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荷塘旧事
那是我刚好念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叫来在城里念大学的舅舅,让他带我去乡下,到外祖母家去过暑假。
外祖母家居住的村子周围有四个大水塘。其中最美的一个便是村东北的野荷塘,塘中长满了荷花。又有人叫它“月牙泡”,因为它的形状像月牙。
白天,塘面在阳光下____绿光,在微风中____绿浪。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____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____
塘面上有块白水,荷叶在白水边形成一条弯曲的边缘线。我和村里的伙伴们经常来到这块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脱光了衣服,走过一段湿润的沙地,跳入清凉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有时,我们排成横队,有人喊一声,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这就是我们常玩的“狗刨比赛”。“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
____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无论怎样闹,决不能超越那道荷叶形成的绿色边缘线。可是,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刚学会几下“狗刨”时,我觉得有了水中自卫的本事,就满不在乎地冲破了那道绿线,到了荷叶丛中。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过了我的头顶。我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叫起来:“救命啊……”“咕噜”,一口水进了肚。我双脚够不着底,水还一个劲儿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儿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然而,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第三段的括号中。(填序号)
①漾着 ②点缀着 ③泛着
2.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荷塘发生的三件事,请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短文中有两处写到了小伙伴的“哈哈大笑”,第一次是打水仗时“哈哈大笑”,表现了他们   的心情;第二次是救作者后“哈哈大笑”,表现了小伙伴们   的特点。
4.短文既然主要写往事,为什么还要用大段文字描写荷塘的美丽景色?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作者生活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写孩子们在荷塘戏水作铺垫。
B.想要说明荷塘叫“月牙泡”的原因。
C.为了展现荷花和荷叶的美丽,表达人们喜爱荷花的情感。
5.作者为什么说“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了解了《安徒生童话》,我们再读读《格林童话》,从中认识一下可爱的大拇指汤姆吧!
大拇指汤姆
一天,魔法师默林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一个农夫热情地接待了他。默林发现虽然农夫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但因为结婚快二十年还没有孩子,过得不太愉快,就暗暗施展法力,让他们生了个跟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看里面是什么。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母亲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
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什么东西跑到我的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他连忙倒出工具袋里的东西转身跑了。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草上。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一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作食物叼走了。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了肚子里。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进了王宫。当厨娘剖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子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
有一天,国王让汤姆到宝库里去拿金银,给他的父母带去。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农夫和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6.汤姆经历了哪些危险?请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7.文中的汤姆是一个   、   、   的孩子。
8.汤姆一家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家人辛勤劳作,有温暖的大房子。
B.每月国王都送给他们一家很多珠宝。
C.善良的农夫夫妇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
D.魔法师默林为感谢他们一家,给了他们许多财宝。
9.下列是农夫夫妇为儿子感到骄傲的原因的是(  )
A.汤姆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
B.汤姆住在王宫里,和国王一起生活。
C.国王让汤姆每月给他们送去许多珠宝。
D.住在王宫里的汤姆每月都要回家给他们讲故事,逗他们开心。
10.读了这篇童话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1.童话充满神奇的想象。请结合短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觉得奇妙的地方。(选择两处来写即可)
科学的进步是无数人奉献一生的结果。正是有了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才创造了祖国今天的辉煌成就。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吧!
____
【材料一】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不少小行星是以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这是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共和国群星闪耀,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感受到他们守护的力量、激励的力量。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余年,直到她出现。为了一个使命,进行了千百次试验。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超越平凡,一生致力于中国“天眼”的建设。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书写了世界天文史上一段新的传奇。
【材料二】
他说: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这一“给”就“给”到了97岁。他就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手术室里,他拿着手术刀,镇定自若。分离、结扎、切除,动作干净利索。别人不敢做的手术,他敢做。有人说万一失败了会身败名裂,90多岁的吴院士说:“我的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2011年5月3日,第17606号小行星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被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12.给这两则材料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3.关于以上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在世界各国进行研究,将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南仁东是中国“天眼”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
C.吴孟超作为一名医生,从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他的眼里只有治病救人。
D.材料中的三个人物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所长,造福人类。
14.材料二抓住了人物的   、   等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吴孟超爷爷的伟大。小智为吴孟超爷爷写了一段颁奖辞,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七十多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因甘愿奉献自我而璀璨,因   而耀眼,因   。
15.选择材料中的一个人物,联系实际说说你想向他(她)学习什么。
对比阅读。
【文本一】
____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A处:____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选自《小英雄雨来》)
【文本二】
____
叶老师把张贴革命标语的任务交给了儿童团。
夜深人静,林森火和小庄、大宝等几个儿童团员,带着标语和糨糊,轻手轻脚地穿过大街小巷去张贴。大宝把标语涂好糨糊,刚伸手要贴,林森火一把拉住他,悄悄说:“要贴高一些。贴低了,别人容易看出是小孩子贴的。”他往墙根一蹲,让大宝站在他的肩膀上,往墙上贴,这下果然贴高了。
B处:____
第二天清早,大街上出现了很多显眼的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只是有些人不识字,对这些标语扫一眼便走了。林森火在标语底下摆开甘蔗摊,大声嚷嚷:“卖甘蔗咯!”他一边卖甘蔗,一边给大家读标语,群众都围上来了。
这时,过来一队反动派军队,用枪口对着林森火,张口就骂:“你这个不怕死的小共产党,大白天竟敢替共产党宣传!”林森火反驳说:“我只是一个卖甘蔗的,大家叫我念,我就给念念。”周围群众都说:“是大家让他念的,别冤枉孩子!”反动派想撕标语,却又够不到,又气又恼,只好走了。
天黑以后,儿童团员们牵着一条狗,来到反动派军队碉堡前面的山脚下。林森火带着标语、警告信,悄悄地转到碉堡后面。碉堡里的敌人已经睡了,外面只有两个哨兵。
到了约定时间,埋伏在前面山脚下的儿童团员,用石头打狗,狗“汪汪”一叫,两个哨兵心虚腿软,全力注视着前面的山脚。这时,林森火迅速地把标语和警告信贴在上面后,飞快地离开了。
第二天,反动派看见碉堡后墙上出现的标语和警告信,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这一张张革命标语,像匕首刺向敌人,使他们胆战心惊;像明灯照亮黑夜,使群众受到鼓舞。
(选自《少年英雄林森火》)
16.请给两个文本分别拟个小标题。
文本一:   
文本二:   
17.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文本一中把扁鼻子军官的手比作鹰的爪子,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恶。   
②文本一中“打个趔趄,后退几步”,表示当时雨来心里非常害怕。   
②文本二中林森火到标语下卖甘蔗是为了不动声色地宣传革命标语。   
18.读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请你找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②仿照上面的句子,选择一个情节将其描写具体。
A大宝贴标语 B林森火摆摊位
我选择:   。(填序号)我会写:   。
19.读文本一、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一处,作批注。
20.请根据两个文本的内容,把这两位小英雄收录到《小英雄档案册》里吧。
姓名:    英雄品质:    英雄事迹:    姓名:    英雄品质:    英雄事迹:   
课内外对比阅读。
【选文一】
海上日出(节选)
巴 金
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③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④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⑤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选文二】
三亚落日(节选)
王唯唯
①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②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____,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____,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____,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③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21.对比选文一的第②自然段和选文二的第②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感受作者是怎样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2.对比阅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一个   句,改成陈述句为: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
②“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这是一个   句,改成反问句为: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
23.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负着重荷似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升起的缓慢。
B.“冲破”和“跳出”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气概。
C.“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日出的喜爱之情。
D.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太阳还没升起时的景象。
24.读选文二,根据落日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并选择其中一处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A.跳水员那样
B.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C.饱饮了玫瑰酒似的
我选择 处,好处: 。
说起济南,人们就会想到趵突泉。只要去了济南,都会去一睹它的风采。连老舍先生都被它折服,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趵突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趵突泉(节选)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原来的三个。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有删改)
25.选文是按   的顺序来写趵突泉的,请你将路线补充完整。
济南西门外→   →   →出公园北门
26.泉的特点是:   、   、   。
27.下列句子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的一项是(  )
A.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
B.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
C.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
D.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28.如果给第3、4自然段分别配一幅画,请你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29.为什么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它一半的妩媚”?
30.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阳阳一家打算今年暑假去嵩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游玩。请你跟他一起饱览祖国名胜,完成练习吧。
【材料一】
中岳嵩山
①中岳嵩山,屹立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部,它“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②嵩山脚下有一个告成镇,古老的天文台就建在这里。三千多年前的周朝,这里设了“测景台”,用来观测天气。后来,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又在这里修了“观星台”,观测研究天文,编制了一部《授时历》。他的这部历法与公历相比,编成的时间要早三百多年,准确程度几乎一秒不差。
③嵩山南麓(lù)有一座嵩岳寺。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松柏苍翠。矗立在寺院中的嵩岳寺塔,特别 a.【____】。这座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4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塔:____。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塔除了塔顶以外,通身都是用小砖和黄泥粘(zhān)砌。砖既小又薄,却坚硬异常,历经一千多年,至今完好无损。前来参观的人们,无不为它高超的建筑水平而 b.【____】。
④嵩山有一段叫少室山,驰名中外的少林寺就建在少室山下。
⑤寺院的大门上,高悬着清朝康熙(xī)皇帝书写的“少林寺”三个大字。走进大门,是一条宽阔的甬道,道路两旁有珍贵的石刻碑林。穿过碑林,就是寺中的中心建筑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走过三大殿,告别方丈室,踏上十二级青石台阶,便可看到立雪亭和千佛殿。立雪亭内的神龛(kān)中,供奉着佛教“初祖”达摩的铜质坐像。千佛殿内的墙壁上,绘有“五百罗汉”大型彩色壁画,画中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是我国庙宇壁画中的珍品。砖铺(pū)的地面上,有两排凹(āo)坑,据说是寺中僧人长期演练武功留下的足迹。
⑥少林武术c.【____】。现在,世界各地前来学习少林武术的人越来越多。
⑦嵩山除了观星台、嵩岳寺塔和少林寺外,还有雄伟壮丽的中岳庙、古代高等学府嵩阳书院和生长了一千多年的将军柏等名胜古迹。
⑧中岳嵩山,不仅是巍峨而秀美的风景胜地,而且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册。
【材料二】
嵩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导游图
(仅供做题时使用)
31.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a、b、c三处。
名冠天下 赞不绝口 引人瞩目
32.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嵩山的   、   和   。其中第②自然段中的“早三百多年”“几乎”让我感受到   。
33.根据材料一中嵩岳寺塔图示,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34.请结合两则材料完成以下练习。
①阳阳准备为一家人安排嵩山一日游,请你结合材料二,选择四个景点,按一定顺序帮他设计游玩路线。
②阳阳想给家人具体介绍他设计的游玩路线,请你帮阳阳根据上面的旅游路线,仿照材料一第⑤自然段,用上合适的动词,写一段文字,注意写清楚景点位置的变化。
《故乡的“水墨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让我们走近这幅画卷,去感受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
故乡的“水墨画”
吴建
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
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时常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进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了,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而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水墨画”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木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
35.故乡的“水墨画”指的是   。
36.“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这个季节指的是   。
37.①读短文第2自然段,想象画面,照样子,补全每幅图的名字。
38.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9.你对短文描写的哪一处情景最感兴趣?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③;①;②
2.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被救
3.开心;善良淳朴
4.A
5.因为荷塘承载着作者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性之善,因此成为作者心中永恒的温暖印记。
【答案】6.补锅匠的饭;卷到嘴里;当作食物叼走;吞到肚子里
7.可爱;调皮;孝顺
8.C
9.D
10.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能给人带来幸福。
11.①汤姆是魔法师默林施魔法,让农夫夫妇生下的;②汤姆跟大拇指差不多大,而且几年过去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答案】12.夜空中的“中国星”
13.A
14.动作;语言;救人无数;淡泊名利而夺目
15.南仁东,他将毕生奉献给科学事业,心无旁骛,勇攀科学高峰。我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答案】16.雨来宁死不屈;巧贴标语
17.正确;错误;正确
18.①抽、打、揪、咬、拧。②A;他先在标语上涂好糊,然后让林森火蹲在墙根下,他再拿着标语站在林森火的肩膀上往墙上贴,最后再用双手铺平摁结实
19.A处:这句话写出了雨来虽然遭到敌人的毒打,但他仍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
20.雨来;勇敢坚强;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敌人抓住,受到敌人的毒打,但仍表现得坚强不屈,严守秘密。;林森火;聪明机智;他带领几名儿童团员在夜深人静时到大街上贴革命标语,为了迷惑敌人,他还让伙伴站在自己肩头把标语贴高点。
【答案】21.上升;冲破;跳出;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颤动了两下
22.反问;这是很伟大的奇观;对日出的赞美之情;感叹;哦,这难道不是三亚的落日吗;对三亚落日的惊叹、赞美之情
23.D
24.B、C、A;选B,好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落日光线的柔和
【答案】25.游览;沿着小溪往南走;池边
26.纯洁;活泼;鲜明
27.A
28.大泉翻滚图;小泉冒泡图
29.因为趵突泉在济南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景色非常美。
30.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趵突泉的大泉日夜不停地冒。三个“永远”写出了泉水的特点;三个“冒”字表现了泉水源源不断,生机勃勃,体现了作者对泉水和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答案】31.引人瞩目,赞不绝口,名冠天下
32.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授时历》出现早,精度高,领先世界;文章用词准确、严谨
33.它共有15层,高约40米,相当于13层楼那么高
34.①中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②从郑州出发,沿公路一直向西,便进入了嵩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路过芦店,先抵达中岳庙。从中岳庙出发,向西走,再向右前方转入岔路,便抵达了嵩阳书院,继续往前,就是嵩岳寺塔。参观完嵩岳寺塔,由原路返回主路,继续向西,就抵达了闻名天下的少林寺。
【答案】35.长满菱角的大大小小的池塘
36.秋季
37.涨满开放;嬉戏;菱角
38.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幸福、快乐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9.我对第3自然段采菱女采菱角的描写最感兴趣。我从采菱女“划”“荡”“掀”“掐”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采菱女采菱角时的灵巧、娴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