玩游戏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表明,人类意识( )
①能够被具有意念的智能机器所代替
②能通过智能机器实现具象化现实化
③可以通过设备延伸意识器官的功能
④能够超越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限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年6月24日,据《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瑞典科学家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在宇宙大爆炸后4.6亿年的一个星系中发现了球状星团。这可能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圆球状星团,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早期宇宙中星系的形成。这一重要发现表明( )
①客观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③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④世界的本原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习近平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即“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化”的重要论断( )
①印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的结果
④属于主观范畴,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这主要是基于( )
①自然界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性
③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无能为力
④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实践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DeepSeek是一款由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还能辅助写代码、整理资料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下列对人工智能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人工智能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可以产生人的意识
②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意识
③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有利于人类认识能力发展
④人工智能可模拟人的思维的部分功能,替代人类某些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幼儿园师资、超前教育、教育资源普惠公平等学前教育领域突出的问题,《学前教育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办好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引。
相关专家认为,《学前教育法》填补了我国学前教育法律领域的空白,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具权威性的法律依循和有力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为什么要制定《学前教育法》。
18.材料一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产生与发展的神话传说。比如中国有“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星辰大海、山川湖泊,当然也有看不见的磁场、引力、紫外线等。
材料二 现代天文学证明,地球、太阳系以及整个宇宙中的各种天体都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史,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在约47亿年前形成,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生命科学也证明,各种生命包括人类都有其诞生过程,构成生命的细胞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这些神话传说可信吗?这些山川湖泊与磁场等有何共同属性?
(2)结合材料二,从天文学和生命科学的证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9.西班牙和挪威两个欧洲国家的首相在访华期间,中西签署了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协议,中挪发表了关于建立绿色转型对话的联合声明。这向国际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深化和拓展绿色合作是中欧双方的共同意愿。中欧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各具优势。中国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正为全球提供从电动汽车到清洁能源的有效解决方案。而欧洲在绿色金融和政策上的丰富实践,可以为这一合作提供经验支持。两者优势互补,通过在绿色技术、政策和创新上的合作,中欧将共同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创造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
全球气候问题不是某一地区或国家可以独自解决的,跨国合作与技术共享是全球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当前,在全球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中欧加强绿色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更将有力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中欧加强绿色合作的必要性。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耕地保护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来考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修山、保水、育林、整田…山东省临沂市在其辖区内实施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沂南县孙祖镇西高庄村迎来了美丽蝶变---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截至目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对优化工程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提升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说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好重大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结合材料,运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当前改革局面的认识。
《2.1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D C B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B D A
1.A
【详解】①:材料中武某等3人的非法开采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土地资源受损和生态环境破坏。这恰恰说明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①正确。
②:武某等3人因非法开采而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即土地资源受损和生态环境破坏。这证明了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后果,②正确。
③:自然规律的存在和作用并不依赖于人的理念,无论人的理念是否正确,自然规律都会按照其固有的方式发挥作用,③错误。
④:材料中的案例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A
【详解】①:材料表明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等某些功能方面表现出色,是人脑的延伸,在这些特定功能上替代人类进行工作,①说法正确。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人工智能只是按照人类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它不具备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无法产生意识,②说法正确。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根据一定的算法和程序开发出来的工具,不具备情感等意识相,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它是按照人类编写的程序运行的。虽然在某些数据处理等方面有优势,但它不能超越人类思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B
【详解】①:莫言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生活紧密相连,艺术风格受多种民间艺术影响,这表明意识反映客观存在不是单一的,而艺术风格又融入了民间艺术元素,说明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①正确。
②: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而不是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错误。
③:莫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作作品,其作品风格受他个人成长环境(家乡文化等)影响,说明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存在的反映可能不同,莫言凭借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以及对家乡文化的独特理解来进行文学创作,③正确。
④: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意识是否与客观存在相符合,而不是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错误。
故本题选B。
4.C
【详解】①:设问强调音乐的疗愈作用,而不是音乐的产生,①不符合题意。
②:音乐通过调节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起到疗愈作用,离不开物质载体和人的生理基础,②符合题意。
③:蛇年春晚上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并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音乐对人有治愈作用,但不能超越物质层面,③说法错误。
④:音乐能引发共鸣,源于音乐反映了听众的生活实践,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D
【详解】A: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形式具有主观性,但也并不是人完全自由选择的,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受任何条件制约说法错误,A错误。
B:意识具有能动性,且有正确错误之分,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B错误。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C错误。
D: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说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正确。
故本题选D。
6.C
【详解】①:“印象”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不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依赖于物质,但不是客观实在本身,①错误。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印象”作为人对奶茶的一种意识,是奶茶这一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经过加工改造后的结果,②正确。
③:“清甜芳香”是人们对奶茶的一种感觉印象,属于意识,这种意识内容来源于奶茶自身的属性,表明奶茶的自身属性是“清甜芳香”这一意识的客观内容,③正确。
④: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漫画强调对奶茶的印象是对奶茶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强调人脑分泌的多巴胺是“印象”产生的生理基础,④排除。
故本题选C。
7.B
【详解】①: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即客观实在性。而题干中提到的 “暗能量”“暗物质”“正常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并非物质的这种抽象的基本属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哲学上的物质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简单总和,而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题干中的这些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概念,②不符合题意。
③:无论是暗能量、暗物质还是“正常”物质,它们都存在于统一的物质世界之中,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符合题意。
④:科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存在暗能量、暗物质和“正常”物质,说明这些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C
【详解】①:思想哲理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①错误。
②:“在中国文人眼里,季节和物候变化映射着五光十色的生命情态和思想哲理”,这说明在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中能获得思想哲理,②正确。
③:季节和物候变化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人类的哲思情感不能决定季节和物候变化,人类的哲思情感决定着季节和物候变化表述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③错误。
④: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演化有其自身的韵律与节奏,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敬畏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④正确。
故本题选C。
9.D
【详解】①: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方式(如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是哲学的根本立场,具体学科研究可能隐含不同立场,但题干未提及不同领域“解决方式各有特色”,且具体学科本身不直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方言词汇学研究方言中词语及其指代事物的关系,其中词语属于思维范畴,指代的事物属于存在范畴,所以方言词汇学研究无法绕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②正确。
③:语言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因素影响,地理环境并非唯一决定因素,③错误。
④:人们探究方言名实关系,是为了准确把握方言中词语与所指代事物的对应关系,让人们的主观认知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际,体现主观与客观相契合的唯物主义认识论,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②④: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模拟人脑意识,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作为一种工具,是人的智能的物化,能收集数据,不能自行解决问题,因此并非思维本身,②④正确。
①:人工智能是人发明的工具,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工作,但不能完全替代人脑,①错误。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①:科学家们通过1935.3克的月球样品发现了月球背面较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发现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①正确。
②: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地从月球背面采集了样品,并顺利返回地球。这次任务带回了1935.3克的月球样品,这一发现说明自然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正确。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题意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可以存在,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①:人类意识不能被机器所代替,①说法错误。
②③:脑机接口这项技术通过获取、解码脑信号,将用户的意图指令传输到外部设备上,用于替代或补充人类的外周功能,比如说通过意念控制假肢、移动光标,甚至玩游戏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表明,人类意识能通过设备从而延伸意识器官的功能,通过智能机器实现具象化现实化,②③符合题意。
④:意识不能超越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限制,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发现早期宇宙中的球状星团,证明了宇宙在未被人直接观测时仍客观存在,体现了客观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①正确。
②: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但题干未直接涉及对这一问题的讨论,②排除。
③: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正确揭示了早期宇宙的星系形成规律,说明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二者具有同一性,③正确。
④:题干未体现世界本原问题与生活相关,而是侧重科学发现对理解宇宙物质性的意义,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现代化的论断,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的结果,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理论在与时俱进,不涉及现代化理论如何产生,②排除。
④:论断属于主观范畴,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5.D
【详解】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
②④: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这主要是基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性,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实践的前提,②④正确。
③:在自然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错 误。
故本题选D。
16.A
【详解】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只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不能产生人的意识,所以“人工智能可以产生人的意识”这一表述错误,①错误但符合题意。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这里表述成“大脑”有误,所以②错误但符合题意。
③: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能够辅助人类完成很多工作,有利于人类认识能力发展,这是正确的表述,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④: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思维的部分功能,替代人类某些活动,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表述,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了解决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制定《学前教育法》。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前教育法》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分析】背景素材: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考点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哲学与文化》的知识,问题指向“为什么要制定《学前教育法》”,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然后运用上述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学前教育领域突出的问题,《学前教育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角度分析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有效信息②:《学前教育法》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具权威性的法律依循和有力法治保障→可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1)不可信。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这些神灵,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整个世界是由客观物质组成的。山川湖泊与磁场等都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2)天文学和生命科学证明了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分析】背景素材:神话传说可信吗?天文学和生命科学证明各种生命的产生
考点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简单说明类主观题,运用哲学的知识,从自然界的物质性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产生与发展的神话传说→可联系整个世界是由客观物质组成的,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这些神灵,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有效信息②:山川湖泊与磁场等共同属性→可联系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说明类主观题,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从自然界的物质性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现代天文学证明,地球、太阳系以及整个宇宙中的各种天体都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史, 太阳系是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生命科学也证明,各种生命包括人类都有其诞生过程,构成生命的细胞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可联系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有效信息②:天文学和生命科学的证明中能得出结论→可联系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自然界是物质的,全球面临的气候等环境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各国共同应对,中欧加强绿色合作是顺应自然规律、应对自然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中欧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各具优势,合作可促进各自发展,这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性要求。
③物质决定意识,中欧加强绿色合作的意愿基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客观形势。
【分析】背景素材:中欧加强绿色合作
考点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从世界的物质性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全球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可联系自然界是物质的,全球面临的气候等环境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有效信息②:中欧共同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创造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可联系中欧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各具优势,合作可促进各自发展,这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性要求。
有效信息③:深化和拓展绿色合作是中欧双方的共同意愿→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中欧加强绿色合作的意愿基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客观形势。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这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分析】背景素材:第34个全国土地日
考点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需要调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从必要性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可联系教材知识“自然界的物质性”作答,写出自然界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键词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耕地保护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来考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可联系教材知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的方法论”作答,说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1.
①社会是一个物质体系。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有着诸多客观要素。多点突破、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是系统把握诸多客观要素的体现。
③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有利于促进我国稳步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当前的改革局面
考点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设问要求谈谈对我国当前改革局面的认识,需要调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可联系社会是一个物质体系。
关键词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联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关键词③: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可联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