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是广东海丰人,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2021年被追授为“时代楷模”。他的一生始终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以身许国,科技报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bǎng yàng和骄傲。我们要学习他虽然学识渊博却始终保持谦逊的质朴;学习他即使取得了令人qīn pèi的成就,也始终保持低调淡泊的伟大品格;学习他jū gōng-jìn cuì的奉献精神、心无旁骛的研究精神、面对困难从不退缩的进取精神。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辈遗志,为祖国的明天奉献青春的力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bǎng yàng( ) (2)qīn pèi( )
(3)jū gōng-jìn cuì( )
2.结合语境,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骄傲 B.谦逊
C.心无旁骛 D.退缩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继承红色基因,传承先辈遗志,为祖国的明天奉献青春的力量。
B.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辈遗志,为祖国的明天贡献青春的力量。
C.我们要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明天奉献青春的力量。
D.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辈遗志,为祖国的明天奉献青春的活力。
4.选出引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授予官职叫“拜”,贬官叫“谪”或“左迁”。
B.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C.鲁迅先生的确说过:“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这句话,但不能成为你迟交甚至
不交作文的借口。”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5.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③⑤①⑥④② B.③⑥④②⑤① C.⑤④①⑥②③ D.⑤①④⑥②③
6.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4)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5)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6)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及大无畏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通过描写交往人物不俗从而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骆驼祥子》,感悟名著魅力。
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是谁,其中能体现“圣人”对祥子关照的一件事是什么?
8.七年级(1) 班准备以“天下家国”为主题展开一次实践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和实践调查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围绕活动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的名称。
示例:爱国诗词朗诵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同学们推荐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50字左右)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尤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9.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与末句“身在最高层”形成呼应。
B.乙诗句以听觉形象补充了首句的视觉形象,渲染出潼关一带独有的氛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C,甲第二句用虚写手法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展现出诗人蓬勃的朝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乙诗第三句不说水之奔腾,而说其“尤嫌束”;末句不说山之巍峨,而说其“不解平”。运用夸张手法把山水写活了。
10、结合甲、乙两诗,简要概括两位作者在面对人生阻碍时态度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镕 B.欲印/若止印三二本
C.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 D.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凡制火药,牙硝、盆硝功用皆同。凡取硝制药,少者用新瓦焙①,多者用土釜焙,潮气一干,即取研末。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凡硝配定何②药分两③入黄④同研木灰则从后增入。凡硝既焙之后,经久潮性复生。使⑤用⑥巨炮,多从⑦临期装载也。
(选自《天工开物·佳兵》)
[注释]①焙(bèi):用微火烘烤。②何:某种。③分两:分量,轻重。④黄:指硫黄。⑤使:假设,如果。⑥用:介词,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⑦从:采取,按照。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即取研末( )
(2)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 )
(3)相激火生( )
1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凡 硝 配 定 何 药 分 两 入 黄 同 研 木 灰 则 从 后 增 入
15. 班级里竞选“代言人”的角色,向同学们推介活板印刷、火药这些伟大发明。小语介绍了活板印刷的显著特征,小文介绍了火药制作的工艺流程,请把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1)小语说:活板印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2)小文说:火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工艺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6. 本文描写紫藤萝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17. 分析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8. 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榆树情深
孙元发
①北运河岸边的故乡,榆树是很常见的树种。庄稼人与榆树的故事,往往是从一个甜丝丝的春天开始。
②故乡的春天短暂。于是,这个季节里都要露一面的各种花就你追我赶地跑来绽放,没几天,又急匆匆“花谢花飞花满天”了。榆树开花是个例外,花期长达三个月呢!又薄又圆的榆钱儿就是榆树花,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圆滚滚的榆钱儿缀在还没长出绿叶的树枝上,一朵朵,一簇簇,挤挤挨挨,条条树枝就像挂满了片片透明的碧玉,在斑驳的阳光中熠熠生辉。春天里,与亮眼的桃花、杏花、梨花相比,榆钱儿的颜色太低调。
③榆钱儿颜色不鲜艳,但它可是春天里的宝贝。香甜清香的榆钱儿,在丰年里,可以让人们尝鲜解馋;在荒年里能充饥,让人活命。
④小时候,粮食不够吃,春天里总是青黄不接,好在榆钱儿很快就下来了。孩子们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咔嚓、咔嚓”就把长满榆钱儿的树枝掰断,扔下来,树下一群人高高举起手,紧盯着树上,随时准备接住。从树枝上撸下榆钱儿,洗净了,掺到玉米面里蒸窝头、贴饼子或打烀饼,香甜可口。榆钱儿生吃、凉拌、煮粥、做馅儿都可以。有了它,缺粮食的庄稼人就能填饱肚子。
⑤花期一过,成熟干透了的黄白色榆钱儿就能随风飘到故乡任何一个地方,堤岸上、屋后面、水塘边,甚至房顶上、墙头上,只要遇上水和一丁点儿土,它就能生根发芽。一不留神,三两年以后,小树苗就疯长成小孩儿胳膊粗的榆树,也能像模像样结出一树的榆钱儿。
⑥经过几个月的光合作用,秋天的榆树叶中蕴含了大量蛋白质,是做猪饲料的好东西。村里几乎家家养猪,野菜拌上一些糠麸就是猪食,如果再加进一些剁碎的榆树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为树叶中富含粗蛋白,猪食就格外黏稠香甜,那堪称是肥猪们的美味佳肴了。
⑦撸榆树叶是一件充满风险的活儿,背着小筐儿赤脚爬上树叶茂密的高处,一只手攀牢了树枝,一只手撸下树叶放进小筐儿,装满了,再小心翼翼地溜下树——摔下来或者大腿被树皮擦破了是常有的事。
⑧榆树能长到二十多米高,胸径可达一米,树干直立挺拔,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强度适中,应用范围广泛,做农具、家具或作建房的木材用都可以。过去故乡农村盖房讲究用榆木柁、杨木檩,房顶子上的所有重量都压在作为大梁的房柁上。故乡所产的木材里,也只有榆木能担此重任。
⑨榆木也可制作门窗家具,但费时费力。上小学时,家里新盖的房子卧室一直没门,父亲倒腾出一架家里传承了一百多年的老榆木房柁,叫来了会木匠活的老舅和二姐夫。俩人一看这木材,就紧皱眉头,苦笑着告诉父亲:这木头太硬,备好磨刀石,您得帮着我们勤磨凿子和刨刃子。
⑩现在故乡已经很少有人种植榆树了,说是因为它容易长一种模样恶心且气味怪异的肉虫子。但是,我觉得人们还是因为榆树长得太慢,成材时间过长,才放弃了它。现在都种“速生杨”,即那种没长几年就能伐倒了卖钱的大叶子杨树。
等待是幸福,也是一种修行。
(原文有改动)
19.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榆树在故乡人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0.选文②段对榆钱儿描写精彩,请结合加点词语加以赏析。
21.选文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榆钱儿颜色不鲜艳,但它可是春天里的宝贝。
22.选文④段画线句子的动作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孩子们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咔嚓、咔嚓”就把长满榆钱儿的树枝掰断,扔下来,树下一群人高高举起手,紧盯着树上,随时准备接住。
23. 阅读选文,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榆树”承载了作者哪些感情?
三、作文
2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你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这一天”也许让你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快乐,“这一天”也许留下了你抹不去的遗憾;但正是“这一天”,丰富了你的生命,让你至今难忘。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健康,立意正确,事件具体,内容充实。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不可避免,可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答案
1、(1)榜样(2)钦佩(3)鞠躬尽瘁 2.A 3.C 4.A 5.A 6.(1)昨夜见军帖 (2)闲敲棋子落灯花 (3)荡胸生曾云 (4)贾生才调更无伦(5)深林人不知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7.曹先生 示例: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8.2.(1)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书籍交流会
(2)示例:回望历史立志报国(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3)示例:大家好!弘扬爱国精神,加强民族自豪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让我们尽情抒发自己胸中的爱国热忱吧!
9.D
10、同: 面对人生阻碍时,两位作者的态度均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异: 甲诗作者主张要高瞻远瞩,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乙诗作者主张勇往直前、冲决罗网。
11、B
12、(1)(等到)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微熔化了,就用一块平板压在字面上,(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了。
(2)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13、(1)立即(或立刻、马上)(2)用(3)相互(或互相)
14.凡硝配定何药分两/入黄同研/木灰则从后增入
15.(1)“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2)首先微火烘烤至干,然后研成粉末,再加入硫磺研磨,再加入木炭灰,最后制成火药。
16.①引出下文,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引人止步;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7.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价值。
18.①“我”多付了老人买菜钱,他专门换硬币给“我”找零;②“我”在公益活动上看到老人匿名为山区孩子捐款,并与老人约定立冬找他买菜,却再没见到老人。
19、榆钱儿在丰年里让人们尝鲜解馋,在荒年里能充饥,让人活命;榆树叶中蕴含了大量蛋白质,是做猪饲料的好东西;应用范围广泛,做农具、家具或作建房的木材用都可以。
20.“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圆滚滚”三个叠词,富有音韵美,从质地、颜色、外形三个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榆钱儿的娇嫩、碧绿、圆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1.承上启下;突出了榆钱儿对庄稼人的重要。
22.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们采榆钱儿动作的敏捷利落、分工明确,表现了孩子们急切(喜悦)的心情;突出了孩子们对榆钱儿的渴望。
23.对榆树的赞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对现在很少种植榆树的惋惜;对故乡老榆树的怀念;对现代社会快节奏、追求短期利益的忧虑。 (三点即可)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