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语言运用:品味本篇演讲词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思维能力: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审美创造: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中心论点,了解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写了几层意思。
2.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观点
1.联系旧知,谈话导入课题:
我们之所以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沿着无数革命前辈的足迹走到了今天。回首来路,我们曾在二年级上学期看到毛主席为了革命的成功,在八角楼上夜以继日;在四年级下学期我们敬佩于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六年级上学期,我们震撼于五位壮士为了掩护部队主力,英勇跳崖,壮烈牺牲。重温革命岁月,这一个个身影永难磨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为人民服务》,再次倾听历史的声音。(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观点:
这篇课文是1944年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一篇演讲。我们在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学过,一篇具有说服力的演讲首先要有鲜明的观点。毛主席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明确“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引导学生抓住“完全”“彻底”两个关键词,联系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中“词语的多样化表达”理解此句。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默读2-5段,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思考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l 对待生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l 对待批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l 对待困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l 对待逝者: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三、重点研读,朗读感悟
1.联系所学,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一篇具有说服力的演讲除了观点鲜明外,还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等。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毛主席选择了哪些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
2.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相机指导。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根据学生预习单反馈,解疑:在第二自然段中,毛主席为什么引用司马迁的话?学生通过所查资料,了解司马迁的历史地位,理解引用句子的含义。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人物事迹朗读诗句,感受“或重于泰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教师指导、评价并小结引用名言警句的作用。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4)根据学生预习单反馈,解疑:为什么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就比鸿毛还轻?学生通过所查资料,理解“法西斯”的意思,了解“替法西斯卖力”的人。
(5)师生合作朗读,感悟两种人对比蕴含的不同情感。
“张思德同志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6)引导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了解张思德的生平,交流分享张思德的主要事迹补充影像资料,了解张思德牺牲的过程。
(7)创设情境,引读课文,感悟张思德的牺牲“比泰山还要重”。
3.借助填空,指名合作演讲,全班齐诵。
4.研读第3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对比朗读“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有无关联词的不同,体会关联词的表达效果,找出本段所用关联词。
②理解本段前四句的句意,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明确毛主席所表达的意思是句句深入、层层递进的。
③齐读,感受关联词连接句子的作用。
四、联系资料,升华情感
1.学习第四段
①(出示根据地分布图)了解时代背景:
这篇演讲发表于1944年,此时我们的队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陕甘宁、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遍布着抗日革命根据地。引读“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②补充背景资料,了解革命中所面临的困难。引读“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③学生交流汇报所查资料,教师相机评价:联系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查阅的资料,你了解哪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教师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小结。
④朗读了解毛主席对整个革命队伍的牵挂与希冀。
2.学习第五段
补充图片资料,了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馆,讲红色故事等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方式,朗读体会情感。
3.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①回顾课文结构,再次感悟“为人民服务”。
②补充影像资料,了解“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远影响:
如今很少再有需要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建功立业的时刻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像一根红线,历经七十八年的风雨绵延至今。看,在村委会、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墙上,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部门的大楼内,在中南海正门的影壁上,这几个大字都在日夜生辉。“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刻在党徽上,成为了党的根本宗旨。还被写入宪法,成为各级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③课堂总结,一咏三叹。
忆往昔,革命前辈化身星火,开万世之太平,他们在用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
看今朝,华夏儿女风雨同舟,日夜兼程,换山河无恙,他们在用行动传承着——为人民服务;
望未来,我们国之少年,必将尽己所能,薪火相传,铸民族脊梁,因为我们要用行动弘扬——为人民服务!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不怕牺牲
不怕批评
不怕困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